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 > 第69章 包粽子过新年
第69章 包粽子过新年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还有五天,就是盛朝的新年了。
这是林宝初穿越到这里之后,过的第一个新年。
也是她跟沈戟在一块儿过的第一个新年。
一大早的,她就换好衣服,拿着背篓、镰刀和锄头,跟沈戟一块出门。
“阿宝,我们要去何处?砍甘蔗吗?”
沈戟是早上洗脸的时候,突然被林宝初告知一会儿要出门的。
冬日农闲,这几天他们除了去池塘喂虾之外,很少出门。
基本上都是在后院忙菜园和鸡舍的事儿。
哦对了,还有给葡萄园的幼苗裹稻草保温。
除此之外,便是在家中剥玉米。
昨夜气温骤降,林宝初微微有些着凉。
她裹紧身上的衣裳,吸了吸鼻子,“我们去山里采些竹叶回来包粽子,顺便看看有没有冬笋可以挖。”
明天是扶贫小队年前的最后一天上工,上完就放假了。
她去割些竹子叶回来包粽子,给扶贫小队当做年货。
至于冬笋,少的就当做冬日尝鲜,给年夜饭增加一道菜。
要是多的,她就用缸腌起来,做成酸笋。
无论是酸笋炒田螺,还是酸笋炒肉都可以。
对了,煮玉米粥的时候配一盘炒酸笋,那才叫过瘾。
“包粽子?”沈戟疑惑,“粽子是什么?”
“粽子是一种过年过节常常都会做的吃食。”林宝初走在田埂上。
田里的油菜花长得很快,已经快到她膝盖了。
从县衙门口到不远处的山脚,在这寒风萧瑟的冬日里,仍是一片郁郁葱葱。
这个时候的油菜花非常嫩,可以掐顶回去炒菜、打火锅,是清甜无比的当季时蔬。
沈戟牵着马,路过黑甘蔗地的时候,他们到地里挑了几根长得好的甘蔗。
把甘蔗砍了,顶端的绿叶就丢给马儿吃。
“把马拴在这儿吃草吧,咱们自己去山里就行。”
林宝初和沈戟一人拿着一根甘蔗,一边啃一边往山里去。
黑甘蔗脆软多汁,因为种在田里,土质比山里好,它长得也就比山里的紫皮甘蔗好。
甜度虽不如前世,但也是令人震惊的存在。
看沈戟的反应就知道了。
种甘蔗的时候,沈戟是吃过甘蔗的。
但那个时候的甘蔗,没有现在的甜,现在的甘蔗清爽、鲜甜、汁水足。
吃起来还有一种混合了田野、山川、河流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的震撼感觉。
它用它的甘甜,充分的向世人展示了土地的力量。
沈戟终于理解,为什么林宝初说甘蔗是农事的甜蜜源泉了。
“阿宝,我们明年还要种甘蔗,种很多很多甘蔗!”他突然对林宝初说。
只是前方那一座山的甘蔗,根本满足不了他。
开春后,他还要去开别的荒山,让整个丰耕县的山都种上甘蔗!
他甜死他们!
“那是当然要种的。”林宝初挽着他的手,展望未来,“我还要开糖厂挣大钱呢。”
“那里的竹叶大,我们去那边!”
山涧旁的竹林枝繁叶茂,林宝初一眼就相中了。
比巴掌还宽的竹子叶,真是天选的粽叶。
她用镰刀去勾,怎么也够不着,沈戟只是轻松一个抬手,就摸到叶子了。
他把没吃完的甘蔗卡在腰带里,唰唰唰给她砍了一堆竹叶,丢在地上,让她挑选。
“这些够用了。”
林宝初打断他,“你去山里看看有没有冬笋吧,我在这儿剥叶子。”
两人分工,一个在山里挖笋,一个在石头上剥竹叶。
阵阵寒风吹来,山里沙沙沙的声音从未间断。
没一会儿,就陆续有人进山来。
“小夫人,你们也来挖笋啊?”
是附近村子的村民。
林宝初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看来竹笋在古代还挺受欢迎,大家都会吃了。
沈戟还在挖笋,林宝初挑好竹叶,放到背篓里后,她就去把山脚的枯木拖到山涧水坑里,打湿后又拖回去。
泡过的枯木扎堆堆放好。
“阿宝,你在做什么?”
沈戟挖了半背篓竹笋,看到村民们进山来挖,他就没有再挖了。
下山时正好看到林宝初在泡木头,他很是不解。
“用水泡木头,可以加快木头腐烂,明年能长出更多木耳。”林宝初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你挖了多少?”
沈戟转身,让她看背篓里的笋,“够吃了吗?”
“够了,反正冬日还长,咱们还可以再来,从冬笋挖到春笋。”
林宝初也背起她的背篓,她的背篓里是竹叶,轻的,沈戟的背篓里是竹笋,重的。
两人打道回府,她牵着马,他扛了捆甘蔗。
糯米和粳米按照比例混合,泡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林宝初就去猪肉铺割了几斤五花肉回来,切成二指长宽的肉条,和芝麻花生碎一起,腌制。
又把泡好的绿豆揉搓、脱皮,备用。
沈戟在厨房里,按照林宝初的指示,把粽叶煮一煮。
他煮粽叶用的全都是田里的干稻草,稻草灰一会儿得收集起来泡碱水,留着煮粽子用。
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米、肉、绿豆、粽叶、稻草绳。
一切准备就绪,林宝初就开始包粽子。
要是前世,她包粽子顶多拳头大小,但现在,她要包大的。
既然是要当做年货来送人的,自然是越大看着越喜人。
而且这个朝代缺吃的,不讲究浅尝辄止,要吃就得吃饱、吃够。
小粽子偏精致,精致还不太适合当下的丰耕县现状。
林宝初在掌心上,把几片大竹叶错叠在一起,用汤勺舀了一大勺湿米铺在粽叶上。
铺开后,在中间的位置放上三块肉,又把绿豆铺满在上面。
最后再加一层湿米,包成拱形的长条粽子。
浸湿的稻草绳将粽子缠绕,一个大粽子缠五根稻草,怎么折腾也不怕散掉。
一个像胳膊粗细,料足又好看的粽子就包好了。
粽叶是深颜色的翠绿,缠着嫩黄的稻草绳,包好的粽子白白胖胖…哦不,是绿绿胖胖的,十分喜人。
包粽子是技术活儿,林宝初不让沈戟插手,怕他笨手笨脚的给她帮倒忙。
她一个人从上午包到下午,三十斤的米,包了五十多个粽子。
每一个都有七八两左右的大小。
包好之后,三口灶全开,直接上锅煮,否则今晚来不及分给扶贫小队了。
还有五天,就是盛朝的新年了。
这是林宝初穿越到这里之后,过的第一个新年。
也是她跟沈戟在一块儿过的第一个新年。
一大早的,她就换好衣服,拿着背篓、镰刀和锄头,跟沈戟一块出门。
“阿宝,我们要去何处?砍甘蔗吗?”
沈戟是早上洗脸的时候,突然被林宝初告知一会儿要出门的。
冬日农闲,这几天他们除了去池塘喂虾之外,很少出门。
基本上都是在后院忙菜园和鸡舍的事儿。
哦对了,还有给葡萄园的幼苗裹稻草保温。
除此之外,便是在家中剥玉米。
昨夜气温骤降,林宝初微微有些着凉。
她裹紧身上的衣裳,吸了吸鼻子,“我们去山里采些竹叶回来包粽子,顺便看看有没有冬笋可以挖。”
明天是扶贫小队年前的最后一天上工,上完就放假了。
她去割些竹子叶回来包粽子,给扶贫小队当做年货。
至于冬笋,少的就当做冬日尝鲜,给年夜饭增加一道菜。
要是多的,她就用缸腌起来,做成酸笋。
无论是酸笋炒田螺,还是酸笋炒肉都可以。
对了,煮玉米粥的时候配一盘炒酸笋,那才叫过瘾。
“包粽子?”沈戟疑惑,“粽子是什么?”
“粽子是一种过年过节常常都会做的吃食。”林宝初走在田埂上。
田里的油菜花长得很快,已经快到她膝盖了。
从县衙门口到不远处的山脚,在这寒风萧瑟的冬日里,仍是一片郁郁葱葱。
这个时候的油菜花非常嫩,可以掐顶回去炒菜、打火锅,是清甜无比的当季时蔬。
沈戟牵着马,路过黑甘蔗地的时候,他们到地里挑了几根长得好的甘蔗。
把甘蔗砍了,顶端的绿叶就丢给马儿吃。
“把马拴在这儿吃草吧,咱们自己去山里就行。”
林宝初和沈戟一人拿着一根甘蔗,一边啃一边往山里去。
黑甘蔗脆软多汁,因为种在田里,土质比山里好,它长得也就比山里的紫皮甘蔗好。
甜度虽不如前世,但也是令人震惊的存在。
看沈戟的反应就知道了。
种甘蔗的时候,沈戟是吃过甘蔗的。
但那个时候的甘蔗,没有现在的甜,现在的甘蔗清爽、鲜甜、汁水足。
吃起来还有一种混合了田野、山川、河流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的震撼感觉。
它用它的甘甜,充分的向世人展示了土地的力量。
沈戟终于理解,为什么林宝初说甘蔗是农事的甜蜜源泉了。
“阿宝,我们明年还要种甘蔗,种很多很多甘蔗!”他突然对林宝初说。
只是前方那一座山的甘蔗,根本满足不了他。
开春后,他还要去开别的荒山,让整个丰耕县的山都种上甘蔗!
他甜死他们!
“那是当然要种的。”林宝初挽着他的手,展望未来,“我还要开糖厂挣大钱呢。”
“那里的竹叶大,我们去那边!”
山涧旁的竹林枝繁叶茂,林宝初一眼就相中了。
比巴掌还宽的竹子叶,真是天选的粽叶。
她用镰刀去勾,怎么也够不着,沈戟只是轻松一个抬手,就摸到叶子了。
他把没吃完的甘蔗卡在腰带里,唰唰唰给她砍了一堆竹叶,丢在地上,让她挑选。
“这些够用了。”
林宝初打断他,“你去山里看看有没有冬笋吧,我在这儿剥叶子。”
两人分工,一个在山里挖笋,一个在石头上剥竹叶。
阵阵寒风吹来,山里沙沙沙的声音从未间断。
没一会儿,就陆续有人进山来。
“小夫人,你们也来挖笋啊?”
是附近村子的村民。
林宝初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看来竹笋在古代还挺受欢迎,大家都会吃了。
沈戟还在挖笋,林宝初挑好竹叶,放到背篓里后,她就去把山脚的枯木拖到山涧水坑里,打湿后又拖回去。
泡过的枯木扎堆堆放好。
“阿宝,你在做什么?”
沈戟挖了半背篓竹笋,看到村民们进山来挖,他就没有再挖了。
下山时正好看到林宝初在泡木头,他很是不解。
“用水泡木头,可以加快木头腐烂,明年能长出更多木耳。”林宝初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你挖了多少?”
沈戟转身,让她看背篓里的笋,“够吃了吗?”
“够了,反正冬日还长,咱们还可以再来,从冬笋挖到春笋。”
林宝初也背起她的背篓,她的背篓里是竹叶,轻的,沈戟的背篓里是竹笋,重的。
两人打道回府,她牵着马,他扛了捆甘蔗。
糯米和粳米按照比例混合,泡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林宝初就去猪肉铺割了几斤五花肉回来,切成二指长宽的肉条,和芝麻花生碎一起,腌制。
又把泡好的绿豆揉搓、脱皮,备用。
沈戟在厨房里,按照林宝初的指示,把粽叶煮一煮。
他煮粽叶用的全都是田里的干稻草,稻草灰一会儿得收集起来泡碱水,留着煮粽子用。
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米、肉、绿豆、粽叶、稻草绳。
一切准备就绪,林宝初就开始包粽子。
要是前世,她包粽子顶多拳头大小,但现在,她要包大的。
既然是要当做年货来送人的,自然是越大看着越喜人。
而且这个朝代缺吃的,不讲究浅尝辄止,要吃就得吃饱、吃够。
小粽子偏精致,精致还不太适合当下的丰耕县现状。
林宝初在掌心上,把几片大竹叶错叠在一起,用汤勺舀了一大勺湿米铺在粽叶上。
铺开后,在中间的位置放上三块肉,又把绿豆铺满在上面。
最后再加一层湿米,包成拱形的长条粽子。
浸湿的稻草绳将粽子缠绕,一个大粽子缠五根稻草,怎么折腾也不怕散掉。
一个像胳膊粗细,料足又好看的粽子就包好了。
粽叶是深颜色的翠绿,缠着嫩黄的稻草绳,包好的粽子白白胖胖…哦不,是绿绿胖胖的,十分喜人。
包粽子是技术活儿,林宝初不让沈戟插手,怕他笨手笨脚的给她帮倒忙。
她一个人从上午包到下午,三十斤的米,包了五十多个粽子。
每一个都有七八两左右的大小。
包好之后,三口灶全开,直接上锅煮,否则今晚来不及分给扶贫小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