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3章 彼此彼此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时隔一年有余,再次见到卫觊,荀彧感慨万千,当年在长安城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p>
听完卫觊的讲述,荀彧思索片刻。“既然蔡大家不计较,那你们的性命就算保住了。不过伯儒啊,你也别期望太高,吴国自有制度,像你这种战败而降的能保住性命就是最好的结果,家宅、田产怕是要不回来了。我可以给辛毗写信,让他照顾你们一些,不要吃太多的苦头,但仅限于此,无法做得太多。”</p>
卫觊不死心。“多谢荀君援手。我是真心知错了,能否请荀君转告吴王,给我一个当面请罪的机会。”</p>
荀彧抚着胡须,摇摇头。“伯儒,你想当面请罪,自然是好的,不过不是现在。”</p>
“那我现在该做些什么?”</p>
“在建业住下来,找个事做,顺便看看吴国的新政。你一路匆匆赶来,怕是没心情细细看沿途的风景。如今到了建业,安心住下来,四处走一走,对你有好处。”荀彧探身过来,拍拍卫觊的手臂。“伯儒,君子之泽,三世而斩,长平侯之后,河东卫氏已经没落数代,你少年早成,才学过人,通晓典章制度,又有一手好书法,只是时局动荡,未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如今大吴新建,如朝阳东升,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你留下来,会大有用武之地。”</p>
卫觊一声长叹。他虽然年长荀彧几岁,却对荀彧一向敬重,荀彧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只能照办了。非要面见孙策,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门路,就算见了又能如何?</p>
荀彧给辛毗写了一封信,请辛毗照顾卫觊的家人,卫觊便在建业住了下来,暂时就借居在荀彧家中,白天在市井闲逛,晚上协助荀彧处理一些事务。他的书法很好,帮荀彧抄写文稿。过了几天,荀彧写了一封奏疏,请卫觊誊写清楚,送入宫中。</p>
荀彧本人的书法也不错,很有特色,孙策并不陌生。一看到这份由卫觊誊写的奏疏风格迥异,便意识到荀彧另有用心,将在宫里当值的荀恽叫来一问,便什么都明白了。</p>
他没有找卫觊来问。既然蔡琰本人不想追究,他也不必大动干戈,反正安邑卫氏已经残了,多杀几个人也没什么意义,让他们劳动改造更能教育人。荀彧让卫觊在建业住着,想来也是这个目的。之所以没有正式举荐,也是为了避嫌。不得不说,这些世家子弟都是人精,从蔡琰到荀彧,做事都滴水不漏,没什么可让人非议的地方。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反倒落了下成。</p>
孙策给吕蒙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切实执行相关政策,不得虚以委蛇。</p>
大半个月后,吕蒙送回消息。在他的亲自监督下,河东的相关事务基本处理完毕,眼下春耕结束,正趁着短暂的空闲进行户口登记。裴潜、卫觊等人都有附逆的劣迹,战败而降,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绝大部分田产、宅第都被没收,部曲解散,相关俘虏由庞德、张辽押解,正赶往建业。裴潜是主动投降,情况好一些,保留了住宅的主体,家人也没受什么苦。卫觊的情况不同,不仅家里的田宅都被没收了,家人也成了官奴婢。不过有辛毗的关照,卫觊家人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p>
除了河东的情况,吕蒙还对并州的战局提出不少意见。刘备败亡,王盖、王淩等人遁逃,为了翻越空仓岭,他们放弃了大量的辎重和战马,并州军元气大伤,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吕蒙建议立刻发动对并州的进攻,迫使王盖等人无法休整,以期尽快平定大河以北。</p>
吕蒙的反应正如孙策预料,接连大胜之后,盲目乐观的情绪在军中滋生蔓延,吕蒙也不例外。孙策随即下诏,亲率中军移驻洛阳,准备对并州的军事行动,并召诸将齐聚洛阳议事。</p>
诏书一出,羽檄飞驰,关东骚动。</p>
——</p>
楼船入长江,溯肥水,经巢湖,过合肥西。</p>
孙策坐在楼船之上,看着两岸的起伏的丘阜,心潮起伏。别人不清楚,他却知道这里在原本历史上的影响力。孙权坐断东南,一心北上平定中原,却屡次受挫于此,并且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p>
并非孙权无能——虽然他的确在军事上不太行,偏偏又不服气——而是地理限制太明显,即使他现在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如果没有足够的战马,在合肥附近面对以骑兵称雄的魏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p>
李典守城,张辽、乐进出击,仅从这个安排就足以看出曹操用兵高明,对麾下将领优劣一清二楚,能用其长,避其短,强强联手,将战力发挥到极致。如今的曹操虽然比历史上的曹操弱了不少,但他能在无险可守的兖州站稳脚跟,逆袭袁绍,凭山川之险,守住益州也不是什么难事。</p>
更何况他手里还有皇长子,还有遗诏,比刘备那个来路不正的皇叔硬气多了。</p>
益州之战将是一场硬仗。</p>
既然不可避免,那就直面困难。如何把益州和曹操当成一块磨刀石,锻炼出一批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还要维持不同派系的利益平衡,这是他目前要考虑的问题。</p>
脚步声响,凌统快步上了飞庐,来到孙策面前。</p>
“大王,荀军师的奏疏到了。”</p>
“怎么说?”孙策没有接奏疏,只是淡淡地问道。他关心结果,不关心荀攸如何措辞。</p>
“荀军师拒绝了。他说年齿渐长,又连年征战,身体疲惫,承担不了军师处的繁务重任。且他这几年潜心研究益州、天竺形势,略有心得,也不想半途而废,希望继续留在益州战区效力。”</p>
孙策满意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果然如周瑜所说,荀攸是一个极其聪明,甚至聪明得过了头的人。他知道主持军师处不是好差使,索性拒绝了。他的奏疏要存档,必然经过军师处,那些汝颍籍的军师、参军看到这封信,知道是荀攸不肯来,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好多说什么。</p>
孙策随即召见相关人员,调整人事安排,增设军情处,军师祭酒郭嘉转任军情祭酒,国渊为仆射。沮授接任军师祭酒,刘晔为仆射,并设前后左右中五军师,刘晔兼中军师,荀攸为左军师,庞统为右军师,辛毗为前军师,孟建为后军师。</p>
这个安排无形中调整了九督中的前四顺序,鲁肃因河东战功超过周瑜,升至第一,而太史慈则因辽东之乱降至第四,周瑜、沈友分列二三,黄忠近几年的战功不显,无缘前四。五军师中汝颍人占了三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汝颍人的好胜心,对沮授一个河北人主持军师处的抗拒心里淡了不少。刘晔虽然没能如愿成为军师祭酒,被沮授后来居上,却身兼中军师,也算是取得了平衡。</p>
总体来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满意,基本也能接受。就算有什么不甘心,也只能鼓足了劲,好好准备,争取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有上佳表现。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是最后的结果,原因很简单,还有两个最重要的人选没有安排:钟繇和陆逊。孙翊和孙尚香被人称作二将军、三将军,钟繇、陆逊作为他们的军师,必然位居五军师之上,至少和中军师比肩。只是眼下孙翊、孙尚香还没有正式立功,孙策无法安排,以免落下任人唯亲的话柄,只好先留着空缺。</p>
任命公布不久,留守建业的国渊送来了消息。他已经侦破了流言案,找到了那几个传播流言的士子。不出所料,他们都是曹操派来的细作,直接由法正指挥。国渊的卷宗做得很详实,证据也很充分,《太玄经》是其中最重要的线索,国渊特地提及了郎中陆绩。陆绩研究易学,对《太玄经》很熟悉,是他最先发现那些文章中引用《太玄经》的痕迹,为国渊提供了思路。</p>
看完卷宗后,孙策与郭嘉商量,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法正主动挑衅,不能不予以回应,新仇旧恨一起算。郭嘉建议,增派人手,收集益州的情报,具体的事务由钟繇负责。钟繇法家出身,熟悉这一套操作手法,对付法正绰绰有余,又与辛评等人有旧,可以择机施以反间之计。凡是情报,都需要明暗两手,除了增派暗桩之外,还需要一个明的使者,郭嘉建议由卫觊出使益州。卫觊新降,地位不高,不会引起曹操的重视,但卫觊曾在长安朝廷尚书台任职,人脉很广,他去益州可以联络对曹操不满的人,进行游说离间。</p>
听完郭嘉的计划,孙策拍着郭嘉的肩膀笑道:“奉孝,做军情祭酒比军师祭酒如鱼得水吧?”</p>
郭嘉哈哈大笑。“不瞒大王说,臣对这军情祭酒钟意已久,本来是打算自荐的,只是有所顾忌,不敢太直白,免得被人笑话。”</p>
“你顾忌什么?”孙策笑道:“奉孝,这可不是你的作风。”</p>
“江湖朝堂,都有不得己处。大王尚且如此,何况是臣,彼此彼此。”</p>
时隔一年有余,再次见到卫觊,荀彧感慨万千,当年在长安城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p>
听完卫觊的讲述,荀彧思索片刻。“既然蔡大家不计较,那你们的性命就算保住了。不过伯儒啊,你也别期望太高,吴国自有制度,像你这种战败而降的能保住性命就是最好的结果,家宅、田产怕是要不回来了。我可以给辛毗写信,让他照顾你们一些,不要吃太多的苦头,但仅限于此,无法做得太多。”</p>
卫觊不死心。“多谢荀君援手。我是真心知错了,能否请荀君转告吴王,给我一个当面请罪的机会。”</p>
荀彧抚着胡须,摇摇头。“伯儒,你想当面请罪,自然是好的,不过不是现在。”</p>
“那我现在该做些什么?”</p>
“在建业住下来,找个事做,顺便看看吴国的新政。你一路匆匆赶来,怕是没心情细细看沿途的风景。如今到了建业,安心住下来,四处走一走,对你有好处。”荀彧探身过来,拍拍卫觊的手臂。“伯儒,君子之泽,三世而斩,长平侯之后,河东卫氏已经没落数代,你少年早成,才学过人,通晓典章制度,又有一手好书法,只是时局动荡,未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如今大吴新建,如朝阳东升,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你留下来,会大有用武之地。”</p>
卫觊一声长叹。他虽然年长荀彧几岁,却对荀彧一向敬重,荀彧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只能照办了。非要面见孙策,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门路,就算见了又能如何?</p>
荀彧给辛毗写了一封信,请辛毗照顾卫觊的家人,卫觊便在建业住了下来,暂时就借居在荀彧家中,白天在市井闲逛,晚上协助荀彧处理一些事务。他的书法很好,帮荀彧抄写文稿。过了几天,荀彧写了一封奏疏,请卫觊誊写清楚,送入宫中。</p>
荀彧本人的书法也不错,很有特色,孙策并不陌生。一看到这份由卫觊誊写的奏疏风格迥异,便意识到荀彧另有用心,将在宫里当值的荀恽叫来一问,便什么都明白了。</p>
他没有找卫觊来问。既然蔡琰本人不想追究,他也不必大动干戈,反正安邑卫氏已经残了,多杀几个人也没什么意义,让他们劳动改造更能教育人。荀彧让卫觊在建业住着,想来也是这个目的。之所以没有正式举荐,也是为了避嫌。不得不说,这些世家子弟都是人精,从蔡琰到荀彧,做事都滴水不漏,没什么可让人非议的地方。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反倒落了下成。</p>
孙策给吕蒙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切实执行相关政策,不得虚以委蛇。</p>
大半个月后,吕蒙送回消息。在他的亲自监督下,河东的相关事务基本处理完毕,眼下春耕结束,正趁着短暂的空闲进行户口登记。裴潜、卫觊等人都有附逆的劣迹,战败而降,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绝大部分田产、宅第都被没收,部曲解散,相关俘虏由庞德、张辽押解,正赶往建业。裴潜是主动投降,情况好一些,保留了住宅的主体,家人也没受什么苦。卫觊的情况不同,不仅家里的田宅都被没收了,家人也成了官奴婢。不过有辛毗的关照,卫觊家人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p>
除了河东的情况,吕蒙还对并州的战局提出不少意见。刘备败亡,王盖、王淩等人遁逃,为了翻越空仓岭,他们放弃了大量的辎重和战马,并州军元气大伤,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吕蒙建议立刻发动对并州的进攻,迫使王盖等人无法休整,以期尽快平定大河以北。</p>
吕蒙的反应正如孙策预料,接连大胜之后,盲目乐观的情绪在军中滋生蔓延,吕蒙也不例外。孙策随即下诏,亲率中军移驻洛阳,准备对并州的军事行动,并召诸将齐聚洛阳议事。</p>
诏书一出,羽檄飞驰,关东骚动。</p>
——</p>
楼船入长江,溯肥水,经巢湖,过合肥西。</p>
孙策坐在楼船之上,看着两岸的起伏的丘阜,心潮起伏。别人不清楚,他却知道这里在原本历史上的影响力。孙权坐断东南,一心北上平定中原,却屡次受挫于此,并且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p>
并非孙权无能——虽然他的确在军事上不太行,偏偏又不服气——而是地理限制太明显,即使他现在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如果没有足够的战马,在合肥附近面对以骑兵称雄的魏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p>
李典守城,张辽、乐进出击,仅从这个安排就足以看出曹操用兵高明,对麾下将领优劣一清二楚,能用其长,避其短,强强联手,将战力发挥到极致。如今的曹操虽然比历史上的曹操弱了不少,但他能在无险可守的兖州站稳脚跟,逆袭袁绍,凭山川之险,守住益州也不是什么难事。</p>
更何况他手里还有皇长子,还有遗诏,比刘备那个来路不正的皇叔硬气多了。</p>
益州之战将是一场硬仗。</p>
既然不可避免,那就直面困难。如何把益州和曹操当成一块磨刀石,锻炼出一批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还要维持不同派系的利益平衡,这是他目前要考虑的问题。</p>
脚步声响,凌统快步上了飞庐,来到孙策面前。</p>
“大王,荀军师的奏疏到了。”</p>
“怎么说?”孙策没有接奏疏,只是淡淡地问道。他关心结果,不关心荀攸如何措辞。</p>
“荀军师拒绝了。他说年齿渐长,又连年征战,身体疲惫,承担不了军师处的繁务重任。且他这几年潜心研究益州、天竺形势,略有心得,也不想半途而废,希望继续留在益州战区效力。”</p>
孙策满意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果然如周瑜所说,荀攸是一个极其聪明,甚至聪明得过了头的人。他知道主持军师处不是好差使,索性拒绝了。他的奏疏要存档,必然经过军师处,那些汝颍籍的军师、参军看到这封信,知道是荀攸不肯来,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好多说什么。</p>
孙策随即召见相关人员,调整人事安排,增设军情处,军师祭酒郭嘉转任军情祭酒,国渊为仆射。沮授接任军师祭酒,刘晔为仆射,并设前后左右中五军师,刘晔兼中军师,荀攸为左军师,庞统为右军师,辛毗为前军师,孟建为后军师。</p>
这个安排无形中调整了九督中的前四顺序,鲁肃因河东战功超过周瑜,升至第一,而太史慈则因辽东之乱降至第四,周瑜、沈友分列二三,黄忠近几年的战功不显,无缘前四。五军师中汝颍人占了三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汝颍人的好胜心,对沮授一个河北人主持军师处的抗拒心里淡了不少。刘晔虽然没能如愿成为军师祭酒,被沮授后来居上,却身兼中军师,也算是取得了平衡。</p>
总体来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满意,基本也能接受。就算有什么不甘心,也只能鼓足了劲,好好准备,争取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有上佳表现。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是最后的结果,原因很简单,还有两个最重要的人选没有安排:钟繇和陆逊。孙翊和孙尚香被人称作二将军、三将军,钟繇、陆逊作为他们的军师,必然位居五军师之上,至少和中军师比肩。只是眼下孙翊、孙尚香还没有正式立功,孙策无法安排,以免落下任人唯亲的话柄,只好先留着空缺。</p>
任命公布不久,留守建业的国渊送来了消息。他已经侦破了流言案,找到了那几个传播流言的士子。不出所料,他们都是曹操派来的细作,直接由法正指挥。国渊的卷宗做得很详实,证据也很充分,《太玄经》是其中最重要的线索,国渊特地提及了郎中陆绩。陆绩研究易学,对《太玄经》很熟悉,是他最先发现那些文章中引用《太玄经》的痕迹,为国渊提供了思路。</p>
看完卷宗后,孙策与郭嘉商量,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法正主动挑衅,不能不予以回应,新仇旧恨一起算。郭嘉建议,增派人手,收集益州的情报,具体的事务由钟繇负责。钟繇法家出身,熟悉这一套操作手法,对付法正绰绰有余,又与辛评等人有旧,可以择机施以反间之计。凡是情报,都需要明暗两手,除了增派暗桩之外,还需要一个明的使者,郭嘉建议由卫觊出使益州。卫觊新降,地位不高,不会引起曹操的重视,但卫觊曾在长安朝廷尚书台任职,人脉很广,他去益州可以联络对曹操不满的人,进行游说离间。</p>
听完郭嘉的计划,孙策拍着郭嘉的肩膀笑道:“奉孝,做军情祭酒比军师祭酒如鱼得水吧?”</p>
郭嘉哈哈大笑。“不瞒大王说,臣对这军情祭酒钟意已久,本来是打算自荐的,只是有所顾忌,不敢太直白,免得被人笑话。”</p>
“你顾忌什么?”孙策笑道:“奉孝,这可不是你的作风。”</p>
“江湖朝堂,都有不得己处。大王尚且如此,何况是臣,彼此彼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