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封元化,聊文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极品皇叔最新章节!
(明天加更)
朱常浩通过和吴克善交谈,确定了商人真的是逐利,但这也无可厚非。朱常浩知道李金泉这样的商人,在大明很多,不是他们不爱大明,而是,他们在这个阶段,这个时空还没有形成国家的概念,就死形成了,可惜天启年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他们认为这片大地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改朝换代模式,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还没有觉醒。
只不过朱常浩也不想过多地提醒大明朝自我的民族意识,顺其自然就好。
对于吴克善的计谋定下来之后,朱常浩心里也就放心了,他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更多的是天道酬勤。
送走吴克善,朱常浩心里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对孙元化怎样安排。
那日封官的时候,里面没出现孙元化的名字,主要是用因为,在朱常浩的心里,孙元化爱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的军人,特别他的好多战斗理念,很符合火器的特征,因此,对他职位的安排,那必须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
因此,朱常浩打算将孙元化任命为大明皇家陆军大学的副校长,≯√,也就就是副祭酒。大祭酒是朱常浩,还有一个,任命孙元化为军器监大匠,主管军器的打造和制作,还有一个就是炮兵师师长,军衔为少将官。
因此,孙元化不属于文官系统,他属于是拜将,只不过,他是训练性的,带兵不打仗。
那天封官结束了,朱常浩就私自下来给孙元化说了此事,“打算后天为他,宋献策,还有俞俞子老道,在正气堂授职委任。”
明天,朱常浩就要陪自己的大舅哥吴克善到汉中逛逛,还要和接待从京师赶过来的锦衣卫老密探,对徐拂他们安排情报组织“红粉”的事情。
今晚,将吴克善安排在鸿宾楼之后,朱常浩和刘紫莲,布木布泰三人大被同眠,可惜,白白荒废了光阴,一晚上啥都没干。
一个是刘紫莲抹不下面子,另一个是布木布泰年龄太小,还有就是明天朱常浩必须奔波一天,这须得节省体力啊。
第二天,就在朱常浩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远在沈阳的皇太极,已经将范文程,范文才两人叫到乾清宫,来商量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
说起这个范文程,据说是范仲淹后代,后来被一些人盖棺定论为汉奸,书生姑且不说,在这里,有一封手札,是范文程说的,““我曾经怀着进京赶考的愿望发愤读书。然而没想到,这回赶考赶的不是科举考试,而是治理国家的考试。而我是骑着清军的战马入城的。曾经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即将在一个新的王朝实现,我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在这个新的王朝里,我的建议就意味着决策,就意味着权力,因为我是宠臣,所以我是事实上的权臣。我要用手中的权力造福百姓。”
“一切都将过去。我不可能去干涉后人对我的评价,但我希望在后人给我盖棺定论的时候,能把“汉奸”、“叛徒”的字眼去掉。我虽然吃的是满族的俸禄,但我的所想和所做,都是为汉族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总希望让他们安稳一些,舒服一些,少一点罹难,少一点困难。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家乡。当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向城外广袤的平原瞭望之时,我渴望所有的百姓幸福平安。”
这算不算范文程的自白呢?这里暂不论述。
那么皇太极的困境是什么呢?
原来从崇祯元年开始,整个辽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气候寒冷,每年本来夏秋两季都可以收庄稼的,但气候变得严寒之后,整个辽东地区,冬天来得很早,一般八月就来了,在次年五月份的,冬天才去的,庄稼少收一季,成熟不了。
就现在,朱常浩所在的汉中,已经是艳阳高照,身披薄纱,但在沈阳,外面山林当中,雪水潺潺,草木才刚刚发芽。
皇太极心里着急啊,因为看来今年夏季的收成要减产,去年秋季也一样,好多喂马的黄豆,荞麦都没有成熟,他们在冬天的时候,只好大量屠宰牛羊,还有猪。
在皇太极那个时候,他们建州女真的先民是黑水靺鞨的后裔,这个民族有个特点,他们善于放猪,对,就是放猪。
他们不怎么圈养猪,直接是将猪赶到野外,和牛羊一样散养。
他们平时喝的就是猪奶,吃着猪肉,穿着猪皮。所以,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翻译成汉文就是野猪皮。
现在皇太极为她们的粮食发愁,还为她们女真人欺负境内的汉人发愁。
由于自身民族的先天不足,她们对辽东境内的汉人是既恨又怕,女真人耕作技术说实话,还处在原始社会,他们只会刀耕火种,就连二牛抬杠,沤肥都不会。
他们除了放猪牧马之外,基本杀都不会做,而是一味地巧取豪夺汉人的财富粮食,那是不长久地,况且,人也总不能一直吃猪肉吧?
“宪斗兄,(范文程,字宪斗),你说本汗该如何是好?”
“陛下,对于这个缺粮食的事情,卑职认为只好朝外面劫掠一下了,前两天,陛下您不是要在今年秋天进行满蒙会盟吗,那到时候组织成联军,要么到东南边上的李氏王朝要粮,或者直接叩关京师,朝崇祯要粮,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人将皮岛上的毛文龙给收拾了,这对我后金的影响太大了!”
“那怎样收拾,计将安出?”
“陛下,不要着急,据卑职观测,宁远城的袁蛮子治军很严,而毛文龙屡屡犯上,到时候咱们火上浇油,让袁蛮子将毛文龙给咔嚓了,不就行了吗!”
“倒是朕心切了。”
这里,按照历史上的说法,这个范文程确实很厉害,他们可是大明的官宦家族,从小就有良好的教养。
说起来,他家也是中原人士,只不过他的六世祖:范岳,洪武年间获罪,全家谪往辽东都司的沈阳卫,范氏自此成为沈阳人。
曾祖:范鏓,明正德进士,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以伉直忤严嵩离任。
祖父:范沉,为沈阳卫指挥同知。
父亲:范楠
兄长:范文寀
范承荫,范承谟,范承勋,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
范时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范时绎,官至都统、户部尚书、工部尚书;
范时捷,官至提督、镶白旗汉军都统;
范时绶,官至左都御史、都统、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范时纪,官至副都统、侍郎。
这一家子简直就是生下来为官的种。
在原先的历史上,应该说范是中国文人的一个异数,在受到中国古代八股文、以及根据当时政权衍生出的孔夫子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都认为范文程是汉奸。但是,在嘉庆之后国家已经是民不聊生了,这之后又没有什么英主诞生,到了天启年间明朝于内民不聊生,于外对于东北女真的崛起丝毫不重视,北部蒙古虽然无法再下中原但是仍然拥有相当实力。而在这种情况下,天启皇帝只知道当木匠,朝政有魏忠贤一党及客氏把持,已经到了回天乏术的地步了。即使后来的崇祯虽然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但是已经无法挽回颓势了。而范文程正是看到了天启在做皇帝方面的昏庸,满腔治国理想、为天下苍生谋福的想法,只能选择一个英主去实现了。于是他选择了皇太极。
更近一步说,清朝的人才机制和人才待遇要比明朝好得多。主要是:范文程在明朝不能实施的政治抱负在清朝实施了。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其兄范文寀一道降后金。得知他是明朝名臣之后,努尔哈赤十分器重他。努尔哈赤攻打辽阳、四平、广宁,范文程一直相随。皇太极即位后仍让他跟随左右。
天聪三年,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进入蓟门,攻克遵化。范文程自己率偏师配合作战,进攻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这5处都为他攻克。不久,明师包围大安口,范文程以火器解围。皇太极率兵进攻永平,留范文程守遵化。明军大兵掩至,范文程力战退敌。范文程以此被授予游击世职。五年,后金兵包围大凌河,明别将占据西山顶峰,负险坚守。范文程单骑赴敌垒,晓以厉害,竟然使这支军队投了降。此后范文程数次为后金军事活动献策。
崇德元年,后金改文馆为内三院,范文程担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所管是机密要务。每次范文程被召入宫问计,很晚才能出宫。有时范文程还没来得及吃饭就被召入宫内议事。皇太极让大家推举固山额真(旗主),有人推举范文程,皇太极说:“范章京才能的确能胜此职,但固山额真只管一军之事。我正把他作为我的左右手,你们考虑其他人吧。”
顺治帝即位后,范文程隶镶黄旗。不久多尔衮率师伐明。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说:过去伐明,深入后又返回,中原人民一定以为我们没有攻占全国的大志,只是想抢些金帛子女罢了。于是他们与我们不同心。这次伐明,一定要申明纪律,秋毫无犯,把进取中原的打算给他们讲清楚。明官复其职,老百姓复其业,录用贤能,体恤那些孤苦无处投诉的人。这样,黄河以北的土地就是我们的了。
崇德八年十一月,李自成攻克西安,顺治元年正月,多尔衮为农民军的声势所震慑,连忙派迟起龙为使者跟农民军联系,提出双方“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意见,农民军未予理睬。范文程定调子,将农民军看成敌人,说:清“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当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消息传到东北后,多尔衮立刻召正在盖州汤泉驿养病的范文程商议对策。范文程表示对农民军要征讨,并分析了农民军失败的3个因素:闯寇涂炭中原,戕厥君后,此必讨之。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绅,拷劫财货,士忿矣;掠人赀,yin人妇,火人庐,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也。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以临之,恤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他主张火速入关,直取北京。多尔衮听了范文成这一席话后决定立刻起程。
接着范文成提出了两项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止嗜杀,安百姓。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国家止欲帝关东则已,若将统一区夏,非乂安百姓不可。第二天,范文程到军营起草晓谕明朝吏民文告,写上他的姓名并注明他的官阶。文告把清军进入关内夺取全国政权说成是“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为闯贼”,并一再表明“师行以律,必不害汝”,要他们见清军时能安下心来并给予支持,共同对付农民军。下面就是要吏民归附的话:“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
清军占领北京后,范文程提出了一系列开国要则,全部为多尔衮所采纳。例如为崇祯帝发丧,安抚遗民,任用明官,定律令,征求赋税册籍,建议减少赋税等等。清军入关以及建国,多尔衮都是按照范文程的意见行事。一、命令旗兵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民宅,不听命令要处罚。二、吸纳明官。三、为崇祯帝发丧。四、取消明末三饷。为奖赏他的功劳,朝廷赐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爵位名,即“男”),加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为八等爵),赐号巴克什,接着又赏给二等精奇尼哈番(精奇尼哈番为四等爵)。
顺治二年南方抗清斗争基本被镇压下去,范文程上疏,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朝廷又接受了他的意见。当年就举行了乡试。顺治八年,多尔衮去世。多尔衮被控告“图谋不轨”,范文程被革职留任。九年范文程遇恩诏,再授世职,赐一等精奇尼哈番,授议政大臣,监修太宗实录。清初,农业生产收入不好,钱粮征收困难,范文程提出了在湖广、江西、山东、陕西、河南等主要产粮区实行屯田的建议,顺治帝赞成。
顺治十一年八月,顺治帝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以病辞谢。九月,顺治帝封他太傅太师,允许他的退休要求,派人给他画像。康熙五年范文程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康熙帝为其祠题额“元辅高风”。其子承谟、承勋等,分任总督、尚书等要职。
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的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但由于范文程是帮助少数民族夺取汉人的天下,以致人们对他的“叛逆”长期怀有某种偏见。范文程称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这说明他自己也为此受到过煎熬。
其实,范文程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言所当言,为所当为,不仰人鼻息,不随风摇摆。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从而为消除人民的痛苦、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他背叛汉族,为女真出谋划策,入主中原怎么也说不过去,在汉奸的耻辱柱上,永远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明天加更)
朱常浩通过和吴克善交谈,确定了商人真的是逐利,但这也无可厚非。朱常浩知道李金泉这样的商人,在大明很多,不是他们不爱大明,而是,他们在这个阶段,这个时空还没有形成国家的概念,就死形成了,可惜天启年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他们认为这片大地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改朝换代模式,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还没有觉醒。
只不过朱常浩也不想过多地提醒大明朝自我的民族意识,顺其自然就好。
对于吴克善的计谋定下来之后,朱常浩心里也就放心了,他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更多的是天道酬勤。
送走吴克善,朱常浩心里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对孙元化怎样安排。
那日封官的时候,里面没出现孙元化的名字,主要是用因为,在朱常浩的心里,孙元化爱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的军人,特别他的好多战斗理念,很符合火器的特征,因此,对他职位的安排,那必须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
因此,朱常浩打算将孙元化任命为大明皇家陆军大学的副校长,≯√,也就就是副祭酒。大祭酒是朱常浩,还有一个,任命孙元化为军器监大匠,主管军器的打造和制作,还有一个就是炮兵师师长,军衔为少将官。
因此,孙元化不属于文官系统,他属于是拜将,只不过,他是训练性的,带兵不打仗。
那天封官结束了,朱常浩就私自下来给孙元化说了此事,“打算后天为他,宋献策,还有俞俞子老道,在正气堂授职委任。”
明天,朱常浩就要陪自己的大舅哥吴克善到汉中逛逛,还要和接待从京师赶过来的锦衣卫老密探,对徐拂他们安排情报组织“红粉”的事情。
今晚,将吴克善安排在鸿宾楼之后,朱常浩和刘紫莲,布木布泰三人大被同眠,可惜,白白荒废了光阴,一晚上啥都没干。
一个是刘紫莲抹不下面子,另一个是布木布泰年龄太小,还有就是明天朱常浩必须奔波一天,这须得节省体力啊。
第二天,就在朱常浩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远在沈阳的皇太极,已经将范文程,范文才两人叫到乾清宫,来商量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
说起这个范文程,据说是范仲淹后代,后来被一些人盖棺定论为汉奸,书生姑且不说,在这里,有一封手札,是范文程说的,““我曾经怀着进京赶考的愿望发愤读书。然而没想到,这回赶考赶的不是科举考试,而是治理国家的考试。而我是骑着清军的战马入城的。曾经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即将在一个新的王朝实现,我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在这个新的王朝里,我的建议就意味着决策,就意味着权力,因为我是宠臣,所以我是事实上的权臣。我要用手中的权力造福百姓。”
“一切都将过去。我不可能去干涉后人对我的评价,但我希望在后人给我盖棺定论的时候,能把“汉奸”、“叛徒”的字眼去掉。我虽然吃的是满族的俸禄,但我的所想和所做,都是为汉族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总希望让他们安稳一些,舒服一些,少一点罹难,少一点困难。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家乡。当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向城外广袤的平原瞭望之时,我渴望所有的百姓幸福平安。”
这算不算范文程的自白呢?这里暂不论述。
那么皇太极的困境是什么呢?
原来从崇祯元年开始,整个辽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气候寒冷,每年本来夏秋两季都可以收庄稼的,但气候变得严寒之后,整个辽东地区,冬天来得很早,一般八月就来了,在次年五月份的,冬天才去的,庄稼少收一季,成熟不了。
就现在,朱常浩所在的汉中,已经是艳阳高照,身披薄纱,但在沈阳,外面山林当中,雪水潺潺,草木才刚刚发芽。
皇太极心里着急啊,因为看来今年夏季的收成要减产,去年秋季也一样,好多喂马的黄豆,荞麦都没有成熟,他们在冬天的时候,只好大量屠宰牛羊,还有猪。
在皇太极那个时候,他们建州女真的先民是黑水靺鞨的后裔,这个民族有个特点,他们善于放猪,对,就是放猪。
他们不怎么圈养猪,直接是将猪赶到野外,和牛羊一样散养。
他们平时喝的就是猪奶,吃着猪肉,穿着猪皮。所以,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翻译成汉文就是野猪皮。
现在皇太极为她们的粮食发愁,还为她们女真人欺负境内的汉人发愁。
由于自身民族的先天不足,她们对辽东境内的汉人是既恨又怕,女真人耕作技术说实话,还处在原始社会,他们只会刀耕火种,就连二牛抬杠,沤肥都不会。
他们除了放猪牧马之外,基本杀都不会做,而是一味地巧取豪夺汉人的财富粮食,那是不长久地,况且,人也总不能一直吃猪肉吧?
“宪斗兄,(范文程,字宪斗),你说本汗该如何是好?”
“陛下,对于这个缺粮食的事情,卑职认为只好朝外面劫掠一下了,前两天,陛下您不是要在今年秋天进行满蒙会盟吗,那到时候组织成联军,要么到东南边上的李氏王朝要粮,或者直接叩关京师,朝崇祯要粮,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人将皮岛上的毛文龙给收拾了,这对我后金的影响太大了!”
“那怎样收拾,计将安出?”
“陛下,不要着急,据卑职观测,宁远城的袁蛮子治军很严,而毛文龙屡屡犯上,到时候咱们火上浇油,让袁蛮子将毛文龙给咔嚓了,不就行了吗!”
“倒是朕心切了。”
这里,按照历史上的说法,这个范文程确实很厉害,他们可是大明的官宦家族,从小就有良好的教养。
说起来,他家也是中原人士,只不过他的六世祖:范岳,洪武年间获罪,全家谪往辽东都司的沈阳卫,范氏自此成为沈阳人。
曾祖:范鏓,明正德进士,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以伉直忤严嵩离任。
祖父:范沉,为沈阳卫指挥同知。
父亲:范楠
兄长:范文寀
范承荫,范承谟,范承勋,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
范时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范时绎,官至都统、户部尚书、工部尚书;
范时捷,官至提督、镶白旗汉军都统;
范时绶,官至左都御史、都统、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范时纪,官至副都统、侍郎。
这一家子简直就是生下来为官的种。
在原先的历史上,应该说范是中国文人的一个异数,在受到中国古代八股文、以及根据当时政权衍生出的孔夫子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都认为范文程是汉奸。但是,在嘉庆之后国家已经是民不聊生了,这之后又没有什么英主诞生,到了天启年间明朝于内民不聊生,于外对于东北女真的崛起丝毫不重视,北部蒙古虽然无法再下中原但是仍然拥有相当实力。而在这种情况下,天启皇帝只知道当木匠,朝政有魏忠贤一党及客氏把持,已经到了回天乏术的地步了。即使后来的崇祯虽然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但是已经无法挽回颓势了。而范文程正是看到了天启在做皇帝方面的昏庸,满腔治国理想、为天下苍生谋福的想法,只能选择一个英主去实现了。于是他选择了皇太极。
更近一步说,清朝的人才机制和人才待遇要比明朝好得多。主要是:范文程在明朝不能实施的政治抱负在清朝实施了。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其兄范文寀一道降后金。得知他是明朝名臣之后,努尔哈赤十分器重他。努尔哈赤攻打辽阳、四平、广宁,范文程一直相随。皇太极即位后仍让他跟随左右。
天聪三年,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进入蓟门,攻克遵化。范文程自己率偏师配合作战,进攻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这5处都为他攻克。不久,明师包围大安口,范文程以火器解围。皇太极率兵进攻永平,留范文程守遵化。明军大兵掩至,范文程力战退敌。范文程以此被授予游击世职。五年,后金兵包围大凌河,明别将占据西山顶峰,负险坚守。范文程单骑赴敌垒,晓以厉害,竟然使这支军队投了降。此后范文程数次为后金军事活动献策。
崇德元年,后金改文馆为内三院,范文程担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所管是机密要务。每次范文程被召入宫问计,很晚才能出宫。有时范文程还没来得及吃饭就被召入宫内议事。皇太极让大家推举固山额真(旗主),有人推举范文程,皇太极说:“范章京才能的确能胜此职,但固山额真只管一军之事。我正把他作为我的左右手,你们考虑其他人吧。”
顺治帝即位后,范文程隶镶黄旗。不久多尔衮率师伐明。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说:过去伐明,深入后又返回,中原人民一定以为我们没有攻占全国的大志,只是想抢些金帛子女罢了。于是他们与我们不同心。这次伐明,一定要申明纪律,秋毫无犯,把进取中原的打算给他们讲清楚。明官复其职,老百姓复其业,录用贤能,体恤那些孤苦无处投诉的人。这样,黄河以北的土地就是我们的了。
崇德八年十一月,李自成攻克西安,顺治元年正月,多尔衮为农民军的声势所震慑,连忙派迟起龙为使者跟农民军联系,提出双方“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意见,农民军未予理睬。范文程定调子,将农民军看成敌人,说:清“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当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消息传到东北后,多尔衮立刻召正在盖州汤泉驿养病的范文程商议对策。范文程表示对农民军要征讨,并分析了农民军失败的3个因素:闯寇涂炭中原,戕厥君后,此必讨之。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绅,拷劫财货,士忿矣;掠人赀,yin人妇,火人庐,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也。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以临之,恤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他主张火速入关,直取北京。多尔衮听了范文成这一席话后决定立刻起程。
接着范文成提出了两项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止嗜杀,安百姓。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国家止欲帝关东则已,若将统一区夏,非乂安百姓不可。第二天,范文程到军营起草晓谕明朝吏民文告,写上他的姓名并注明他的官阶。文告把清军进入关内夺取全国政权说成是“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为闯贼”,并一再表明“师行以律,必不害汝”,要他们见清军时能安下心来并给予支持,共同对付农民军。下面就是要吏民归附的话:“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
清军占领北京后,范文程提出了一系列开国要则,全部为多尔衮所采纳。例如为崇祯帝发丧,安抚遗民,任用明官,定律令,征求赋税册籍,建议减少赋税等等。清军入关以及建国,多尔衮都是按照范文程的意见行事。一、命令旗兵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民宅,不听命令要处罚。二、吸纳明官。三、为崇祯帝发丧。四、取消明末三饷。为奖赏他的功劳,朝廷赐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爵位名,即“男”),加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为八等爵),赐号巴克什,接着又赏给二等精奇尼哈番(精奇尼哈番为四等爵)。
顺治二年南方抗清斗争基本被镇压下去,范文程上疏,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朝廷又接受了他的意见。当年就举行了乡试。顺治八年,多尔衮去世。多尔衮被控告“图谋不轨”,范文程被革职留任。九年范文程遇恩诏,再授世职,赐一等精奇尼哈番,授议政大臣,监修太宗实录。清初,农业生产收入不好,钱粮征收困难,范文程提出了在湖广、江西、山东、陕西、河南等主要产粮区实行屯田的建议,顺治帝赞成。
顺治十一年八月,顺治帝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以病辞谢。九月,顺治帝封他太傅太师,允许他的退休要求,派人给他画像。康熙五年范文程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康熙帝为其祠题额“元辅高风”。其子承谟、承勋等,分任总督、尚书等要职。
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的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但由于范文程是帮助少数民族夺取汉人的天下,以致人们对他的“叛逆”长期怀有某种偏见。范文程称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这说明他自己也为此受到过煎熬。
其实,范文程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言所当言,为所当为,不仰人鼻息,不随风摇摆。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从而为消除人民的痛苦、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他背叛汉族,为女真出谋划策,入主中原怎么也说不过去,在汉奸的耻辱柱上,永远都有他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