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4章 背瓜人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接连几日,钟繇在荀彧的陪同下,走访了建业城的大部分区域,也见了不少人,有汝颍人,也有其他州郡的,心头渐渐有了和郭嘉相似的感觉。</p>
相比于其他州郡的士子,汝颍籍士人的心态最为浮躁。他们想当然的觉得汝颍系高人一等,不管是过去的大汉,还是现在的吴国,汝颍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看来,刘汉发起党锢,自毁根基,所以亡了。孙吴顺应形势,重用汝颍系,所以兴了。一亡一兴证明了不仅汝颍居天下之中,汝颍士人同样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防范、压制汝颍系绝非明智之举,长久之计。</p>
更有人说,吴王虽是江东人,但他继承的是汝南袁氏的事业,也是从豫州起家,他就是半个豫州人。所以,江东人享受到的好处,豫州人都应该有份。</p>
钟繇为此忧心忡忡。他仿佛又看到了党人横议的影子,如果不加以遏制,接下来必然是又一次党锢,郭嘉的预言将不幸成真。</p>
钟繇和荀彧商量了几次。荀彧提出一个建议:与其被动清洗,不如主动行事。钟繇新官上任,御史大夫负责的就是监察,可以来一次全面清查,将那些不称职的官员淘汰掉一批,再打击一批沉滓泛起的地方豪族,深化新政的推行。</p>
这么做自然不是针对汝颍系,但被清查的人里面肯定有大量汝颍系,尤其是那些认不清形势的,可以起到自我清洁的作用。钟繇是汝颍系的代表,他这么做可以代表汝颍系的态度,获得吴王的谅解,让吴王相信汝颍系能够顺应形势,有所改变,不会成为新朝的溃痈。</p>
荀彧说,这也许就是吴王选择你担任御史大夫的用意所在。</p>
钟繇反复思量后,接受了荀彧的建议,并商量出一个大致的方案,在觐见之前,主动呈送入宫。</p>
孙策很快就接见了钟繇。</p>
孙策很隆重,亲自到宫门口迎接钟繇。钟繇进宫时,看见孙策从殿中走来,还以为孙策有事要出宫,正自犹豫,孙策张开双臂,朗声笑道:“大吴的御史大夫来了,请进,请进。”</p>
一旁当值的郎中也很意外,有些手足无措。在他们印象中,大臣进宫觐见,孙策是从来没有到宫门口迎接的,最多在殿门口迎一迎。他给钟繇这么高的待遇,汝颍系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用不了多久,这个消息就会传遍整个建业城,汝颍系不知道又要张扬成什么样子。</p>
钟繇也很吃惊,不过他的心思和郎中们不同。孙策对他越是礼遇,要求也就越高,他如果不好好整治汝颍系,辜负了孙策的期望,今天的礼遇都会变成惩罚。</p>
钟繇连忙上前,行了一个大礼。“御史大夫,臣繇,拜见大王。”</p>
孙策伸手托住钟繇的手肘,将他扶起,上下打量了钟繇两眼,笑道:“公虽年过半百,精神甚好,不亚于少年。有公相佐,大吴可兴。”</p>
“大王言重,臣愧不敢当。无功而居高位,臣战战兢兢,唯有效死力,以报大王知遇之恩。”钟繇后背全是汗,连声音都有些哑。</p>
“谁说无功?”孙策挽着钟繇往里走。“舍弟叔弼得公教导,去少年轻躁,略见沉稳,能推己让人,方有零陵之捷,这便是大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公乃栽树之人,功不可没。”</p>
孙策说着,欣慰地吐了一口气。“孤还有一个弟弟,劳公调教,万望公莫要推辞。”</p>
钟繇微怔,脚下慢了三分。“大王谬赞,臣不敢当。不知是哪位王弟?”</p>
“二弟仲谋。”</p>
钟繇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脚也有点软。他刚才还以为是孙匡或者孙朗呢,没想到孙权这个麻烦。他有心推辞,却又不敢。辅佐孙翊几年,他对孙家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陌生,知道孙策一向对孙权有成见,孙权也固执己见,多次拒绝孙策的安排,孙坚战死就是被孙权拖累。如今孙策要将孙权委托给他是什么意思?</p>
孙策没有看钟繇,继续说道:“孤这二弟,原本是个极聪明的人,只是有些执念,不明白人有所长,必有所短的道理,一心想在用兵上有所成就。孤屡次教训,他总是不听,孤也是无奈。俗话说得好,医不自医,孤只好另请高明。看到公简汰百官的方案,孤很是欣赏。公儒法并重,德刑皆擅,不仅可为御史大夫,亦可为王国之相,必可匡正王侯,教导百姓。”</p>
钟繇听了,心中一动。孙策这话的意思是说让他先做御史大夫,将来再改任孙权的国相。不出意外,孙权肯定是要封王的,但他和孙翊不同,不可能出镇边疆,开疆拓土,只会在大吴疆域之内裂土分封。如此一来,他就需要一个国相。这个国相还是大吴之官,却不一定要按照朝廷官制。也就是说,他有可能突破六十岁致仕的规定,再做几年实职。</p>
真要完成了这个任务,国是院肯定会给他留一席之地。</p>
“大王对臣期许太重,臣怕德浅才薄,辜负了大王啊。”</p>
“孤对公很有信心。当然,孤也不能强人所难,强扭的瓜不甜么。好在这事也不急,公大可考虑几天。”</p>
钟繇点头答应,心中却是微凛。他多次听人提过强扭之瓜的典故,旁人都当是笑谈,孙策的大父孙钟以卖瓜为生,孙策也是一个卖瓜儿,但他却清楚,那些瓜最后不仅被孙策强扭了,而且都觉得挺甜。</p>
荀彧就是这样的一个瓜。当初拒绝张纮之邀,定下一世之约,结果不到十年,他就成了孙策之臣,嘴上虽不说什么,心里却对孙策佩服得五体投地,偶尔还会不自觉的流露出一丝遗憾。</p>
看来孙权这个瓜,他不背也得背了。</p>
孙策引钟繇入殿,相对落座,有人奉上茶水点心。孙策与钟繇谈笑风生,询问在襄阳和零陵的事,然后又问起钟繇这几天对建业城的印象。</p>
钟繇赞不绝口。</p>
这几天游览下来,他对建业城的印象是真的好,别的不说,城市布局就让人耳目一清,充分体现了以民为天的原则,很多做法都是从方便百姓入手。虽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百姓却得了实惠,工商业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没有了市籍的限制,城中百姓谋生的手段丰富多样,哪怕没有本钱,只要有一技之长,临街摆个小摊,辛苦一些,也能养活自己。</p>
这一点,对那些游学的士子最为友好。从外地来的士子,在本地未必有亲友,又不肯低头向人求告,沿街摆个小摊,为人代写书信,便能赚到食宿钱,完成自己的游历。钟繇这几天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非常欣赏。</p>
“百姓但凡不懒,总能自食其力,看似简单,能做到的人却不多。仅此一点,大王便可称仁君。”</p>
孙策摆摆手。“公过奖,孤很是惭愧。百姓自食其力,辛苦谋生,孤何功之有?受百姓供养,为百姓提供保护、服务,这是你我君臣之本份,尔俸尔禄,皆是民脂民膏嘛。不过,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总觉得自己读了几句诗书,就天生高人一等,吃着民脂民膏还不满足,非要敲骨吸髓,实在让人心寒。”</p>
孙策拍拍案上的文书,感慨不己。“公这份简汰百官的计划来得正是时候。以前都是各州刺史自行其事,如今有御史大夫,可以统一行动了。”</p>
钟繇听了,后背又冒出了细汗。他知道,自己这份计划一旦实施,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哭。御史大夫岂是好做的,这都是得罪人的事啊。</p>
孙策和钟繇谈了半天,不仅讨论了钟繇的计划,还谈了一些构想。他打算对御史大夫的职能进行一些调整,明确职能,对以前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进行划分。御史大夫原本是丞相之副,后来改名司空,主水土,其执法职能则归御史中丞。如今恢复御史大夫的名称,其职能也要重新化分。</p>
孙策的打算是御史大夫主执法,不再兼管民政。用钟繇就是因为钟家本是研究律令之学的,他希望钟繇能发挥他的长处,将这一块的责任挑起来,和诸州刺史一起,把这件事做细做实。高柔、伊籍等人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他们名望不如钟繇,学养也不够,居中主持这件事显得份量不够,但他们也是学律令出身,又有实践经验,能够助钟繇一臂之力。</p>
听了孙策的设想,钟繇才知道自己要担负的责任远比他之前想象的要大。孙策用他,肯定有借他之手清理汝颍系的打算,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借助他的学养和名望,推动官制改革,强化以法制国的理念。这件事做好了,他可以流芳百世,做不好,他会遗臭万年,而且臭的可能性更大。</p>
儒法虽有融合之势,但儒生对法家的偏见由来已久。孙策已经在打压儒术,如今又要提倡法术,很容易被人引申为暴政。可想而知,不管他的方案怎么做,都会引来一大群儒生的攻击。</p>
这个瓜,可不怎么甜啊。</p>
接连几日,钟繇在荀彧的陪同下,走访了建业城的大部分区域,也见了不少人,有汝颍人,也有其他州郡的,心头渐渐有了和郭嘉相似的感觉。</p>
相比于其他州郡的士子,汝颍籍士人的心态最为浮躁。他们想当然的觉得汝颍系高人一等,不管是过去的大汉,还是现在的吴国,汝颍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看来,刘汉发起党锢,自毁根基,所以亡了。孙吴顺应形势,重用汝颍系,所以兴了。一亡一兴证明了不仅汝颍居天下之中,汝颍士人同样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防范、压制汝颍系绝非明智之举,长久之计。</p>
更有人说,吴王虽是江东人,但他继承的是汝南袁氏的事业,也是从豫州起家,他就是半个豫州人。所以,江东人享受到的好处,豫州人都应该有份。</p>
钟繇为此忧心忡忡。他仿佛又看到了党人横议的影子,如果不加以遏制,接下来必然是又一次党锢,郭嘉的预言将不幸成真。</p>
钟繇和荀彧商量了几次。荀彧提出一个建议:与其被动清洗,不如主动行事。钟繇新官上任,御史大夫负责的就是监察,可以来一次全面清查,将那些不称职的官员淘汰掉一批,再打击一批沉滓泛起的地方豪族,深化新政的推行。</p>
这么做自然不是针对汝颍系,但被清查的人里面肯定有大量汝颍系,尤其是那些认不清形势的,可以起到自我清洁的作用。钟繇是汝颍系的代表,他这么做可以代表汝颍系的态度,获得吴王的谅解,让吴王相信汝颍系能够顺应形势,有所改变,不会成为新朝的溃痈。</p>
荀彧说,这也许就是吴王选择你担任御史大夫的用意所在。</p>
钟繇反复思量后,接受了荀彧的建议,并商量出一个大致的方案,在觐见之前,主动呈送入宫。</p>
孙策很快就接见了钟繇。</p>
孙策很隆重,亲自到宫门口迎接钟繇。钟繇进宫时,看见孙策从殿中走来,还以为孙策有事要出宫,正自犹豫,孙策张开双臂,朗声笑道:“大吴的御史大夫来了,请进,请进。”</p>
一旁当值的郎中也很意外,有些手足无措。在他们印象中,大臣进宫觐见,孙策是从来没有到宫门口迎接的,最多在殿门口迎一迎。他给钟繇这么高的待遇,汝颍系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用不了多久,这个消息就会传遍整个建业城,汝颍系不知道又要张扬成什么样子。</p>
钟繇也很吃惊,不过他的心思和郎中们不同。孙策对他越是礼遇,要求也就越高,他如果不好好整治汝颍系,辜负了孙策的期望,今天的礼遇都会变成惩罚。</p>
钟繇连忙上前,行了一个大礼。“御史大夫,臣繇,拜见大王。”</p>
孙策伸手托住钟繇的手肘,将他扶起,上下打量了钟繇两眼,笑道:“公虽年过半百,精神甚好,不亚于少年。有公相佐,大吴可兴。”</p>
“大王言重,臣愧不敢当。无功而居高位,臣战战兢兢,唯有效死力,以报大王知遇之恩。”钟繇后背全是汗,连声音都有些哑。</p>
“谁说无功?”孙策挽着钟繇往里走。“舍弟叔弼得公教导,去少年轻躁,略见沉稳,能推己让人,方有零陵之捷,这便是大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公乃栽树之人,功不可没。”</p>
孙策说着,欣慰地吐了一口气。“孤还有一个弟弟,劳公调教,万望公莫要推辞。”</p>
钟繇微怔,脚下慢了三分。“大王谬赞,臣不敢当。不知是哪位王弟?”</p>
“二弟仲谋。”</p>
钟繇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脚也有点软。他刚才还以为是孙匡或者孙朗呢,没想到孙权这个麻烦。他有心推辞,却又不敢。辅佐孙翊几年,他对孙家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陌生,知道孙策一向对孙权有成见,孙权也固执己见,多次拒绝孙策的安排,孙坚战死就是被孙权拖累。如今孙策要将孙权委托给他是什么意思?</p>
孙策没有看钟繇,继续说道:“孤这二弟,原本是个极聪明的人,只是有些执念,不明白人有所长,必有所短的道理,一心想在用兵上有所成就。孤屡次教训,他总是不听,孤也是无奈。俗话说得好,医不自医,孤只好另请高明。看到公简汰百官的方案,孤很是欣赏。公儒法并重,德刑皆擅,不仅可为御史大夫,亦可为王国之相,必可匡正王侯,教导百姓。”</p>
钟繇听了,心中一动。孙策这话的意思是说让他先做御史大夫,将来再改任孙权的国相。不出意外,孙权肯定是要封王的,但他和孙翊不同,不可能出镇边疆,开疆拓土,只会在大吴疆域之内裂土分封。如此一来,他就需要一个国相。这个国相还是大吴之官,却不一定要按照朝廷官制。也就是说,他有可能突破六十岁致仕的规定,再做几年实职。</p>
真要完成了这个任务,国是院肯定会给他留一席之地。</p>
“大王对臣期许太重,臣怕德浅才薄,辜负了大王啊。”</p>
“孤对公很有信心。当然,孤也不能强人所难,强扭的瓜不甜么。好在这事也不急,公大可考虑几天。”</p>
钟繇点头答应,心中却是微凛。他多次听人提过强扭之瓜的典故,旁人都当是笑谈,孙策的大父孙钟以卖瓜为生,孙策也是一个卖瓜儿,但他却清楚,那些瓜最后不仅被孙策强扭了,而且都觉得挺甜。</p>
荀彧就是这样的一个瓜。当初拒绝张纮之邀,定下一世之约,结果不到十年,他就成了孙策之臣,嘴上虽不说什么,心里却对孙策佩服得五体投地,偶尔还会不自觉的流露出一丝遗憾。</p>
看来孙权这个瓜,他不背也得背了。</p>
孙策引钟繇入殿,相对落座,有人奉上茶水点心。孙策与钟繇谈笑风生,询问在襄阳和零陵的事,然后又问起钟繇这几天对建业城的印象。</p>
钟繇赞不绝口。</p>
这几天游览下来,他对建业城的印象是真的好,别的不说,城市布局就让人耳目一清,充分体现了以民为天的原则,很多做法都是从方便百姓入手。虽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百姓却得了实惠,工商业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没有了市籍的限制,城中百姓谋生的手段丰富多样,哪怕没有本钱,只要有一技之长,临街摆个小摊,辛苦一些,也能养活自己。</p>
这一点,对那些游学的士子最为友好。从外地来的士子,在本地未必有亲友,又不肯低头向人求告,沿街摆个小摊,为人代写书信,便能赚到食宿钱,完成自己的游历。钟繇这几天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非常欣赏。</p>
“百姓但凡不懒,总能自食其力,看似简单,能做到的人却不多。仅此一点,大王便可称仁君。”</p>
孙策摆摆手。“公过奖,孤很是惭愧。百姓自食其力,辛苦谋生,孤何功之有?受百姓供养,为百姓提供保护、服务,这是你我君臣之本份,尔俸尔禄,皆是民脂民膏嘛。不过,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总觉得自己读了几句诗书,就天生高人一等,吃着民脂民膏还不满足,非要敲骨吸髓,实在让人心寒。”</p>
孙策拍拍案上的文书,感慨不己。“公这份简汰百官的计划来得正是时候。以前都是各州刺史自行其事,如今有御史大夫,可以统一行动了。”</p>
钟繇听了,后背又冒出了细汗。他知道,自己这份计划一旦实施,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哭。御史大夫岂是好做的,这都是得罪人的事啊。</p>
孙策和钟繇谈了半天,不仅讨论了钟繇的计划,还谈了一些构想。他打算对御史大夫的职能进行一些调整,明确职能,对以前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进行划分。御史大夫原本是丞相之副,后来改名司空,主水土,其执法职能则归御史中丞。如今恢复御史大夫的名称,其职能也要重新化分。</p>
孙策的打算是御史大夫主执法,不再兼管民政。用钟繇就是因为钟家本是研究律令之学的,他希望钟繇能发挥他的长处,将这一块的责任挑起来,和诸州刺史一起,把这件事做细做实。高柔、伊籍等人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他们名望不如钟繇,学养也不够,居中主持这件事显得份量不够,但他们也是学律令出身,又有实践经验,能够助钟繇一臂之力。</p>
听了孙策的设想,钟繇才知道自己要担负的责任远比他之前想象的要大。孙策用他,肯定有借他之手清理汝颍系的打算,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借助他的学养和名望,推动官制改革,强化以法制国的理念。这件事做好了,他可以流芳百世,做不好,他会遗臭万年,而且臭的可能性更大。</p>
儒法虽有融合之势,但儒生对法家的偏见由来已久。孙策已经在打压儒术,如今又要提倡法术,很容易被人引申为暴政。可想而知,不管他的方案怎么做,都会引来一大群儒生的攻击。</p>
这个瓜,可不怎么甜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