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诸事顺遂喜事不断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最新章节!
面对林逸凡的胁迫,徐世樊最终还是屈服了。以其跟横山军撕破脸皮,以致郡城再次落入贼人之手,他不得不捏着鼻子与林逸凡虚与委蛇,力求保住郡城,等待王师北上解救。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徐世樊信了,他心里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只是将来朝廷到底听不听他的辩解和清白,他就心底没底了。
于是,在林逸凡的谋划下,徐世樊以代郡守之职全面接管威远郡的军政事务,安抚百姓,稳定秩序,抚平战争的创伤。虽然明面上是徐世樊为一郡之首,但实际上,此时的郡城在暗地里已经被横山军占据了,主事者尽是横山之人,他只是挂着一个代郡守的职位,徒有其名罢了,对于郡城诸事一点也插不上手。
对此,徐世樊虽然觉得十分憋屈,但他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论及民政之事,他根本是两眼一抹黑,无从做起。反倒是横山人马接管了郡城之后,一切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郡城内渐渐又恢复了生机。只是眼看着横山军在郡城中的控制力越来越大,他心里不由暗暗着急,假以时日,恐怕威远郡就要易帜了。可如今他手下的兵马只有不到四千,根本不是横山军的对手,只能龟缩在城外军营内,不得入城。
虽然郡城已经被横山军占据,城中诸事也被横山军把持,但林逸凡并没有明目张胆的直接占领,在明面上,郡城还掌握在徐世樊手中,这也就等于是还是在朝廷手中。林逸凡暂时充任徐世樊的幕僚师爷,在幕后进行管理。战后他便派人前往横山召集一批文吏过来,在他们来之前,只能暂时依靠横山军中的一批文职军官进行管理,同时又启用城中一批原有的吏员维持衙门的运转。
威远郡对于林逸凡来说,虽然也很垂涎,但却还不是时候摘取。他可不想这么早就与朝廷撕破脸皮,也不想将地盘与叛军势力连接,否则自己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大。如今横山的地盘实在太大了,一大片横山在加上五百里夏州草原,就已经让他有些力不从心了。北面夏阳山以北有金狼人虎视眈眈,随时都会南下,与横山军一战。西面沙州依然战火连天,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横山也被卷入战火之中。若是连南面也要加强戒备,那以横山目前的兵力,根本难以维系。
横山草创不过一年左右,人才凋敝,民政事务只能依靠韩松等少数几个能吏勉强维持;可战兵力匮乏,一万左右的精兵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就无法凝聚成战力,新兵训练在短时间也无法形成战力,根本无法进一步扩张势力。如今的威远郡对他来说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只能暂时先稳住这里的局势,暗中进行掌控,明面上还是朝廷掌控的郡城,这样才不会让朝廷太快的注意到横山,同时也能作为与叛军的一个缓冲地带。现在横山要做的是全力消化夏州这块大草原,将那五六十万的百姓彻底掌控住。总之就是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经过一系列战乱之后,威远郡虽然损失是安州最小的一个郡,但在金狼人和叛军的连续围困下,生产耕作和贸易往来完全停滞下来,以至于,二十多万人口单纯的消耗巨大的物资,而毫无产出和供应渠道,如今郡城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粮草问题,此时郡城中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在叛军撤离有搜刮了一批粮草之后,更是捉襟见肘,城中的饥民开始渐渐多起来。林逸凡此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粮草一时半会还运不过来,即便是运过来了,也不够城中二十多万百姓消耗的。这个无底洞,林逸凡可不打算跳。
于是,林逸凡便以徐世樊的名义,向城中的一些家族豪门开刀,勒令其低价出售粮食,甚至通过栽赃嫁祸的方式将一些大户抄家,搜刮出一批粮食,用于赈济饥民。反正这些家族豪门仇视的是徐世樊,顺便还能将他推向横山这边,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林逸凡又派人前往横山通知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横山商队立即行动起来,调集大量物资来威远郡进行贸易;又在郡城周边开设一批工坊,吸收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以免徒耗口粮。
之前。威远郡内的各个县城,在两次战火中已经残破不堪,为了躲避战乱,许多人跑到郡城中避难,以至于郡城内在这个冬天里聚集了二十多万人口,消耗着无尽的粮草。这怎么可以?对此,林逸凡大手一挥,必须分流,至少要遣散十万人口迁往各地乡县之中,充实威远郡各地的人口。同时,强迫徐世樊将他的兵马拆解开,分赴各地县城担任县兵,维持当地秩序。
经过两次战乱,威远郡已经人口大量流失,土地也荒芜起来,不说赤地千里,但离百里无鸡鸣也不远了。这对于林逸凡来说,正好可以用来安置那些无地的百姓,一来分流人口,缓解粮食的巨大消耗;二来,能够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秩序。于是一道授田令发布出来,立即引得无数人热切的目光,无不翘首以盼。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金山银山,不如一亩良田。只要肯迁移到郡衙指定的地方定居,便能得到五亩良田作为家产。同时,还能从郡衙内领取低息赊贷的一两银子,为期一年,到时只需连本带利奉还便可。有了这一两银子,百姓们可以到横山商行购买口粮和农具种子,在地里进行春耕补种。只要秋收之后,还上银子,便能安安稳稳的过上好日子。
有了授田令的刺激,郡城中很快便分流出十万余人,迁往郡中各县安置。剩下的百姓留在城中,可以选择进入工坊做工,或者从事各种行业。在林逸凡的鼓励下,郡城中的一些商行也开始组建起来,前往横山贸易。为了促进商业的流通,他甚至派人前往叛军势力以及盘踞在安州西部数郡的定西军谈判,希望能够开放边贸,互相流通。他相信,商业往来对于各方都是有好处的,没有理由会拒绝。若是拒绝,那边是与横山为敌。
经过半个月的梳理,威远郡已经开始慢慢焕发生机,百姓们没有了战乱之苦,终于可以安下心来过日子。更对徐世樊做了郡守之后,所带来的改变而由衷的感激,以至于徐世樊在威远郡百姓之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但在一些士家大族眼里,恨不得将徐世樊狠狠掐死,一封封书信迅速发往京城,寻求人脉,想要将徐世樊调离此地。
当横山派遣来的文吏抵达之后,林逸凡终于可以摆脱那些烦人的政务,立即当起了甩手掌柜。任命横山军从军司马孙三暂为威远郡城驻军统领,坐镇威远郡。任命新投靠的文吏董仲卿为幕僚佐史,负责执行已经制定的政策。最后,林逸凡在郡城中留下三千兵马交与孙三,嘱咐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之后,便率领两千人马离开郡城,向北疾驰。因为他已经打听了,如今的横山已经张灯结彩,一片喜庆,正等着自己前去完婚呢。只要一想到罗青儿那张清秀可人的小脸,林逸凡心中就是一片火热。老子这就要回去结婚了,可别再出什么幺蛾子。否则,就别怪老子发飙了。
(本章完)
面对林逸凡的胁迫,徐世樊最终还是屈服了。以其跟横山军撕破脸皮,以致郡城再次落入贼人之手,他不得不捏着鼻子与林逸凡虚与委蛇,力求保住郡城,等待王师北上解救。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徐世樊信了,他心里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只是将来朝廷到底听不听他的辩解和清白,他就心底没底了。
于是,在林逸凡的谋划下,徐世樊以代郡守之职全面接管威远郡的军政事务,安抚百姓,稳定秩序,抚平战争的创伤。虽然明面上是徐世樊为一郡之首,但实际上,此时的郡城在暗地里已经被横山军占据了,主事者尽是横山之人,他只是挂着一个代郡守的职位,徒有其名罢了,对于郡城诸事一点也插不上手。
对此,徐世樊虽然觉得十分憋屈,但他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论及民政之事,他根本是两眼一抹黑,无从做起。反倒是横山人马接管了郡城之后,一切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郡城内渐渐又恢复了生机。只是眼看着横山军在郡城中的控制力越来越大,他心里不由暗暗着急,假以时日,恐怕威远郡就要易帜了。可如今他手下的兵马只有不到四千,根本不是横山军的对手,只能龟缩在城外军营内,不得入城。
虽然郡城已经被横山军占据,城中诸事也被横山军把持,但林逸凡并没有明目张胆的直接占领,在明面上,郡城还掌握在徐世樊手中,这也就等于是还是在朝廷手中。林逸凡暂时充任徐世樊的幕僚师爷,在幕后进行管理。战后他便派人前往横山召集一批文吏过来,在他们来之前,只能暂时依靠横山军中的一批文职军官进行管理,同时又启用城中一批原有的吏员维持衙门的运转。
威远郡对于林逸凡来说,虽然也很垂涎,但却还不是时候摘取。他可不想这么早就与朝廷撕破脸皮,也不想将地盘与叛军势力连接,否则自己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大。如今横山的地盘实在太大了,一大片横山在加上五百里夏州草原,就已经让他有些力不从心了。北面夏阳山以北有金狼人虎视眈眈,随时都会南下,与横山军一战。西面沙州依然战火连天,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横山也被卷入战火之中。若是连南面也要加强戒备,那以横山目前的兵力,根本难以维系。
横山草创不过一年左右,人才凋敝,民政事务只能依靠韩松等少数几个能吏勉强维持;可战兵力匮乏,一万左右的精兵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就无法凝聚成战力,新兵训练在短时间也无法形成战力,根本无法进一步扩张势力。如今的威远郡对他来说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只能暂时先稳住这里的局势,暗中进行掌控,明面上还是朝廷掌控的郡城,这样才不会让朝廷太快的注意到横山,同时也能作为与叛军的一个缓冲地带。现在横山要做的是全力消化夏州这块大草原,将那五六十万的百姓彻底掌控住。总之就是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经过一系列战乱之后,威远郡虽然损失是安州最小的一个郡,但在金狼人和叛军的连续围困下,生产耕作和贸易往来完全停滞下来,以至于,二十多万人口单纯的消耗巨大的物资,而毫无产出和供应渠道,如今郡城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粮草问题,此时郡城中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在叛军撤离有搜刮了一批粮草之后,更是捉襟见肘,城中的饥民开始渐渐多起来。林逸凡此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粮草一时半会还运不过来,即便是运过来了,也不够城中二十多万百姓消耗的。这个无底洞,林逸凡可不打算跳。
于是,林逸凡便以徐世樊的名义,向城中的一些家族豪门开刀,勒令其低价出售粮食,甚至通过栽赃嫁祸的方式将一些大户抄家,搜刮出一批粮食,用于赈济饥民。反正这些家族豪门仇视的是徐世樊,顺便还能将他推向横山这边,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林逸凡又派人前往横山通知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横山商队立即行动起来,调集大量物资来威远郡进行贸易;又在郡城周边开设一批工坊,吸收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以免徒耗口粮。
之前。威远郡内的各个县城,在两次战火中已经残破不堪,为了躲避战乱,许多人跑到郡城中避难,以至于郡城内在这个冬天里聚集了二十多万人口,消耗着无尽的粮草。这怎么可以?对此,林逸凡大手一挥,必须分流,至少要遣散十万人口迁往各地乡县之中,充实威远郡各地的人口。同时,强迫徐世樊将他的兵马拆解开,分赴各地县城担任县兵,维持当地秩序。
经过两次战乱,威远郡已经人口大量流失,土地也荒芜起来,不说赤地千里,但离百里无鸡鸣也不远了。这对于林逸凡来说,正好可以用来安置那些无地的百姓,一来分流人口,缓解粮食的巨大消耗;二来,能够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秩序。于是一道授田令发布出来,立即引得无数人热切的目光,无不翘首以盼。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金山银山,不如一亩良田。只要肯迁移到郡衙指定的地方定居,便能得到五亩良田作为家产。同时,还能从郡衙内领取低息赊贷的一两银子,为期一年,到时只需连本带利奉还便可。有了这一两银子,百姓们可以到横山商行购买口粮和农具种子,在地里进行春耕补种。只要秋收之后,还上银子,便能安安稳稳的过上好日子。
有了授田令的刺激,郡城中很快便分流出十万余人,迁往郡中各县安置。剩下的百姓留在城中,可以选择进入工坊做工,或者从事各种行业。在林逸凡的鼓励下,郡城中的一些商行也开始组建起来,前往横山贸易。为了促进商业的流通,他甚至派人前往叛军势力以及盘踞在安州西部数郡的定西军谈判,希望能够开放边贸,互相流通。他相信,商业往来对于各方都是有好处的,没有理由会拒绝。若是拒绝,那边是与横山为敌。
经过半个月的梳理,威远郡已经开始慢慢焕发生机,百姓们没有了战乱之苦,终于可以安下心来过日子。更对徐世樊做了郡守之后,所带来的改变而由衷的感激,以至于徐世樊在威远郡百姓之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但在一些士家大族眼里,恨不得将徐世樊狠狠掐死,一封封书信迅速发往京城,寻求人脉,想要将徐世樊调离此地。
当横山派遣来的文吏抵达之后,林逸凡终于可以摆脱那些烦人的政务,立即当起了甩手掌柜。任命横山军从军司马孙三暂为威远郡城驻军统领,坐镇威远郡。任命新投靠的文吏董仲卿为幕僚佐史,负责执行已经制定的政策。最后,林逸凡在郡城中留下三千兵马交与孙三,嘱咐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之后,便率领两千人马离开郡城,向北疾驰。因为他已经打听了,如今的横山已经张灯结彩,一片喜庆,正等着自己前去完婚呢。只要一想到罗青儿那张清秀可人的小脸,林逸凡心中就是一片火热。老子这就要回去结婚了,可别再出什么幺蛾子。否则,就别怪老子发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