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守孝的日子(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弃妇的极致重生最新章节!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三月,春回大地,北邙山脉一片绿色。
崔家祖坟墓地两旁的山坡上,此刻也是青草茵茵,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这日清晨,崔幼伯夫妻照常起床,梳洗完毕后,便拿着昨天抄写的孝经和佛经出了草庐。
如今的草庐已不是最初的样子,几间房舍四周围着一圈篱笆,篱笆内的小院中,开垦了一块两分大小的菜地,此刻,一垄垄的长满了小小的嫩芽。
这些都是开春后崔幼伯夫妇亲手耕种的,菜地的面积虽不大,却让崔幼伯体验了一把做农夫的辛苦。
出了院子,夫妻两个相携往不远处的墓地走去,路上不断遇到相熟的族人,少不得停下来招呼一二。
“大郎,大娘子,你们又去给老夫人请安呀。”
崔允伯是里长崔源的儿子,比崔幼伯小两岁,别看年纪不大,人家儿子都三四岁了。
因为家里条件不错,崔允伯也是自幼请严师启蒙,学识很不错,至少在安平乡,除了崔幼伯,他算是伯字辈中最出色的子弟了。
每日清晨,崔允伯都会去山间读书,顺便锻炼身体。
在崔幼伯夫妇来之前,崔允伯是附近村落最受人关注的年轻儿郎,尤其是他常年坚持读书,勤奋上进的精神,备受附近族人和乡亲的赞誉。
崔允伯也颇享受这种被人关注、被人称赞的感觉,但自从几个月前,崔幼伯来到安平乡后,一切就不同了。
乡亲们开始纷纷关注起这对孝顺的小夫妻来,每每闲谈,崔幼伯和他的郡主娘子都是话题的主角。
至于崔允伯,早就被人丢到了角落,除了自家亲眷,再也无人关注。
起初,崔允伯对崔幼伯很有意见,觉得他的什么‘结庐守孝’不过是沽名钓誉,故作姿态的谋个虚名罢了。他还曾下断言,用不了一个月,崔幼伯就会受不了山间的苦寒,一路跑回洛阳去。
哼,似崔幼伯这样锦衣玉食长大的纨绔子弟,向来都是动嘴不动手,万事说得好听,一旦落到实处就什么都做不成,十足样子货。
但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崔幼伯依然守在草庐里,上元节前后几日山间下了漫天的大雪,他们夫妻竟然都不曾离开,仍每日坚持抄写孝经和佛经,然后第二日拿到老夫人坟前烧掉。
不止如此,前些日子,崔幼伯还扛着锄头在草庐前开垦了一小块农田,而那位郡主娘子则跟在后面撒种、浇水,夫唱妇随的自耕自食,仿佛要在这里长期驻扎一般。
让瞧见的族人、乡亲都纷纷称赞不已,直说这才是有先祖遗风的崔氏子弟。
甚至还有一些来北邙祭拜先人、或者游历的人看到崔幼伯的草庐,忍不住询问,得知崔幼伯是在为祖母守孝,且还不是亲生祖母,只是过继的祖母时,纷纷翘指称赞,话里话外都说崔幼伯不愧是第一著姓崔家的子弟,果然纯孝守礼。
崔幼伯的坚持与真诚,也让崔允伯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让他开始重新观察、评论起这位族兄。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崔允伯发现,崔幼伯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人。
尤其是近日,崔幼伯一连串的善举,更是让族人和乡亲们由称赞晋级为感激。崔允伯的老爹崔源,更是在家里没少夸赞崔幼伯,直说老夫人眼光好、没看错人,崔大是个好的。
由于这些发现,崔允伯对崔幼伯的观感越来越好,因此,他见了对方,才会主动打招呼。
崔幼伯对崔允伯也不陌生,两人年纪相仿,且都喜欢读书,两人对古学、谱学都颇有研究,偶尔遇到了谈论起来,也很能谈得来。
听到崔允伯的话,崔幼伯微笑点头,回道:“是呀,堂弟今儿又去山间‘读书’?”
‘读书’二字,对崔允伯来说,是非常写实的两个字,因为他每每看书都是大声读出来。
这也是崔允伯的一大特色,他喜欢在清晨的山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然后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声诵读古代先贤们的著作,从中咀嚼体味文字的涵义,进而达到熟知、倒背如流的境地。
崔允伯也笑着点头称是,旋即他又对一旁的萧南点了点头,权作行礼。
萧南也没有说什么,点头回礼。
崔允伯又与崔幼伯闲话几句,然后便相互告辞,分别往各自的目的地走去。
目送崔允伯离去,萧南才轻笑道:“自打‘慈安草堂’建成后,咱们这位堂弟对郎君的态度越来越亲厚了。”
萧南可没忘他们夫妻初到安平乡,第一次见到崔允伯时,对方眼中闪烁着不屑和冷漠。
随后在山间,崔允伯偶尔遇到他们夫妻,也都是故作没看到,扭身寻个岔路躲开。
直到半个月前,崔幼伯以老夫人的名义开设的慈安草堂在安平乡正式投入使用,崔允伯以及许多或高傲、或对崔老夫人有敌意的人,才开始主动亲近崔幼伯这一家子。
这些情况,崔幼伯也清楚,听了娘子的话,他淡然一笑,道:“说起来,这还是娘子的功劳呢,若不是娘子想出这个办法,那些族人未必会这么快改变看法。”
几十年前,老夫人姐弟受到族人的威迫,为了保住家业,老夫人与族人决裂。
随后,老夫人姐弟三个有了出息后,他们也曾好好‘回敬’了那些族人,间接使得他们这一支四分五裂,其中不少人甚至被迫离乡,落魄的死在异地。
虽然去年崔鸿一直努力寻找迁徙族人、收养鳏寡独孤,出钱出力的兴建祠堂、家学,也挽回了大多数族人的心,将分散的崔氏重新团结起来。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或许原谅了双相崔家,却始终无法遗忘当年是谁害他们失去家产、被迫离乡谋生。
如今那个女人虽然死了,但他们心中对她的怨恨却没有消失。
有些人甚至背地里悄悄庆贺,心里更是不停笑骂:崔守贞,崔三娘,你能干又怎样,你聪明又如何,还不是一样逃不开死亡?
而且,更让人解恨的是,这个女人一辈子没嫁人,死了连个血脉都没留下!
报应,真是报应呀。
因对老夫人有恨意,这些人看崔幼伯一家子都不怎么顺眼,虽不敢明着找茬,背后还是说了不少冷言冷语,看向崔幼伯的目光也多是冷然、不屑。
慈安草堂的出现,却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
正月初一那天,萧南忽然想起了第一世的亲人,进而想到了要帮亲人积德做善事。
跟崔幼伯商量了一番,便有了这个慈安草堂。
慈安草堂不是学堂,也不是医馆,更不是善堂。而是由崔鸿出面在崔氏宗祠旁兴建的一处院落,院子里有房舍若干,大部分的房间收藏了许多医书和农书,以及许多名贵的药材。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用来卖的。
草堂规定,其间收藏的医书可以供所有的郎中翻阅甚至誊抄,誊抄的书籍也可以带走,但每誊抄一本,该名郎中就要在草堂免费义诊十天至几十天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医书的珍稀程度而定。
不止是医书,那些名贵的药材也是如此。如果有人需要,可以申请取用,但每取走一样药材,此人就要免费照料崔氏收养的鳏寡孤独十天至一年不等,具体天数,根据药材的具体价值而定。
还有农书,草堂里有专门的士子解读,凡是有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草堂询问。
有想要农书的,也可以誊抄……不管是咨询问题也好,还是誊抄书籍也罢,全都不收钱,只需记得这些东西是崔氏老夫人崔守贞临终馈赠的即可。
慈安草堂收藏的医书和农书都是非常珍贵的古籍,其它抄本绝大多数都在战乱中失传,世上除了慈安草堂,估计也没有地方能寻到了。
于是,草堂刚一开业,便有许多洛阳的名医、郎中闻讯赶来,亲眼看到那么多珍贵书籍后,抢着翻阅、誊抄,留在草堂里义诊的医生,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个,而且大部分都是附近有名的郎中,医术什么的也极有保障。
安平乡崔氏草堂有名医免费问诊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四里八乡,连洛阳周遭的百姓也都听说了,呼朋唤友的赶来瞧病。
要知道,彼时医药不发达,山村里更是缺医少药,平日生了病都是死扛,实在扛不过去才会去找大夫。
至于看病抓药的钱,普通农户更是承担不起,许多人家,生一场大病就要卖田卖地。
如今有了免费的大夫,而且还都是名医,抓药也不要钱,只出点儿力干些活就成……这样的好事,谁又会放过,哪个不抢命一样往崔氏祠堂赶?!
一时间,慈安草堂的名声便传了出来,随后便又传出了崔家老夫人崔守贞宅心仁厚、慈心善德,临终前将几十年的珍藏全都献了出来,为的就是惠及族人与乡邻……
那些原本对老夫人心怀怨恨的人,听了这个传闻更是愧疚不已——当年他们那般对崔家三姐弟,事隔几十年,人家却又如此回报。唉,他们不知道感恩,还偷偷骂崔三娘,真是太不应该了。
PS:二更,继续码字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三月,春回大地,北邙山脉一片绿色。
崔家祖坟墓地两旁的山坡上,此刻也是青草茵茵,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这日清晨,崔幼伯夫妻照常起床,梳洗完毕后,便拿着昨天抄写的孝经和佛经出了草庐。
如今的草庐已不是最初的样子,几间房舍四周围着一圈篱笆,篱笆内的小院中,开垦了一块两分大小的菜地,此刻,一垄垄的长满了小小的嫩芽。
这些都是开春后崔幼伯夫妇亲手耕种的,菜地的面积虽不大,却让崔幼伯体验了一把做农夫的辛苦。
出了院子,夫妻两个相携往不远处的墓地走去,路上不断遇到相熟的族人,少不得停下来招呼一二。
“大郎,大娘子,你们又去给老夫人请安呀。”
崔允伯是里长崔源的儿子,比崔幼伯小两岁,别看年纪不大,人家儿子都三四岁了。
因为家里条件不错,崔允伯也是自幼请严师启蒙,学识很不错,至少在安平乡,除了崔幼伯,他算是伯字辈中最出色的子弟了。
每日清晨,崔允伯都会去山间读书,顺便锻炼身体。
在崔幼伯夫妇来之前,崔允伯是附近村落最受人关注的年轻儿郎,尤其是他常年坚持读书,勤奋上进的精神,备受附近族人和乡亲的赞誉。
崔允伯也颇享受这种被人关注、被人称赞的感觉,但自从几个月前,崔幼伯来到安平乡后,一切就不同了。
乡亲们开始纷纷关注起这对孝顺的小夫妻来,每每闲谈,崔幼伯和他的郡主娘子都是话题的主角。
至于崔允伯,早就被人丢到了角落,除了自家亲眷,再也无人关注。
起初,崔允伯对崔幼伯很有意见,觉得他的什么‘结庐守孝’不过是沽名钓誉,故作姿态的谋个虚名罢了。他还曾下断言,用不了一个月,崔幼伯就会受不了山间的苦寒,一路跑回洛阳去。
哼,似崔幼伯这样锦衣玉食长大的纨绔子弟,向来都是动嘴不动手,万事说得好听,一旦落到实处就什么都做不成,十足样子货。
但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崔幼伯依然守在草庐里,上元节前后几日山间下了漫天的大雪,他们夫妻竟然都不曾离开,仍每日坚持抄写孝经和佛经,然后第二日拿到老夫人坟前烧掉。
不止如此,前些日子,崔幼伯还扛着锄头在草庐前开垦了一小块农田,而那位郡主娘子则跟在后面撒种、浇水,夫唱妇随的自耕自食,仿佛要在这里长期驻扎一般。
让瞧见的族人、乡亲都纷纷称赞不已,直说这才是有先祖遗风的崔氏子弟。
甚至还有一些来北邙祭拜先人、或者游历的人看到崔幼伯的草庐,忍不住询问,得知崔幼伯是在为祖母守孝,且还不是亲生祖母,只是过继的祖母时,纷纷翘指称赞,话里话外都说崔幼伯不愧是第一著姓崔家的子弟,果然纯孝守礼。
崔幼伯的坚持与真诚,也让崔允伯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让他开始重新观察、评论起这位族兄。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崔允伯发现,崔幼伯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人。
尤其是近日,崔幼伯一连串的善举,更是让族人和乡亲们由称赞晋级为感激。崔允伯的老爹崔源,更是在家里没少夸赞崔幼伯,直说老夫人眼光好、没看错人,崔大是个好的。
由于这些发现,崔允伯对崔幼伯的观感越来越好,因此,他见了对方,才会主动打招呼。
崔幼伯对崔允伯也不陌生,两人年纪相仿,且都喜欢读书,两人对古学、谱学都颇有研究,偶尔遇到了谈论起来,也很能谈得来。
听到崔允伯的话,崔幼伯微笑点头,回道:“是呀,堂弟今儿又去山间‘读书’?”
‘读书’二字,对崔允伯来说,是非常写实的两个字,因为他每每看书都是大声读出来。
这也是崔允伯的一大特色,他喜欢在清晨的山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然后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声诵读古代先贤们的著作,从中咀嚼体味文字的涵义,进而达到熟知、倒背如流的境地。
崔允伯也笑着点头称是,旋即他又对一旁的萧南点了点头,权作行礼。
萧南也没有说什么,点头回礼。
崔允伯又与崔幼伯闲话几句,然后便相互告辞,分别往各自的目的地走去。
目送崔允伯离去,萧南才轻笑道:“自打‘慈安草堂’建成后,咱们这位堂弟对郎君的态度越来越亲厚了。”
萧南可没忘他们夫妻初到安平乡,第一次见到崔允伯时,对方眼中闪烁着不屑和冷漠。
随后在山间,崔允伯偶尔遇到他们夫妻,也都是故作没看到,扭身寻个岔路躲开。
直到半个月前,崔幼伯以老夫人的名义开设的慈安草堂在安平乡正式投入使用,崔允伯以及许多或高傲、或对崔老夫人有敌意的人,才开始主动亲近崔幼伯这一家子。
这些情况,崔幼伯也清楚,听了娘子的话,他淡然一笑,道:“说起来,这还是娘子的功劳呢,若不是娘子想出这个办法,那些族人未必会这么快改变看法。”
几十年前,老夫人姐弟受到族人的威迫,为了保住家业,老夫人与族人决裂。
随后,老夫人姐弟三个有了出息后,他们也曾好好‘回敬’了那些族人,间接使得他们这一支四分五裂,其中不少人甚至被迫离乡,落魄的死在异地。
虽然去年崔鸿一直努力寻找迁徙族人、收养鳏寡独孤,出钱出力的兴建祠堂、家学,也挽回了大多数族人的心,将分散的崔氏重新团结起来。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或许原谅了双相崔家,却始终无法遗忘当年是谁害他们失去家产、被迫离乡谋生。
如今那个女人虽然死了,但他们心中对她的怨恨却没有消失。
有些人甚至背地里悄悄庆贺,心里更是不停笑骂:崔守贞,崔三娘,你能干又怎样,你聪明又如何,还不是一样逃不开死亡?
而且,更让人解恨的是,这个女人一辈子没嫁人,死了连个血脉都没留下!
报应,真是报应呀。
因对老夫人有恨意,这些人看崔幼伯一家子都不怎么顺眼,虽不敢明着找茬,背后还是说了不少冷言冷语,看向崔幼伯的目光也多是冷然、不屑。
慈安草堂的出现,却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
正月初一那天,萧南忽然想起了第一世的亲人,进而想到了要帮亲人积德做善事。
跟崔幼伯商量了一番,便有了这个慈安草堂。
慈安草堂不是学堂,也不是医馆,更不是善堂。而是由崔鸿出面在崔氏宗祠旁兴建的一处院落,院子里有房舍若干,大部分的房间收藏了许多医书和农书,以及许多名贵的药材。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用来卖的。
草堂规定,其间收藏的医书可以供所有的郎中翻阅甚至誊抄,誊抄的书籍也可以带走,但每誊抄一本,该名郎中就要在草堂免费义诊十天至几十天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医书的珍稀程度而定。
不止是医书,那些名贵的药材也是如此。如果有人需要,可以申请取用,但每取走一样药材,此人就要免费照料崔氏收养的鳏寡孤独十天至一年不等,具体天数,根据药材的具体价值而定。
还有农书,草堂里有专门的士子解读,凡是有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草堂询问。
有想要农书的,也可以誊抄……不管是咨询问题也好,还是誊抄书籍也罢,全都不收钱,只需记得这些东西是崔氏老夫人崔守贞临终馈赠的即可。
慈安草堂收藏的医书和农书都是非常珍贵的古籍,其它抄本绝大多数都在战乱中失传,世上除了慈安草堂,估计也没有地方能寻到了。
于是,草堂刚一开业,便有许多洛阳的名医、郎中闻讯赶来,亲眼看到那么多珍贵书籍后,抢着翻阅、誊抄,留在草堂里义诊的医生,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个,而且大部分都是附近有名的郎中,医术什么的也极有保障。
安平乡崔氏草堂有名医免费问诊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四里八乡,连洛阳周遭的百姓也都听说了,呼朋唤友的赶来瞧病。
要知道,彼时医药不发达,山村里更是缺医少药,平日生了病都是死扛,实在扛不过去才会去找大夫。
至于看病抓药的钱,普通农户更是承担不起,许多人家,生一场大病就要卖田卖地。
如今有了免费的大夫,而且还都是名医,抓药也不要钱,只出点儿力干些活就成……这样的好事,谁又会放过,哪个不抢命一样往崔氏祠堂赶?!
一时间,慈安草堂的名声便传了出来,随后便又传出了崔家老夫人崔守贞宅心仁厚、慈心善德,临终前将几十年的珍藏全都献了出来,为的就是惠及族人与乡邻……
那些原本对老夫人心怀怨恨的人,听了这个传闻更是愧疚不已——当年他们那般对崔家三姐弟,事隔几十年,人家却又如此回报。唉,他们不知道感恩,还偷偷骂崔三娘,真是太不应该了。
PS:二更,继续码字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