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国士无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忆梦难遗最新章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看着投影仪里的照片,年迈的他依旧蹲守在稻田间,再多的皱纹也抹不去他慈善的笑容。
上午有两节语文课,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除了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陈默最期待的就是这篇课文。
中国是礼仪之邦,饭桌上的礼仪极其显着。从饭局的地点选择,饭菜筹备到邀约聚餐,门口迎客,再到就餐流程,欢送宾客,都有着要求,而这些全都是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父爱是严厉的,自古以来父亲应该都是在家庭中扮演坏人的角色,小孩子最怕的也是父亲。
陈默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到头也没有一次像样的聚餐,有的无非就是亲戚朋友节日碰面,聚在一起吃饭热闹一下。
陈默的父亲是独生子,陈默也是,可两人并未被集万千恩宠于一身,农忙时割稻,夏日傍晚时浇菜,连做饭也是两人的必备技能。
调皮爱玩是每个孩童的天性,遥记小时候,奶奶跟在陈默身后喂饭,从东村跑到西村,再从西村跑到后村。奶奶是万般疼爱陈默的,陈默也最喜欢奶奶。父亲得知此事,免不了对陈默一顿批评教育。以后每逢晚饭,都会监督陈默自己盛饭,自己进餐。用餐时挑三拣四碗里的菜要骂,站起身去够远处的菜要骂,小勺子盛汤没用碗接好要骂,连吃完饭随手一放碗筷也要被骂。小陈默真的不知道,就吃个饭而已怎么有这么多规矩。对于这些小问题,父亲大抵不会真的生气,唯独小陈默有次没吃完碗里的米饭,挨揍了。
“你哪去?饭吃完了?”父亲只是瞥了一眼,头都没抬。
“嗯,我吃完了,要紧出去玩了”小陈默没觉得哪里不对,下了长凳。
“等下,碗里还有两口饭,不要浪费”父亲左手放下饭碗,右手同时也放下了筷子。
“我吃的很饱啦,反正爷爷会帮我的”小陈默说完还想出门找小伙伴玩耍。
父亲一个转身就从背后把小陈默拎了起来,“吃完它”。
看着父亲阴沉的脸色,小陈默勉强吃完了两口。
“吃完了?”
“嗯,真的吃完了”小陈默一动不敢动。
“碗里的几粒米你准备留着夜宵吃吗?”
“才几粒米,有什么关系啊”小陈默倔强的顶嘴。
“那你背一下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陈默背的很熟练。
“家里的田是你去种的?”“不是”
“是你去插秧,施肥,割稻子的?”“不是”
“晚饭是你烧的?”“不是”
“需要你洗碗”“不要”
“那你哪来的大言不惭,还就几粒米?”父亲一下子站了起来。
小陈默立马眼泪汪汪,哭了出来,母亲连忙起身护住了他,“他还小,你凶什么”,母亲抱起小陈默。
“声音小点,默默都哭了”爷爷也选择来援场。
“哭什么?哭有用?我数一二三,再哭我就要上手了!”父亲不依不饶。
小陈默心里哪还有半点主见,埋头在母亲怀里哭泣。
父亲一把从母亲手里拉过小陈默,随即坐下来把他放在自己腿上,对着小陈默的屁股就是一顿猛拍。
得亏是冬天,也得亏父亲不是真打,小陈默还是保住了自己的屁股。
哭哭啼啼中,小陈默很认真的吃完了最后几粒米。
“去玩吧”父亲并没有多看他一眼。
食堂的饭菜永远都很难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连工作后的单位食堂也无一例外,陈默习以为常,无喜无悲,打多少饭就吃完多少饭。
四中的食堂在教学楼的东边,相距几百米,有三层楼高,按照年级高低安排就餐层数,高三是在一楼的。
上午最后一节课倘若不是体育课,都是要上到十一点四十五分的。每逢铃声响起,过道里,小路上都有人用着百米赛跑的速度飞奔去食堂,陈默和他同桌就是这些少数人之一。他俩有着共同的理念,“吃饭不积极思,脑子有问题”,也有些相似的习惯,会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
食堂里贴满了各种标语,放在角落的泔水桶也永远每天都要换两次。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都是每个老师的初心和追求。陈默高一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女老师,个子不高,块头也不大。也许光听“丁竹炎”名字,可能下意识觉得这老师会很严苛。丁老师戴着一副素雅的眼镜,细细的边框,近看还有一点泛蓝。
丁老师操作着鼠标,ppt文案翻转了一页。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投影屏幕上放的是袁隆平院士2004年荣获“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介绍。虽然今天学的是一篇人物通讯体裁的课文,但丁老师郑重地介绍着他的事迹,神情中满是敬佩之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安稳。袁老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他对粮食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孤独和失败也常与他为伴,但伟人之所以是伟大,关键在于,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无数次挫折后的坚持,花甲年纪却依旧躬耕于田,袁老成功了。哪怕解决了超级杂交水稻的问题,他仍有着自己的梦想——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
陈默真想亲口对他说一句“袁爷爷您辛苦了!谢谢您所有的一切努力!”
“希望大家通过两节课学习,不仅仅学会如何写作这类体裁,把握关键要点,更要牢记现在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丁老师按时下课,同学们似有所得,三三两两去了食堂。
有些人走了,他还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袁老,您一路走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看着投影仪里的照片,年迈的他依旧蹲守在稻田间,再多的皱纹也抹不去他慈善的笑容。
上午有两节语文课,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除了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陈默最期待的就是这篇课文。
中国是礼仪之邦,饭桌上的礼仪极其显着。从饭局的地点选择,饭菜筹备到邀约聚餐,门口迎客,再到就餐流程,欢送宾客,都有着要求,而这些全都是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父爱是严厉的,自古以来父亲应该都是在家庭中扮演坏人的角色,小孩子最怕的也是父亲。
陈默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到头也没有一次像样的聚餐,有的无非就是亲戚朋友节日碰面,聚在一起吃饭热闹一下。
陈默的父亲是独生子,陈默也是,可两人并未被集万千恩宠于一身,农忙时割稻,夏日傍晚时浇菜,连做饭也是两人的必备技能。
调皮爱玩是每个孩童的天性,遥记小时候,奶奶跟在陈默身后喂饭,从东村跑到西村,再从西村跑到后村。奶奶是万般疼爱陈默的,陈默也最喜欢奶奶。父亲得知此事,免不了对陈默一顿批评教育。以后每逢晚饭,都会监督陈默自己盛饭,自己进餐。用餐时挑三拣四碗里的菜要骂,站起身去够远处的菜要骂,小勺子盛汤没用碗接好要骂,连吃完饭随手一放碗筷也要被骂。小陈默真的不知道,就吃个饭而已怎么有这么多规矩。对于这些小问题,父亲大抵不会真的生气,唯独小陈默有次没吃完碗里的米饭,挨揍了。
“你哪去?饭吃完了?”父亲只是瞥了一眼,头都没抬。
“嗯,我吃完了,要紧出去玩了”小陈默没觉得哪里不对,下了长凳。
“等下,碗里还有两口饭,不要浪费”父亲左手放下饭碗,右手同时也放下了筷子。
“我吃的很饱啦,反正爷爷会帮我的”小陈默说完还想出门找小伙伴玩耍。
父亲一个转身就从背后把小陈默拎了起来,“吃完它”。
看着父亲阴沉的脸色,小陈默勉强吃完了两口。
“吃完了?”
“嗯,真的吃完了”小陈默一动不敢动。
“碗里的几粒米你准备留着夜宵吃吗?”
“才几粒米,有什么关系啊”小陈默倔强的顶嘴。
“那你背一下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陈默背的很熟练。
“家里的田是你去种的?”“不是”
“是你去插秧,施肥,割稻子的?”“不是”
“晚饭是你烧的?”“不是”
“需要你洗碗”“不要”
“那你哪来的大言不惭,还就几粒米?”父亲一下子站了起来。
小陈默立马眼泪汪汪,哭了出来,母亲连忙起身护住了他,“他还小,你凶什么”,母亲抱起小陈默。
“声音小点,默默都哭了”爷爷也选择来援场。
“哭什么?哭有用?我数一二三,再哭我就要上手了!”父亲不依不饶。
小陈默心里哪还有半点主见,埋头在母亲怀里哭泣。
父亲一把从母亲手里拉过小陈默,随即坐下来把他放在自己腿上,对着小陈默的屁股就是一顿猛拍。
得亏是冬天,也得亏父亲不是真打,小陈默还是保住了自己的屁股。
哭哭啼啼中,小陈默很认真的吃完了最后几粒米。
“去玩吧”父亲并没有多看他一眼。
食堂的饭菜永远都很难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连工作后的单位食堂也无一例外,陈默习以为常,无喜无悲,打多少饭就吃完多少饭。
四中的食堂在教学楼的东边,相距几百米,有三层楼高,按照年级高低安排就餐层数,高三是在一楼的。
上午最后一节课倘若不是体育课,都是要上到十一点四十五分的。每逢铃声响起,过道里,小路上都有人用着百米赛跑的速度飞奔去食堂,陈默和他同桌就是这些少数人之一。他俩有着共同的理念,“吃饭不积极思,脑子有问题”,也有些相似的习惯,会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
食堂里贴满了各种标语,放在角落的泔水桶也永远每天都要换两次。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都是每个老师的初心和追求。陈默高一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女老师,个子不高,块头也不大。也许光听“丁竹炎”名字,可能下意识觉得这老师会很严苛。丁老师戴着一副素雅的眼镜,细细的边框,近看还有一点泛蓝。
丁老师操作着鼠标,ppt文案翻转了一页。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投影屏幕上放的是袁隆平院士2004年荣获“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介绍。虽然今天学的是一篇人物通讯体裁的课文,但丁老师郑重地介绍着他的事迹,神情中满是敬佩之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安稳。袁老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他对粮食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孤独和失败也常与他为伴,但伟人之所以是伟大,关键在于,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无数次挫折后的坚持,花甲年纪却依旧躬耕于田,袁老成功了。哪怕解决了超级杂交水稻的问题,他仍有着自己的梦想——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
陈默真想亲口对他说一句“袁爷爷您辛苦了!谢谢您所有的一切努力!”
“希望大家通过两节课学习,不仅仅学会如何写作这类体裁,把握关键要点,更要牢记现在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丁老师按时下课,同学们似有所得,三三两两去了食堂。
有些人走了,他还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袁老,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