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包家嫁女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异世农家最新章节!
小虎他们所有人的新年都是在专门收养孤儿和老人的大院子过的。现在大院的孩子都很少,因为这边教养孩子的各种条件都不成熟,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便定下每年四月份的时候,把一年里收留下的孩子全部送到合浦镇教养。
这两年在京城的孤儿、弃儿倒是很少,反倒是从东北方向过来的孤儿逐渐增多。今年大院里的三十几个孩子,其中就有二十多个是东北方向过来的孩子。
二丫问大管家:“东北那边突然出现这么多的孤儿,应该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吧,你可有找人访听过?”
大管家当然知道,可那是朝廷上的事情,他可不敢跟东家说。
看这大管家欲言又止的样子,是知道,就是拿不定注意要不要跟自己说。二丫奇怪的又问道:“是有什么我不能知道的内情么?”
大管家摇摇头:“也不是!就是好像那边官府跟当地百姓闹的有点凶,死了不少人!”
那不等于是叛乱么?就连抱着小懒人的小虎都一下子惊呆了,话到嘴边却不敢说出来。二丫也皱皱眉头,“是因为税利太重百姓活不下去了么?”
大管家见东家没有放弃问明原因的念头,索性就说的利落点:“不是!似乎是东瀛人突然对那边的人参感兴趣,可他们太可恶,不去直接找参农买,反倒跟官府的人勾结在一起。由官府向当地百姓摊派,一家多少人要上交多少人参才能抵消赋税。这挖参并不容易,十个人进去能够一半人回来就算幸运了。即便这样还不能保证这人参人人都有,十有八、九只能得着一两根。死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就有人带头跟官府抗争。”
“那现在呢?朝廷管了没有?”
大管家点头:“管了!那几个东瀛人和县官。都叫反抗的百姓给杀了。带头反抗的百姓被抓了起来,判了流放。知府也被撤了,剥夺官身。”
二丫点头:“安排几个人带几辆马车过去,见到生活没有着落的孩子和寡居的妇人,愿意跟着来的就都带回来!”
“是!”大管事只能应着,事实上这些孩子也都是皇上那边过去办事的人给带回来的。以后这些孩子即使养大了、能做事了,那也是要为皇上效力的。您这不是白白的帮别人忙忙么?随即想到自己也是皇上的人。就更加闭紧嘴巴不言语了。
他的这一番心里翻腾。二丫和小虎自然是不知道的。和孩子们开开心心的过完初三,就要开始给京城的几家亲朋拜年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刚过,包家就忙起了嫁女儿的事情。因为新郎新娘两处离得太远。这女家嫁女儿的日子和男家娶媳妇的日子并不在同一天。正月十八是包家嫁女儿的日子,陈茂东和齐正科,两个人弄了两个接亲车队,一个车队是四辆马车。一路上算着日子赶在十七这天到达这边县城。当天住在县城的客栈里,第二天一早带着茶礼、喜娘、接新姑娘去女家接新娘。
包家大媳妇今天既是兴奋着也是苦涩着。因为同时嫁两个姑娘,就不能把喜宴弄得太差,要是弄得大家都说好,就得要花好多银子。女儿自己挣的那点银子都用在了置办嫁妆上了。原本家里还存了点的银子全部都用来买被里被面,还差了一些银子是从娘家借的。不管是从哪借的,总归是要还的啊!今天面子上是过去了。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二儿子又已经大了,该到说亲的时候。连个聘礼都拿不出,又该怎么办呢!?
这边心情复杂的接受着来客们的贺喜,那边又得死盯着厨房,可不能让厨师藏了肉,今天买的肉勉勉强强够今天的量,要是被厨师藏了半块、三五斤的不够席上用,可就丢脸丢到女婿家去了。
包家大媳妇还在提心吊胆的担心着今天席面上的菜,那边就听着喊:“放炮仗的是哪个?快把炮仗架起来,新郎来了。准备放炮仗!”
还没等她跑出厨房的小门,就听到另一个声音说道:“今天的炮仗是她三叔管着的,已经扛着竹竿子在村口等着了。”
所有的人包括厨师都跑到院门外,等着看来接新的新郎,包家大媳妇也跟着出来站在女家亲人这一边接着新女婿。一阵炮仗响过之后,陈茂东牵着背上驮满了东西的马走在前面,喜娘和接新的姑娘拿着红纸伞、拎着一个红包裹包着的大米紧跟此后。等他们这一队过来之后,紧跟着又一阵炮仗响起,后面便是齐正科跟陈茂东一样的情况走近。两个新女婿和接新的人,以及在外迎接的女方家人和客人,都被紧闭的大门关在了外面。里面还有个孩子的声音在大喊:“红包拿来!红包拿来!”
先是陈茂东这一队的喜娘从陈茂东的手里接了一个红包,从门槛下的大豁口递进去。里面传来一阵哄抢的声音,接着便是好多孩子失望的哀叹。然后又有孩子喊道:“还有一个红包拿来!”
齐正科这边的喜娘也接过齐正科的红包放了进去,在没有抢到红包的孩子们一阵失望的哀叹声中,院门终于打开了。进了院子,他们也不急着进正门,先是把马背上的东西拿下来。这是按照合浦镇的礼节,接新当天要带到女家的茶礼。是给当天在女家道贺的客人甜嘴的,好让她们为男家多说好话,帮忙劝说女家早一点打发新娘子出门。不过,后来这茶礼的意义就变了,变成了男家抬高女家的一种道具。
包家这边没有这习俗,因此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全都傻乎乎的看着。倒是包正荣机灵,赶紧拿了两个箩筐,一人一个放在两个新女婿的旁边。其他人就干看着这两新女婿一样样的往外拿糕点盒子、糖果包子,一个框子没够用,立马有人又拿了一个递上。
两人把茶礼全部拿了出来之后,齐正科笑着跟岳母说道:“伯母!这是我们那边要带茶礼的习俗,您给收起来吧!”
“哎!哎!”包家大媳妇用手抹抹眼角,连声应着。那边包正荣已经带着弟弟把两个箩筐往房里抬了,两个新女婿跟在后面等着进堂屋。
包正荣笑着说道:“你们跟着我没用,该给的红包不能少。你还是先把红包拿出来吧,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给我开门的。”
里面跟着也叫起来:“红包拿来!红包拿来!”
这回没让喜娘帮着递,两新女婿自己就一左一右的一人递了一个红包进去。里面有没抢到的孩子急的哇哇大哭,那边抢到的孩子也不管孩子的哭声,就把堂屋的门也打开了。那正在哭的孩子怕是因为被生人看到自己哭了,感觉羞羞了,越加哭的厉害。陈茂东和齐正科一人递上一个红包塞到他抬高着胳膊挡着脸的手里,其他孩子嗷嗷叫着要抢。
其实陈茂东和齐正科带了好些二十文一个的红包,没想到他们拦门的也太好打发了,一个红包就了事,这就剩下了好些红包在小挎包里呢。总是带着身上他们还嫌重的慌,便对着抢红包的孩子们说道:“你们都站好,我们给你们一人发一个。”
院子里原本没有能够进来拦门的孩子也都嗷嗷叫着跑了进来,站在领红包的队伍里。两人预备的红包是真多,每个孩子都拿到了一个,小挎包里居然还有好几个。不过这几个留着吧,说不得一会儿还有需要的时候。
两个新娘房的门又被里面的表姐表妹们给拦住了,这会儿他们有点庆幸手里还有几个红包。
在这儿,新郎进了新娘的房间,跟电视里或者通常的新郎进了新娘房就要把新娘子抱走的习俗不同。这里进新娘房的主角不是新郎,而是男方来的喜娘,她是要把男方预备的“得脚米”交给女方。
说到这个“得脚米”还要细细的说一遍这个习俗,要不然很多不知道这习俗的人都会莫名其妙。
在合浦镇那个地方普片认同这个习俗。就是在接新的当天,男家会准备一斗米带到女家来。女家会在新娘子的新房里,摆上一个很大的簸箕,簸箕的中央放着一个斗子,斗里装满男家预备的这一斗米。新娘子就坐在这个装满米的斗里等着哥哥背她出门,在她双脚离地之前要用双脚勾出斗里的大米。这勾出来的大米,就是洒在大簸箕里的大米,还要被男家用红布包上带回去。按照男家的说法是勾出来越多包回去的就越多,将来就越旺婆家。按照女家的意思勾的越少带走的就越少,给娘家留下的越多就越有利于娘家。
这个说起来只是一个新媳妇进门讨吉利的口彩,但是却往往决定了新媳妇进门是否讨喜的命运。通常的婆婆一看到红布包回来的米很多,就会喜欢这个媳妇,说这媳妇是个望着婆家好的。要是看到红布包着米很少,完蛋!这个媳妇以后做的再好,在婆婆心中都会有一个疙瘩——这是个只望着娘家好的外姓人。
男方喜娘把带来的大米交给新娘家专门打理新娘子的婆子之后,就出去坐到专门为男家客人预备的酒席上,喝茶吃糕点,耐心等候女家放席。(未完待续。)
小虎他们所有人的新年都是在专门收养孤儿和老人的大院子过的。现在大院的孩子都很少,因为这边教养孩子的各种条件都不成熟,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便定下每年四月份的时候,把一年里收留下的孩子全部送到合浦镇教养。
这两年在京城的孤儿、弃儿倒是很少,反倒是从东北方向过来的孤儿逐渐增多。今年大院里的三十几个孩子,其中就有二十多个是东北方向过来的孩子。
二丫问大管家:“东北那边突然出现这么多的孤儿,应该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吧,你可有找人访听过?”
大管家当然知道,可那是朝廷上的事情,他可不敢跟东家说。
看这大管家欲言又止的样子,是知道,就是拿不定注意要不要跟自己说。二丫奇怪的又问道:“是有什么我不能知道的内情么?”
大管家摇摇头:“也不是!就是好像那边官府跟当地百姓闹的有点凶,死了不少人!”
那不等于是叛乱么?就连抱着小懒人的小虎都一下子惊呆了,话到嘴边却不敢说出来。二丫也皱皱眉头,“是因为税利太重百姓活不下去了么?”
大管家见东家没有放弃问明原因的念头,索性就说的利落点:“不是!似乎是东瀛人突然对那边的人参感兴趣,可他们太可恶,不去直接找参农买,反倒跟官府的人勾结在一起。由官府向当地百姓摊派,一家多少人要上交多少人参才能抵消赋税。这挖参并不容易,十个人进去能够一半人回来就算幸运了。即便这样还不能保证这人参人人都有,十有八、九只能得着一两根。死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就有人带头跟官府抗争。”
“那现在呢?朝廷管了没有?”
大管家点头:“管了!那几个东瀛人和县官。都叫反抗的百姓给杀了。带头反抗的百姓被抓了起来,判了流放。知府也被撤了,剥夺官身。”
二丫点头:“安排几个人带几辆马车过去,见到生活没有着落的孩子和寡居的妇人,愿意跟着来的就都带回来!”
“是!”大管事只能应着,事实上这些孩子也都是皇上那边过去办事的人给带回来的。以后这些孩子即使养大了、能做事了,那也是要为皇上效力的。您这不是白白的帮别人忙忙么?随即想到自己也是皇上的人。就更加闭紧嘴巴不言语了。
他的这一番心里翻腾。二丫和小虎自然是不知道的。和孩子们开开心心的过完初三,就要开始给京城的几家亲朋拜年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刚过,包家就忙起了嫁女儿的事情。因为新郎新娘两处离得太远。这女家嫁女儿的日子和男家娶媳妇的日子并不在同一天。正月十八是包家嫁女儿的日子,陈茂东和齐正科,两个人弄了两个接亲车队,一个车队是四辆马车。一路上算着日子赶在十七这天到达这边县城。当天住在县城的客栈里,第二天一早带着茶礼、喜娘、接新姑娘去女家接新娘。
包家大媳妇今天既是兴奋着也是苦涩着。因为同时嫁两个姑娘,就不能把喜宴弄得太差,要是弄得大家都说好,就得要花好多银子。女儿自己挣的那点银子都用在了置办嫁妆上了。原本家里还存了点的银子全部都用来买被里被面,还差了一些银子是从娘家借的。不管是从哪借的,总归是要还的啊!今天面子上是过去了。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二儿子又已经大了,该到说亲的时候。连个聘礼都拿不出,又该怎么办呢!?
这边心情复杂的接受着来客们的贺喜,那边又得死盯着厨房,可不能让厨师藏了肉,今天买的肉勉勉强强够今天的量,要是被厨师藏了半块、三五斤的不够席上用,可就丢脸丢到女婿家去了。
包家大媳妇还在提心吊胆的担心着今天席面上的菜,那边就听着喊:“放炮仗的是哪个?快把炮仗架起来,新郎来了。准备放炮仗!”
还没等她跑出厨房的小门,就听到另一个声音说道:“今天的炮仗是她三叔管着的,已经扛着竹竿子在村口等着了。”
所有的人包括厨师都跑到院门外,等着看来接新的新郎,包家大媳妇也跟着出来站在女家亲人这一边接着新女婿。一阵炮仗响过之后,陈茂东牵着背上驮满了东西的马走在前面,喜娘和接新的姑娘拿着红纸伞、拎着一个红包裹包着的大米紧跟此后。等他们这一队过来之后,紧跟着又一阵炮仗响起,后面便是齐正科跟陈茂东一样的情况走近。两个新女婿和接新的人,以及在外迎接的女方家人和客人,都被紧闭的大门关在了外面。里面还有个孩子的声音在大喊:“红包拿来!红包拿来!”
先是陈茂东这一队的喜娘从陈茂东的手里接了一个红包,从门槛下的大豁口递进去。里面传来一阵哄抢的声音,接着便是好多孩子失望的哀叹。然后又有孩子喊道:“还有一个红包拿来!”
齐正科这边的喜娘也接过齐正科的红包放了进去,在没有抢到红包的孩子们一阵失望的哀叹声中,院门终于打开了。进了院子,他们也不急着进正门,先是把马背上的东西拿下来。这是按照合浦镇的礼节,接新当天要带到女家的茶礼。是给当天在女家道贺的客人甜嘴的,好让她们为男家多说好话,帮忙劝说女家早一点打发新娘子出门。不过,后来这茶礼的意义就变了,变成了男家抬高女家的一种道具。
包家这边没有这习俗,因此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全都傻乎乎的看着。倒是包正荣机灵,赶紧拿了两个箩筐,一人一个放在两个新女婿的旁边。其他人就干看着这两新女婿一样样的往外拿糕点盒子、糖果包子,一个框子没够用,立马有人又拿了一个递上。
两人把茶礼全部拿了出来之后,齐正科笑着跟岳母说道:“伯母!这是我们那边要带茶礼的习俗,您给收起来吧!”
“哎!哎!”包家大媳妇用手抹抹眼角,连声应着。那边包正荣已经带着弟弟把两个箩筐往房里抬了,两个新女婿跟在后面等着进堂屋。
包正荣笑着说道:“你们跟着我没用,该给的红包不能少。你还是先把红包拿出来吧,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给我开门的。”
里面跟着也叫起来:“红包拿来!红包拿来!”
这回没让喜娘帮着递,两新女婿自己就一左一右的一人递了一个红包进去。里面有没抢到的孩子急的哇哇大哭,那边抢到的孩子也不管孩子的哭声,就把堂屋的门也打开了。那正在哭的孩子怕是因为被生人看到自己哭了,感觉羞羞了,越加哭的厉害。陈茂东和齐正科一人递上一个红包塞到他抬高着胳膊挡着脸的手里,其他孩子嗷嗷叫着要抢。
其实陈茂东和齐正科带了好些二十文一个的红包,没想到他们拦门的也太好打发了,一个红包就了事,这就剩下了好些红包在小挎包里呢。总是带着身上他们还嫌重的慌,便对着抢红包的孩子们说道:“你们都站好,我们给你们一人发一个。”
院子里原本没有能够进来拦门的孩子也都嗷嗷叫着跑了进来,站在领红包的队伍里。两人预备的红包是真多,每个孩子都拿到了一个,小挎包里居然还有好几个。不过这几个留着吧,说不得一会儿还有需要的时候。
两个新娘房的门又被里面的表姐表妹们给拦住了,这会儿他们有点庆幸手里还有几个红包。
在这儿,新郎进了新娘的房间,跟电视里或者通常的新郎进了新娘房就要把新娘子抱走的习俗不同。这里进新娘房的主角不是新郎,而是男方来的喜娘,她是要把男方预备的“得脚米”交给女方。
说到这个“得脚米”还要细细的说一遍这个习俗,要不然很多不知道这习俗的人都会莫名其妙。
在合浦镇那个地方普片认同这个习俗。就是在接新的当天,男家会准备一斗米带到女家来。女家会在新娘子的新房里,摆上一个很大的簸箕,簸箕的中央放着一个斗子,斗里装满男家预备的这一斗米。新娘子就坐在这个装满米的斗里等着哥哥背她出门,在她双脚离地之前要用双脚勾出斗里的大米。这勾出来的大米,就是洒在大簸箕里的大米,还要被男家用红布包上带回去。按照男家的说法是勾出来越多包回去的就越多,将来就越旺婆家。按照女家的意思勾的越少带走的就越少,给娘家留下的越多就越有利于娘家。
这个说起来只是一个新媳妇进门讨吉利的口彩,但是却往往决定了新媳妇进门是否讨喜的命运。通常的婆婆一看到红布包回来的米很多,就会喜欢这个媳妇,说这媳妇是个望着婆家好的。要是看到红布包着米很少,完蛋!这个媳妇以后做的再好,在婆婆心中都会有一个疙瘩——这是个只望着娘家好的外姓人。
男方喜娘把带来的大米交给新娘家专门打理新娘子的婆子之后,就出去坐到专门为男家客人预备的酒席上,喝茶吃糕点,耐心等候女家放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