第六十七章 调虎离山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霸业徐州最新章节!
这次为了不错过张昭,陶应已经安排二弟前去劫夺笮融时,一定要将张昭带来。严畯他就所知甚少了,但是历史上却记载严畯是东吴的文官,很有本领。
陈登竭力推荐,陶应想了想说道:“好,既然是元龙推荐的人,想必我也放心。若他做出政绩,那我就重用他,你走后,让他暂时接替你的位置!”
陈登这才告辞离去,陈登走后,陶应又令人喊严畯前来,严畯此刻在彭城担任一个小官,听闻公子召见慌忙前来拜见。
别院内,陶应还在考虑如何用兵,如今将废话连篇的陈登一打发走,身边立刻就安静了。待会自己再去李典那里要兵,这样便不会再有人阻拦自己,多好。陶应突然觉得有时候人啊,就不能太倔,要学会变通!
半柱香的功夫,严畯这才风尘仆仆的从城内赶来,赶到陶应的府上时,一身时泥土也来不及擦拭便进院拜见陶应。
议政厅,县令们基本已经离去,只有陶应还在不停的踱步,他在等人,他已经遣人去牢里将于禁放出来了。
他昨晚已经前去牢里拜见过于禁了,现在还没办法放他出来,不过于禁在牢里吃的好,住的好,倒是也没埋怨过多的事情,更何况陶应百忙之中亲自来见他,这他已经非常激动了。
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陶应慌忙出去迎接,以为于禁来到了呢,却不想来的是一个中年的汉子。
那汉子一身的素袍,身上打了几个补丁,见出来迎接的陶应,那汉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便拜道:“拜见国相大人!”
陶应见他一脸是灰尘,身上也穿着都是补丁的衣服,心中有些惊讶,他听旁边一个小兵说严畯不是贫困之人,今天为何这般打扮?
陶应指着严畯的衣服问道:“你的衣服怎么这么破旧?百姓多有补丁,那是因为本来就穷,你也是富贵人家,为何如此打扮?”
严畯脸色有些尴尬,望了望自己身上的补丁说道:“回国相大人,小的虽小有钱财,但是听闻国相大人欲建设家园,因此已经将家产悉数捐了出来。”
家产捐了出来?陶应有些意外,自己压根就没设点捐钱啊!自己虽然当初有心设立像红十字会那样的慈善机构,但是后来红十字会的丑闻让百姓嗤之以鼻,所以陶应想想还是算了的。他除了逼迫稍微富足的家庭将余粮捐献出来外,其他的没逼迫捐钱啊!
就是捐粮草,陶应也是打下欠条的,等来年之后肯定会连本加利息的还给他们!因为这也是他们自己挣来的,不是捡来的。
严畯见陶应不知道,于是又慌忙说道:“李典大人在南门外设置了一处捐献处,听说是甘姑娘所为!”
严畯说完,陶应心中更是有些吃惊,为什么这事他自己都不知道呢?如今甘姑娘还未嫁与自己,所以陶应将城中的那处别院赏赐给了甘家,自己则搬到了城外居住。
陶应对严畯说道:“陈登要领兵前往广陵,要走近一个月有余,他临走之时举荐你为彭城郡丞,你可愿意!”
严畯又一稽首道:“我学疏才浅,恐不能胜任!”
陶应点了点头,他想进城去看看甘姑娘到底搞的什么名堂,于是一边往院外走一边指着别院说道:“好了,我有事欲进城,从今天起你暂且在这里办公,大印在屋内,什么事情你自行做主,莫要来找我就行,就此别过!”
陶应说完便朝侧门而去,严畯愣了半天,大门来一官吏,是负责统计每日的损伤人员的,严畯叹了口气,慌忙将那小官吏迎入屋内。
陶应知道古代人就是墨迹,明明可以的,非要谦虚上半天,陶应现在如此忙,哪里有时间跟他们谦虚去?
从城外农庄别院到达彭城需要骑马近半个时辰,陶应坐上马车一路颠婆了近一个小时这才赶到南门。南门外正是吃饭的时候,这次再来南门,陶应突然发现南门外驻扎的人居然越来越多,那些排队的人中,就连小孩也端着饭碗走到了排队的位置中去了。
陶应下了马车,见一处空地聚集了男女老少近千人,他们手中都拿着各种的工具,小孩子也加入了劳动大军。
陶应凑过去,挤过人群才发现,原来他们都在制作弓弩!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搬运巨大的木头去修宫殿,也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搬运石头。
他们就连垒墙都不会,但是有一个逃难的家族在广陵是世代做弓弩的!弩箭等兵器都是官府生产,他们本来都是在官府内制作,笮融杀了官府,他们逃来的。
见地上有许多丢弃的木材,那些木材都是宫殿用不到的,于是他们便开始聚集在一起制作弓箭。还有许多铁匠也加入了他们,于是那些废弃的铁又被重新融到了炉子里然后打造成一个个的箭。
而那些妇女和小孩则负责制作箭尾的羽毛,瞧见此种场景,陶应突然心头一热,这谁下的命令呢?
正当陶应有些不解时,旁边已经有人将制作好的箭装到了一个大箱子里,官兵则将他们搬运到了马车之后,马车朝城北而去,城北是存放军器的地方。
远远望见陶应,早有人前去禀告负责看管建城的李典,李典又一阵风似的骑着马往这边赶。
见到陶应后,李典慌忙从马上跳下来为陶应施礼。陶应指着眼前的百姓质问起来:“李典,我不是已经交代将广陵来的百姓安置到新开垦的地方去吗?”
李典跪在地上忙回答起来:“是的主公,每开垦一处土地,就会安置一批百姓。但是土地开垦的地数赶不上迁徙而来的百姓。他们大批的涌到彭城,实在没他们能做的事情了,陈大人怕他们饿死,于是问他们会什么,他们说会打铁,有人说会制作弓箭,于是陈大人便让他们用废弃的木头制作弓箭或者其他的东西,然后发放给他们吃的。”
“陈大人,陈大人,陈大人不是说没有粮食了吗?没粮食怎么还能给百姓发放?”
这次为了不错过张昭,陶应已经安排二弟前去劫夺笮融时,一定要将张昭带来。严畯他就所知甚少了,但是历史上却记载严畯是东吴的文官,很有本领。
陈登竭力推荐,陶应想了想说道:“好,既然是元龙推荐的人,想必我也放心。若他做出政绩,那我就重用他,你走后,让他暂时接替你的位置!”
陈登这才告辞离去,陈登走后,陶应又令人喊严畯前来,严畯此刻在彭城担任一个小官,听闻公子召见慌忙前来拜见。
别院内,陶应还在考虑如何用兵,如今将废话连篇的陈登一打发走,身边立刻就安静了。待会自己再去李典那里要兵,这样便不会再有人阻拦自己,多好。陶应突然觉得有时候人啊,就不能太倔,要学会变通!
半柱香的功夫,严畯这才风尘仆仆的从城内赶来,赶到陶应的府上时,一身时泥土也来不及擦拭便进院拜见陶应。
议政厅,县令们基本已经离去,只有陶应还在不停的踱步,他在等人,他已经遣人去牢里将于禁放出来了。
他昨晚已经前去牢里拜见过于禁了,现在还没办法放他出来,不过于禁在牢里吃的好,住的好,倒是也没埋怨过多的事情,更何况陶应百忙之中亲自来见他,这他已经非常激动了。
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陶应慌忙出去迎接,以为于禁来到了呢,却不想来的是一个中年的汉子。
那汉子一身的素袍,身上打了几个补丁,见出来迎接的陶应,那汉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便拜道:“拜见国相大人!”
陶应见他一脸是灰尘,身上也穿着都是补丁的衣服,心中有些惊讶,他听旁边一个小兵说严畯不是贫困之人,今天为何这般打扮?
陶应指着严畯的衣服问道:“你的衣服怎么这么破旧?百姓多有补丁,那是因为本来就穷,你也是富贵人家,为何如此打扮?”
严畯脸色有些尴尬,望了望自己身上的补丁说道:“回国相大人,小的虽小有钱财,但是听闻国相大人欲建设家园,因此已经将家产悉数捐了出来。”
家产捐了出来?陶应有些意外,自己压根就没设点捐钱啊!自己虽然当初有心设立像红十字会那样的慈善机构,但是后来红十字会的丑闻让百姓嗤之以鼻,所以陶应想想还是算了的。他除了逼迫稍微富足的家庭将余粮捐献出来外,其他的没逼迫捐钱啊!
就是捐粮草,陶应也是打下欠条的,等来年之后肯定会连本加利息的还给他们!因为这也是他们自己挣来的,不是捡来的。
严畯见陶应不知道,于是又慌忙说道:“李典大人在南门外设置了一处捐献处,听说是甘姑娘所为!”
严畯说完,陶应心中更是有些吃惊,为什么这事他自己都不知道呢?如今甘姑娘还未嫁与自己,所以陶应将城中的那处别院赏赐给了甘家,自己则搬到了城外居住。
陶应对严畯说道:“陈登要领兵前往广陵,要走近一个月有余,他临走之时举荐你为彭城郡丞,你可愿意!”
严畯又一稽首道:“我学疏才浅,恐不能胜任!”
陶应点了点头,他想进城去看看甘姑娘到底搞的什么名堂,于是一边往院外走一边指着别院说道:“好了,我有事欲进城,从今天起你暂且在这里办公,大印在屋内,什么事情你自行做主,莫要来找我就行,就此别过!”
陶应说完便朝侧门而去,严畯愣了半天,大门来一官吏,是负责统计每日的损伤人员的,严畯叹了口气,慌忙将那小官吏迎入屋内。
陶应知道古代人就是墨迹,明明可以的,非要谦虚上半天,陶应现在如此忙,哪里有时间跟他们谦虚去?
从城外农庄别院到达彭城需要骑马近半个时辰,陶应坐上马车一路颠婆了近一个小时这才赶到南门。南门外正是吃饭的时候,这次再来南门,陶应突然发现南门外驻扎的人居然越来越多,那些排队的人中,就连小孩也端着饭碗走到了排队的位置中去了。
陶应下了马车,见一处空地聚集了男女老少近千人,他们手中都拿着各种的工具,小孩子也加入了劳动大军。
陶应凑过去,挤过人群才发现,原来他们都在制作弓弩!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搬运巨大的木头去修宫殿,也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搬运石头。
他们就连垒墙都不会,但是有一个逃难的家族在广陵是世代做弓弩的!弩箭等兵器都是官府生产,他们本来都是在官府内制作,笮融杀了官府,他们逃来的。
见地上有许多丢弃的木材,那些木材都是宫殿用不到的,于是他们便开始聚集在一起制作弓箭。还有许多铁匠也加入了他们,于是那些废弃的铁又被重新融到了炉子里然后打造成一个个的箭。
而那些妇女和小孩则负责制作箭尾的羽毛,瞧见此种场景,陶应突然心头一热,这谁下的命令呢?
正当陶应有些不解时,旁边已经有人将制作好的箭装到了一个大箱子里,官兵则将他们搬运到了马车之后,马车朝城北而去,城北是存放军器的地方。
远远望见陶应,早有人前去禀告负责看管建城的李典,李典又一阵风似的骑着马往这边赶。
见到陶应后,李典慌忙从马上跳下来为陶应施礼。陶应指着眼前的百姓质问起来:“李典,我不是已经交代将广陵来的百姓安置到新开垦的地方去吗?”
李典跪在地上忙回答起来:“是的主公,每开垦一处土地,就会安置一批百姓。但是土地开垦的地数赶不上迁徙而来的百姓。他们大批的涌到彭城,实在没他们能做的事情了,陈大人怕他们饿死,于是问他们会什么,他们说会打铁,有人说会制作弓箭,于是陈大人便让他们用废弃的木头制作弓箭或者其他的东西,然后发放给他们吃的。”
“陈大人,陈大人,陈大人不是说没有粮食了吗?没粮食怎么还能给百姓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