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产业链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带着机器狗去唐朝最新章节!
茶砖在草原上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哪怕是打了五折,也要三百文钱一斤。
如果以物易物来计算,在汉人眼中就更贵了,因为要算上牛羊在草原和内地的差价,那个价格就更夸张了。
在江南,一斤茶叶的价格并不高,便宜的也只是十几文钱,大部分都是不超过五十文钱,贡茶除外。
这个时候的茶,大致分为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形态。
其制作工艺基本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其中的“蒸捣”技术,是蒸青饼茶制作的核心。
张家现在收购大量的蒸青饼茶,基本上都是用于运输到草原上销售。
事实上,古代的外销茶叶,包括最有名的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都是茶饼茶砖。
茶饼茶砖的制作之所以成为主流,关键解决的是彼时如何缩小体积、便于运输、便于存储的难题。
毕竟这个时代不管是道路交通还是运输工具,都非常的差。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茶叶的采摘制作,由粗老的叶茶,逐步提升到较嫩的茗芽。
张家的炒茶,主要就是采摘的嫩芽。
而茶叶从远古的晒青,到贞观初年的蒸青,其实是一个去芜存菁的杀青技术的质变过程。
不过由于蒸青茶的香气不高,干燥较难,制作时费工费力,在炒茶面前完全没有优势。
张华打算让张家商队在江南收购新鲜的茶叶,在华庭县设置茶叶作坊加工成炒茶。
虽然茶叶采摘之后当天就炒制是最好的,但是炒茶作坊如果放在长安和华庭县之外的地方,很难保密。
也就暂时将就一下,至少这样制作的茶叶,还是可以达到互助香茶丁级的,有些还可以达到丙级。
因为江南本来就比长安更加适合种茶,历史上的不少名茶都在江南。
离华庭县最近的就要数杭州了,西湖龙井可是响彻海内外的。
前两年,张家就在西湖边上买了大量的土地开始种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去种茶。
“马县令,这一片都是前面伯爷安排人买下的山头,全部种上了茶树。今年就可以开始采摘第一批茶叶了。”
马周虽然是华庭县县令,按理说不能随便离开驻地。
不过谁让李世民答应张华,让华庭县成为那么特别的存在呢。
再加上杭州这边的茶树采摘的茶叶全部都是运输到华庭县的茶叶作坊加工的,所以张华干脆就让他来看一看了。
这不,马周带着几个随从,来杭州亲自看春茶的采摘情况了。
马周:“嗯,杭州到华庭县,走水路也是很方便,使用最新的快船,基本上早上采摘的茶叶,晚上就能到华庭县,勉强也还算是新鲜。”
“临行前,伯爷跟我说了一番话,要想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的商品性就要不断增强,茶叶市场需要不断扩展。茶叶的商品率提高了,茶叶的市场容量扩大了,茶叶的流通畅通了,则茶叶的生产也会随之提上一个新台阶。”
这一次在江南布局茶叶,张华把任务交给了房全。
说起来,他也算是张家的老人了,从张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被房玄龄送给了张家。
马周听了眼前一亮:“伯爷这个观点倒是让人耳目一新,放在其他很多行业似乎也是可以的,有具体一点的说法吗?”
“自然是有的。茶叶市场容量是制约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市场容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消费量。
这几年,大唐代茶叶消费量逐渐扩大,刺激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茶叶消费仅限于南方各地,市场狭小,消费量不大,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也不大。
现在在长安、洛阳等地,饮茶已经成为勋贵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百姓也在喝茶。
最近,伯爷更是安排了大量的人员在草原上推广茶砖。
按照伯爷的说法,要让茶叶成为食盐一样,变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资。
这茶叶一旦成为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大宗商品,就会刺激南方茶农和茶园主植茶制茶的积极性,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也会促进茶叶栽培技术的提高及品种的增多。”
房全可是亲眼见证了张家的崛起过程,对于张华的话,那是像圣旨一样认真学习落实。
所以马周问起来,他自然是答的头头是道。
“还有,按照伯爷的说法,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茶叶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制茶、采茶等都要依靠手工劳动,没有机械化的生产。仅茶叶采摘一项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对提高大唐百姓的收入是很有好处的。
伯爷说:茶树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因此必须争时间、抢速度,及时加以采摘。
所以伯爷除了买下这块地之外,并没有继续再卖其他的地,反而是估计杭州的农户自己种植茶叶。
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也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栽茶,以便投放市场,补贴家用,维持家庭的社会再生产。
虽然每户产量不多,但拳石成山,聚积起来数目是很大的。”
房全滔滔不绝的说着,而马周却是陷入了深思。
作为华庭县县令,他对农业的发展与商业的发展是有很清晰的认识的。
土豆和地瓜的出现,水车的普及,曲辕犁的推广,让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这为江南的茶叶生产提供了根本的条件,使社会可分出一部分资源、劳力发展茶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宜于植茶;茶叶商品性增强,市场容量扩大,必然会推动茶叶生产的发展。
可以说,华庭县的张家茶叶作坊,大有可为啊。
“房全,伯爷现在在草原上大规模的推广茶砖,我准备在南洋贸易的贸易物品之中也增加茶砖,让茶叶成为大唐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之一。”
马周这话倒也不是和房全商量,而是想有人听一听自己的想法。
也正因为他的这个想法,玻璃、茶叶、丝绸、瓷器成为了大唐最主要的外贸产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茶砖在草原上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哪怕是打了五折,也要三百文钱一斤。
如果以物易物来计算,在汉人眼中就更贵了,因为要算上牛羊在草原和内地的差价,那个价格就更夸张了。
在江南,一斤茶叶的价格并不高,便宜的也只是十几文钱,大部分都是不超过五十文钱,贡茶除外。
这个时候的茶,大致分为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形态。
其制作工艺基本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其中的“蒸捣”技术,是蒸青饼茶制作的核心。
张家现在收购大量的蒸青饼茶,基本上都是用于运输到草原上销售。
事实上,古代的外销茶叶,包括最有名的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都是茶饼茶砖。
茶饼茶砖的制作之所以成为主流,关键解决的是彼时如何缩小体积、便于运输、便于存储的难题。
毕竟这个时代不管是道路交通还是运输工具,都非常的差。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茶叶的采摘制作,由粗老的叶茶,逐步提升到较嫩的茗芽。
张家的炒茶,主要就是采摘的嫩芽。
而茶叶从远古的晒青,到贞观初年的蒸青,其实是一个去芜存菁的杀青技术的质变过程。
不过由于蒸青茶的香气不高,干燥较难,制作时费工费力,在炒茶面前完全没有优势。
张华打算让张家商队在江南收购新鲜的茶叶,在华庭县设置茶叶作坊加工成炒茶。
虽然茶叶采摘之后当天就炒制是最好的,但是炒茶作坊如果放在长安和华庭县之外的地方,很难保密。
也就暂时将就一下,至少这样制作的茶叶,还是可以达到互助香茶丁级的,有些还可以达到丙级。
因为江南本来就比长安更加适合种茶,历史上的不少名茶都在江南。
离华庭县最近的就要数杭州了,西湖龙井可是响彻海内外的。
前两年,张家就在西湖边上买了大量的土地开始种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去种茶。
“马县令,这一片都是前面伯爷安排人买下的山头,全部种上了茶树。今年就可以开始采摘第一批茶叶了。”
马周虽然是华庭县县令,按理说不能随便离开驻地。
不过谁让李世民答应张华,让华庭县成为那么特别的存在呢。
再加上杭州这边的茶树采摘的茶叶全部都是运输到华庭县的茶叶作坊加工的,所以张华干脆就让他来看一看了。
这不,马周带着几个随从,来杭州亲自看春茶的采摘情况了。
马周:“嗯,杭州到华庭县,走水路也是很方便,使用最新的快船,基本上早上采摘的茶叶,晚上就能到华庭县,勉强也还算是新鲜。”
“临行前,伯爷跟我说了一番话,要想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的商品性就要不断增强,茶叶市场需要不断扩展。茶叶的商品率提高了,茶叶的市场容量扩大了,茶叶的流通畅通了,则茶叶的生产也会随之提上一个新台阶。”
这一次在江南布局茶叶,张华把任务交给了房全。
说起来,他也算是张家的老人了,从张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被房玄龄送给了张家。
马周听了眼前一亮:“伯爷这个观点倒是让人耳目一新,放在其他很多行业似乎也是可以的,有具体一点的说法吗?”
“自然是有的。茶叶市场容量是制约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市场容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消费量。
这几年,大唐代茶叶消费量逐渐扩大,刺激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茶叶消费仅限于南方各地,市场狭小,消费量不大,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也不大。
现在在长安、洛阳等地,饮茶已经成为勋贵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百姓也在喝茶。
最近,伯爷更是安排了大量的人员在草原上推广茶砖。
按照伯爷的说法,要让茶叶成为食盐一样,变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资。
这茶叶一旦成为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大宗商品,就会刺激南方茶农和茶园主植茶制茶的积极性,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也会促进茶叶栽培技术的提高及品种的增多。”
房全可是亲眼见证了张家的崛起过程,对于张华的话,那是像圣旨一样认真学习落实。
所以马周问起来,他自然是答的头头是道。
“还有,按照伯爷的说法,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茶叶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制茶、采茶等都要依靠手工劳动,没有机械化的生产。仅茶叶采摘一项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对提高大唐百姓的收入是很有好处的。
伯爷说:茶树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因此必须争时间、抢速度,及时加以采摘。
所以伯爷除了买下这块地之外,并没有继续再卖其他的地,反而是估计杭州的农户自己种植茶叶。
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也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栽茶,以便投放市场,补贴家用,维持家庭的社会再生产。
虽然每户产量不多,但拳石成山,聚积起来数目是很大的。”
房全滔滔不绝的说着,而马周却是陷入了深思。
作为华庭县县令,他对农业的发展与商业的发展是有很清晰的认识的。
土豆和地瓜的出现,水车的普及,曲辕犁的推广,让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这为江南的茶叶生产提供了根本的条件,使社会可分出一部分资源、劳力发展茶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宜于植茶;茶叶商品性增强,市场容量扩大,必然会推动茶叶生产的发展。
可以说,华庭县的张家茶叶作坊,大有可为啊。
“房全,伯爷现在在草原上大规模的推广茶砖,我准备在南洋贸易的贸易物品之中也增加茶砖,让茶叶成为大唐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之一。”
马周这话倒也不是和房全商量,而是想有人听一听自己的想法。
也正因为他的这个想法,玻璃、茶叶、丝绸、瓷器成为了大唐最主要的外贸产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