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廷议弹劾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明贼最新章节!
早朝鼓声一过,文武百官按照各自品牒序列徐徐进入奉天殿,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一番流程走完才分列殿中。刘宇亮身为内阁首辅自然身居群臣首位。
这是刘宇亮出京之前最后一次参加朝会,朝会完毕按照惯例会被皇帝私下召见,奏对完毕便可以去内阁交接,走马上任他这军情督察事。这些事情都是已经定下的 ,虽然前途未卜,但朝会时的心情还是较为轻松的。
连日来朝会都是针对如何应对鞑子做各种议论,终于定下了由首辅督查军情这个折衷的方案,群臣满意,皇帝也满意。在 朱由检眼里,大臣们最大的问题便是不敢用命,这才是导致朝廷的政令被推诿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即位后,有相当大的精力都是用在思考如何能保证大臣不谋私利上。天下勤王兵马由卢象升统领,朝中又有杨嗣昌这样的大战略家坐镇,朱由检想不出除了不敢用命这个理由外,还呢有其他的原因。
所以,刘宇亮南下势在必行,他朝会上自请出京督查军事,使得朱由检茅塞顿开。不过,今日朝会他还有更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朱由检令太监宣读昨夜的军报。尖厉而刺耳的声音在奉天殿中回荡,文武百官们竖着耳朵生怕遗漏了什么,防止奏对时出了差错。但听完之后顿觉匪夷所思,高阳城一个地方上的 小县城,是如何拖住多尔衮左翼军主力如此之久的?
很多人第一反应,这很可能是有人谎报军功,但转念一想,高阳弹丸小城,一没有朝廷朝廷大臣在此,二没有大军在侧。谎报军功与否,能拖住鞑子大军都是匪夷所思的事。
朱由检环视殿中文武百官,问道:“诸位臣工,都说说,你们都有何想法。”
皇帝话音方落,大臣们一阵窃窃私语。
杨嗣昌出班奏道:“赏功罚过,按成例去办即可!”
大臣们听到杨嗣昌如此建议,立即纷纷附和。朱由检不满的看了一眼杨嗣昌,这份军报他昨夜第一时间便命人抄送到杨府,并且在朱批中加以暗示,怎么今日却如此不开?
“臣亦有本奏!”
出班之人是大理寺左少卿范复粹。朱由检示意他畅所欲言。
“臣认为,高阳一战虽然尚未取得实质战果,但拖住多尔衮数万大军连日难发,为驻地勤王兵马北上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实乃北虏入寇以来难得一次大胜,朝廷应当予以表彰,并且昭告天下!有功者重赏,有能力者提拔!”
朱由检大为点头,深以为然。范复粹这番进言简直就是为自己接下来的安排铺路,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这个小老头真是越来越招人喜欢了。敢进言劝谏的人朝堂之上有很多多,但既敢进言劝谏又能体察圣意的人可就凤毛麟角了。
“范大人此言不妥!”
出班发言者是礼部左侍郎薛国观,他上前一步,对御座上的朱由检行了一礼。
“启奏万岁,臣认为范大人所言不妥……”
薛国观自说自话,似乎完全没主意朱由检的逐渐冷下来的脸色。
范复粹反问道:“敢问薛大人有何不妥?”
“整件事不过仅仅是一封没有切实证据的军报,如果朝廷据此便定下赏功升迁,万一将来有不实之处,朝廷又该如何处置?”
还真如薛国观所说,群臣只不过是受到了皇帝的诱导才先入为主的认为此事定然不虚,可一旦有人挑明了其中的隐忧大家便又恍然大悟,纷纷符合此说极有道理。范复粹句句是站在朝廷公心的 出发点,薛国观指出其中的隐忧,是以他并不恼怒,而是用探讨的口吻询问。
“再敢问,依薛大人之见,朝廷该如何处置这封军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似有不妥吧。”
“有何不妥?待尘埃落地,赏功罚过又有何妨?若功劳实实在在,谁又能给抹杀了 ?”
朝廷原本也是有此成例的,薛国观如此建议大也无可厚非。但一个阴测测的声音却在百官中传来。
“薛大人如此,只怕是有私心吧!”
这一句话如同踩到了薛国观的尾巴一般,也顾不上君前失仪霍的转过身,搜寻那个说他私心之人。这也由不得薛国观不动怒,皇帝的喜好身为阁臣的他自是极为了解,最是痛恨臣下有私心,这人如此说等于是往他身上泼脏水,捅刀子。
薛国观的目光终于锁定在一个相貌奇丑的老头子脸上,一脸的麻癞看的他好似吃了苍蝇一般。他难受不是因为此人长的奇丑,而是因为此人的身份特殊。
这个糟老头子正是当今大明天子朱由检的老师礼部右侍郎张四知。
只见张四知干咳了一声,缓缓出班道:“薛相的心思能瞒得了万岁,却瞒不过老朽。”
“你 ,你把话说明白了!”
张四知一阵冷笑。
“首辅刘大人即将出京,薛相身为次辅自然水涨船高!”
“哼,这与军报何干?”
薛国观拂袖斥道。
岂料张四知几步来到丹墀之上,冲着御座之上的朱由检伏地叩拜。
“臣弹劾薛国观,以权谋私,视家国公器为儿戏!”
朱由检在御座之上被弄的哭笑不得,原本正商议军国大事,怎么又搞成谈何扯皮了,这议题今儿跑的有点远,身为朝议的主持人,他觉得有必要将朝议拉回正题。
“张师傅快快请起,如此何来,今日只议军国,弹劾一事改日再议。”
朱由检赶紧在御座上虚扶一下,请张四知起身。
谁知这张四知竟然匍匐不起,“万岁不准臣所请,臣就在这丹墀之上长跪不起。”朱由检只好命小太监下阶去扶张四知起来。
朱由检最重诚孝,张四知是他的老师尽管有着各种毛病,但只要无关大局,他都任其折腾,如今只是在殿上与同僚闹意气,他如何能申斥?
薛国观被张四知气的浑身颤抖,他在几年前任春闱考官之时曾黜了一份卷子,那卷子的主人正是张四知的小儿子,自此两家算是结了仇,却没料到他竟然在这个当口来给自己下绊子。
“你 ,你莫血口喷人!”
张四知在小太监的搀扶下爬起身来,又深深弯下腰去向御座上的皇帝也是弟子还礼,然后在转身昂起头,抬高了声调。
“高阳军事是假?老朽看你公心是假才真。”张四知咽了口唾沫,继续道:“高阳城中坐镇的乃是,三朝元老,先帝的老师孙稚绳。老夫此前便听说,孙阁老他数月前便毁家纾难,变卖了所有家财修筑高阳城墙,招募民壮。此事你可知晓?”
“倒是第一次听说!”
薛国观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对于孙承宗在高阳的作为并不甚了解,但听张四知说出来,心中亦是惊讶,孙承宗竟忠烈如斯。
“关锦防线你可知晓?”
“满朝文武谁人不知?”
张四知不无得意的冷笑。
“孙阁老能把那关锦防线守得滴水不漏,就不能用那高阳城拖住鞑子大军吗 ?如果没有高阳城拖住鞑子,恐怕遭受劫掠的省份就不止直隶一家,山东、河南、南直隶,都将直面鞑子兵锋。你怕万岁重新启用孙阁老,又忌惮孙阁老之能,担心自己进阶首辅之路又多了一道障碍,竟然污蔑这赫赫功劳是子虚乌有,你说 ,你不是私心又是什么?”
薛国观听到张四知问关锦防线便已经意识到不妙,见他如此类比已经气的浑身颤抖,关锦防线和高阳城那能是一回事吗?辽东关外那是有朝廷的银子来支持,又有声威赫赫的关宁铁骑配合才有如此成绩。高阳城有什么?孙承宗毁家纾难,他孙家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高阳城更是低矮残破,还没有一兵一卒,新招募的民壮能起多少作用也更值得商榷。
但这些道理自己明白,却不能公之于众,如果距此辩解否定孙承宗就正好落了张四知弹劾他谋私的口实。
至此,薛国观有口难辩,只有伏地向朱由检请罪喊冤。
“请万岁为老臣做主,张四知他血口喷人,我薛国观敢于御前发誓,若有半点私心,五雷轰顶,死无葬身之地!”
朱由检面色已经很难看了 ,但仍旧好言相劝,国家危难之时让诸位臣工精诚团结,并没有追究张四知对薛国观的指责。这些对薛国观的指责,群臣看在眼里,心中都有杆秤,到底是不是血口喷人,都有数的紧。
薛国观老泪纵横千恩万谢从地上爬起来,回归序列,但心底里却一片冰凉,他知道,自己今生都无缘首辅之位了,看向张四知的目光里也多了几分怨毒。
眼见纷争落地,皇帝的意思又十分明显,杨嗣昌站出来打圆场收拾残局。
“万岁,高阳大功,朝廷重视也是理所应当,但战时通讯不畅,不如派重臣携圣旨亲去一趟,有则重赏,无则勉励。”
朱由检不由的点头,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
正眯着眼睛看戏的首辅刘宇亮听杨嗣昌如此建议,顿时觉得气氛不妙,不详的预感袭上心头。
注:丹墀,指宫殿赤色台阶和地面。
早朝鼓声一过,文武百官按照各自品牒序列徐徐进入奉天殿,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一番流程走完才分列殿中。刘宇亮身为内阁首辅自然身居群臣首位。
这是刘宇亮出京之前最后一次参加朝会,朝会完毕按照惯例会被皇帝私下召见,奏对完毕便可以去内阁交接,走马上任他这军情督察事。这些事情都是已经定下的 ,虽然前途未卜,但朝会时的心情还是较为轻松的。
连日来朝会都是针对如何应对鞑子做各种议论,终于定下了由首辅督查军情这个折衷的方案,群臣满意,皇帝也满意。在 朱由检眼里,大臣们最大的问题便是不敢用命,这才是导致朝廷的政令被推诿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即位后,有相当大的精力都是用在思考如何能保证大臣不谋私利上。天下勤王兵马由卢象升统领,朝中又有杨嗣昌这样的大战略家坐镇,朱由检想不出除了不敢用命这个理由外,还呢有其他的原因。
所以,刘宇亮南下势在必行,他朝会上自请出京督查军事,使得朱由检茅塞顿开。不过,今日朝会他还有更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朱由检令太监宣读昨夜的军报。尖厉而刺耳的声音在奉天殿中回荡,文武百官们竖着耳朵生怕遗漏了什么,防止奏对时出了差错。但听完之后顿觉匪夷所思,高阳城一个地方上的 小县城,是如何拖住多尔衮左翼军主力如此之久的?
很多人第一反应,这很可能是有人谎报军功,但转念一想,高阳弹丸小城,一没有朝廷朝廷大臣在此,二没有大军在侧。谎报军功与否,能拖住鞑子大军都是匪夷所思的事。
朱由检环视殿中文武百官,问道:“诸位臣工,都说说,你们都有何想法。”
皇帝话音方落,大臣们一阵窃窃私语。
杨嗣昌出班奏道:“赏功罚过,按成例去办即可!”
大臣们听到杨嗣昌如此建议,立即纷纷附和。朱由检不满的看了一眼杨嗣昌,这份军报他昨夜第一时间便命人抄送到杨府,并且在朱批中加以暗示,怎么今日却如此不开?
“臣亦有本奏!”
出班之人是大理寺左少卿范复粹。朱由检示意他畅所欲言。
“臣认为,高阳一战虽然尚未取得实质战果,但拖住多尔衮数万大军连日难发,为驻地勤王兵马北上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实乃北虏入寇以来难得一次大胜,朝廷应当予以表彰,并且昭告天下!有功者重赏,有能力者提拔!”
朱由检大为点头,深以为然。范复粹这番进言简直就是为自己接下来的安排铺路,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这个小老头真是越来越招人喜欢了。敢进言劝谏的人朝堂之上有很多多,但既敢进言劝谏又能体察圣意的人可就凤毛麟角了。
“范大人此言不妥!”
出班发言者是礼部左侍郎薛国观,他上前一步,对御座上的朱由检行了一礼。
“启奏万岁,臣认为范大人所言不妥……”
薛国观自说自话,似乎完全没主意朱由检的逐渐冷下来的脸色。
范复粹反问道:“敢问薛大人有何不妥?”
“整件事不过仅仅是一封没有切实证据的军报,如果朝廷据此便定下赏功升迁,万一将来有不实之处,朝廷又该如何处置?”
还真如薛国观所说,群臣只不过是受到了皇帝的诱导才先入为主的认为此事定然不虚,可一旦有人挑明了其中的隐忧大家便又恍然大悟,纷纷符合此说极有道理。范复粹句句是站在朝廷公心的 出发点,薛国观指出其中的隐忧,是以他并不恼怒,而是用探讨的口吻询问。
“再敢问,依薛大人之见,朝廷该如何处置这封军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似有不妥吧。”
“有何不妥?待尘埃落地,赏功罚过又有何妨?若功劳实实在在,谁又能给抹杀了 ?”
朝廷原本也是有此成例的,薛国观如此建议大也无可厚非。但一个阴测测的声音却在百官中传来。
“薛大人如此,只怕是有私心吧!”
这一句话如同踩到了薛国观的尾巴一般,也顾不上君前失仪霍的转过身,搜寻那个说他私心之人。这也由不得薛国观不动怒,皇帝的喜好身为阁臣的他自是极为了解,最是痛恨臣下有私心,这人如此说等于是往他身上泼脏水,捅刀子。
薛国观的目光终于锁定在一个相貌奇丑的老头子脸上,一脸的麻癞看的他好似吃了苍蝇一般。他难受不是因为此人长的奇丑,而是因为此人的身份特殊。
这个糟老头子正是当今大明天子朱由检的老师礼部右侍郎张四知。
只见张四知干咳了一声,缓缓出班道:“薛相的心思能瞒得了万岁,却瞒不过老朽。”
“你 ,你把话说明白了!”
张四知一阵冷笑。
“首辅刘大人即将出京,薛相身为次辅自然水涨船高!”
“哼,这与军报何干?”
薛国观拂袖斥道。
岂料张四知几步来到丹墀之上,冲着御座之上的朱由检伏地叩拜。
“臣弹劾薛国观,以权谋私,视家国公器为儿戏!”
朱由检在御座之上被弄的哭笑不得,原本正商议军国大事,怎么又搞成谈何扯皮了,这议题今儿跑的有点远,身为朝议的主持人,他觉得有必要将朝议拉回正题。
“张师傅快快请起,如此何来,今日只议军国,弹劾一事改日再议。”
朱由检赶紧在御座上虚扶一下,请张四知起身。
谁知这张四知竟然匍匐不起,“万岁不准臣所请,臣就在这丹墀之上长跪不起。”朱由检只好命小太监下阶去扶张四知起来。
朱由检最重诚孝,张四知是他的老师尽管有着各种毛病,但只要无关大局,他都任其折腾,如今只是在殿上与同僚闹意气,他如何能申斥?
薛国观被张四知气的浑身颤抖,他在几年前任春闱考官之时曾黜了一份卷子,那卷子的主人正是张四知的小儿子,自此两家算是结了仇,却没料到他竟然在这个当口来给自己下绊子。
“你 ,你莫血口喷人!”
张四知在小太监的搀扶下爬起身来,又深深弯下腰去向御座上的皇帝也是弟子还礼,然后在转身昂起头,抬高了声调。
“高阳军事是假?老朽看你公心是假才真。”张四知咽了口唾沫,继续道:“高阳城中坐镇的乃是,三朝元老,先帝的老师孙稚绳。老夫此前便听说,孙阁老他数月前便毁家纾难,变卖了所有家财修筑高阳城墙,招募民壮。此事你可知晓?”
“倒是第一次听说!”
薛国观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对于孙承宗在高阳的作为并不甚了解,但听张四知说出来,心中亦是惊讶,孙承宗竟忠烈如斯。
“关锦防线你可知晓?”
“满朝文武谁人不知?”
张四知不无得意的冷笑。
“孙阁老能把那关锦防线守得滴水不漏,就不能用那高阳城拖住鞑子大军吗 ?如果没有高阳城拖住鞑子,恐怕遭受劫掠的省份就不止直隶一家,山东、河南、南直隶,都将直面鞑子兵锋。你怕万岁重新启用孙阁老,又忌惮孙阁老之能,担心自己进阶首辅之路又多了一道障碍,竟然污蔑这赫赫功劳是子虚乌有,你说 ,你不是私心又是什么?”
薛国观听到张四知问关锦防线便已经意识到不妙,见他如此类比已经气的浑身颤抖,关锦防线和高阳城那能是一回事吗?辽东关外那是有朝廷的银子来支持,又有声威赫赫的关宁铁骑配合才有如此成绩。高阳城有什么?孙承宗毁家纾难,他孙家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高阳城更是低矮残破,还没有一兵一卒,新招募的民壮能起多少作用也更值得商榷。
但这些道理自己明白,却不能公之于众,如果距此辩解否定孙承宗就正好落了张四知弹劾他谋私的口实。
至此,薛国观有口难辩,只有伏地向朱由检请罪喊冤。
“请万岁为老臣做主,张四知他血口喷人,我薛国观敢于御前发誓,若有半点私心,五雷轰顶,死无葬身之地!”
朱由检面色已经很难看了 ,但仍旧好言相劝,国家危难之时让诸位臣工精诚团结,并没有追究张四知对薛国观的指责。这些对薛国观的指责,群臣看在眼里,心中都有杆秤,到底是不是血口喷人,都有数的紧。
薛国观老泪纵横千恩万谢从地上爬起来,回归序列,但心底里却一片冰凉,他知道,自己今生都无缘首辅之位了,看向张四知的目光里也多了几分怨毒。
眼见纷争落地,皇帝的意思又十分明显,杨嗣昌站出来打圆场收拾残局。
“万岁,高阳大功,朝廷重视也是理所应当,但战时通讯不畅,不如派重臣携圣旨亲去一趟,有则重赏,无则勉励。”
朱由检不由的点头,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
正眯着眼睛看戏的首辅刘宇亮听杨嗣昌如此建议,顿时觉得气氛不妙,不详的预感袭上心头。
注:丹墀,指宫殿赤色台阶和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