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2章 论道驿亭雨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回到城中,辞别了贾诩后,姜叙没有回家,径直来找杨阜。</p>
杨阜也在等他。今天杨修起程,他本该去送一送,但公务缠身,无法成行,只能托姜叙代为致意。他们是姑表兄弟,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玩耍。杨阜有智谋,姜叙勇猛耿直,两人配合一向很默契。</p>
听完姜叙转述,杨阜思索良久,摇了摇头。“伯奕,你相信贾文和吗?”</p>
“你不信?”</p>
“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杨阜站了起来,踱到廊下,看着阴沉的天空。可能要下雨了,乌云翻滚,压得很低,杨阜心头沉甸甸的,有些喘不上气来。“你想想伯俭,他从贾文和手中得了并州,可是结果呢?险些连命都丢在并州。”</p>
想起阎温在并州的遭遇,姜叙心头微沉,原本很笃定的心情又飘荡起来,如同舟行湍流之中,随时可能倾覆。这是他到长安后才有的体险,在凉州时,渭水总是很平静,他以为一直如此,到了关中,他才知道渭水发起狂来有多惊人。听阎温说,河水也是如此,蒲坂以北的龙门处,河水浊浪滔天,就算有真龙都能淹死,更别说船了。</p>
此时此刻,在他眼里,贾诩就是那条河,平静的时候微波不起,平易近人,发怒的时候惊涛骇浪,能够吞噬一切,毁灭一切。胡轸就是例子,几万步骑,转眼就没了,而贾诩甚至没有动一下手指,流一滴汗。</p>
姜叙后背涌出一阵冷汗,粘在身上,很不舒服。</p>
“伯奕,你就安心做个校尉吧,暂时不要有什么举动,一切等鲁督到任之后再说。我总觉得吴王这时候调走杨修,让贾诩主关中事别有用心。或许……”杨阜眯起眼睛,看着天空如银蛇般乱窜的闪电,幽幽叹道:“这是一个让我们自相残杀的圈套。贾文和是董卓旧部,我们是先帝旧臣,还有一些刘氏宗室,不管谁死,都是吴王乐见的结果。”</p>
姜叙打了个寒颤。这时,天空突然一亮,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紧接着一声巨响,轰隆隆的雷声就像在头顶炸响,连屋梁都震了两下,一块瓦滑落,摔在庭中的地上,“啪”的一声,碎成数片。</p>
大雨倾盆,瞬间遮蔽了视线。</p>
杨阜、姜叙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密集的雨帘和其间闪烁的电光,心头忽明忽暗。</p>
——</p>
鸿门亭。</p>
马车停下,有骑士上前,撑开了伞,打开车门。杨修下了车,踩着积水,大步向亭舍大门走去。亭长、亭父已经在门口相迎,看到杨修走到,堆着谦恭的笑容,热情的请杨修入亭。杨修也没理他们,径直进了门,沿着走廊向后院走去。他多次往返于此,对亭中布局一清二楚,也知道那个小院不会有人,一定会为他留着。</p>
经过一间驿舍时,杨修无意间一转头,见一个少女站在窗前,正仰首看天,脸上未施粉黛,白净如玉,配着樱桃般红润的嘴唇,极是醒目。虽然感觉到了有人从窗前经过,却没有动,只是眼皮微垂,与杨修四目相对。</p>
虽然仅是一瞬,杨修却久久难忘。进了小院,换上干净衣服,他叫来亭长,假意询问亭中借宿的人员,很方便的打听到了那个少女的名字和身份。</p>
名字很普通,姓张,名玉兰,身份却有些含糊,说是沛人,路传也是沛县的路传,却是蜀中口音。亭长也觉得奇怪,暗中留了意。亭长迎来送往,信息灵通,知道如今蜀王是吴王的敌人,蜀中常有细作来往,若能抓住便是大功一件。只是这女子孤身一人,而且进了房间就不出门,亭长一直没找到刺探的机会。</p>
亭长说着,将张玉兰的路传摆在杨修面前。杨修仔细详细了一番,让亭长将这张玉兰请来。亭长转身去了,时间不长就回来了,张玉兰跟在他后面。进了门,张玉兰静静地站在门口,打量了杨修片刻,樱红的嘴角微挑,露出些许不屑。</p>
“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贵公子,威震关中的杨长史,不仅能决人生死,连看雨都看不成了。”</p>
杨修瞅瞅亭长,亭长吓得脸色煞白,连连摇头。杨修见了,笑道:“我本来倒没疑心你是细作,你一眼就认出我来,我倒不能不问一句了。怎么,蜀中也用女子为间了?”</p>
“我不是细作。”张玉兰摇摇头。“我是天师道的祭酒,来关中传道的。”</p>
“天师道?”杨修笑道:“关中也有天师道?我主政关中两年多,倒是第一次听说。是法正在关中时的杰作吗?”</p>
张玉兰柳眉微蹙。“我天师道设天下二十四治,原本就有关中一治,只是骆师叔在,未曾派人进驻。”</p>
“骆曜?”</p>
张玉兰点点头。</p>
“这么说,骆曜死了?”</p>
“不是死,是羽化。”张玉兰转过身,扭头看着外面的雨幕,声音也变得飘忽起来。“这是道门的事,你们儒门的人不懂的,问也无益。杨长史若是怀疑我是细作,大可将我关起来便是,只请容我看完这雨。”</p>
杨修笑了起来,挥挥手,示意亭长等人退下。他倒了一杯热茶,捧在手心,兴趣盎然地看着这个自称是道门中人的张玉兰。“雨有什么好看的,不如过来喝茶。说起道法,我也是略知一二的。”</p>
张玉兰转头看看杨修,面露不屑。“你既知道法,岂不知道法天地,上善若水?这雨乃是天水,最接近道,观雨便是观道。”</p>
杨修嗤了一声。“道生一,天一生水,水和道之间还隔着一层,如何便是道?你这般悟道,就像隔着南山看巴山。上善若水,却不是水,当得意而忘形,拘于形而忘意,你是买椟还珠,永远也悟不了道。”</p>
张玉兰惊讶地看着杨修,开口欲辨,又不知从何辨起。她犹豫了片刻,转身向杨修施了一礼。“小女子无知,言语唐突,还请长史海涵。闻长史之言,莫非亦通道法?”</p>
杨修笑而不语,伸手倒了一杯茶,推到对面,又伸手示意。张玉兰见状,只好在杨修对面入座,端起茶杯,向杨修致意,浅浅呷了一口,红唇与绿色的茶汤相映,自有动人之处。</p>
杨修看得真切,心中微微一动,仿佛有什么东西破土而出。</p>
杨修去年被法正软禁了一年,闲时除了与曹彰、曹植玩耍便是读书。他原本就好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只是从政之后难得有时间读书,这一年倒是读了个痛快。曹植也好读书,常常去长安的书市买书,或是知道谁家有新书便去借。</p>
这些书几乎都经过了杨修的眼睛,种类繁杂,其中不凡道门与浮屠的经书,尤其是浮屠经。浮屠教最初就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播,宫里也收藏了不少浮屠经,有不少还是历代西来的浮屠道人如安世高等人亲手所译。道经读得也不少,《太平经》也好,《老子想尔注》也罢,都曾通读一遍。</p>
读书一年,杨修对浮屠经义的熟悉和理解已经凌驾于绝大多数人之上,对道门的了解也超出很多道门中人,比如眼前的张玉兰。张玉兰的道门学问胜在精熟,论广博精深则远远不如杨修,两人说了几句,张玉兰就被杨修辩得哑口无言,就连研习多年的《老子想尔注》都被杨修批得一塌糊涂。</p>
《老子》一书虽被道门奉为经典,却非道门独有,汉儒研究《老子》的比比皆是,尤其是汉末今古合流,尚通儒,研习《老子》的人更多,著名的大学者蔡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杨修读过不少蔡邕论《老子》的文章,对《老子》也有深入的研究,要辩服张玉兰自然不费吹灰之力。</p>
张玉兰对杨修刮目相看,叹为观止。她甚至不敢相信,一个人怎么可能读过这么多书。</p>
“道通天地,无所不包,欲观道,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独坐山中,坐井观天哪能行。”杨修又添了一杯茶,淡淡笑道:“悟了道,还要证道,要不然怎么知道你悟的是正道还是邪道?比如你母亲卢夫人,也算是修习道法几十年的人了,所精通的也不过是一些驻容养生的小道,对真正的大道一窍不通。”</p>
“家母……”张玉兰猛然惊醒,瞪着杨修。“你怎么知道我是天师张家的人?”她一直注意保持警惕,从来没有说自己与天师的关系,张姓也是大姓,姓张的比比皆是,天师道内部姓张的就有好几支。</p>
“你猜。”杨修端着茶杯,露出几分得意。“你要是能猜出来,我就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道法。”</p>
“真正的道法?”张玉兰将信将疑。“你刚才说了那么多,难道还不是真正的道法?”</p>
“我只是读书多,略知皮毛,却没有真正修行。”</p>
“那谁是真正修行的?他到了什么样的境界?”</p>
“是谁,我暂时不能告诉你。境界么,倒是可以说说。你知道金声玉振吗?”</p>
张玉兰大惊失色。“真有人修行到了金声玉振的境界?”</p>
“嗯,三四年前,他便已经初露此相,现在应该更精深了吧。”</p>
()</p>
回到城中,辞别了贾诩后,姜叙没有回家,径直来找杨阜。</p>
杨阜也在等他。今天杨修起程,他本该去送一送,但公务缠身,无法成行,只能托姜叙代为致意。他们是姑表兄弟,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玩耍。杨阜有智谋,姜叙勇猛耿直,两人配合一向很默契。</p>
听完姜叙转述,杨阜思索良久,摇了摇头。“伯奕,你相信贾文和吗?”</p>
“你不信?”</p>
“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杨阜站了起来,踱到廊下,看着阴沉的天空。可能要下雨了,乌云翻滚,压得很低,杨阜心头沉甸甸的,有些喘不上气来。“你想想伯俭,他从贾文和手中得了并州,可是结果呢?险些连命都丢在并州。”</p>
想起阎温在并州的遭遇,姜叙心头微沉,原本很笃定的心情又飘荡起来,如同舟行湍流之中,随时可能倾覆。这是他到长安后才有的体险,在凉州时,渭水总是很平静,他以为一直如此,到了关中,他才知道渭水发起狂来有多惊人。听阎温说,河水也是如此,蒲坂以北的龙门处,河水浊浪滔天,就算有真龙都能淹死,更别说船了。</p>
此时此刻,在他眼里,贾诩就是那条河,平静的时候微波不起,平易近人,发怒的时候惊涛骇浪,能够吞噬一切,毁灭一切。胡轸就是例子,几万步骑,转眼就没了,而贾诩甚至没有动一下手指,流一滴汗。</p>
姜叙后背涌出一阵冷汗,粘在身上,很不舒服。</p>
“伯奕,你就安心做个校尉吧,暂时不要有什么举动,一切等鲁督到任之后再说。我总觉得吴王这时候调走杨修,让贾诩主关中事别有用心。或许……”杨阜眯起眼睛,看着天空如银蛇般乱窜的闪电,幽幽叹道:“这是一个让我们自相残杀的圈套。贾文和是董卓旧部,我们是先帝旧臣,还有一些刘氏宗室,不管谁死,都是吴王乐见的结果。”</p>
姜叙打了个寒颤。这时,天空突然一亮,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紧接着一声巨响,轰隆隆的雷声就像在头顶炸响,连屋梁都震了两下,一块瓦滑落,摔在庭中的地上,“啪”的一声,碎成数片。</p>
大雨倾盆,瞬间遮蔽了视线。</p>
杨阜、姜叙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密集的雨帘和其间闪烁的电光,心头忽明忽暗。</p>
——</p>
鸿门亭。</p>
马车停下,有骑士上前,撑开了伞,打开车门。杨修下了车,踩着积水,大步向亭舍大门走去。亭长、亭父已经在门口相迎,看到杨修走到,堆着谦恭的笑容,热情的请杨修入亭。杨修也没理他们,径直进了门,沿着走廊向后院走去。他多次往返于此,对亭中布局一清二楚,也知道那个小院不会有人,一定会为他留着。</p>
经过一间驿舍时,杨修无意间一转头,见一个少女站在窗前,正仰首看天,脸上未施粉黛,白净如玉,配着樱桃般红润的嘴唇,极是醒目。虽然感觉到了有人从窗前经过,却没有动,只是眼皮微垂,与杨修四目相对。</p>
虽然仅是一瞬,杨修却久久难忘。进了小院,换上干净衣服,他叫来亭长,假意询问亭中借宿的人员,很方便的打听到了那个少女的名字和身份。</p>
名字很普通,姓张,名玉兰,身份却有些含糊,说是沛人,路传也是沛县的路传,却是蜀中口音。亭长也觉得奇怪,暗中留了意。亭长迎来送往,信息灵通,知道如今蜀王是吴王的敌人,蜀中常有细作来往,若能抓住便是大功一件。只是这女子孤身一人,而且进了房间就不出门,亭长一直没找到刺探的机会。</p>
亭长说着,将张玉兰的路传摆在杨修面前。杨修仔细详细了一番,让亭长将这张玉兰请来。亭长转身去了,时间不长就回来了,张玉兰跟在他后面。进了门,张玉兰静静地站在门口,打量了杨修片刻,樱红的嘴角微挑,露出些许不屑。</p>
“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贵公子,威震关中的杨长史,不仅能决人生死,连看雨都看不成了。”</p>
杨修瞅瞅亭长,亭长吓得脸色煞白,连连摇头。杨修见了,笑道:“我本来倒没疑心你是细作,你一眼就认出我来,我倒不能不问一句了。怎么,蜀中也用女子为间了?”</p>
“我不是细作。”张玉兰摇摇头。“我是天师道的祭酒,来关中传道的。”</p>
“天师道?”杨修笑道:“关中也有天师道?我主政关中两年多,倒是第一次听说。是法正在关中时的杰作吗?”</p>
张玉兰柳眉微蹙。“我天师道设天下二十四治,原本就有关中一治,只是骆师叔在,未曾派人进驻。”</p>
“骆曜?”</p>
张玉兰点点头。</p>
“这么说,骆曜死了?”</p>
“不是死,是羽化。”张玉兰转过身,扭头看着外面的雨幕,声音也变得飘忽起来。“这是道门的事,你们儒门的人不懂的,问也无益。杨长史若是怀疑我是细作,大可将我关起来便是,只请容我看完这雨。”</p>
杨修笑了起来,挥挥手,示意亭长等人退下。他倒了一杯热茶,捧在手心,兴趣盎然地看着这个自称是道门中人的张玉兰。“雨有什么好看的,不如过来喝茶。说起道法,我也是略知一二的。”</p>
张玉兰转头看看杨修,面露不屑。“你既知道法,岂不知道法天地,上善若水?这雨乃是天水,最接近道,观雨便是观道。”</p>
杨修嗤了一声。“道生一,天一生水,水和道之间还隔着一层,如何便是道?你这般悟道,就像隔着南山看巴山。上善若水,却不是水,当得意而忘形,拘于形而忘意,你是买椟还珠,永远也悟不了道。”</p>
张玉兰惊讶地看着杨修,开口欲辨,又不知从何辨起。她犹豫了片刻,转身向杨修施了一礼。“小女子无知,言语唐突,还请长史海涵。闻长史之言,莫非亦通道法?”</p>
杨修笑而不语,伸手倒了一杯茶,推到对面,又伸手示意。张玉兰见状,只好在杨修对面入座,端起茶杯,向杨修致意,浅浅呷了一口,红唇与绿色的茶汤相映,自有动人之处。</p>
杨修看得真切,心中微微一动,仿佛有什么东西破土而出。</p>
杨修去年被法正软禁了一年,闲时除了与曹彰、曹植玩耍便是读书。他原本就好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只是从政之后难得有时间读书,这一年倒是读了个痛快。曹植也好读书,常常去长安的书市买书,或是知道谁家有新书便去借。</p>
这些书几乎都经过了杨修的眼睛,种类繁杂,其中不凡道门与浮屠的经书,尤其是浮屠经。浮屠教最初就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播,宫里也收藏了不少浮屠经,有不少还是历代西来的浮屠道人如安世高等人亲手所译。道经读得也不少,《太平经》也好,《老子想尔注》也罢,都曾通读一遍。</p>
读书一年,杨修对浮屠经义的熟悉和理解已经凌驾于绝大多数人之上,对道门的了解也超出很多道门中人,比如眼前的张玉兰。张玉兰的道门学问胜在精熟,论广博精深则远远不如杨修,两人说了几句,张玉兰就被杨修辩得哑口无言,就连研习多年的《老子想尔注》都被杨修批得一塌糊涂。</p>
《老子》一书虽被道门奉为经典,却非道门独有,汉儒研究《老子》的比比皆是,尤其是汉末今古合流,尚通儒,研习《老子》的人更多,著名的大学者蔡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杨修读过不少蔡邕论《老子》的文章,对《老子》也有深入的研究,要辩服张玉兰自然不费吹灰之力。</p>
张玉兰对杨修刮目相看,叹为观止。她甚至不敢相信,一个人怎么可能读过这么多书。</p>
“道通天地,无所不包,欲观道,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独坐山中,坐井观天哪能行。”杨修又添了一杯茶,淡淡笑道:“悟了道,还要证道,要不然怎么知道你悟的是正道还是邪道?比如你母亲卢夫人,也算是修习道法几十年的人了,所精通的也不过是一些驻容养生的小道,对真正的大道一窍不通。”</p>
“家母……”张玉兰猛然惊醒,瞪着杨修。“你怎么知道我是天师张家的人?”她一直注意保持警惕,从来没有说自己与天师的关系,张姓也是大姓,姓张的比比皆是,天师道内部姓张的就有好几支。</p>
“你猜。”杨修端着茶杯,露出几分得意。“你要是能猜出来,我就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道法。”</p>
“真正的道法?”张玉兰将信将疑。“你刚才说了那么多,难道还不是真正的道法?”</p>
“我只是读书多,略知皮毛,却没有真正修行。”</p>
“那谁是真正修行的?他到了什么样的境界?”</p>
“是谁,我暂时不能告诉你。境界么,倒是可以说说。你知道金声玉振吗?”</p>
张玉兰大惊失色。“真有人修行到了金声玉振的境界?”</p>
“嗯,三四年前,他便已经初露此相,现在应该更精深了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