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昌黎战的意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借天改明最新章节!
钟进卫是在文华殿见到的崇祯皇帝,内阁首辅温体仁也在场。
他发现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精神都不是很好,睡眠不足是一个方面,神态中还透着一股焦虑和担忧。
崇祯皇帝看到钟进卫进殿来,想要行礼,连忙制止道:“钟师傅不必多礼。”
然后看到钟进卫几日不见,消瘦了不少,但精神不错,就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下次不要去冒险,朕这边可是离不得你啊!”
“谢陛下关心,不过说真的,这次出去学到了不少东西。”钟进卫笑着说道。
钟进卫的笑容感染了殿内的人,温体仁笑着出息他:“怎么,中兴伯立了大功回来还这么谦虚?”
“温大人是说灭了四千蒙古鞑子的事?这都是领军的何可纲和曹文诏指挥有方,将士用命的结果,我只是一边看看而已。这打仗的事,口头说和实际做还真不一样!”钟进卫转向温体仁解释了下,然后感叹了一句。
温体仁看着充满阳光的钟进卫,一边捋起了自己的长须,一边在心里想道:“这后世来的人都像中兴伯一样谦虚,豁达么,现在都难得见到不抢功的将领了。”
钟进卫不知道温体仁在暗暗表扬自己,他又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还有一事,得恭喜陛下!”
“哦,喜从何来?”崇祯皇帝最近都要烦死了,除了刚听说钟进卫所在的骑军歼灭了四千蒙古鞑子之外,就没开心过。
“昌黎凭着一群乡兵,抵挡住了几万鞑子的攻城。臣这有具体的捷报和立功人员名单,请皇上过目。”钟进卫说着拿出左应选给他的捷报,让内侍转呈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一听,还以为是什么喜事呢,原来还是昌黎之事,这不是已知的事情么。
他现在也没心思仔细看这份捷报,随手翻了下就暂时放在了一边,想着朝局,准备让钟师傅说说这件重要的事。
钟进卫一直看着崇祯皇帝,看他好像心不在焉,一幅不重视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忧心反腐的事情。
于是,钟进卫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相信,这昌黎之战会是和京畿之地建虏战役的转折点。所以,臣恭喜陛下!”
建虏也同样是崇祯皇帝的心病,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就来了兴趣,问钟进卫道:“钟师傅,此话怎讲?”
温体仁也很是关心,看着钟进卫,等着他的解释。
“陛下,建虏刚破关时,势如破竹,兵锋无人可挡。我们的重镇如遵化,永平一天就失陷了。如果在当时,有人跟您说,建虏几万大军攻不下一座只有乡兵防守的县城,其领头的县令还只上任了三天,您听到后会信么?”钟进卫采取引导的方式开始论述他的理由。
“不信。”崇祯皇帝摇摇头。
“但现在的事实是昌黎守住了,建虏为攻打昌黎损兵折将却奈何不得。这足以说明建虏的锐气已失,不复进关之勇。”
钟进卫说这话时想起了二战时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很相似。
“那又如何?”崇祯皇帝不是很明白。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现在鞑子士卒不敢拼死,将领爱惜羽毛,士气就不会高。这冷兵器时代的士气是最为重要的。”钟进卫解释道。
“冷兵器?”温体仁并不是很懂军事,听到一个新名词,就不明白了。
钟进卫看看殿内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知道自己来历,就解释道:“在我家乡,全部都是火器作战的,相对于刀枪剑戟的时代,前者称为热兵器时代,后者称为冷兵器时代。”
解释完这个概念后,钟进卫又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建虏无敌的印象怕是刻在北方战区所有军民的骨子上了。自从多年前开始,我们主动发起的战役都遭失败,面对建虏只能据城而守,士卒对上建虏,还没开战,心里就先怕了几分,这仗就不好打了。但现在,却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什么机会?”
“就是鼓舞士气的机会,我们要大力宣扬昌黎之胜,让所有人都知道,建虏连一群乡兵把守的小城都打不下来,建虏还有什么可怕的?”钟进卫提高声音说道,语气坚定有力又烘托了他的结论。
昌黎之战的胜利是多个方面影响的结果,有一定的侥幸因素,但胜利了就是胜利,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无容置疑!
崇祯皇帝的心中一直也认为建虏是非常可怕的敌人,都是以一敌十的存在,因为建虏经常打得几倍的明军狼狈而逃或直接全军覆没。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就觉得建虏也不过如此。
“好,就让大明的军民都认识建虏的真面目,钟师傅,这事具体该怎么做?”崇祯皇帝的情绪被带动起来,就问钟进卫道。
“第一,有功人士都要重赏;第二,专门派人去采访昌黎之战的英雄事迹,编成戏曲、评书之类通俗的形式在军民中广泛宣传。”钟进卫毫不迟疑地道,这些案例在后世随便就有,随手沾来用就是了。
“好,温卿,论功行赏之事就由内阁和兵部议定。”崇祯皇帝吩咐温体仁道。
温体仁想起目前朝廷的状况,微微苦笑,回答道:“是,陛下。”
然后崇祯皇帝又转向钟进卫道:“朕知道钟师傅非常关心舆论引导之事,而且此事事关对虏士气,就麻烦钟师傅去操心此事。”
“好的,没问题。”钟进卫想起上次去教坊司时的事,不知道他们之前的宣传任务搞得怎么样了,正好过去看看。
然后钟进卫想起还应该提醒下崇祯皇帝,就说道:“陛下,建虏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士卒可以藐视建虏,但高级将领和朝中大臣还是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行。”
崇祯皇帝听了稍微一愣才同意道:“好,朕知道了。”
说完之后,看钟进卫不再说话,就知道这事已告一段落。
此时,经过钟进卫这么插了一杆子事,崇祯皇帝的心情不是那么沉重,就感觉到了肚子饿。
他看看天色,就对钟进卫和温体仁道:“时辰已过午时,两位爱卿就陪朕一起用膳,之后还有事要议。”
他俩一听,知道是什么事情,就一起对崇祯皇帝道:“谢陛下赐宴。”
和之前一样,崇祯皇帝让人直接在文华殿内摆膳。因为牵挂着朝局,所以都匆匆用完了膳。
等到收拾午膳的内侍退出去后,崇祯皇帝就把话题转到了当前的朝局上,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朕匆忙派人传你回来,所为何事,你知道了么?”
钟进卫一听,想着终于说到正题了。这个事情不是很好处理,原本想昨晚好好想想,结果一下就睡得跟死猪似的。
他之所以先说昌黎的事,第一个是怕反腐的事情讨论下去太沉重,不好解决,就先说昌黎的事。
第二是可以借此机会,活跃下气氛,顺便给自己多一点时间考虑。
但现在的脑子还不是很清晰,只能一步一步分析了,这也正是钟进卫在后世所擅长的事情之一,业务需求经常需要梳理,理着理着就会清晰起来。
钟进卫看看温体仁,然后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臣昨晚回到勤王军大营后,孙大人有和我说过一些,但不是很详细。”
崇祯皇帝一听,对温体仁说道:“温卿,你先把汇总起来的那份腐败奏章给钟师傅看看。”
这份奏章是温体仁刚整理出来的,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有的位居高位,甚至是宫内之人,为避免供状上的内容扩散,崇祯皇帝就让温体仁一个人把各处汇集过来的供状重新整理成了这份奏章。
这两天各处衙门都瘫痪了,做不了什么事情。大明第一、第二人急得没法,想起钟进卫来自后世,说不定有方法,就急忙传了回来。
钟进卫来之前,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两人还在就这份奏章上的内容进行商议,只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人为好。
钟进卫从温体仁手里接过来一看,长长的一份名单,写有人名,官职,腐败的简要内容和金额。
他细细地看起了这份名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些他熟悉的人也有包括在内。
钟进卫是在文华殿见到的崇祯皇帝,内阁首辅温体仁也在场。
他发现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精神都不是很好,睡眠不足是一个方面,神态中还透着一股焦虑和担忧。
崇祯皇帝看到钟进卫进殿来,想要行礼,连忙制止道:“钟师傅不必多礼。”
然后看到钟进卫几日不见,消瘦了不少,但精神不错,就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下次不要去冒险,朕这边可是离不得你啊!”
“谢陛下关心,不过说真的,这次出去学到了不少东西。”钟进卫笑着说道。
钟进卫的笑容感染了殿内的人,温体仁笑着出息他:“怎么,中兴伯立了大功回来还这么谦虚?”
“温大人是说灭了四千蒙古鞑子的事?这都是领军的何可纲和曹文诏指挥有方,将士用命的结果,我只是一边看看而已。这打仗的事,口头说和实际做还真不一样!”钟进卫转向温体仁解释了下,然后感叹了一句。
温体仁看着充满阳光的钟进卫,一边捋起了自己的长须,一边在心里想道:“这后世来的人都像中兴伯一样谦虚,豁达么,现在都难得见到不抢功的将领了。”
钟进卫不知道温体仁在暗暗表扬自己,他又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还有一事,得恭喜陛下!”
“哦,喜从何来?”崇祯皇帝最近都要烦死了,除了刚听说钟进卫所在的骑军歼灭了四千蒙古鞑子之外,就没开心过。
“昌黎凭着一群乡兵,抵挡住了几万鞑子的攻城。臣这有具体的捷报和立功人员名单,请皇上过目。”钟进卫说着拿出左应选给他的捷报,让内侍转呈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一听,还以为是什么喜事呢,原来还是昌黎之事,这不是已知的事情么。
他现在也没心思仔细看这份捷报,随手翻了下就暂时放在了一边,想着朝局,准备让钟师傅说说这件重要的事。
钟进卫一直看着崇祯皇帝,看他好像心不在焉,一幅不重视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忧心反腐的事情。
于是,钟进卫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相信,这昌黎之战会是和京畿之地建虏战役的转折点。所以,臣恭喜陛下!”
建虏也同样是崇祯皇帝的心病,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就来了兴趣,问钟进卫道:“钟师傅,此话怎讲?”
温体仁也很是关心,看着钟进卫,等着他的解释。
“陛下,建虏刚破关时,势如破竹,兵锋无人可挡。我们的重镇如遵化,永平一天就失陷了。如果在当时,有人跟您说,建虏几万大军攻不下一座只有乡兵防守的县城,其领头的县令还只上任了三天,您听到后会信么?”钟进卫采取引导的方式开始论述他的理由。
“不信。”崇祯皇帝摇摇头。
“但现在的事实是昌黎守住了,建虏为攻打昌黎损兵折将却奈何不得。这足以说明建虏的锐气已失,不复进关之勇。”
钟进卫说这话时想起了二战时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很相似。
“那又如何?”崇祯皇帝不是很明白。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现在鞑子士卒不敢拼死,将领爱惜羽毛,士气就不会高。这冷兵器时代的士气是最为重要的。”钟进卫解释道。
“冷兵器?”温体仁并不是很懂军事,听到一个新名词,就不明白了。
钟进卫看看殿内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知道自己来历,就解释道:“在我家乡,全部都是火器作战的,相对于刀枪剑戟的时代,前者称为热兵器时代,后者称为冷兵器时代。”
解释完这个概念后,钟进卫又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建虏无敌的印象怕是刻在北方战区所有军民的骨子上了。自从多年前开始,我们主动发起的战役都遭失败,面对建虏只能据城而守,士卒对上建虏,还没开战,心里就先怕了几分,这仗就不好打了。但现在,却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什么机会?”
“就是鼓舞士气的机会,我们要大力宣扬昌黎之胜,让所有人都知道,建虏连一群乡兵把守的小城都打不下来,建虏还有什么可怕的?”钟进卫提高声音说道,语气坚定有力又烘托了他的结论。
昌黎之战的胜利是多个方面影响的结果,有一定的侥幸因素,但胜利了就是胜利,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无容置疑!
崇祯皇帝的心中一直也认为建虏是非常可怕的敌人,都是以一敌十的存在,因为建虏经常打得几倍的明军狼狈而逃或直接全军覆没。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就觉得建虏也不过如此。
“好,就让大明的军民都认识建虏的真面目,钟师傅,这事具体该怎么做?”崇祯皇帝的情绪被带动起来,就问钟进卫道。
“第一,有功人士都要重赏;第二,专门派人去采访昌黎之战的英雄事迹,编成戏曲、评书之类通俗的形式在军民中广泛宣传。”钟进卫毫不迟疑地道,这些案例在后世随便就有,随手沾来用就是了。
“好,温卿,论功行赏之事就由内阁和兵部议定。”崇祯皇帝吩咐温体仁道。
温体仁想起目前朝廷的状况,微微苦笑,回答道:“是,陛下。”
然后崇祯皇帝又转向钟进卫道:“朕知道钟师傅非常关心舆论引导之事,而且此事事关对虏士气,就麻烦钟师傅去操心此事。”
“好的,没问题。”钟进卫想起上次去教坊司时的事,不知道他们之前的宣传任务搞得怎么样了,正好过去看看。
然后钟进卫想起还应该提醒下崇祯皇帝,就说道:“陛下,建虏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士卒可以藐视建虏,但高级将领和朝中大臣还是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行。”
崇祯皇帝听了稍微一愣才同意道:“好,朕知道了。”
说完之后,看钟进卫不再说话,就知道这事已告一段落。
此时,经过钟进卫这么插了一杆子事,崇祯皇帝的心情不是那么沉重,就感觉到了肚子饿。
他看看天色,就对钟进卫和温体仁道:“时辰已过午时,两位爱卿就陪朕一起用膳,之后还有事要议。”
他俩一听,知道是什么事情,就一起对崇祯皇帝道:“谢陛下赐宴。”
和之前一样,崇祯皇帝让人直接在文华殿内摆膳。因为牵挂着朝局,所以都匆匆用完了膳。
等到收拾午膳的内侍退出去后,崇祯皇帝就把话题转到了当前的朝局上,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朕匆忙派人传你回来,所为何事,你知道了么?”
钟进卫一听,想着终于说到正题了。这个事情不是很好处理,原本想昨晚好好想想,结果一下就睡得跟死猪似的。
他之所以先说昌黎的事,第一个是怕反腐的事情讨论下去太沉重,不好解决,就先说昌黎的事。
第二是可以借此机会,活跃下气氛,顺便给自己多一点时间考虑。
但现在的脑子还不是很清晰,只能一步一步分析了,这也正是钟进卫在后世所擅长的事情之一,业务需求经常需要梳理,理着理着就会清晰起来。
钟进卫看看温体仁,然后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臣昨晚回到勤王军大营后,孙大人有和我说过一些,但不是很详细。”
崇祯皇帝一听,对温体仁说道:“温卿,你先把汇总起来的那份腐败奏章给钟师傅看看。”
这份奏章是温体仁刚整理出来的,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有的位居高位,甚至是宫内之人,为避免供状上的内容扩散,崇祯皇帝就让温体仁一个人把各处汇集过来的供状重新整理成了这份奏章。
这两天各处衙门都瘫痪了,做不了什么事情。大明第一、第二人急得没法,想起钟进卫来自后世,说不定有方法,就急忙传了回来。
钟进卫来之前,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两人还在就这份奏章上的内容进行商议,只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人为好。
钟进卫从温体仁手里接过来一看,长长的一份名单,写有人名,官职,腐败的简要内容和金额。
他细细地看起了这份名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些他熟悉的人也有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