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146、第一百四六章
146、第一百四六章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
祠祭清吏司可不仅仅只管理吉礼与祭祀呢!不然为何要特意在礼部之下设立一个大部门来管这些呢?
它的实际职能, 是与仪制清吏司、精膳清吏司等同的大职能,管的事务可多了。
胤礽到了祠祭清吏司,率先参观了里面的分科。
有祭祀科、僧道科、时宪科等等。
根据名字就能知道, 这个部门还负责管全国上下的僧人与道士, 时宪科的时宪二字出自《书·说命中》,意为“当时的教令”, 这还是个管推广法律的部门。
胤礽见祭祀科之中还有巫师、民间医药者的名册,对新来到的部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康熙授意沙澄给胤礽一些熟悉祭祀、吉礼的活儿,别让他再捣鼓出新的东西来了,在帝王看来, 祭祀礼仪的事儿严肃,保成是个有分寸的孩子, 他自己就会收敛起来的。
于是沙澄派人接待胤礽,教他看名册,看丧葬、追封等等。
无论是后妃还是臣子,在朝堂或后宫中有一些地位的人死去以后都会得到“谥号”, 这个谥号,就是从这里拟定出来的。
如同康熙所预料的那样, 孩子到了新的部门以后果真消停了一阵子, 再也没有动不动就上奏给他, 或是让臣子来上奏给他了。
想想也是, 祠祭之事哪里有可上奏的地方?
帝王渐渐放松了警惕, 而胤礽这儿,纯粹是接触了新鲜知识, 潜心在学习呢!
祭祀这类事儿他确实不感兴趣,他反而对僧道科兴趣很大。
记录在名册上的道士们,都是在民间有一些影响力, 并且得到朝廷承认的。
这些道士们懂得天文地理,除了本身精通道学以外,旁门之类的物理、化学与数学,这些人反而比时下的文人们懂得更多呢!
据记载,唐朝有一个上清派茅山宗道士,名叫王远知,他活了整整一百二十六岁。
大清目前还没有这样高寿的人物,像妙善和尚那样的,已经是半仙般的存在了。
胤礽发现,名册之上记载了道观,数量比佛寺少了不少,而根据时宪扶持内容可知,大清其实是有扶持道观的,只是比起佛寺来,道观香火不佳,穷得叮当响。
他将这些道观的名字都记了下来,心中对于“化学研究所”的成立有了新的计划。
在给弟弟们授课的时候,胤礽或多或少也提到了一些自己近日的想法,他告诉弟弟们:“别看道士们都神神叨叨的,其实他们可都是大清在化学领域之中的佼佼者啊!”
“看看这化学实验,四弟弟又失败了。这要是让道士来做,他们说不定还真能钻研出来这里头的知识。”
胤礽对胤禛的手残已经放弃了,四弟弟脑子虽然好,唯独长了一双憨憨的手,做啥啥不行,嘴巴叨叨第一名。
胤禛对“道士”这类群体并无好感,上一世老八就是栽在张德明这个道士的花言巧语之下,在汗阿玛面前暴露了自己想要夺嫡的心思。
大清内廷有供养道士炼丹,炼的是健康保健的丹药,也有床笫间用的丹药。
回忆起自己临死前急病乱投医,在道士的忽悠下差点产生追求长生的念头,险些酿成大错。
花言巧语的道士成了他警惕的人群,可偏偏胤礽以化学为依据,以物理为参考,坚定地想要招揽一些道士,去成立他所说的“化学研究所”,他连可以走访的道观名单都从礼部抄录下来了!
胤禛问的胤礽:“难道比起佛学,你更加亲近道学?汗阿玛与乌库妈妈却都是更加亲近佛学的。”
胤礽奇怪地瞥了他一眼:“佛学与道学,那都是一门学问,学问没有先后,至于信仰层面的,孤只相信科学!”
他语重心长地抚摸胤禛脑袋说道:“佛学与道学都有玄学的成份里头,唯有科学追寻的是万事万物的本真,科学务实求真,脚踏实地,孤不阻止你们喜爱其他学说,但是孤自己,不信鬼神,只相信科学。”
【……】
小美再一次反思起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可它又不能说,这个世界上还真有地府,不然大朋友就不会在这里了。这一刻,它有点害怕等以后大朋友恢复了记忆会怎么待它了。
小美决定,在胤礽自己回忆起上辈子之前,一个字都不透露半分!
“孤相信任何事务都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如果解释不了,那么一定是科学水平还不够的缘故。”
所以别和他说什么天机、算命,这些他一句话都不信。
胤祉小海豹般鼓起了掌,崇拜地仰着脑袋看胤礽:“二哥说得对!”
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还喜欢粘着胤礽,有了一个不那么可爱的四弟弟作对比,纯天然的胤祉就成了胤礽捧在手心的小宝贝。
只有三弟弟会软软乎乎地让他揉揉抱抱还不反抗,也只有他,不管自己说什么都相信,从来都不质疑胤礽。
三弟弟就像是小天使一样可爱!
如果不是汗阿玛这个“王母娘娘”从中做梗,胤礽本该能有五、六、七、八另外四个弟弟揉的。现在好啦,煮熟的弟弟飞走了。
在此次谈话过后,胤礽就派心裕帮他去找新的府邸,用来置办成“化学研究院”,还出钱去了几个有名的道观,以进香火钱的诱惑,聘用道士们到“化学研究院”来研究课题。
心裕一琢磨,直觉太子似乎又要搞大事,忙将此事禀告康熙。
帝王将胤礽召见到御前,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
胤礽沉默片刻,没等到康熙说话,只能自己开口:“是不是心裕来找汗阿玛告状啦?儿臣抄录道士名册之事沙大人也知道的,他说没事,这些道士也不成气候,儿臣将他们招揽起来,也不算是犯了忌讳吧?”
康熙叹道:“你几时能消停一些?”
胤礽无辜道:“儿臣也不想干活,可儿臣不干活,那汗阿玛就只能一个人辛辛苦苦操劳。现在能够为您分忧的唯有儿臣与大哥了。”
康熙语调上扬:“可你去了礼部以后,朕反而比之前更加忙碌!”
胤礽小声道:“汗阿玛现在还年轻力壮呢!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以后才会轻松一些。儿臣也想趁着年纪小多做一些事情,有些事,小的时候做不会被人骂,长大以后做就不适合了。”
“您就不能指望儿臣会老老实实地跟着沙大人学,去按部就班地历练,那会浪费了小美的资源,也浪费了儿臣这些年学习至今的知识。您放儿臣去礼部,难道不也是希望儿臣能做出些什么?”
康熙面无表情道:“嗯,所以你让人去雇道士们,为的是研究什么?”
“衣食住行,皆与化学有关,水泥的配方,也是靠化学才诞生出来的。因为研究所即将研究出天然化肥,大清的农作物会越来越多,儿臣打算让他们先研究出不伤害作物,但是能灭除四害的‘农药’。”
既然是“农药”,那就是与大清的国根农业相关,属于“正经事”。
康熙神色稍缓,问清楚以后,他倒没有那么生气了。
这么些年过来了,他早就知道,要阻止保成瞎闹腾是不可能的。这孩子他闲不下来,他天性如此,强扭都扭不过来。
康熙已经给锻炼出来了粗壮的神经,在他看来,只要孩子不是闯下惊天动地的大祸,其他的“小打小闹”他也就勉强接受了。
康熙将此事轻拿轻放,思索了一番,终是对胤礽透露了些许:“台湾那儿,郑氏的降书已经送到京城了。”
“汤斌说的不错,朕不该过于苛责你,你去礼部这些日子以来所做之事,皆利于大清未来,也向朕与朝臣们证明了你的能力。”
康熙血压平稳:“朕命你调去主客清吏司,负责接待外宾,迎郑氏入京,与台湾那儿联络,你可能做好这件事?”
这是自胤礽历练以来,康熙第一次将一件有挑战性的大事交到胤礽的手中,与之前查《明史》案不同,接待郑氏入京这样国家层面的大事,在以往都是成年皇子与王爷们负责做的。
康熙敢将这事儿给胤礽来做,胤礽就敢面不改色地将活儿接下来!
他比任何人都要向往那片“星辰大海”,开海禁已经成了胤礽心里一直都在惦记的事,如今台湾平了,海禁终于可以开了,对于负责接待、安顿郑氏投降之人,胤礽拍胸保证:“汗阿玛放心,儿臣一定好好接待郑克塽,让他迷恋上京城的生活,再也不想回台湾那个穷苦的地方去受罪。”
迎外宾需要哪些准备?
鉴于郑克塽是投降的降军领袖,接待他的时候,还得给大清挣面子,以武力威慑、以热情相邀,以盛宴款待,让他对京城流连忘返,让他对大清帝王真心臣服!
于是,胤礽提出:“儿臣想去兵部看看大哥,顺便看看大清的八旗子弟战斗能力如何,看看大清的骏马有多么高壮,武器有多少先进。”
康熙奇怪:“朕让你负责去接待郑克塽,你要去兵部做什么?”
“有一个既可以展现大清军队威严强悍,又不会吓到外宾的法子,叫做‘阅兵式’。汗阿玛,八旗子弟战力能力强悍,光说谁都会说,重要的是展现出来。”
然而胤礽注定要失望了。
因为大清的八旗军在入关以后的安逸生活中,逐渐丧事了曾经还是游牧民族时的野性与凶残,他们的战斗能力正在逐年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好逸恶劳之风……
祠祭清吏司可不仅仅只管理吉礼与祭祀呢!不然为何要特意在礼部之下设立一个大部门来管这些呢?
它的实际职能, 是与仪制清吏司、精膳清吏司等同的大职能,管的事务可多了。
胤礽到了祠祭清吏司,率先参观了里面的分科。
有祭祀科、僧道科、时宪科等等。
根据名字就能知道, 这个部门还负责管全国上下的僧人与道士, 时宪科的时宪二字出自《书·说命中》,意为“当时的教令”, 这还是个管推广法律的部门。
胤礽见祭祀科之中还有巫师、民间医药者的名册,对新来到的部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康熙授意沙澄给胤礽一些熟悉祭祀、吉礼的活儿,别让他再捣鼓出新的东西来了,在帝王看来, 祭祀礼仪的事儿严肃,保成是个有分寸的孩子, 他自己就会收敛起来的。
于是沙澄派人接待胤礽,教他看名册,看丧葬、追封等等。
无论是后妃还是臣子,在朝堂或后宫中有一些地位的人死去以后都会得到“谥号”, 这个谥号,就是从这里拟定出来的。
如同康熙所预料的那样, 孩子到了新的部门以后果真消停了一阵子, 再也没有动不动就上奏给他, 或是让臣子来上奏给他了。
想想也是, 祠祭之事哪里有可上奏的地方?
帝王渐渐放松了警惕, 而胤礽这儿,纯粹是接触了新鲜知识, 潜心在学习呢!
祭祀这类事儿他确实不感兴趣,他反而对僧道科兴趣很大。
记录在名册上的道士们,都是在民间有一些影响力, 并且得到朝廷承认的。
这些道士们懂得天文地理,除了本身精通道学以外,旁门之类的物理、化学与数学,这些人反而比时下的文人们懂得更多呢!
据记载,唐朝有一个上清派茅山宗道士,名叫王远知,他活了整整一百二十六岁。
大清目前还没有这样高寿的人物,像妙善和尚那样的,已经是半仙般的存在了。
胤礽发现,名册之上记载了道观,数量比佛寺少了不少,而根据时宪扶持内容可知,大清其实是有扶持道观的,只是比起佛寺来,道观香火不佳,穷得叮当响。
他将这些道观的名字都记了下来,心中对于“化学研究所”的成立有了新的计划。
在给弟弟们授课的时候,胤礽或多或少也提到了一些自己近日的想法,他告诉弟弟们:“别看道士们都神神叨叨的,其实他们可都是大清在化学领域之中的佼佼者啊!”
“看看这化学实验,四弟弟又失败了。这要是让道士来做,他们说不定还真能钻研出来这里头的知识。”
胤礽对胤禛的手残已经放弃了,四弟弟脑子虽然好,唯独长了一双憨憨的手,做啥啥不行,嘴巴叨叨第一名。
胤禛对“道士”这类群体并无好感,上一世老八就是栽在张德明这个道士的花言巧语之下,在汗阿玛面前暴露了自己想要夺嫡的心思。
大清内廷有供养道士炼丹,炼的是健康保健的丹药,也有床笫间用的丹药。
回忆起自己临死前急病乱投医,在道士的忽悠下差点产生追求长生的念头,险些酿成大错。
花言巧语的道士成了他警惕的人群,可偏偏胤礽以化学为依据,以物理为参考,坚定地想要招揽一些道士,去成立他所说的“化学研究所”,他连可以走访的道观名单都从礼部抄录下来了!
胤禛问的胤礽:“难道比起佛学,你更加亲近道学?汗阿玛与乌库妈妈却都是更加亲近佛学的。”
胤礽奇怪地瞥了他一眼:“佛学与道学,那都是一门学问,学问没有先后,至于信仰层面的,孤只相信科学!”
他语重心长地抚摸胤禛脑袋说道:“佛学与道学都有玄学的成份里头,唯有科学追寻的是万事万物的本真,科学务实求真,脚踏实地,孤不阻止你们喜爱其他学说,但是孤自己,不信鬼神,只相信科学。”
【……】
小美再一次反思起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可它又不能说,这个世界上还真有地府,不然大朋友就不会在这里了。这一刻,它有点害怕等以后大朋友恢复了记忆会怎么待它了。
小美决定,在胤礽自己回忆起上辈子之前,一个字都不透露半分!
“孤相信任何事务都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如果解释不了,那么一定是科学水平还不够的缘故。”
所以别和他说什么天机、算命,这些他一句话都不信。
胤祉小海豹般鼓起了掌,崇拜地仰着脑袋看胤礽:“二哥说得对!”
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还喜欢粘着胤礽,有了一个不那么可爱的四弟弟作对比,纯天然的胤祉就成了胤礽捧在手心的小宝贝。
只有三弟弟会软软乎乎地让他揉揉抱抱还不反抗,也只有他,不管自己说什么都相信,从来都不质疑胤礽。
三弟弟就像是小天使一样可爱!
如果不是汗阿玛这个“王母娘娘”从中做梗,胤礽本该能有五、六、七、八另外四个弟弟揉的。现在好啦,煮熟的弟弟飞走了。
在此次谈话过后,胤礽就派心裕帮他去找新的府邸,用来置办成“化学研究院”,还出钱去了几个有名的道观,以进香火钱的诱惑,聘用道士们到“化学研究院”来研究课题。
心裕一琢磨,直觉太子似乎又要搞大事,忙将此事禀告康熙。
帝王将胤礽召见到御前,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
胤礽沉默片刻,没等到康熙说话,只能自己开口:“是不是心裕来找汗阿玛告状啦?儿臣抄录道士名册之事沙大人也知道的,他说没事,这些道士也不成气候,儿臣将他们招揽起来,也不算是犯了忌讳吧?”
康熙叹道:“你几时能消停一些?”
胤礽无辜道:“儿臣也不想干活,可儿臣不干活,那汗阿玛就只能一个人辛辛苦苦操劳。现在能够为您分忧的唯有儿臣与大哥了。”
康熙语调上扬:“可你去了礼部以后,朕反而比之前更加忙碌!”
胤礽小声道:“汗阿玛现在还年轻力壮呢!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以后才会轻松一些。儿臣也想趁着年纪小多做一些事情,有些事,小的时候做不会被人骂,长大以后做就不适合了。”
“您就不能指望儿臣会老老实实地跟着沙大人学,去按部就班地历练,那会浪费了小美的资源,也浪费了儿臣这些年学习至今的知识。您放儿臣去礼部,难道不也是希望儿臣能做出些什么?”
康熙面无表情道:“嗯,所以你让人去雇道士们,为的是研究什么?”
“衣食住行,皆与化学有关,水泥的配方,也是靠化学才诞生出来的。因为研究所即将研究出天然化肥,大清的农作物会越来越多,儿臣打算让他们先研究出不伤害作物,但是能灭除四害的‘农药’。”
既然是“农药”,那就是与大清的国根农业相关,属于“正经事”。
康熙神色稍缓,问清楚以后,他倒没有那么生气了。
这么些年过来了,他早就知道,要阻止保成瞎闹腾是不可能的。这孩子他闲不下来,他天性如此,强扭都扭不过来。
康熙已经给锻炼出来了粗壮的神经,在他看来,只要孩子不是闯下惊天动地的大祸,其他的“小打小闹”他也就勉强接受了。
康熙将此事轻拿轻放,思索了一番,终是对胤礽透露了些许:“台湾那儿,郑氏的降书已经送到京城了。”
“汤斌说的不错,朕不该过于苛责你,你去礼部这些日子以来所做之事,皆利于大清未来,也向朕与朝臣们证明了你的能力。”
康熙血压平稳:“朕命你调去主客清吏司,负责接待外宾,迎郑氏入京,与台湾那儿联络,你可能做好这件事?”
这是自胤礽历练以来,康熙第一次将一件有挑战性的大事交到胤礽的手中,与之前查《明史》案不同,接待郑氏入京这样国家层面的大事,在以往都是成年皇子与王爷们负责做的。
康熙敢将这事儿给胤礽来做,胤礽就敢面不改色地将活儿接下来!
他比任何人都要向往那片“星辰大海”,开海禁已经成了胤礽心里一直都在惦记的事,如今台湾平了,海禁终于可以开了,对于负责接待、安顿郑氏投降之人,胤礽拍胸保证:“汗阿玛放心,儿臣一定好好接待郑克塽,让他迷恋上京城的生活,再也不想回台湾那个穷苦的地方去受罪。”
迎外宾需要哪些准备?
鉴于郑克塽是投降的降军领袖,接待他的时候,还得给大清挣面子,以武力威慑、以热情相邀,以盛宴款待,让他对京城流连忘返,让他对大清帝王真心臣服!
于是,胤礽提出:“儿臣想去兵部看看大哥,顺便看看大清的八旗子弟战斗能力如何,看看大清的骏马有多么高壮,武器有多少先进。”
康熙奇怪:“朕让你负责去接待郑克塽,你要去兵部做什么?”
“有一个既可以展现大清军队威严强悍,又不会吓到外宾的法子,叫做‘阅兵式’。汗阿玛,八旗子弟战力能力强悍,光说谁都会说,重要的是展现出来。”
然而胤礽注定要失望了。
因为大清的八旗军在入关以后的安逸生活中,逐渐丧事了曾经还是游牧民族时的野性与凶残,他们的战斗能力正在逐年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好逸恶劳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