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时钟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带着机器狗去唐朝最新章节!
张华受够了这种模糊不清的计时方法了,并且,南山书院的各个学院要进一步发展,精确的度量时间就变得很有必要。
就比如你做实验,加热多长时间,两种物质发生反应花了多少时间,甚至是蒸汽机的研发,也都需要涉及各种时间的横梁。
阿拉伯数字已经在南山书院乃至大唐流传开来了,南山书院的各种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李泰带着一帮人研发蒸汽机,把关联的特殊钢铁冶炼、金属零件加工、齿轮加工、轴承加工、螺栓螺母加工等各种技术都提高了一大截。
技术的进步是缓慢前进的,但是一旦积累到了一个程度,许多以前遥不可及的东西就不再是梦想了。
时钟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走,带我去看看!”
张华也不往办公室去了,直接拉着阿牛往实验室走。
作为第一款产品,阿牛的这个时钟有将近半丈高,和后世的那种古董挂钟有点类似。
“师父,按照你说的,我把一天分成24个小时,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以晚上十二点为一天的起点,每两个小时对应一个时辰。”
说到自己的作品,阿牛有点手足舞蹈。
“好,非常好。”
张华看着眼前这个长的有点丑陋的东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从外观上来看,这个时钟太丑了,一点装饰品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堆齿轮和表盘堆积在一起,连一个钟罩都没有,一点高大上的感觉也没有。
“师父,有这个时钟太方便了,只要看一眼就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阿牛喋喋不休的说着。
“阿牛,你不觉得这个钟太大了吗?有没有办法把它做的小一点?”
“师父,小多少?大一点不是更好吗,可以看的更清晰啊。只要在每栋楼门口安装一台,整栋楼的人都很方便知道时间。”
“那要是离开了南山书院,比如去洛阳或者华亭县呢?总不能一路带着这么一座时钟吧?”张华翻了一个白眼。
阿牛露出了一个思索的表情,“也是哦,这一座钟有一百多斤,着实是不方便移动呢。”
一百多斤……
张华也是有点无语了。
“这样,我让谢灵过来跟你商量一下。我们要把这个时钟制作成几种标准的规格,大的放在家里或者铺子里面,小的要能够直接随身携带。”
“随身携带?师父,这时钟的制作非常耗费时间,每一个零件都是由专门的四级工甚至更高等级的工人进行打磨,要不然精度不够,根本走不准。这样就导致了时钟的成本非常高,谁会买那么贵的东西戴在身边?”
“阿牛,长安城那么多的勋贵,有钱的多的去了,怎么就会美人买呢?”张华对阿牛的脑洞也是比较无语,“算了,商业的事情跟你说也说不清,我跟谢灵聊一聊吧。到时候你只要按照要求把对应的时钟研发出来就可以。”
“好的,师父。”
“对了,一会你去财务部领取一千个银币的奖金。”
时钟这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被研发出来,带来的商业利益必将是无穷的。
越是有钱人家,越是在乎时间的精确计量,不管是家里用的时钟还是随身携带的怀表,钱途都是一片光明。
对于发明了时钟的阿牛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张华自然是不会舍不得赏赐。
只有让大家都意识到,发明新东西不仅可以青史留名,还能获得巨大的奖励,才会刺激更多的人脑洞大开的创造新事物。
……
不到一个月,南山书院的每个课堂和实验室都配备了一台大摆钟,檀木外壳,雪白的表盘,不断晃动的摆锤发出轻微的响动,让每个南山学院的学员都爱不释手。
当然,与此同时,颐和园里面的李世民面前也出现了制作精美的摆钟。
“这就是你最近鼓捣出来的新玩意?真的可以准确的计算时间吗?”
李世民有点不相信眼前的摆钟居然能够创造性的准确记录时间。
“陛下,里有日晷,袁天罡去对比一下日晷和摆钟,就知道摆钟到底准不准了。”
作为道士,袁天罡对于天文历法方面的事情是非常擅长的,不过张华不怕有人怀疑摆钟的准确性,所以干脆主动提出让李世民安排袁天罡去确认摆钟的准确性。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张华,“真想掰开你的头颅,看看你的大脑和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这么奇怪的东西也能想出来。”
“陛下,这个不奇怪啊,其实制作起来的难度并不比浑天仪难啊。”张华觉得自己有点冤枉。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
浑天仪虽然不是用来计时的吗,但是作为一种天文工具,李世民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张华专门拿过来和时钟进行了比较。
没办法,实在是大唐拿得出手的设备太少了。
“行了,你是什么德性,朕还不知道吗?整天就知道鼓捣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理藩院却是不好好的搞一搞。”李世民虽然心里很满意很开心,但是嘴上却是一点都不客气。
“陛下,理藩院微臣早就安排妥当,现在运行的很好啊。”
“安排妥当?哼!你自己看看,这些都说的是什么?”李世民转身从桌上拿起了基本奏折扔给张华。
张华手机忙乱的接了过来,一看,不由得破口大骂,“我靠!这帮御史吃饱了撑着吧。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我靠是什么意思?”
“额,陛下,没什么,这只是微臣的口头禅而已。”张华快速的看了几眼,奏折中说的什么都一清二楚的,“陛下,这倭国人和新罗人愿意把本国人带到长安来做工,这是他们的自由啊,我们没有理由干涉啊。”
李世民给张华的基本奏折弹劾的内容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理藩院与倭国等国使臣沆瀣一气,贩卖人口,有辱斯文之类的。
李世民:“我靠,这种话你也说的出口,你当朕傻啊。”
张华:……
要不要学的这么快啊。
张华受够了这种模糊不清的计时方法了,并且,南山书院的各个学院要进一步发展,精确的度量时间就变得很有必要。
就比如你做实验,加热多长时间,两种物质发生反应花了多少时间,甚至是蒸汽机的研发,也都需要涉及各种时间的横梁。
阿拉伯数字已经在南山书院乃至大唐流传开来了,南山书院的各种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李泰带着一帮人研发蒸汽机,把关联的特殊钢铁冶炼、金属零件加工、齿轮加工、轴承加工、螺栓螺母加工等各种技术都提高了一大截。
技术的进步是缓慢前进的,但是一旦积累到了一个程度,许多以前遥不可及的东西就不再是梦想了。
时钟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走,带我去看看!”
张华也不往办公室去了,直接拉着阿牛往实验室走。
作为第一款产品,阿牛的这个时钟有将近半丈高,和后世的那种古董挂钟有点类似。
“师父,按照你说的,我把一天分成24个小时,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以晚上十二点为一天的起点,每两个小时对应一个时辰。”
说到自己的作品,阿牛有点手足舞蹈。
“好,非常好。”
张华看着眼前这个长的有点丑陋的东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从外观上来看,这个时钟太丑了,一点装饰品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堆齿轮和表盘堆积在一起,连一个钟罩都没有,一点高大上的感觉也没有。
“师父,有这个时钟太方便了,只要看一眼就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阿牛喋喋不休的说着。
“阿牛,你不觉得这个钟太大了吗?有没有办法把它做的小一点?”
“师父,小多少?大一点不是更好吗,可以看的更清晰啊。只要在每栋楼门口安装一台,整栋楼的人都很方便知道时间。”
“那要是离开了南山书院,比如去洛阳或者华亭县呢?总不能一路带着这么一座时钟吧?”张华翻了一个白眼。
阿牛露出了一个思索的表情,“也是哦,这一座钟有一百多斤,着实是不方便移动呢。”
一百多斤……
张华也是有点无语了。
“这样,我让谢灵过来跟你商量一下。我们要把这个时钟制作成几种标准的规格,大的放在家里或者铺子里面,小的要能够直接随身携带。”
“随身携带?师父,这时钟的制作非常耗费时间,每一个零件都是由专门的四级工甚至更高等级的工人进行打磨,要不然精度不够,根本走不准。这样就导致了时钟的成本非常高,谁会买那么贵的东西戴在身边?”
“阿牛,长安城那么多的勋贵,有钱的多的去了,怎么就会美人买呢?”张华对阿牛的脑洞也是比较无语,“算了,商业的事情跟你说也说不清,我跟谢灵聊一聊吧。到时候你只要按照要求把对应的时钟研发出来就可以。”
“好的,师父。”
“对了,一会你去财务部领取一千个银币的奖金。”
时钟这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被研发出来,带来的商业利益必将是无穷的。
越是有钱人家,越是在乎时间的精确计量,不管是家里用的时钟还是随身携带的怀表,钱途都是一片光明。
对于发明了时钟的阿牛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张华自然是不会舍不得赏赐。
只有让大家都意识到,发明新东西不仅可以青史留名,还能获得巨大的奖励,才会刺激更多的人脑洞大开的创造新事物。
……
不到一个月,南山书院的每个课堂和实验室都配备了一台大摆钟,檀木外壳,雪白的表盘,不断晃动的摆锤发出轻微的响动,让每个南山学院的学员都爱不释手。
当然,与此同时,颐和园里面的李世民面前也出现了制作精美的摆钟。
“这就是你最近鼓捣出来的新玩意?真的可以准确的计算时间吗?”
李世民有点不相信眼前的摆钟居然能够创造性的准确记录时间。
“陛下,里有日晷,袁天罡去对比一下日晷和摆钟,就知道摆钟到底准不准了。”
作为道士,袁天罡对于天文历法方面的事情是非常擅长的,不过张华不怕有人怀疑摆钟的准确性,所以干脆主动提出让李世民安排袁天罡去确认摆钟的准确性。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张华,“真想掰开你的头颅,看看你的大脑和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这么奇怪的东西也能想出来。”
“陛下,这个不奇怪啊,其实制作起来的难度并不比浑天仪难啊。”张华觉得自己有点冤枉。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
浑天仪虽然不是用来计时的吗,但是作为一种天文工具,李世民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张华专门拿过来和时钟进行了比较。
没办法,实在是大唐拿得出手的设备太少了。
“行了,你是什么德性,朕还不知道吗?整天就知道鼓捣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理藩院却是不好好的搞一搞。”李世民虽然心里很满意很开心,但是嘴上却是一点都不客气。
“陛下,理藩院微臣早就安排妥当,现在运行的很好啊。”
“安排妥当?哼!你自己看看,这些都说的是什么?”李世民转身从桌上拿起了基本奏折扔给张华。
张华手机忙乱的接了过来,一看,不由得破口大骂,“我靠!这帮御史吃饱了撑着吧。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我靠是什么意思?”
“额,陛下,没什么,这只是微臣的口头禅而已。”张华快速的看了几眼,奏折中说的什么都一清二楚的,“陛下,这倭国人和新罗人愿意把本国人带到长安来做工,这是他们的自由啊,我们没有理由干涉啊。”
李世民给张华的基本奏折弹劾的内容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理藩院与倭国等国使臣沆瀣一气,贩卖人口,有辱斯文之类的。
李世民:“我靠,这种话你也说的出口,你当朕傻啊。”
张华:……
要不要学的这么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