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弘治四年三月 5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宦海洗剑录最新章节!
人们寻常的印象里,农民总是与淳朴和憨厚这两个词挂鈎儿,算是一个刻板印象。
这永宁皇庄的保长名字叫做赵有财,因为在家里行三,所以常被唤做赵老三。长得浓眉大眼,肤色黑红,身子也是壮实,从第一印象来说这样的人总会给人一种实诚的感觉。
“几位大人的意思早就传下来了,小人也跟下边儿说了先不要播种,不过小人虽是这里的保长,但实际上却没几个人听小人的,小人说的也不算啊。”赵有财憋着嘴好像存了一肚子的苦水:“皇庄里一百多户人家,小人年纪轻,他们一个个儿的都是小人的七叔八婶儿,要是寻常的事儿他们能听小人的,可一遇到大事儿了就拿出架子来跟小的论起辈分来了。
播种这事儿几位大人也知道,整个皇庄的收成一看老天爷的意思,二就是这春耕,错个一天儿半天儿的没事儿,要是时间一长可就麻烦了。
所以大家伙儿一商量,就先把种子洒上,等回头几位大人把新的种子送来了大不了我们把地再翻一遍也就是了。”
合情,入理,对于眼前的这个场景这赵有财显然是提前准备过得。徐宝还没说话,一旁的李敏也跟着帮腔儿:“徐公公,这赵有财说的也确实是个道理,毕竟种地这种事儿是农家一年的大事,一点差错都担待不起。而且。。。”顿了顿,又接着道:“皇庄每年的收成关乎皇宫内库,若是收成不足将来陛下和两位太后那里也是不好交代的。”
徐宝看看李敏,又看看赵有财,此时倒觉得这两人莫非之前通过气儿了?心中倒是也没什么恼怒生气的感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遭受质疑。只是为了千秋大业之计,推行新粮势在必行。
徐宝说道:“李大人。”
“下官在。”
“一亩麦子一年的收成有多少?”
这个问题可难不住李敏这个户部尚书,当场答道:“大概二石,三百斤上下。”
“哦,三百斤,这也是不少了。”徐宝点点头:“我大明一年产粮又有多少斤?”
“弘治二年大明产粮一万万石,合计一千五百万万斤左右。”
“那我大明每年结余又有多少?”
“这。。。”李敏犹豫了一下,苦笑道:“刨去军队粮草供应、官员藩王俸禄,倒是倒欠了五百万石。”
“五百万石啊,堆起来得有做山高了吧。”徐宝说道:“那大明每年又有多少百姓饥寒而死,李大人可知道?”不等李敏作答,徐宝便接着说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够吃,天下太平,粮食不够,百姓便要挨饿,挨饿的要不就死,要不就反。
十人百人倒还好说,朝廷出兵平叛就是。可若是有十万人、百万人都吃不饱饭呢?一旦作乱,朝廷又该如何平叛?
就算能平,那三军将士的粮草又有靡费几何?这些李大人可算过吗?”
徐宝这些话倒不算是危言耸听,大明幅员辽阔,哪年不得闹上几场饥荒,只是看地方多少而已。朝廷一直以来的应对也就是萝卜加大棒,发下粮食和银子尽可能的保下些人的性命,剩下的则只能听天由命,若是有动乱,直接出兵平叛也就是了。
李敏听出了徐宝的画外音,思索片刻,小心的问道:“那徐公公,您带回来的这海外的粮种便能填饱天下人的肚子吗?”
“亩产三千斤,一年一熟。南方暖和些的地方一年两熟,那亩产便是六千斤,而且这东西长在地下,对水土要求甚少,一般的旱涝很难影响它的收成。本身没有味道,既能做主粮,也能做菜,李大人觉得呢?”
李敏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这不可能!”
“只是李大人不知道而已。”徐宝淡淡的回道:“这还只是其中的土豆,其他诸如番薯、玉米,亦都是耐旱高产之作物,李大人,我知道你不信,但只要有这种可能,为了大明天下,为了黎民百姓,你觉得有没有必要试一试?”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李敏的心坎里。他虽是高高在上的户部尚书,官面上如何暂不去说,心里边儿自也有一番匡扶社稷,为百姓谋福之心。
虽然心里对徐宝所说的作物产量基本是不信的,可值不值得一试?
答案是肯定的。
一旦成功,他李敏作为户部尚书必定名满天下,入主文渊阁甚至留名青史也是正常。可万一最后的结果与预期南辕北辙呢?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他也是明白的,到时候他李敏可就成了笑话了。
“要不。。。徐公公,咱们先以永宁庄试上一年再说?”
李敏的老成之言在徐宝这里却行不通。这换种新粮的事儿对李敏是赌,徐宝却是知其必然,而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
“李大人,等不了。”徐宝摇摇头:“所有的皇庄全面铺开,来年才有足够的种子下发天下,只凭一个庄子是不够的。”
“或许也不用这么急,毕竟宫里。。。”
“皇宫内库今年的进项有我东厂负责,哪怕皇庄秋收时真的颗粒无收,我东厂也保证不会影响到宫里,绝不让李大人担责,李大人你看如何?”
“话都说到这里了,下官也无话可说,那便按徐公公的意思办吧。”
“李大人?!”赵有财这时候可憋不住了,他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他只知道一件事,今年要真是颗粒无收,他庄子上下百多户人家可就全得喝西北风了。
到时候这些当官儿的上下有他们的打点,他们这些农户不是死定了?
“别急,说完了他就到你了。”徐宝又看向赵有财:“种子明天便能送来,到时候自有人来教你们如何播种。赵老三是吧,我问你,你的良心值多少银子?”
“额。。。小人不懂大人的意思。”他到现在也没听出徐宝宫里人的身份,不过看李敏的态度以为徐宝是哪位名叫李公公的世家公子。
“一千两银子给你,咱家一定不告诉旁人,但你这永宁皇庄上下今年只能种新粮,不能种麦子黍米,否则咱家但凡看到一颗青苗,咱家就看你的头,你信不信?”
一手银票,一手屠刀,赵有财的选择看起来并不多。
人们寻常的印象里,农民总是与淳朴和憨厚这两个词挂鈎儿,算是一个刻板印象。
这永宁皇庄的保长名字叫做赵有财,因为在家里行三,所以常被唤做赵老三。长得浓眉大眼,肤色黑红,身子也是壮实,从第一印象来说这样的人总会给人一种实诚的感觉。
“几位大人的意思早就传下来了,小人也跟下边儿说了先不要播种,不过小人虽是这里的保长,但实际上却没几个人听小人的,小人说的也不算啊。”赵有财憋着嘴好像存了一肚子的苦水:“皇庄里一百多户人家,小人年纪轻,他们一个个儿的都是小人的七叔八婶儿,要是寻常的事儿他们能听小人的,可一遇到大事儿了就拿出架子来跟小的论起辈分来了。
播种这事儿几位大人也知道,整个皇庄的收成一看老天爷的意思,二就是这春耕,错个一天儿半天儿的没事儿,要是时间一长可就麻烦了。
所以大家伙儿一商量,就先把种子洒上,等回头几位大人把新的种子送来了大不了我们把地再翻一遍也就是了。”
合情,入理,对于眼前的这个场景这赵有财显然是提前准备过得。徐宝还没说话,一旁的李敏也跟着帮腔儿:“徐公公,这赵有财说的也确实是个道理,毕竟种地这种事儿是农家一年的大事,一点差错都担待不起。而且。。。”顿了顿,又接着道:“皇庄每年的收成关乎皇宫内库,若是收成不足将来陛下和两位太后那里也是不好交代的。”
徐宝看看李敏,又看看赵有财,此时倒觉得这两人莫非之前通过气儿了?心中倒是也没什么恼怒生气的感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遭受质疑。只是为了千秋大业之计,推行新粮势在必行。
徐宝说道:“李大人。”
“下官在。”
“一亩麦子一年的收成有多少?”
这个问题可难不住李敏这个户部尚书,当场答道:“大概二石,三百斤上下。”
“哦,三百斤,这也是不少了。”徐宝点点头:“我大明一年产粮又有多少斤?”
“弘治二年大明产粮一万万石,合计一千五百万万斤左右。”
“那我大明每年结余又有多少?”
“这。。。”李敏犹豫了一下,苦笑道:“刨去军队粮草供应、官员藩王俸禄,倒是倒欠了五百万石。”
“五百万石啊,堆起来得有做山高了吧。”徐宝说道:“那大明每年又有多少百姓饥寒而死,李大人可知道?”不等李敏作答,徐宝便接着说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够吃,天下太平,粮食不够,百姓便要挨饿,挨饿的要不就死,要不就反。
十人百人倒还好说,朝廷出兵平叛就是。可若是有十万人、百万人都吃不饱饭呢?一旦作乱,朝廷又该如何平叛?
就算能平,那三军将士的粮草又有靡费几何?这些李大人可算过吗?”
徐宝这些话倒不算是危言耸听,大明幅员辽阔,哪年不得闹上几场饥荒,只是看地方多少而已。朝廷一直以来的应对也就是萝卜加大棒,发下粮食和银子尽可能的保下些人的性命,剩下的则只能听天由命,若是有动乱,直接出兵平叛也就是了。
李敏听出了徐宝的画外音,思索片刻,小心的问道:“那徐公公,您带回来的这海外的粮种便能填饱天下人的肚子吗?”
“亩产三千斤,一年一熟。南方暖和些的地方一年两熟,那亩产便是六千斤,而且这东西长在地下,对水土要求甚少,一般的旱涝很难影响它的收成。本身没有味道,既能做主粮,也能做菜,李大人觉得呢?”
李敏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这不可能!”
“只是李大人不知道而已。”徐宝淡淡的回道:“这还只是其中的土豆,其他诸如番薯、玉米,亦都是耐旱高产之作物,李大人,我知道你不信,但只要有这种可能,为了大明天下,为了黎民百姓,你觉得有没有必要试一试?”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李敏的心坎里。他虽是高高在上的户部尚书,官面上如何暂不去说,心里边儿自也有一番匡扶社稷,为百姓谋福之心。
虽然心里对徐宝所说的作物产量基本是不信的,可值不值得一试?
答案是肯定的。
一旦成功,他李敏作为户部尚书必定名满天下,入主文渊阁甚至留名青史也是正常。可万一最后的结果与预期南辕北辙呢?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他也是明白的,到时候他李敏可就成了笑话了。
“要不。。。徐公公,咱们先以永宁庄试上一年再说?”
李敏的老成之言在徐宝这里却行不通。这换种新粮的事儿对李敏是赌,徐宝却是知其必然,而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
“李大人,等不了。”徐宝摇摇头:“所有的皇庄全面铺开,来年才有足够的种子下发天下,只凭一个庄子是不够的。”
“或许也不用这么急,毕竟宫里。。。”
“皇宫内库今年的进项有我东厂负责,哪怕皇庄秋收时真的颗粒无收,我东厂也保证不会影响到宫里,绝不让李大人担责,李大人你看如何?”
“话都说到这里了,下官也无话可说,那便按徐公公的意思办吧。”
“李大人?!”赵有财这时候可憋不住了,他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他只知道一件事,今年要真是颗粒无收,他庄子上下百多户人家可就全得喝西北风了。
到时候这些当官儿的上下有他们的打点,他们这些农户不是死定了?
“别急,说完了他就到你了。”徐宝又看向赵有财:“种子明天便能送来,到时候自有人来教你们如何播种。赵老三是吧,我问你,你的良心值多少银子?”
“额。。。小人不懂大人的意思。”他到现在也没听出徐宝宫里人的身份,不过看李敏的态度以为徐宝是哪位名叫李公公的世家公子。
“一千两银子给你,咱家一定不告诉旁人,但你这永宁皇庄上下今年只能种新粮,不能种麦子黍米,否则咱家但凡看到一颗青苗,咱家就看你的头,你信不信?”
一手银票,一手屠刀,赵有财的选择看起来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