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来宫里授课吧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带着机器狗去唐朝最新章节!
郑海的失败并没有让国子监监生就此放弃,很快崔详也站出来发问了,“医术,它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它强调阴阳平衡,它又是仁义之术,不主张采取对抗和灭杀甚至毁灭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身体!
南山书院医学院的解剖学完全抛弃了这一点,以虎狼之术对待身体,莫不成你们认为老祖宗留下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书籍都是无用之书?”
不得不说,崔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和郑海一起去挑战南山书院。
他问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提到了中医和西医的矛盾,这在后世都没有标准答案的。
其实,中医和西医只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而已,各有优势。从建模的角度来讲,中医是经验模型,而西医是数学模型。
经验模型把人当成是黑箱子,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推理身体的构造和疾病的疗法。
数学模型通过运用最基本的公理进行推理演绎从而建模,得出精确的治疗疾病的模型。
但是,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在南山学院医学院现在也遇到了一些矛盾,虽然孙思邈采用的是兼容并蓄的方法,并且因为所谓的西医叫法在此时的大唐是不存在的,只不过一部分学员注重传统的医学,一部分对解剖学等立竿见影的新式医学感兴趣。
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像是在后世,人民说道中医和西医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中医的问题没有办法用西医的角度去解决。
中医十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时令、地理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药里,比如说,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不同,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天采摘区别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
一种草药在立秋前和立秋后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吗?
同时,中医用药的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的用药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同样一种化学药品使用时一般也不分时令、季节、地理环境。
杜荷是倾向于学习新式医学的,但是并不表示他否定传统医学,因为孙思邈已经用实际水平证明了传统医学也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你这个说法是片面的。仁义之术和虎狼之术并不矛盾。这就像是理藩院和各个藩国相处一样,有的时候会以理服人,有的时候要以力服人。
再比如我们有先礼后兵的说法,仁义和虎狼都是需要的,什么时候使用仁义之术,什么时候使用虎狼之法,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
杜荷很是镇定的回答着崔详的问题,“就比如肠痈之症,发作起来的时候往往没有药石可治,但是使用解剖学的原理,直接做手术,就可以解决病症,救人于水火之中。
再比如上火,我们就会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这个时候解剖学就用不上了,需要使用仁义之术进行调节。”
杜荷的回答其实很简单,就是不管传统医学还是新式医学,谁能解决问题我就用谁。
白猫黑猫,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你这是诡辩,完全没有君子的立场。”崔祥有点答不上来了,只要站在道德高地去说。
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就跟你讲道理。
还没等杜荷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医学院的人充满跑了过来。
“师兄,刚刚来了一个病人,肠痈发作了需要立马手术。”
杜荷有点不高兴,自己正在上课,医学院又不是没有人了,“让蚕室留下来的学员直接做手术不就行了?”
来报信的学员纠结了一会,看了看坐在前排的孙思邈和郑贺,再看看杜荷和一旁的苏生,“师兄,对方指明要求杜师兄和苏师兄给他做手术。”
郑贺在一旁问了一句话,“是哪家的病人?”
知道医学院年轻一代手术做的最好的就是杜荷和苏生的人,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十有八九是长安城勋贵。
敢直接指名道姓指定医生的,更是说明了对方对自己的地位有所依仗。
“听说是崔家在长安城里的话事人,崔氏的重要人物崔文中。并且看样子病情比较严重。”
虽然综合楼的这个课堂比较大,但是很快的大家还是知道了发生了什么。
“崔兄,那个崔文中好像是你的大伯?”郑海在一旁皱着眉头说道。
这个时候,崔祥的脸色是一阵白一阵红。
他很想再说几句解剖学不好的话,可是自己大伯自己求上门了……
杜荷的讲课结束了,他和苏生匆匆忙忙的去了蚕室。
不是说他们怕了崔家,而是出于对病人的尊重,不管怎么说都先救人再说。
“这崔文中身体抱恙好一阵了,没想到也是肠痈呢。”杜如晦是认识崔文中的,并且作为曾经的肠痈患者,他对这个病情更加的了解。
“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傲气,一直和孔颖达走的很近,对南山书院意见很大,弹劾的奏折都有几本,没想到今天居然……”房玄龄也在一旁说着话。
“看来这南山书院果然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啊。张华!”李世民带着一帮人默默地出了课堂。
“陛下,微臣在呢。”
“你安排一下,以后每个旬日你让南山书院各个学院都安排一名教授到颐和园给朕讲课。学海无涯,这南山书院的新鲜东西是越来越多了,朕看来也得多学习学习。”
李世民的这个话,看起来没什么,其实背后蕴含的意思却是非常深远。
甚至可以说是这是大唐官方对南山书院各种新学的一种认可,从今往后,再也不用担忧有人弹劾南山书院了。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安排最好的教授前往宫里授课!”
郑海的失败并没有让国子监监生就此放弃,很快崔详也站出来发问了,“医术,它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它强调阴阳平衡,它又是仁义之术,不主张采取对抗和灭杀甚至毁灭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身体!
南山书院医学院的解剖学完全抛弃了这一点,以虎狼之术对待身体,莫不成你们认为老祖宗留下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书籍都是无用之书?”
不得不说,崔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和郑海一起去挑战南山书院。
他问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提到了中医和西医的矛盾,这在后世都没有标准答案的。
其实,中医和西医只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而已,各有优势。从建模的角度来讲,中医是经验模型,而西医是数学模型。
经验模型把人当成是黑箱子,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推理身体的构造和疾病的疗法。
数学模型通过运用最基本的公理进行推理演绎从而建模,得出精确的治疗疾病的模型。
但是,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在南山学院医学院现在也遇到了一些矛盾,虽然孙思邈采用的是兼容并蓄的方法,并且因为所谓的西医叫法在此时的大唐是不存在的,只不过一部分学员注重传统的医学,一部分对解剖学等立竿见影的新式医学感兴趣。
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像是在后世,人民说道中医和西医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中医的问题没有办法用西医的角度去解决。
中医十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时令、地理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药里,比如说,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不同,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天采摘区别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
一种草药在立秋前和立秋后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吗?
同时,中医用药的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的用药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同样一种化学药品使用时一般也不分时令、季节、地理环境。
杜荷是倾向于学习新式医学的,但是并不表示他否定传统医学,因为孙思邈已经用实际水平证明了传统医学也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你这个说法是片面的。仁义之术和虎狼之术并不矛盾。这就像是理藩院和各个藩国相处一样,有的时候会以理服人,有的时候要以力服人。
再比如我们有先礼后兵的说法,仁义和虎狼都是需要的,什么时候使用仁义之术,什么时候使用虎狼之法,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
杜荷很是镇定的回答着崔详的问题,“就比如肠痈之症,发作起来的时候往往没有药石可治,但是使用解剖学的原理,直接做手术,就可以解决病症,救人于水火之中。
再比如上火,我们就会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这个时候解剖学就用不上了,需要使用仁义之术进行调节。”
杜荷的回答其实很简单,就是不管传统医学还是新式医学,谁能解决问题我就用谁。
白猫黑猫,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你这是诡辩,完全没有君子的立场。”崔祥有点答不上来了,只要站在道德高地去说。
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就跟你讲道理。
还没等杜荷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医学院的人充满跑了过来。
“师兄,刚刚来了一个病人,肠痈发作了需要立马手术。”
杜荷有点不高兴,自己正在上课,医学院又不是没有人了,“让蚕室留下来的学员直接做手术不就行了?”
来报信的学员纠结了一会,看了看坐在前排的孙思邈和郑贺,再看看杜荷和一旁的苏生,“师兄,对方指明要求杜师兄和苏师兄给他做手术。”
郑贺在一旁问了一句话,“是哪家的病人?”
知道医学院年轻一代手术做的最好的就是杜荷和苏生的人,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十有八九是长安城勋贵。
敢直接指名道姓指定医生的,更是说明了对方对自己的地位有所依仗。
“听说是崔家在长安城里的话事人,崔氏的重要人物崔文中。并且看样子病情比较严重。”
虽然综合楼的这个课堂比较大,但是很快的大家还是知道了发生了什么。
“崔兄,那个崔文中好像是你的大伯?”郑海在一旁皱着眉头说道。
这个时候,崔祥的脸色是一阵白一阵红。
他很想再说几句解剖学不好的话,可是自己大伯自己求上门了……
杜荷的讲课结束了,他和苏生匆匆忙忙的去了蚕室。
不是说他们怕了崔家,而是出于对病人的尊重,不管怎么说都先救人再说。
“这崔文中身体抱恙好一阵了,没想到也是肠痈呢。”杜如晦是认识崔文中的,并且作为曾经的肠痈患者,他对这个病情更加的了解。
“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傲气,一直和孔颖达走的很近,对南山书院意见很大,弹劾的奏折都有几本,没想到今天居然……”房玄龄也在一旁说着话。
“看来这南山书院果然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啊。张华!”李世民带着一帮人默默地出了课堂。
“陛下,微臣在呢。”
“你安排一下,以后每个旬日你让南山书院各个学院都安排一名教授到颐和园给朕讲课。学海无涯,这南山书院的新鲜东西是越来越多了,朕看来也得多学习学习。”
李世民的这个话,看起来没什么,其实背后蕴含的意思却是非常深远。
甚至可以说是这是大唐官方对南山书院各种新学的一种认可,从今往后,再也不用担忧有人弹劾南山书院了。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安排最好的教授前往宫里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