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南海陈行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求生手册最新章节!
自从何进、袁绍等人以谋诛宦官将董卓这头西凉豺狼召入雒阳后,中原大地之上的战火就从未熄灭过。
先是大家牵起手来一起打董卓,但董卓还没打死,自己人之间就互相捅起了刀子。
汉室倾颓,无力压制各路群雄,于是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即便近日无仇旧日无怨,也要为了争夺领土而大打出手。
这一场直直持续了十几年,原本富庶繁华的中原大地饱受战火的摧残,导致中州人口锐减,比前些年令人望而生畏的疫病造成的效果还要猛烈。
而在当下的神州大地,若要问还有哪里是一方净土,那毫无疑问,远在南陲的交址刺史部是一个公认的选择。
这年头交址尚未升格成交州,但士燮家族已经有了独霸交址偏安一隅的趋势。
这一切还要从故太尉会稽上虞人朱儁之子朱符说起,当时朱符担任交址刺史,却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遂导致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略郡县,朱符因此而亡,南土一片纷乱。
当时中原也陷入战火之中,汉朝廷对交址有心无力且鞭长莫及,当时的交址郡太守士燮乃是苍梧郡大族,在南陲之地素有威望,便趁机站出来收拾形势,表三个弟弟士壹领合浦太守,士领九真太守,士武领南海太守。
从此,苍梧士氏一族开始了对交州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
苍梧士氏倒也并非纯是不开眼界的南方土著,他们祖上乃是鲁国汶阳人,避王莽之乱才举家南避,因而士家与中原的沟通相当顺畅。
士燮与士壹兄弟就分别来到中州游学、为官,士燮曾师事故侍中、尚书令刘陶,士壹也曾仕事故司徒丁宫、黄琬。
当时荆州牧刘表也看中了交址这片沃土,欲要插手期间,士燮随上疏朝廷打小报告。
当时有诸多中原士人躲避战乱南下交址,士燮对这些士人的来到相当欢迎,不仅广为收容这些避难士人,更组织他们在当地研究学问,助交址广修文教,得到了士人的交口称赞。
比如避居交址的故司徒陈国袁滂从子袁徽、创制《月旦评》品评天下人物的汝南名士许靖等人都在与中原士人通信时,为士燮说了不少好话。
而当时曹操已经掌控朝政,刘表也是他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不容许刘表的势力再度扩张,便赐士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闚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这道玺书算是默认了士燮在交州的实际控制,并给予了法理上的认可,而士燮也投桃报李,频频遣人向朝廷入贡,因而得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这时候中原形势稍稍安定了一些,士燮的使者除了带去南土贡物外,还带上了一些南土士族子弟。
这些士族子弟大都也是早些年间从中原迁徙来交址的宗族后人,与士燮兄弟一样渴盼去中原增长见识镀镀金,而平丘县的陈县丞便是这交址南来的士族子弟之一。
陈县丞名正,字行之,乃是南海郡番禺县人,也就是后世的广州人。
陈正与一批交址士卒子弟随士燮的使者张旻来到许都后,有些子弟来旅游一下就又回了交址,但陈正却并没有回去,而是想要在中原多待一段时间。
他初时想要入太学,但都城方迁,百废待兴,诸多太学博士也早就星散,并未恢复。
因为陈正早先曾经被郡中举为孝廉,故而被召为郎官,在许都待了一段时间后,被外放为己吾县尉,又迁为平丘县丞。
按说他一个孝廉出身,混了两年还只是三百石的佐贰吏实在有些低,但谁让他是南海人氏,不被中原士族待见。
若是陈正能够回到交州出仕,少说也能混个县令或者郡丞当当,但陈正依旧坚持在中原辗转,只因为他幼年时的一番经历。
在陈正七八岁的时候,曾经得过一场大病,当时的医疗水平那是相当低下,陈家都要以为这个孩子没的救了,但这时候却有一个来自中原的道士到了番禺。
南海那旮旯偏远得紧,别说是道士,就连唯利是图的中原商旅都罕有前去,故而得知有道士来到番禺后,陈正的家长便对那个道士极为礼遇,并延请他给陈正问诊。
那时候黄巾之乱还没发生,而当时真正的道士的确擅长一些医术,在那个道士的诊治之下,陈正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那道士不仅治疗好了陈正的病,还说与此子有缘,陈父便请道士为儿子赐名。
那时的陈正还没有大名,只有一个乳名“勤儿”,道士便为他起名陈正,取“以正克邪,以正修身,以正治国”之意,又并赐字行之,取“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之意。
那道士治好了陈正的病后便要离去,陈氏上下百般挽留也只是不允,只在离开之前留了句话。
“行之他日必有大用,若有机缘,合当在北方。”
说来也奇怪,小时候身体病弱的陈正,自从那次大病痊愈后,再也无病无痛,不但身体健康,就连习文练武上都大有进益,年纪轻轻就出仕郡县,得举孝廉,成为了郡中一桩美谈。
陈正和他的家人都牢牢惦记着当年道士的救命之恩,并记挂着道士离去前的那番话,却苦于中州战乱道路阻隔无法成行。
恰好士燮与曹操控制的汉朝廷眉来眼去,频频遣使入贡,陈正就借此良机往赴中原,去寻找当年那个道士的踪迹,顺便验证道士留下的谶语。
当年那个道士并未留下姓名,只是留下一个道号,陈正根据道士的道号来打探时,却发现那道士在中原名声显赫,到处都流传着他的事迹,在这些传说中道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陈正因此愈发对道士的话深信不疑。
而那个道士的道号正是唤作“乌角先生”。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自从何进、袁绍等人以谋诛宦官将董卓这头西凉豺狼召入雒阳后,中原大地之上的战火就从未熄灭过。
先是大家牵起手来一起打董卓,但董卓还没打死,自己人之间就互相捅起了刀子。
汉室倾颓,无力压制各路群雄,于是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即便近日无仇旧日无怨,也要为了争夺领土而大打出手。
这一场直直持续了十几年,原本富庶繁华的中原大地饱受战火的摧残,导致中州人口锐减,比前些年令人望而生畏的疫病造成的效果还要猛烈。
而在当下的神州大地,若要问还有哪里是一方净土,那毫无疑问,远在南陲的交址刺史部是一个公认的选择。
这年头交址尚未升格成交州,但士燮家族已经有了独霸交址偏安一隅的趋势。
这一切还要从故太尉会稽上虞人朱儁之子朱符说起,当时朱符担任交址刺史,却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遂导致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略郡县,朱符因此而亡,南土一片纷乱。
当时中原也陷入战火之中,汉朝廷对交址有心无力且鞭长莫及,当时的交址郡太守士燮乃是苍梧郡大族,在南陲之地素有威望,便趁机站出来收拾形势,表三个弟弟士壹领合浦太守,士领九真太守,士武领南海太守。
从此,苍梧士氏一族开始了对交州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
苍梧士氏倒也并非纯是不开眼界的南方土著,他们祖上乃是鲁国汶阳人,避王莽之乱才举家南避,因而士家与中原的沟通相当顺畅。
士燮与士壹兄弟就分别来到中州游学、为官,士燮曾师事故侍中、尚书令刘陶,士壹也曾仕事故司徒丁宫、黄琬。
当时荆州牧刘表也看中了交址这片沃土,欲要插手期间,士燮随上疏朝廷打小报告。
当时有诸多中原士人躲避战乱南下交址,士燮对这些士人的来到相当欢迎,不仅广为收容这些避难士人,更组织他们在当地研究学问,助交址广修文教,得到了士人的交口称赞。
比如避居交址的故司徒陈国袁滂从子袁徽、创制《月旦评》品评天下人物的汝南名士许靖等人都在与中原士人通信时,为士燮说了不少好话。
而当时曹操已经掌控朝政,刘表也是他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不容许刘表的势力再度扩张,便赐士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闚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这道玺书算是默认了士燮在交州的实际控制,并给予了法理上的认可,而士燮也投桃报李,频频遣人向朝廷入贡,因而得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这时候中原形势稍稍安定了一些,士燮的使者除了带去南土贡物外,还带上了一些南土士族子弟。
这些士族子弟大都也是早些年间从中原迁徙来交址的宗族后人,与士燮兄弟一样渴盼去中原增长见识镀镀金,而平丘县的陈县丞便是这交址南来的士族子弟之一。
陈县丞名正,字行之,乃是南海郡番禺县人,也就是后世的广州人。
陈正与一批交址士卒子弟随士燮的使者张旻来到许都后,有些子弟来旅游一下就又回了交址,但陈正却并没有回去,而是想要在中原多待一段时间。
他初时想要入太学,但都城方迁,百废待兴,诸多太学博士也早就星散,并未恢复。
因为陈正早先曾经被郡中举为孝廉,故而被召为郎官,在许都待了一段时间后,被外放为己吾县尉,又迁为平丘县丞。
按说他一个孝廉出身,混了两年还只是三百石的佐贰吏实在有些低,但谁让他是南海人氏,不被中原士族待见。
若是陈正能够回到交州出仕,少说也能混个县令或者郡丞当当,但陈正依旧坚持在中原辗转,只因为他幼年时的一番经历。
在陈正七八岁的时候,曾经得过一场大病,当时的医疗水平那是相当低下,陈家都要以为这个孩子没的救了,但这时候却有一个来自中原的道士到了番禺。
南海那旮旯偏远得紧,别说是道士,就连唯利是图的中原商旅都罕有前去,故而得知有道士来到番禺后,陈正的家长便对那个道士极为礼遇,并延请他给陈正问诊。
那时候黄巾之乱还没发生,而当时真正的道士的确擅长一些医术,在那个道士的诊治之下,陈正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那道士不仅治疗好了陈正的病,还说与此子有缘,陈父便请道士为儿子赐名。
那时的陈正还没有大名,只有一个乳名“勤儿”,道士便为他起名陈正,取“以正克邪,以正修身,以正治国”之意,又并赐字行之,取“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之意。
那道士治好了陈正的病后便要离去,陈氏上下百般挽留也只是不允,只在离开之前留了句话。
“行之他日必有大用,若有机缘,合当在北方。”
说来也奇怪,小时候身体病弱的陈正,自从那次大病痊愈后,再也无病无痛,不但身体健康,就连习文练武上都大有进益,年纪轻轻就出仕郡县,得举孝廉,成为了郡中一桩美谈。
陈正和他的家人都牢牢惦记着当年道士的救命之恩,并记挂着道士离去前的那番话,却苦于中州战乱道路阻隔无法成行。
恰好士燮与曹操控制的汉朝廷眉来眼去,频频遣使入贡,陈正就借此良机往赴中原,去寻找当年那个道士的踪迹,顺便验证道士留下的谶语。
当年那个道士并未留下姓名,只是留下一个道号,陈正根据道士的道号来打探时,却发现那道士在中原名声显赫,到处都流传着他的事迹,在这些传说中道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陈正因此愈发对道士的话深信不疑。
而那个道士的道号正是唤作“乌角先生”。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