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 > 第293章 信息传播
第293章 信息传播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最新章节!
在吕宋岛烟石散总局的奢华办公室内,时间已至午间。
朱瞳坐在宽敞的虎皮躺椅上,眉头紧锁,仿佛有什么心事。
姚广孝见状,轻声问道:“大人,是否有什么不妥?”
朱瞳叹了口气,“姚师爷,你说,咱们衙门里的食堂,那饭菜怎么就这么难吃呢?”
姚广孝一愣,没想到朱瞳会突然提及食堂的饭菜,他苦笑回应:“大人,这食堂的厨子已经尽力了,毕竟众口难调。”
“众口难调?”朱瞳哼了一声,“我看是他们没用心!你瞧瞧,这顿顿都是些什么菜,简直难以下咽。”
姚广孝无奈道:“贫僧这就去吩咐他们改进。”
“算了算了,”朱瞳摆摆手,“指望他们改进,还不如我自己去解决午饭问题。”
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姚师爷,你帮我去望海楼叫一份熊掌和椰子蟹的外卖回来,对了,账就是今天招商的招待费。”
早在唐末宋初时期,华夏就已经出现外卖这种模式了。最早的外卖是从夜市发展而来的,宋代取消“宵禁”制度后,夜市发展得更加繁荣,餐馆增加了,外卖服务也应运而生。
明代的外卖美食众多,餐具食盒也多样,送外卖的一般是店小二,也有兼职的“外卖小哥”。明朝时期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外卖”方式,并且外卖也进了寻常百姓家。
不过古人没有手机,他们的点外卖方式比较朴素。
大户人家会派遣家仆到饭店去“下单”,由仆人或者饭店的“配送员”按时将饭菜送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自己到店里去“下单”,并说明配送的时间、地点,由店里配送。
这种配送方式就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外卖小哥”。
《东京梦华录》有:“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
起初,朱瞳脑海中曾闪现过创办一个名为“饱死了”的外卖公司的念头。然而,当想到这个时代的远程通讯靠吼的时代,便只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前卫的创业计划。
最重要的是,与创业开公司赚钱相比,当贪官更为轻,体面且轻松。
作为官员,只需坐在衙门的椅子上品茶,便有众多商人争相求见,争相献上钱财。
一个坐着赚钱,一个跪着赚钱,只要脑袋清醒的人,都会选择前者。
尽管没有开展外卖业务,朱瞳并没有停止对方便进食的探索。
他向一位相熟的外卖小哥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外卖小哥收集各家店铺的菜单和价格,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同时在小册子里留出一些空白页,供顾客在用餐后对店铺的口味、价格和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本小册子,朱瞳将其命名为“大众点评”。
这位外卖小哥听从了朱瞳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没想到,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热烈反响,生意瞬间火爆起来。
为了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位外卖小哥几乎夜以继日地忙碌,为了提升送餐效率,他甚至购买了一辆马车,专职于送餐服务。
然而,时日一久,即便有了马车的助力,小哥依然累成了狗,人都快瘦成了皮包骨,不想累死的他,不得不再次向朱瞳寻求帮助。
朱瞳向他指点迷津:只要成为老板,剩下的工作就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剥削员工来完成,如此赚取的利润将会比现在多出无数倍,而且自己无需再亲自奔波劳碌。
外卖小哥也很听话,回家后与妻子一番商议,很快便在街巷的隐蔽角落购置了几处店面,统一命名为“饱死了”,并且迅速招募了上百名员工。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外卖小哥便已经积累了万贯家财,成为了万恶的资本家。
……
吃完午饭之后,朱瞳并没有思淫欲,而是想起了上次回到江宁的生活。
他观察到,自他离开江宁后,尽管百姓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依旧沿袭着旧有的轨迹,几乎没有任何新的变革。
换言之,吕宋岛上所经历的一切变革,似乎并未对江宁,甚至对大明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和影响。
倘若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光阴,这种影响或许并不显着。然而,如果长时间放任自流,吕宋岛必将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文化,特别是在朱瞳的悉心治理下,这种文化与内陆的差异将会日益明显。
当岛上这一代移民逐渐老去,他们与大明内陆的联系恐将日渐式微。在缺乏亲情与文化的紧密纽带维系下,一旦风云变幻,吕宋岛很可能走向独立,甚至与大明分道扬镳。
“是时候,把吕宋岛与大明朝本土之间的联系,建立得更加密切了!”
他下定决心,要推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综合性报纸。
当前,大明虽已有报纸,但邸报这种官方新闻传播工具,主要服务于政令的传达、信息的发布以及皇帝动态的更新,其读者群主要局限于官场人士或准备考取功名的人。普通百姓对邸报的内容几乎不感兴趣,也难以接触到。
要真正加强吕宋岛与大明本土的联系,必须让信息传播更加广泛、深入民间。
所以,朱瞳想要通过创办一份全新的报纸,来吸引更多普通民众的目光,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吕宋岛与大明的最新资讯,进而加深两地人民之间的联系与认同感。这样的举措不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将为未来两岸的稳定发展铸就坚实基石。
再者,吕宋岛地域辽阔而人口相对稀疏,许多居民长年在自己的田园中辛勤劳作,与外界的交流相对有限。报纸的出现,将为他们提供一个便捷的窗口,使他们能够轻松掌握吕宋岛的最新政策动向。
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官员和杂役在传达和执行政令时可能出现的滥用职权行为,从而更好地保障百姓的权益。
有了大概的构想,朱瞳于是派人去召集了姚广孝和丘福,准备将他的新想法告诉他们。
不多久,姚广孝和丘福便来到了办公室。
朱瞳坐起身来,缓缓道出:“我想创办一份报纸,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丘福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兴奋地说:“这的确是个绝妙的点子!借助报纸这一媒介,我们可以将吕宋岛的蓬勃发展、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示给朝廷与民众,正好可以让他们看看,与我们相邻的民都洛岛在模仿我们的抠逼,如何东施效颦、弄巧成拙,最终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姚广孝则想得更为深远,他哈哈大笑:“这份报纸,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政绩,还能让我们掌控舆论。等以后吕宋岛独立建国,这份报纸就是我们的喉舌,可以为我们争取民心。”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狂热,接着说:“说不定,等皇帝老儿驾崩之后,我们还能在大明内陆制造点动乱,而且大人正好也姓朱,到时候大人趁机浑水摸鱼,说不定也能坐一坐那龙椅呢……”
朱瞳瞪着眼前这两位越来越离谱的下属,心中一阵无语。他挥了挥手,打断了姚广孝和丘福的畅想,将自己的想法道了出来。
丘福一愣,摸了摸头,有些尴尬地笑道:“哈哈,大人,我们这不是在为您出谋划策嘛,既然您有更好的想法,那肯定听您的。”
姚广孝也收敛了眼中的狂热,正色道:“大人,愿闻其详。”
朱瞳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解释他的想法:“我创办这份报纸,主要是为了加强吕宋岛与大明本土之间的联系。你们都知道,自从我来到吕宋岛后,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被大明本土的百姓所了解。我希望通过这份报纸,让大明的百姓知道吕宋岛的发展情况,了解我们的政策,以及这里的生活状况。”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这份报纸也可以成为我们与民众沟通的一座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民众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治理吕宋岛。”
姚广孝和丘福听了朱瞳的解释,都陷入了沉思,朱瞳的想法确实比他们之前所想的更加深远和有意义。
丘福点了点头,赞同地说:“大人说得对,这份报纸确实可以成为我们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且,通过它我们还可以向大明本土展示吕宋岛的繁荣景象,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定居。”
姚广孝也表示赞同:“确实如此,这份报纸的创办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会全力支持大人的决定,确保报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朱瞳听闻他们的话语后,略显不悦地指出:“客观公正?你们难道未曾耳闻,民间对本官的风评日渐下滑吗?我们创办这份报纸,并非单纯为了传播新闻,更是为了掌控舆论的导向。报纸的内容必须精心编排,以塑造和展现我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形象,同时传达出本官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无微不至。”
“若以后有官员弹劾本官,这些就是本官自证清白的证据!”
“是!”丘福和姚广孝齐声应道。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为了达到朱瞳创办报纸的目的,姚广孝和丘福可谓是忙得团团转,他们两人几乎连觉都没有睡过,整日埋头在文案堆中,拼命琢磨如何将这份报纸做得既有深度又吸引眼球,脑袋里装的全是报纸的版面设计、内容策划,还有如何确保印刷质量和发行效率。
姚广孝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对丘福说:“老丘啊,你说咱们这报纸得怎么才能吸引人呢?总不能只写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吧?”
丘福放下手中的笔,叹了口气,“老姚,你说得对。报纸得接地气,得让百姓爱看。咱们得找些民生话题,还有那些家长里短的事儿,让读者看了能产生共鸣。”
“可现在一点灵感都没有怎么办啊!”
“是不是我们一直在案牍研究,太久没有深入人间气息,所以才没有灵感。”
“你说得是,一天到晚埋首案牍也不办法,脖子都要废了,我们去红花楼按摩按摩找一下灵感吧。”
两人在风月场所度过了一夜,次日清晨,果然如预期的那样,灵感的火花在脑海中迸发。他们正准备召集人手,开始新的项目,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当今大明盛行的邸报,这种官方出品的报纸,其发行量相当有限,远远达不到朱瞳所期望的广泛传播效果。
大明的邸报,作为官方唯一发行的报纸,历史确实悠久,但方式却非常原始,全靠人工抄写。皇宫里有个抄写房,几个书吏挥毫泼墨,就能把报纸搞定。
然而,这种方式对于朱瞳想要实现的大规模发行、深入民间的目标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手工抄写的报纸数量有限,成本也高,这根本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这个问题让姚广孝和丘福愁得头发都快白了,他们连续熬了半荀的夜,反复讨论、试验,终于证明努力在灵感面前屁都不是。
“老姚,你说咱们这报纸到底该咋整?”丘福一边揉着通红的双眼,一边向姚广孝求助。
“老丘,别嚷嚷,我这不正想着嘛。”姚广孝也是一脸疲惫,脑门上的青筋都快要爆出来了。
丘福一拍大腿:“老姚,我想起来了,咱们可以去风月场子放松啊!”
“风月场子?”姚广孝一愣,随即双眼放光,“对呀,这法子能行!”
为了寻找新的灵感,两人再次踏入风月场所,各自寻觅了两位青春靓丽的姑娘,用两天的欢愉来抚慰他们受挫的心灵。
事后,两人互相搀扶着受累的腰子,但在相互扶持回提督府的路上,一个创新的想法灵光一闪——采用活体印刷术来解决问题。
在吕宋岛烟石散总局的奢华办公室内,时间已至午间。
朱瞳坐在宽敞的虎皮躺椅上,眉头紧锁,仿佛有什么心事。
姚广孝见状,轻声问道:“大人,是否有什么不妥?”
朱瞳叹了口气,“姚师爷,你说,咱们衙门里的食堂,那饭菜怎么就这么难吃呢?”
姚广孝一愣,没想到朱瞳会突然提及食堂的饭菜,他苦笑回应:“大人,这食堂的厨子已经尽力了,毕竟众口难调。”
“众口难调?”朱瞳哼了一声,“我看是他们没用心!你瞧瞧,这顿顿都是些什么菜,简直难以下咽。”
姚广孝无奈道:“贫僧这就去吩咐他们改进。”
“算了算了,”朱瞳摆摆手,“指望他们改进,还不如我自己去解决午饭问题。”
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姚师爷,你帮我去望海楼叫一份熊掌和椰子蟹的外卖回来,对了,账就是今天招商的招待费。”
早在唐末宋初时期,华夏就已经出现外卖这种模式了。最早的外卖是从夜市发展而来的,宋代取消“宵禁”制度后,夜市发展得更加繁荣,餐馆增加了,外卖服务也应运而生。
明代的外卖美食众多,餐具食盒也多样,送外卖的一般是店小二,也有兼职的“外卖小哥”。明朝时期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外卖”方式,并且外卖也进了寻常百姓家。
不过古人没有手机,他们的点外卖方式比较朴素。
大户人家会派遣家仆到饭店去“下单”,由仆人或者饭店的“配送员”按时将饭菜送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自己到店里去“下单”,并说明配送的时间、地点,由店里配送。
这种配送方式就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外卖小哥”。
《东京梦华录》有:“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
起初,朱瞳脑海中曾闪现过创办一个名为“饱死了”的外卖公司的念头。然而,当想到这个时代的远程通讯靠吼的时代,便只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前卫的创业计划。
最重要的是,与创业开公司赚钱相比,当贪官更为轻,体面且轻松。
作为官员,只需坐在衙门的椅子上品茶,便有众多商人争相求见,争相献上钱财。
一个坐着赚钱,一个跪着赚钱,只要脑袋清醒的人,都会选择前者。
尽管没有开展外卖业务,朱瞳并没有停止对方便进食的探索。
他向一位相熟的外卖小哥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外卖小哥收集各家店铺的菜单和价格,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同时在小册子里留出一些空白页,供顾客在用餐后对店铺的口味、价格和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本小册子,朱瞳将其命名为“大众点评”。
这位外卖小哥听从了朱瞳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没想到,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热烈反响,生意瞬间火爆起来。
为了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位外卖小哥几乎夜以继日地忙碌,为了提升送餐效率,他甚至购买了一辆马车,专职于送餐服务。
然而,时日一久,即便有了马车的助力,小哥依然累成了狗,人都快瘦成了皮包骨,不想累死的他,不得不再次向朱瞳寻求帮助。
朱瞳向他指点迷津:只要成为老板,剩下的工作就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剥削员工来完成,如此赚取的利润将会比现在多出无数倍,而且自己无需再亲自奔波劳碌。
外卖小哥也很听话,回家后与妻子一番商议,很快便在街巷的隐蔽角落购置了几处店面,统一命名为“饱死了”,并且迅速招募了上百名员工。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外卖小哥便已经积累了万贯家财,成为了万恶的资本家。
……
吃完午饭之后,朱瞳并没有思淫欲,而是想起了上次回到江宁的生活。
他观察到,自他离开江宁后,尽管百姓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依旧沿袭着旧有的轨迹,几乎没有任何新的变革。
换言之,吕宋岛上所经历的一切变革,似乎并未对江宁,甚至对大明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和影响。
倘若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光阴,这种影响或许并不显着。然而,如果长时间放任自流,吕宋岛必将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文化,特别是在朱瞳的悉心治理下,这种文化与内陆的差异将会日益明显。
当岛上这一代移民逐渐老去,他们与大明内陆的联系恐将日渐式微。在缺乏亲情与文化的紧密纽带维系下,一旦风云变幻,吕宋岛很可能走向独立,甚至与大明分道扬镳。
“是时候,把吕宋岛与大明朝本土之间的联系,建立得更加密切了!”
他下定决心,要推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综合性报纸。
当前,大明虽已有报纸,但邸报这种官方新闻传播工具,主要服务于政令的传达、信息的发布以及皇帝动态的更新,其读者群主要局限于官场人士或准备考取功名的人。普通百姓对邸报的内容几乎不感兴趣,也难以接触到。
要真正加强吕宋岛与大明本土的联系,必须让信息传播更加广泛、深入民间。
所以,朱瞳想要通过创办一份全新的报纸,来吸引更多普通民众的目光,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吕宋岛与大明的最新资讯,进而加深两地人民之间的联系与认同感。这样的举措不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将为未来两岸的稳定发展铸就坚实基石。
再者,吕宋岛地域辽阔而人口相对稀疏,许多居民长年在自己的田园中辛勤劳作,与外界的交流相对有限。报纸的出现,将为他们提供一个便捷的窗口,使他们能够轻松掌握吕宋岛的最新政策动向。
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官员和杂役在传达和执行政令时可能出现的滥用职权行为,从而更好地保障百姓的权益。
有了大概的构想,朱瞳于是派人去召集了姚广孝和丘福,准备将他的新想法告诉他们。
不多久,姚广孝和丘福便来到了办公室。
朱瞳坐起身来,缓缓道出:“我想创办一份报纸,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丘福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兴奋地说:“这的确是个绝妙的点子!借助报纸这一媒介,我们可以将吕宋岛的蓬勃发展、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示给朝廷与民众,正好可以让他们看看,与我们相邻的民都洛岛在模仿我们的抠逼,如何东施效颦、弄巧成拙,最终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姚广孝则想得更为深远,他哈哈大笑:“这份报纸,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政绩,还能让我们掌控舆论。等以后吕宋岛独立建国,这份报纸就是我们的喉舌,可以为我们争取民心。”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狂热,接着说:“说不定,等皇帝老儿驾崩之后,我们还能在大明内陆制造点动乱,而且大人正好也姓朱,到时候大人趁机浑水摸鱼,说不定也能坐一坐那龙椅呢……”
朱瞳瞪着眼前这两位越来越离谱的下属,心中一阵无语。他挥了挥手,打断了姚广孝和丘福的畅想,将自己的想法道了出来。
丘福一愣,摸了摸头,有些尴尬地笑道:“哈哈,大人,我们这不是在为您出谋划策嘛,既然您有更好的想法,那肯定听您的。”
姚广孝也收敛了眼中的狂热,正色道:“大人,愿闻其详。”
朱瞳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解释他的想法:“我创办这份报纸,主要是为了加强吕宋岛与大明本土之间的联系。你们都知道,自从我来到吕宋岛后,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被大明本土的百姓所了解。我希望通过这份报纸,让大明的百姓知道吕宋岛的发展情况,了解我们的政策,以及这里的生活状况。”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这份报纸也可以成为我们与民众沟通的一座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民众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治理吕宋岛。”
姚广孝和丘福听了朱瞳的解释,都陷入了沉思,朱瞳的想法确实比他们之前所想的更加深远和有意义。
丘福点了点头,赞同地说:“大人说得对,这份报纸确实可以成为我们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且,通过它我们还可以向大明本土展示吕宋岛的繁荣景象,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定居。”
姚广孝也表示赞同:“确实如此,这份报纸的创办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会全力支持大人的决定,确保报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朱瞳听闻他们的话语后,略显不悦地指出:“客观公正?你们难道未曾耳闻,民间对本官的风评日渐下滑吗?我们创办这份报纸,并非单纯为了传播新闻,更是为了掌控舆论的导向。报纸的内容必须精心编排,以塑造和展现我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形象,同时传达出本官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无微不至。”
“若以后有官员弹劾本官,这些就是本官自证清白的证据!”
“是!”丘福和姚广孝齐声应道。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为了达到朱瞳创办报纸的目的,姚广孝和丘福可谓是忙得团团转,他们两人几乎连觉都没有睡过,整日埋头在文案堆中,拼命琢磨如何将这份报纸做得既有深度又吸引眼球,脑袋里装的全是报纸的版面设计、内容策划,还有如何确保印刷质量和发行效率。
姚广孝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对丘福说:“老丘啊,你说咱们这报纸得怎么才能吸引人呢?总不能只写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吧?”
丘福放下手中的笔,叹了口气,“老姚,你说得对。报纸得接地气,得让百姓爱看。咱们得找些民生话题,还有那些家长里短的事儿,让读者看了能产生共鸣。”
“可现在一点灵感都没有怎么办啊!”
“是不是我们一直在案牍研究,太久没有深入人间气息,所以才没有灵感。”
“你说得是,一天到晚埋首案牍也不办法,脖子都要废了,我们去红花楼按摩按摩找一下灵感吧。”
两人在风月场所度过了一夜,次日清晨,果然如预期的那样,灵感的火花在脑海中迸发。他们正准备召集人手,开始新的项目,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当今大明盛行的邸报,这种官方出品的报纸,其发行量相当有限,远远达不到朱瞳所期望的广泛传播效果。
大明的邸报,作为官方唯一发行的报纸,历史确实悠久,但方式却非常原始,全靠人工抄写。皇宫里有个抄写房,几个书吏挥毫泼墨,就能把报纸搞定。
然而,这种方式对于朱瞳想要实现的大规模发行、深入民间的目标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手工抄写的报纸数量有限,成本也高,这根本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这个问题让姚广孝和丘福愁得头发都快白了,他们连续熬了半荀的夜,反复讨论、试验,终于证明努力在灵感面前屁都不是。
“老姚,你说咱们这报纸到底该咋整?”丘福一边揉着通红的双眼,一边向姚广孝求助。
“老丘,别嚷嚷,我这不正想着嘛。”姚广孝也是一脸疲惫,脑门上的青筋都快要爆出来了。
丘福一拍大腿:“老姚,我想起来了,咱们可以去风月场子放松啊!”
“风月场子?”姚广孝一愣,随即双眼放光,“对呀,这法子能行!”
为了寻找新的灵感,两人再次踏入风月场所,各自寻觅了两位青春靓丽的姑娘,用两天的欢愉来抚慰他们受挫的心灵。
事后,两人互相搀扶着受累的腰子,但在相互扶持回提督府的路上,一个创新的想法灵光一闪——采用活体印刷术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