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二次劝降昌黎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借天改明最新章节!
更新时间:2013-11-13
“此人名叫李应芳,和昌黎县令左应选一样,都是山西榆次举人。此次受朝廷征召,一路前来京师。据李应芳所说,他和左应选关系极好,有把握劝降他。”白养粹连忙介绍道。
明国的举人,应该是个有用之人,既然说出有把握劝降左应选,那就先让他前去劝降了左应选之后,看看他有何才能。
皇太极想到这里,就对白养粹道:“如此甚好,朕写一道旨意,让他拿给在昌黎的大贝勒。大贝勒看了后自会安排他去劝降,条件由他定,能让昌黎投降即可。”
“得主子重用,是李应芳的福气啊,奴才替他给主子磕头了。”说完之后,还真磕了几个头。
皇太极心里就暗暗鄙夷,汉狗要无耻还真够无耻,啥话都说得出来,啥事都做的出来,朕都快要吐了。
他赶紧写了一道旨意,让白养粹带去给那个李应芳,让他即刻启程前往昌黎。
其实他俩都不知道,李应芳夸口说和左应选关系极好,能劝降他,是为了让皇太极接见他,以便能待价而沽。谁知他料错了皇太极的反应,弄巧成拙。
待白养粹走了之后,皇太极重新静了下来,由这个事情又想起了昌黎的战事。
自己虽然很想让代善在昌黎城磕掉门牙,但毕竟现在还在明国境内,先自相残杀不是很好。相对其他贝勒来说,皇太极更有大局观。
但万一劝降不成,按照之前所说,昌黎还是必须要打的。这么一来,哪怕打袭来了,怕大金的伤亡也不会小,为了一座明国的小县城损失太大就不划算了。
皇太极一直到吃完饭后才想出了一个办法,下令召见蒙古诸部首领。
这次,皇太极没叫其他兄弟,只接见小弟。
全部坐定之后,皇太极坐在汗位上,和蔼地问他们道:“诸位随我大金入关以来,觉得如何?”
一听皇太极说这话,这些小弟们个个喜开眼笑,纷纷真心实意地称赞起皇太极。这次他们随大金进关,捞得盘满钵满,太爽了。
有几个部落的头领觉得称赞的差不多了,就在收尾的时候问起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其他头领一听这个话题,都很关切,全部静下来不再说话,看大汗怎么说。
皇太极前面还听得比较舒服,这后面一听问什么时候回去,眉头就皱起来了。
但他马上舒展开眉头,不动声色地说道:“昌黎战事未息,怎能说走就走。如果想早点出关,至少也要等关内战事告一段落才行,只是可惜昌黎的兵力少了点。”
皇太极说到这里的时候,停了下,扫视这些小弟,看他们是否有话说。
他的意思是,这些小弟为了能早点回去,听到自己说的这番话之后,就出来拍胸脯说兵少没问题,他们马上开拔前去助攻,尽快结束战事。
可惜他料错了,这些小弟没一个傻子,打仗要死人的道理,他们心里都清楚。因此,没有一个人接话,晚点回去就晚点回去,这里有吃有喝的也不错。
皇太极等了一会,还是没一个人说话,安静的出奇。他还看见有个小弟想咳嗽却又不敢咳,脸涨得通红,努力憋着不想引起自己的注意。
皇太极城府很深,心里虽怒,却没有表现出来,他也没有强行指派,要人去帮忙攻打昌黎,这样有损大金的威名。
只听他说道:“那昌黎只是一座小小县城,打吧,留那的兵力少了点,不打吧,又有点可惜了。”
蒙古诸部首领一听,有点不明白,大汗这是说什么可惜了,不是说昌黎只是一座小县城么。
有一个头领没沉住气,被皇太极勾起了兴趣,问道:“大汗,一座小县城有什么可惜的?”
皇太极假装有点惋惜地道:“你们不知道,那昌黎是小,但那边是明国京畿之地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朕听闻昌黎周围的富户在战事刚起的时候,纷纷携带财物躲进了昌黎城里。因此,朕才觉得不打就可惜了。”
什么,最富的地方,有钱人都跑进昌黎城了,而且还是一个小县城,防御肯定不咋的,这等好事还有什么可以纠结的。
马上,一批首领跳了出来,向皇太极请战。
“大汗,我们敖汉部一直以大汗马首是瞻,大金还在打仗,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
“大汗,奈曼虽然没有很多兵,但为大金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
“大汗,不是缺兵力么,我们巴林有的是兵,只要大汗一声令下,二话不说,马上挑选最厉害的勇士听大汗的号令。”
“......”
这些人反正就一个意思,有便宜不去占是傻子。
皇太极也不急,摆摆手,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慢悠悠地道:“打仗是要死人的,朕不忍心让蒙古的兄弟有损伤。”
“没事,没事,我们自愿的。”
“为大金效命,我们心甘情愿。”
“我们与汉狗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汗不要拦着我们。”
“......”
皇太极看着这些人前后的表现,心里暗自鄙视,想占便宜,那就去吧。
于是,皇太极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也去攻打昌黎。
这些人一见大汗同意了,马上告辞回去整顿兵马。不用半个时辰,就拔营而走,将近三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奔昌黎而去。
再说昌黎城东关侯庙的建虏大营,代善送走皇太极之后,马上下令军队分成两部分,分别攻打昌黎县城的东西两边。
此时,冬日已出,阳光洒在大地上,虽然还是那么的寒冷,却照亮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代善随攻打城东的部队一起出了营地,往昌黎而来。
他远远地看到昌黎城在阳光下亮闪闪地,有点诧异。等走到近处能看清之时,不由目瞪口呆。
你道为何,原来此时的昌黎城头全部结着一层厚厚的冰,那些木排包裹着一层晶莹透明的冰层,有的木排上还悬着一根根的冰凌柱,既漂亮又刺眼,亮瞎了代善的狗眼。
攻城的部队已经就位,各部指挥都来向代善请示是否开始攻城。
代善看着昌黎城墙,心里恨得直咬牙,这用火攻显然不行了。但自己又和皇太极那个阴人立下了军令状,不打不行。
现在攻城姿态已摆开,东西两边同时强行攻城,说不定还是能攻下来的,毕竟,城墙并不是很高,防守的也不是明国的精锐,甚至连正规军都不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一点,代善怎么都要试一下,于是,下令击鼓攻城。
你道城头为什么又和之前不一样,原来昌黎县令左应选明白代善可能会采用火攻之后,记起古时候的泼水成冰的战法,就下令在夜间往城墙外侧包括木排,全部泼几遍水。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泼出去的水很快就被冻住了。
左应选想着,就算你不是用火攻,这加上了厚厚的一层冰,也能有利于防守,多做些事总是没错。这一下,刚好破了代善的如意算盘。
一大早的时候,建虏大部队的离去,让全场军民都舒了口气。
虽然留下的建虏比前几次的时候还是多不少,但经过昨日数量上的对比,反而没人因为现有的建虏兵力,而有心理负担。
左应选和守备石国柱分别负责东西两边,抵御建虏的进攻。
这次攻城的建虏,比上两次多,又分东西两边同时进攻。手段却差不多,只是用云梯攻城。
因此,在昌黎军民同心协力之下,毫无意外的又守住了。
代善在昌黎城下碰了一鼻子灰,徒然损失了兵力,却一无所获。
他懊恼地坐在大帐中发呆,想着是否写信给其他几个兄弟,由他们向皇太极求情,放过他一马。
忽然,亲卫进来禀告说永平来人。
代善想着,不会皇太极遣人来羞辱自己的吧,他不情不愿地召见来人。
没想是个刚降的汉狗,看那亮晶晶的脑门就知道了。
不过,当他看了皇太极的旨意之后,大喜过望。现在的他,觉得能不打是最好了。现在皇太极派了昌黎县令的熟人过来劝降,能成功就最好了。他也不召见李应芳,马上就开始安排来人前去劝降。
更新时间:2013-11-13
“此人名叫李应芳,和昌黎县令左应选一样,都是山西榆次举人。此次受朝廷征召,一路前来京师。据李应芳所说,他和左应选关系极好,有把握劝降他。”白养粹连忙介绍道。
明国的举人,应该是个有用之人,既然说出有把握劝降左应选,那就先让他前去劝降了左应选之后,看看他有何才能。
皇太极想到这里,就对白养粹道:“如此甚好,朕写一道旨意,让他拿给在昌黎的大贝勒。大贝勒看了后自会安排他去劝降,条件由他定,能让昌黎投降即可。”
“得主子重用,是李应芳的福气啊,奴才替他给主子磕头了。”说完之后,还真磕了几个头。
皇太极心里就暗暗鄙夷,汉狗要无耻还真够无耻,啥话都说得出来,啥事都做的出来,朕都快要吐了。
他赶紧写了一道旨意,让白养粹带去给那个李应芳,让他即刻启程前往昌黎。
其实他俩都不知道,李应芳夸口说和左应选关系极好,能劝降他,是为了让皇太极接见他,以便能待价而沽。谁知他料错了皇太极的反应,弄巧成拙。
待白养粹走了之后,皇太极重新静了下来,由这个事情又想起了昌黎的战事。
自己虽然很想让代善在昌黎城磕掉门牙,但毕竟现在还在明国境内,先自相残杀不是很好。相对其他贝勒来说,皇太极更有大局观。
但万一劝降不成,按照之前所说,昌黎还是必须要打的。这么一来,哪怕打袭来了,怕大金的伤亡也不会小,为了一座明国的小县城损失太大就不划算了。
皇太极一直到吃完饭后才想出了一个办法,下令召见蒙古诸部首领。
这次,皇太极没叫其他兄弟,只接见小弟。
全部坐定之后,皇太极坐在汗位上,和蔼地问他们道:“诸位随我大金入关以来,觉得如何?”
一听皇太极说这话,这些小弟们个个喜开眼笑,纷纷真心实意地称赞起皇太极。这次他们随大金进关,捞得盘满钵满,太爽了。
有几个部落的头领觉得称赞的差不多了,就在收尾的时候问起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其他头领一听这个话题,都很关切,全部静下来不再说话,看大汗怎么说。
皇太极前面还听得比较舒服,这后面一听问什么时候回去,眉头就皱起来了。
但他马上舒展开眉头,不动声色地说道:“昌黎战事未息,怎能说走就走。如果想早点出关,至少也要等关内战事告一段落才行,只是可惜昌黎的兵力少了点。”
皇太极说到这里的时候,停了下,扫视这些小弟,看他们是否有话说。
他的意思是,这些小弟为了能早点回去,听到自己说的这番话之后,就出来拍胸脯说兵少没问题,他们马上开拔前去助攻,尽快结束战事。
可惜他料错了,这些小弟没一个傻子,打仗要死人的道理,他们心里都清楚。因此,没有一个人接话,晚点回去就晚点回去,这里有吃有喝的也不错。
皇太极等了一会,还是没一个人说话,安静的出奇。他还看见有个小弟想咳嗽却又不敢咳,脸涨得通红,努力憋着不想引起自己的注意。
皇太极城府很深,心里虽怒,却没有表现出来,他也没有强行指派,要人去帮忙攻打昌黎,这样有损大金的威名。
只听他说道:“那昌黎只是一座小小县城,打吧,留那的兵力少了点,不打吧,又有点可惜了。”
蒙古诸部首领一听,有点不明白,大汗这是说什么可惜了,不是说昌黎只是一座小县城么。
有一个头领没沉住气,被皇太极勾起了兴趣,问道:“大汗,一座小县城有什么可惜的?”
皇太极假装有点惋惜地道:“你们不知道,那昌黎是小,但那边是明国京畿之地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朕听闻昌黎周围的富户在战事刚起的时候,纷纷携带财物躲进了昌黎城里。因此,朕才觉得不打就可惜了。”
什么,最富的地方,有钱人都跑进昌黎城了,而且还是一个小县城,防御肯定不咋的,这等好事还有什么可以纠结的。
马上,一批首领跳了出来,向皇太极请战。
“大汗,我们敖汉部一直以大汗马首是瞻,大金还在打仗,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
“大汗,奈曼虽然没有很多兵,但为大金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
“大汗,不是缺兵力么,我们巴林有的是兵,只要大汗一声令下,二话不说,马上挑选最厉害的勇士听大汗的号令。”
“......”
这些人反正就一个意思,有便宜不去占是傻子。
皇太极也不急,摆摆手,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慢悠悠地道:“打仗是要死人的,朕不忍心让蒙古的兄弟有损伤。”
“没事,没事,我们自愿的。”
“为大金效命,我们心甘情愿。”
“我们与汉狗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汗不要拦着我们。”
“......”
皇太极看着这些人前后的表现,心里暗自鄙视,想占便宜,那就去吧。
于是,皇太极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也去攻打昌黎。
这些人一见大汗同意了,马上告辞回去整顿兵马。不用半个时辰,就拔营而走,将近三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奔昌黎而去。
再说昌黎城东关侯庙的建虏大营,代善送走皇太极之后,马上下令军队分成两部分,分别攻打昌黎县城的东西两边。
此时,冬日已出,阳光洒在大地上,虽然还是那么的寒冷,却照亮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代善随攻打城东的部队一起出了营地,往昌黎而来。
他远远地看到昌黎城在阳光下亮闪闪地,有点诧异。等走到近处能看清之时,不由目瞪口呆。
你道为何,原来此时的昌黎城头全部结着一层厚厚的冰,那些木排包裹着一层晶莹透明的冰层,有的木排上还悬着一根根的冰凌柱,既漂亮又刺眼,亮瞎了代善的狗眼。
攻城的部队已经就位,各部指挥都来向代善请示是否开始攻城。
代善看着昌黎城墙,心里恨得直咬牙,这用火攻显然不行了。但自己又和皇太极那个阴人立下了军令状,不打不行。
现在攻城姿态已摆开,东西两边同时强行攻城,说不定还是能攻下来的,毕竟,城墙并不是很高,防守的也不是明国的精锐,甚至连正规军都不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一点,代善怎么都要试一下,于是,下令击鼓攻城。
你道城头为什么又和之前不一样,原来昌黎县令左应选明白代善可能会采用火攻之后,记起古时候的泼水成冰的战法,就下令在夜间往城墙外侧包括木排,全部泼几遍水。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泼出去的水很快就被冻住了。
左应选想着,就算你不是用火攻,这加上了厚厚的一层冰,也能有利于防守,多做些事总是没错。这一下,刚好破了代善的如意算盘。
一大早的时候,建虏大部队的离去,让全场军民都舒了口气。
虽然留下的建虏比前几次的时候还是多不少,但经过昨日数量上的对比,反而没人因为现有的建虏兵力,而有心理负担。
左应选和守备石国柱分别负责东西两边,抵御建虏的进攻。
这次攻城的建虏,比上两次多,又分东西两边同时进攻。手段却差不多,只是用云梯攻城。
因此,在昌黎军民同心协力之下,毫无意外的又守住了。
代善在昌黎城下碰了一鼻子灰,徒然损失了兵力,却一无所获。
他懊恼地坐在大帐中发呆,想着是否写信给其他几个兄弟,由他们向皇太极求情,放过他一马。
忽然,亲卫进来禀告说永平来人。
代善想着,不会皇太极遣人来羞辱自己的吧,他不情不愿地召见来人。
没想是个刚降的汉狗,看那亮晶晶的脑门就知道了。
不过,当他看了皇太极的旨意之后,大喜过望。现在的他,觉得能不打是最好了。现在皇太极派了昌黎县令的熟人过来劝降,能成功就最好了。他也不召见李应芳,马上就开始安排来人前去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