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选择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红楼之天下为棋最新章节!
弄明白即将要倒霉的是贾政和宁国府,薛姨妈眼中的神采就黯淡了三分。
他喃喃地低声道:“怎么不是那个死丫头。”
慌的薛宝钗连忙拦住了:“妈,你当心点。隔墙有耳。”
说着就站了起来,到窗边左右看了一看,竖起耳朵仔细听了一听,确认外面没人之后,薛宝钗才重新坐下来。
薛宝钗对薛姨妈道:“妈,我知道你还在为舅舅的事情难过,可是这事儿也怨不得二妹妹……”
薛姨妈最听不得这话:“你这是什么话?那是你的亲舅舅!”
为了王子腾的事儿,这母女两个背地里也不知道争执了多少回了,薛姨妈显然是放不下这件事情,可在薛宝钗看来,如今他们薛家就住在人家家里,受着人家的庇佑。在这样的情况下,说主人家的姑娘的坏话,可是会得罪贾家的。如果让对方知道了,把他们赶出去,他们薛家就要面临更大的危机了。
而且,他们母女争执了这么多次,薛宝钗当然知道母亲接下来会说什么。
只听薛宝钗道:“妈,您说哪儿的话!我哪里不知道舅舅对我们家有大恩?我哪里不知道我们家不能没有舅舅照拂?只是这事儿还真的怨不得二妹妹。妈,你难道忘记了功高震主四个字吗?这府里的侯爷为何被封了国侯之后,立刻就谢客、闭门不出、天天在家里玩古董,也不上朝,就是不得不去的大朝也是去了就马上回来?还不是因为这四个字!舅舅就是因为太出色了,也张扬了些,这才会被上面忌讳。如果舅舅也跟着府里的侯爷一样。知道韬光养晦、知道宁事息人,舅舅哪里会招人忌惮至此……”
自己的台词被女儿抢了,薛姨妈也着实愣了愣,好半天都找不到话来。他非常不高兴地道:“你又来了。那位大老爷不敢出去,那是他没有本事!更何况,他的功劳也不是他自己的呢。再说了如果不是那个二丫头,你舅舅也不会……”
薛宝钗摇摇头道:“不管怎么样。那么多卫所。也只有侯爷所在的那座在狄人的铁蹄下坚持了下来。无论是什么原因,哪怕是运气,也是实实在在的功绩。至于舅舅的事儿。即便不是二妹妹,也会有别人。妈,你难道忘记了跟我们家面和心不和、第一时间跳出来打压舅舅的史家了么?还有那些看舅舅不顺眼、盯着舅舅的位置的人官吏,还有上面觉得舅舅会威胁到他们的人……如果不是有人在后面推手。二妹妹一个小孩子,谁会信他?还有。当初姨妈做的也太过张扬了,竟然害了这府里的先头大太太,那可是张家的女儿,张家有多得宠。这京里谁不知道?姨妈的那些事儿根本瞒不过人去。”
“可是……”
薛宝钗道:“妈,姨妈的事儿,换了谁家。谁家都是大忌。这种事情迟早都会被捅出来的。即便没有二妹妹,也会被张家扯出来。只怕那个时候舅舅一样会被牵连。而且,若是由张家出手,只怕事情就会愈加严重。现在这样也好,舅舅好歹能够带着家眷回南宁去。”
这些话,薛宝钗已经在薛姨妈的耳边说了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薛姨妈多多少少也听进去了一些。他也知道什么是尾大不掉,他也知道什么叫墙倒众人推。如果真的是其他人动手,那些人绝对不会让王家跟王子腾有翻身的机会。只怕在第一时间,王子腾就彻底栽下了,就连整个王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而不是跟现在这样,王家只是被抄家了事。
再者,自己给了哥哥五万两银子,听说贾玖那边也送了些银钱,有了这些银子,哥哥嫂子与侄儿即便不能过得大富大贵,也能够过得舒舒服服的。怎奈,这心中总有一股子气,怎么也消不下去。
听见女儿这样说,薛姨妈的腰杆子都软了三分。
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听薛姨妈道:“可是我好不甘心呀。若是你舅舅在,你也是个官家小姐,哪里会被那个云丫头那么欺负?想你在家也是娇生惯养大的,从来不曾受过什么委屈,这一年来,那个云丫头,不仅在暗地里作贱你,甚至连那个浣纱馆的那两个,即便他们自己没有什么表示,他们打南面带来的丫头,人前没什么,人后却对你也很不客气。一想到这个,我这心里就难受得紧。”
薛宝钗抓着母亲的手,微微摇了摇头,道:“妈,这是命。女儿命中注定要走这一遭的。”
薛姨妈叹了一口气,道:“也怪我。当初如果不是我嫁到了薛家,你不会成为商人家的女儿。我的孩子,以你的容貌、人品,哪里做不得贵人的?你那个大姐姐还比不得你呢,可就是因为他是这府里出去的姑娘,所以你舅舅宁可捧着他,也不要你……”
薛宝钗最听不得薛姨妈抬着王家、压着他们薛家,不管怎么样,薛宝钗他姓薛不姓王。
显然薛姨妈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女儿。薛宝钗不像薛蟠那样,心性足够纯粹,也不像薛姨妈那样,对王家的感情足够深厚。在薛宝钗看来,他们薛家跟王家的关系就等于是顾客跟商家的关系一样,的确,王家是他的舅舅家,但是,在薛姨妈嫁进王家之前,薛家就没少给王家塞钱;薛姨妈嫁入薛家之后,更是大笔大笔地往娘家、往姐姐家送礼,那些礼物,都是真金白银,都是钱。
在薛姨妈看来,王家愿意帮他们母子三人,那是因为王家是他的娘家。可是在薛宝钗看来,王家的确帮过他们薛家不少事情,不过,那不是因为两家是姻亲,也不是因为两家关系好,而是因为他们薛家是付了钱的,花了大笔大笔地银钱才得到了王家的照拂。所以,薛宝钗。对王家的感情要淡很多、也要冷酷很多。
最明显的便是,王子腾出事的时候,薛蟠不顾忌讳、去为王子腾送行,王子腾南下南下一年多了,薛姨妈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胆战心惊、闭口不言,现在却经常提起这个哥哥的好来,去年过年的时候。就特特地准备了几色礼物给远在金陵的王家人送去。
对比之下。薛宝钗就显得冷漠许多。薛宝钗眼下对王家最大的感觉就是:当初他们薛家在王家投入了那么多的银子,有一半白花了。
对于王子腾被抄家、罢官一事,薛姨妈一想起来就就咬牙切齿。背地里提起贾玖,也是牙根痒痒。在贾母面前,薛姨妈从来是客客气气的,可回到自己的院子里、跟前只有自己人的时候。薛姨妈总是用那个死丫头或者是那个人来指代贾玖。
但是薛宝钗至始至终都对贾玖毕恭毕敬的。
在薛宝钗看来,贾玖很得上面的宠爱。长乐公主离不开他,皇帝对他印象不错,又是打落地就在大选的名单上的,将来少不了便是一个贵人娘娘。到时候。他若是肯为他们薛家说一句话,自然有无数的好处。与其等日后对方发达了再去赶热灶,还不如现在就跟对方打好关系。
总之。一句话:贾玖能够为他带来利益、为他带来好处,而王家已经失去了价值。所以,即便王家是薛宝钗的亲舅舅家,薛宝钗也会把王家的事情放在一边,专心地经营他跟贾玖之间的关系。
薛宝钗是个极其理智的人,他的理性思维方式甚至已经摒弃了一般人拥有的情感、到了让人感到害怕的地步。
不得不说,这也是薛宝钗最为无奈的地方。他的哥哥薛蟠,太过天真,虽然心地不坏,却跟贾宝玉一样不懂事,让薛宝钗愿意将后背放心交给他的同时,也在为他的闯祸能力深深地头疼。他的母亲薛姨妈,眼光永远只停留在内宅,耳根子又软,管教不了儿子不说,还当不起家。
也许就是这样的家庭,造就了这个极为理智的薛宝钗;也就是这样的家庭,也限制住了薛宝钗的眼界。
家人对自己的依赖与信任,让薛宝钗感动的同时也深深地悲哀。他改变不了哥哥,不能让哥哥成熟起来;他也改变不了母亲,不能让母亲变得跟父亲一样理智。薛宝钗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成熟,成熟到能够担负起他们薛家。
见母亲跟往常一样,在他面前咕哝了几句之后,再度把贾玖跟王家的恩恩怨怨压在了心底,回复了那个慈和的贵妇人的模样之后,薛宝钗又开始盘算起来。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薛宝钗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青云志。他的家族、他所接受的教育,让薛宝钗的心中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如果薛家要改变自己的地位,要么是薛蟠考中科举,薛家因此改换门庭;要么就是他薛宝钗飞黄腾达,为家里带来荣华富贵。薛宝钗也很清楚,第一个条件,他的哥哥薛蟠是没有这个能力做到的。所以薛家也只能依靠他薛宝钗。
这个念头是薛宝钗的家族灌输进幼年的薛宝钗的心中的,薛宝钗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对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怀抱中发过誓的,他会抓住一切机会,只要能够为薛家带来新的希望,他愿意做一切事情。
只要是为了薛家,哪怕是求着贾玖、花上大笔大笔的银钱,只要能够进入后宫,薛宝钗根本就不介意。
薛宝钗坚信,收入是跟投资成正比的。
如果说,薛家三人中谁最希望贾玖能够进宫,那自然是非薛宝钗莫属。在他看来,贾玖的年纪还小,就是进了宫廷,也不可能马上侍寝,那么贾玖势必需要一个人为他固宠。自己年华正好,又在贾家住了这么久,身上理所应当地印着贾家的印记,比起别人,自己天然就是贾玖的同盟。
是的,在这条青云路前,薛宝钗不介意贾玖把自己当成工具。只要最后的结果对他们薛家有利。
对于薛宝钗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惦记着贾玖害他舅舅王子腾害得多惨,也不是记挂着王子腾现在有多落魄,薛宝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必须弄清楚这一次大选,贾玖到底会不会进宫,进宫之后又是什么位份。
在薛宝钗看来,贾玖进宫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虽然说贾玖年纪还小,可是当不得长乐公主离不开。从他私底下得到的消息来看,长乐公主可是离开了贾玖就睡不着觉,因为碍着规矩礼法。长乐公主只能常常把贾玖宣入宫廷。而贾玖不在宫里的时候,长乐公主不是常常半夜从梦里惊醒,就是一个人独坐到天明。
在薛宝钗看来。只要当今万岁足够心疼长乐公主,那么把贾玖收入后宫之后,给予一个较高的位分,把长乐公主放在贾玖的名下。那也是符合规矩的。这样一来,长乐公主就不会再被失眠困扰。而贾玖则一进宫就能够得到高位,对自己也是有利的。
长乐公主的生母乃是生前乃是贵妃,如果要想把长乐公主放在刚进宫的贾玖身边,那么。贾玖的位分就就不能低于妃。换了别人,这个可能性不会很大,但是换了贾玖。却不无这个可能。
因为贾玖不仅仅是贾赦的女儿,还是道门的道子候补。无论是贾赦贾琏父子的功绩。还是道门的实力,都是贾玖的筹码。
薛宝钗坚信,贾玖背后的势力,将成为皇帝不能怠慢他的理由。当然,这也会让皇帝跟贾玖之间出现裂痕。皇帝不能怠慢贾玖,但是一位君王要后宫来平衡前朝势力,这对君王来说,无疑是一场羞辱。而出身微寒的自己,正好能够乘虚而入。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弄清楚,贾玖这次会不会进宫,又会被安顿在哪座宫室。只有先弄清楚了这个,他才好安排。
这样想着,薛宝钗叫来莺儿吩咐道:“你去转告哥哥,请他去一趟夏守忠夏公公的私宅。”说着便如此如此吩咐了一番。
等莺儿出去了,薛宝钗又不顾母亲薛姨妈在场,当下翻下了炕,拿出柜子里面的账本,一页一页地仔细看了起来。
薛姨妈奇道:“宝丫头,你这是做什么?”
薛宝钗到底:“自然是想找两样新奇又得用的玩意儿给二妹妹了。不止二妹妹,浣纱馆的那两位也需要。”
薛姨妈道:“你!你忘了你舅舅的事儿了?就是你把金山银山堆在人家面前,人家也不会相信你对你舅舅的事儿毫无芥蒂!”
薛宝钗抬起头,看了看薛姨妈,道:“妈,这事儿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哥哥是个不抵事儿的,我们薛家要想维持下去,只能靠我们。给哥哥娶个贤良又能干的媳妇,守着这份家业,然后我进宫为家里博取富贵。这是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定下的。我们来了京里这么多年,好容易才借着二妹妹的力得了这么个机会。虽然上次最后没有进入终选,可是这次我的名字能够在小选的名单上,也是托了二妹妹的照拂。眼看着小选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也该表示表示,好歹也要让人家觉得我们有始有终的才好。”
对于其他人的看法,薛宝钗根本就不在意。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进宫的事儿。只要自己进宫了,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自己没能进宫,那么再来考虑要不要讨好那些注定了跟皇宫无缘的人和注定了在皇宫之中没有好下场的人。
薛姨妈叹息一声,道:“如果你舅舅在,你也不至于……”
薛宝钗最是听不得这样的话。这都什么时候了,薛姨妈还提哥哥王子腾,也不想想王子腾是如何在贾元春和他薛宝钗之中选择了贾元春放弃了他。薛宝钗觉得,这事儿若是交给王子腾来办,王子腾没准儿还是会选择贾元春,而自己,那个时候说不定就只能在这些个亲戚的安排之下嫁给贾宝玉了。
贾宝玉是个什么货色,薛宝钗会不知道?
人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贾宝玉今年都十二岁了,十二岁的男孩子,不去读书、不去上学、天天在家里跟这小丫头们玩,给小丫头们淘弄胭脂、当小厮使唤,书架上的书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
这样的男孩子,薛宝钗又如何看得上?
薛宝钗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上进、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上游的女孩,他喜欢的,自然是跟他一样的人,如果不能跟他一起上进,那么,即便出身富贵、不喜功名利禄,人也该知道好歹,而不是跟贾宝玉这样没有本事也没有能耐、只会在内宅里面哼哼唧唧的玩意儿。
当初,放出金玉良缘的流言的确是薛宝钗的意思,薛宝钗也不否认那一点。不过,那个时候,他开心的不是这桩婚事本身,而是自己得到了贾家的认可。那个时候,他还把贾宝玉当做贾母的心肝宝贝、荣国府的继承人。
可是现在,他懂了。
即便荣国府没有分家分宗的时候,荣国府的正经爵爷不是他的姨爹贾政,而是那个被他的亲姨妈描述得极为不堪的大老爷;等这位大老爷没了之后,荣国府也会是他的大儿子贾琏的,跟贾宝玉根本就没有关系。而且贾宝玉的那块玉根本就是个大麻烦,他除了娶一个嫁妆丰厚的妻子,然后吃一辈子的软饭之外,竟然没有别的出路。
跟薛宝钗这样上进心和得失心极重的女孩子来说,这样的未婚夫,他哪里会要?因此,最开始的虚荣心之后,薛宝钗对于这桩婚事越发觉得没意思起来。
等他发现,贾母其实不是怎么赞成这桩婚事、把他当成了备胎的时候,薛宝钗的心中就越发讨厌起这个金玉良缘了。再看见史湘云对贾宝玉的在意、看见贾宝玉天天跟史湘云黏在一起,薛宝钗更是对贾宝玉的评价降到了最低点。
如果贾宝玉是这荣国侯府的世子,或者是这荣国侯府的下一任主人,如果跟贾宝玉结婚,那个帮到自己的娘家,能够让薛家重新拿到皇商的招牌,那么,即便贾宝玉自己不那么成器,那么薛宝钗也会咬牙忍了。
可是,贾宝玉偏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且,贾政这边已经快彻底完蛋了。在这个时候,外面递过来一根橄榄枝,橄榄枝的那一头,宫墙在对着薛宝钗招手,薛宝钗为什么不选择抓住这条通天路,反而选择贾宝玉这个累赘?
要知道,进入那道宫墙,不但是他薛宝钗自幼的目标,也是他的家族几代人的愿望。
在这个远大的目标之下,贾宝玉又算得了什么?
看见薛姨妈的性子又上来了,薛宝钗只得道:“母亲,您难道忘记了么?这几年,我们撒了多少银子出去,这招牌的事儿一点影子都没有。二妹妹虽然跟我们在一个屋檐底下住着,可是人家是在宫里的嬷嬷们的教养下大的,又得宫里的宠爱。若是他做了娘娘,只要一句话,我们家的招牌还不是小事儿一桩?妈,就当为了我们家,还请您忍下这口气。”
薛姨妈听了,更加泄气:“这人跟人真是不能比。我年轻的时候,我们王家也不成,为了家里,父亲把姐姐嫁到了这府里,姐姐使尽了浑身解数才讨好了那位老太太,才让哥哥有了那么一个机会。而我,嫁到了薛家,借着薛家的铺子、人手和财力,为你舅舅的功绩添砖加瓦。这二十多年,一下子就过去了,你舅舅也终于出头了。可谁想到,上去那么难,这下来却是这样容易……”
薛宝钗看母亲哭得伤心,连忙丢了账本,搂着母亲,无声地安慰着。可是他的目光却转向了贾玖的院子。
薛宝钗目光深沉,大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心中真正的想法如何。(未完待续)
弄明白即将要倒霉的是贾政和宁国府,薛姨妈眼中的神采就黯淡了三分。
他喃喃地低声道:“怎么不是那个死丫头。”
慌的薛宝钗连忙拦住了:“妈,你当心点。隔墙有耳。”
说着就站了起来,到窗边左右看了一看,竖起耳朵仔细听了一听,确认外面没人之后,薛宝钗才重新坐下来。
薛宝钗对薛姨妈道:“妈,我知道你还在为舅舅的事情难过,可是这事儿也怨不得二妹妹……”
薛姨妈最听不得这话:“你这是什么话?那是你的亲舅舅!”
为了王子腾的事儿,这母女两个背地里也不知道争执了多少回了,薛姨妈显然是放不下这件事情,可在薛宝钗看来,如今他们薛家就住在人家家里,受着人家的庇佑。在这样的情况下,说主人家的姑娘的坏话,可是会得罪贾家的。如果让对方知道了,把他们赶出去,他们薛家就要面临更大的危机了。
而且,他们母女争执了这么多次,薛宝钗当然知道母亲接下来会说什么。
只听薛宝钗道:“妈,您说哪儿的话!我哪里不知道舅舅对我们家有大恩?我哪里不知道我们家不能没有舅舅照拂?只是这事儿还真的怨不得二妹妹。妈,你难道忘记了功高震主四个字吗?这府里的侯爷为何被封了国侯之后,立刻就谢客、闭门不出、天天在家里玩古董,也不上朝,就是不得不去的大朝也是去了就马上回来?还不是因为这四个字!舅舅就是因为太出色了,也张扬了些,这才会被上面忌讳。如果舅舅也跟着府里的侯爷一样。知道韬光养晦、知道宁事息人,舅舅哪里会招人忌惮至此……”
自己的台词被女儿抢了,薛姨妈也着实愣了愣,好半天都找不到话来。他非常不高兴地道:“你又来了。那位大老爷不敢出去,那是他没有本事!更何况,他的功劳也不是他自己的呢。再说了如果不是那个二丫头,你舅舅也不会……”
薛宝钗摇摇头道:“不管怎么样。那么多卫所。也只有侯爷所在的那座在狄人的铁蹄下坚持了下来。无论是什么原因,哪怕是运气,也是实实在在的功绩。至于舅舅的事儿。即便不是二妹妹,也会有别人。妈,你难道忘记了跟我们家面和心不和、第一时间跳出来打压舅舅的史家了么?还有那些看舅舅不顺眼、盯着舅舅的位置的人官吏,还有上面觉得舅舅会威胁到他们的人……如果不是有人在后面推手。二妹妹一个小孩子,谁会信他?还有。当初姨妈做的也太过张扬了,竟然害了这府里的先头大太太,那可是张家的女儿,张家有多得宠。这京里谁不知道?姨妈的那些事儿根本瞒不过人去。”
“可是……”
薛宝钗道:“妈,姨妈的事儿,换了谁家。谁家都是大忌。这种事情迟早都会被捅出来的。即便没有二妹妹,也会被张家扯出来。只怕那个时候舅舅一样会被牵连。而且,若是由张家出手,只怕事情就会愈加严重。现在这样也好,舅舅好歹能够带着家眷回南宁去。”
这些话,薛宝钗已经在薛姨妈的耳边说了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薛姨妈多多少少也听进去了一些。他也知道什么是尾大不掉,他也知道什么叫墙倒众人推。如果真的是其他人动手,那些人绝对不会让王家跟王子腾有翻身的机会。只怕在第一时间,王子腾就彻底栽下了,就连整个王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而不是跟现在这样,王家只是被抄家了事。
再者,自己给了哥哥五万两银子,听说贾玖那边也送了些银钱,有了这些银子,哥哥嫂子与侄儿即便不能过得大富大贵,也能够过得舒舒服服的。怎奈,这心中总有一股子气,怎么也消不下去。
听见女儿这样说,薛姨妈的腰杆子都软了三分。
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听薛姨妈道:“可是我好不甘心呀。若是你舅舅在,你也是个官家小姐,哪里会被那个云丫头那么欺负?想你在家也是娇生惯养大的,从来不曾受过什么委屈,这一年来,那个云丫头,不仅在暗地里作贱你,甚至连那个浣纱馆的那两个,即便他们自己没有什么表示,他们打南面带来的丫头,人前没什么,人后却对你也很不客气。一想到这个,我这心里就难受得紧。”
薛宝钗抓着母亲的手,微微摇了摇头,道:“妈,这是命。女儿命中注定要走这一遭的。”
薛姨妈叹了一口气,道:“也怪我。当初如果不是我嫁到了薛家,你不会成为商人家的女儿。我的孩子,以你的容貌、人品,哪里做不得贵人的?你那个大姐姐还比不得你呢,可就是因为他是这府里出去的姑娘,所以你舅舅宁可捧着他,也不要你……”
薛宝钗最听不得薛姨妈抬着王家、压着他们薛家,不管怎么样,薛宝钗他姓薛不姓王。
显然薛姨妈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女儿。薛宝钗不像薛蟠那样,心性足够纯粹,也不像薛姨妈那样,对王家的感情足够深厚。在薛宝钗看来,他们薛家跟王家的关系就等于是顾客跟商家的关系一样,的确,王家是他的舅舅家,但是,在薛姨妈嫁进王家之前,薛家就没少给王家塞钱;薛姨妈嫁入薛家之后,更是大笔大笔地往娘家、往姐姐家送礼,那些礼物,都是真金白银,都是钱。
在薛姨妈看来,王家愿意帮他们母子三人,那是因为王家是他的娘家。可是在薛宝钗看来,王家的确帮过他们薛家不少事情,不过,那不是因为两家是姻亲,也不是因为两家关系好,而是因为他们薛家是付了钱的,花了大笔大笔地银钱才得到了王家的照拂。所以,薛宝钗。对王家的感情要淡很多、也要冷酷很多。
最明显的便是,王子腾出事的时候,薛蟠不顾忌讳、去为王子腾送行,王子腾南下南下一年多了,薛姨妈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胆战心惊、闭口不言,现在却经常提起这个哥哥的好来,去年过年的时候。就特特地准备了几色礼物给远在金陵的王家人送去。
对比之下。薛宝钗就显得冷漠许多。薛宝钗眼下对王家最大的感觉就是:当初他们薛家在王家投入了那么多的银子,有一半白花了。
对于王子腾被抄家、罢官一事,薛姨妈一想起来就就咬牙切齿。背地里提起贾玖,也是牙根痒痒。在贾母面前,薛姨妈从来是客客气气的,可回到自己的院子里、跟前只有自己人的时候。薛姨妈总是用那个死丫头或者是那个人来指代贾玖。
但是薛宝钗至始至终都对贾玖毕恭毕敬的。
在薛宝钗看来,贾玖很得上面的宠爱。长乐公主离不开他,皇帝对他印象不错,又是打落地就在大选的名单上的,将来少不了便是一个贵人娘娘。到时候。他若是肯为他们薛家说一句话,自然有无数的好处。与其等日后对方发达了再去赶热灶,还不如现在就跟对方打好关系。
总之。一句话:贾玖能够为他带来利益、为他带来好处,而王家已经失去了价值。所以,即便王家是薛宝钗的亲舅舅家,薛宝钗也会把王家的事情放在一边,专心地经营他跟贾玖之间的关系。
薛宝钗是个极其理智的人,他的理性思维方式甚至已经摒弃了一般人拥有的情感、到了让人感到害怕的地步。
不得不说,这也是薛宝钗最为无奈的地方。他的哥哥薛蟠,太过天真,虽然心地不坏,却跟贾宝玉一样不懂事,让薛宝钗愿意将后背放心交给他的同时,也在为他的闯祸能力深深地头疼。他的母亲薛姨妈,眼光永远只停留在内宅,耳根子又软,管教不了儿子不说,还当不起家。
也许就是这样的家庭,造就了这个极为理智的薛宝钗;也就是这样的家庭,也限制住了薛宝钗的眼界。
家人对自己的依赖与信任,让薛宝钗感动的同时也深深地悲哀。他改变不了哥哥,不能让哥哥成熟起来;他也改变不了母亲,不能让母亲变得跟父亲一样理智。薛宝钗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成熟,成熟到能够担负起他们薛家。
见母亲跟往常一样,在他面前咕哝了几句之后,再度把贾玖跟王家的恩恩怨怨压在了心底,回复了那个慈和的贵妇人的模样之后,薛宝钗又开始盘算起来。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薛宝钗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青云志。他的家族、他所接受的教育,让薛宝钗的心中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如果薛家要改变自己的地位,要么是薛蟠考中科举,薛家因此改换门庭;要么就是他薛宝钗飞黄腾达,为家里带来荣华富贵。薛宝钗也很清楚,第一个条件,他的哥哥薛蟠是没有这个能力做到的。所以薛家也只能依靠他薛宝钗。
这个念头是薛宝钗的家族灌输进幼年的薛宝钗的心中的,薛宝钗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对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怀抱中发过誓的,他会抓住一切机会,只要能够为薛家带来新的希望,他愿意做一切事情。
只要是为了薛家,哪怕是求着贾玖、花上大笔大笔的银钱,只要能够进入后宫,薛宝钗根本就不介意。
薛宝钗坚信,收入是跟投资成正比的。
如果说,薛家三人中谁最希望贾玖能够进宫,那自然是非薛宝钗莫属。在他看来,贾玖的年纪还小,就是进了宫廷,也不可能马上侍寝,那么贾玖势必需要一个人为他固宠。自己年华正好,又在贾家住了这么久,身上理所应当地印着贾家的印记,比起别人,自己天然就是贾玖的同盟。
是的,在这条青云路前,薛宝钗不介意贾玖把自己当成工具。只要最后的结果对他们薛家有利。
对于薛宝钗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惦记着贾玖害他舅舅王子腾害得多惨,也不是记挂着王子腾现在有多落魄,薛宝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必须弄清楚这一次大选,贾玖到底会不会进宫,进宫之后又是什么位份。
在薛宝钗看来,贾玖进宫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虽然说贾玖年纪还小,可是当不得长乐公主离不开。从他私底下得到的消息来看,长乐公主可是离开了贾玖就睡不着觉,因为碍着规矩礼法。长乐公主只能常常把贾玖宣入宫廷。而贾玖不在宫里的时候,长乐公主不是常常半夜从梦里惊醒,就是一个人独坐到天明。
在薛宝钗看来。只要当今万岁足够心疼长乐公主,那么把贾玖收入后宫之后,给予一个较高的位分,把长乐公主放在贾玖的名下。那也是符合规矩的。这样一来,长乐公主就不会再被失眠困扰。而贾玖则一进宫就能够得到高位,对自己也是有利的。
长乐公主的生母乃是生前乃是贵妃,如果要想把长乐公主放在刚进宫的贾玖身边,那么。贾玖的位分就就不能低于妃。换了别人,这个可能性不会很大,但是换了贾玖。却不无这个可能。
因为贾玖不仅仅是贾赦的女儿,还是道门的道子候补。无论是贾赦贾琏父子的功绩。还是道门的实力,都是贾玖的筹码。
薛宝钗坚信,贾玖背后的势力,将成为皇帝不能怠慢他的理由。当然,这也会让皇帝跟贾玖之间出现裂痕。皇帝不能怠慢贾玖,但是一位君王要后宫来平衡前朝势力,这对君王来说,无疑是一场羞辱。而出身微寒的自己,正好能够乘虚而入。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弄清楚,贾玖这次会不会进宫,又会被安顿在哪座宫室。只有先弄清楚了这个,他才好安排。
这样想着,薛宝钗叫来莺儿吩咐道:“你去转告哥哥,请他去一趟夏守忠夏公公的私宅。”说着便如此如此吩咐了一番。
等莺儿出去了,薛宝钗又不顾母亲薛姨妈在场,当下翻下了炕,拿出柜子里面的账本,一页一页地仔细看了起来。
薛姨妈奇道:“宝丫头,你这是做什么?”
薛宝钗到底:“自然是想找两样新奇又得用的玩意儿给二妹妹了。不止二妹妹,浣纱馆的那两位也需要。”
薛姨妈道:“你!你忘了你舅舅的事儿了?就是你把金山银山堆在人家面前,人家也不会相信你对你舅舅的事儿毫无芥蒂!”
薛宝钗抬起头,看了看薛姨妈,道:“妈,这事儿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哥哥是个不抵事儿的,我们薛家要想维持下去,只能靠我们。给哥哥娶个贤良又能干的媳妇,守着这份家业,然后我进宫为家里博取富贵。这是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定下的。我们来了京里这么多年,好容易才借着二妹妹的力得了这么个机会。虽然上次最后没有进入终选,可是这次我的名字能够在小选的名单上,也是托了二妹妹的照拂。眼看着小选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也该表示表示,好歹也要让人家觉得我们有始有终的才好。”
对于其他人的看法,薛宝钗根本就不在意。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进宫的事儿。只要自己进宫了,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自己没能进宫,那么再来考虑要不要讨好那些注定了跟皇宫无缘的人和注定了在皇宫之中没有好下场的人。
薛姨妈叹息一声,道:“如果你舅舅在,你也不至于……”
薛宝钗最是听不得这样的话。这都什么时候了,薛姨妈还提哥哥王子腾,也不想想王子腾是如何在贾元春和他薛宝钗之中选择了贾元春放弃了他。薛宝钗觉得,这事儿若是交给王子腾来办,王子腾没准儿还是会选择贾元春,而自己,那个时候说不定就只能在这些个亲戚的安排之下嫁给贾宝玉了。
贾宝玉是个什么货色,薛宝钗会不知道?
人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贾宝玉今年都十二岁了,十二岁的男孩子,不去读书、不去上学、天天在家里跟这小丫头们玩,给小丫头们淘弄胭脂、当小厮使唤,书架上的书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
这样的男孩子,薛宝钗又如何看得上?
薛宝钗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上进、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上游的女孩,他喜欢的,自然是跟他一样的人,如果不能跟他一起上进,那么,即便出身富贵、不喜功名利禄,人也该知道好歹,而不是跟贾宝玉这样没有本事也没有能耐、只会在内宅里面哼哼唧唧的玩意儿。
当初,放出金玉良缘的流言的确是薛宝钗的意思,薛宝钗也不否认那一点。不过,那个时候,他开心的不是这桩婚事本身,而是自己得到了贾家的认可。那个时候,他还把贾宝玉当做贾母的心肝宝贝、荣国府的继承人。
可是现在,他懂了。
即便荣国府没有分家分宗的时候,荣国府的正经爵爷不是他的姨爹贾政,而是那个被他的亲姨妈描述得极为不堪的大老爷;等这位大老爷没了之后,荣国府也会是他的大儿子贾琏的,跟贾宝玉根本就没有关系。而且贾宝玉的那块玉根本就是个大麻烦,他除了娶一个嫁妆丰厚的妻子,然后吃一辈子的软饭之外,竟然没有别的出路。
跟薛宝钗这样上进心和得失心极重的女孩子来说,这样的未婚夫,他哪里会要?因此,最开始的虚荣心之后,薛宝钗对于这桩婚事越发觉得没意思起来。
等他发现,贾母其实不是怎么赞成这桩婚事、把他当成了备胎的时候,薛宝钗的心中就越发讨厌起这个金玉良缘了。再看见史湘云对贾宝玉的在意、看见贾宝玉天天跟史湘云黏在一起,薛宝钗更是对贾宝玉的评价降到了最低点。
如果贾宝玉是这荣国侯府的世子,或者是这荣国侯府的下一任主人,如果跟贾宝玉结婚,那个帮到自己的娘家,能够让薛家重新拿到皇商的招牌,那么,即便贾宝玉自己不那么成器,那么薛宝钗也会咬牙忍了。
可是,贾宝玉偏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且,贾政这边已经快彻底完蛋了。在这个时候,外面递过来一根橄榄枝,橄榄枝的那一头,宫墙在对着薛宝钗招手,薛宝钗为什么不选择抓住这条通天路,反而选择贾宝玉这个累赘?
要知道,进入那道宫墙,不但是他薛宝钗自幼的目标,也是他的家族几代人的愿望。
在这个远大的目标之下,贾宝玉又算得了什么?
看见薛姨妈的性子又上来了,薛宝钗只得道:“母亲,您难道忘记了么?这几年,我们撒了多少银子出去,这招牌的事儿一点影子都没有。二妹妹虽然跟我们在一个屋檐底下住着,可是人家是在宫里的嬷嬷们的教养下大的,又得宫里的宠爱。若是他做了娘娘,只要一句话,我们家的招牌还不是小事儿一桩?妈,就当为了我们家,还请您忍下这口气。”
薛姨妈听了,更加泄气:“这人跟人真是不能比。我年轻的时候,我们王家也不成,为了家里,父亲把姐姐嫁到了这府里,姐姐使尽了浑身解数才讨好了那位老太太,才让哥哥有了那么一个机会。而我,嫁到了薛家,借着薛家的铺子、人手和财力,为你舅舅的功绩添砖加瓦。这二十多年,一下子就过去了,你舅舅也终于出头了。可谁想到,上去那么难,这下来却是这样容易……”
薛宝钗看母亲哭得伤心,连忙丢了账本,搂着母亲,无声地安慰着。可是他的目光却转向了贾玖的院子。
薛宝钗目光深沉,大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心中真正的想法如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