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取回轮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荣医最新章节!
江慧嘉其实也不确定这铁匠铺里到底有没有她所需要的东西,不过到底有没有,总要先寻访过才能知道。
她将自己的要求说给看铺子的一个中年妇人听,妇人“啊”了一声:“大夫们针灸用的那个……九针?”
古代中医的针灸用具实为九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记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说的是完整的针灸用具单在用针方面就有九种,这九种针名称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用处也各不相同。
不过在刺穴方面,最常被用到的还是毫针。许多中医甚至不会用其它几种针,而单只会用毫针。
江慧嘉则不只会用九针,她还会用其它一些江家秘传的针具。不过以她如今的身份,那些东西是不方便拿出来的。但若有九针在手,只要能将这九针用好了,也足以胜过寻常医者手段无数。
她说出购买量:“除毫针外,其余几种每种需要十根。毫针则通共要一百零八根,最好是银质,从半寸到三寸到三寸六分,每种规格各要一部分。”
妇人有些为难:“那毫针我们当家的可不曾打过,听说都是银匠在打呢,其它的那些什么九针,也有几种是有其他大夫来打过,有些我们知道,可有些我们也只听过。”
江慧嘉当即从随身挽着的篮子里取出纸笔道:“此事不难,我可以手书图纸一份。”
她留下图纸,与妇人约定好五日后再来取针。
出了铁匠铺,武三娘与周大郎媳妇都有些眼晕的感觉,周大郎媳妇咋舌道:“慧娘,你还会针灸?”
江慧嘉笑道:“哪里会,只是我上回买的医书里有一部提到针灸的,关于那九针的规制我也是从那书中看来的呢。总归是书上有讲,买了针回来我才好认真学一学。”
她需要慢慢地将自己在看书学医的事情说出去,为以后一步一步展露医术做准备。
武三娘婆媳两个都是又敬又佩又难以理解,武三娘道:“慧娘,女儿家学女红厨艺才是正当的,这学医……如何能学出来?”她没能说出口的是,就算你学了医术又怎样?你还能出去给人看病不成?
虽然乡村人家的小娘子小媳妇们没有大户人家的讲究,为生计而抛头露面的比比皆是,但她们做的通常也都是女人能做的事,这学医看诊,那不是小娘子该做的事情呀!
江慧嘉便微抿了抿唇,笑道:“不为别的,只多少看些书,懂些医理,学些东西……照顾起我家三郎来,总多几分方便。”
“原来是为三郎!”武三娘赞赏地叹息道,“你也不容易……”
又想起先前江慧嘉为郑七娘施救的事情,也知道要是没有江慧嘉那时出手,自己等人绝不能轻易脱身,这时候就觉得江慧嘉能学医术其实是个大好事了。
几人说着话,一路上街寻着银铺。
在这方面,武三娘因为常上县城,倒是知道些。
她道:“大的银楼主要是卖首饰,只怕也不屑打些小东西,最好寻个小店。”
不久以后,她们出了前楼街,倒是在前头拐角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小银铺。铺子里只有一个老银匠在坐着,江慧嘉上前去问了银针的事,令人惊喜的是,这铺子里竟然就有现成的银质毫针卖!
老银匠说:“是上回一个大夫来定制的,我多打了一些,他取走了原定数目后,还剩余有三十六枚。”
虽然没有达到江慧嘉要的数量,但有这些也不错了。
江慧嘉当下买走了全部银针,又在老银匠这里重新预定了全套一百零八根针。
其实一般的中医是用不了她那么多银针的,但江慧嘉从前常常怪病突发,需要用到毫针压制气血逆行带来的伤害。那套针法十分特殊,少则要一次性用齐三十六根针,多的时候要用到六十四根针,还有最多用到一百零八根针的。
江慧嘉经历过两次眉心胀痛,对自己的怪病已存警惕。这里没有江老爷子,也没有那么多师叔祖们可以帮助她,她只能依靠自己。自然需要未雨绸缪,以防万一。
她特意多订了银针,则是为了防止损耗和丢失,给以做后备的。
银针的花费有些高,虽然银针分量轻,可以如今的工艺,要制作出合格的银针却很不容易。江慧嘉在老银匠这里买的三十六根银针就花去了一千三百文钱。她又留了两百文订金,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银铺。
与终于拿到一部分针灸针相比,这些花费就不算什么了。
接下来的事情都很顺利。
因为已经时近正午,三人就先寻了家小食铺填饱肚子。午食过后,又一起去了周记南北通货。
轮椅当然早就到了,江慧嘉付了余钱,取回轮椅,又自己坐上去试了试。这轮椅做得还不错,她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推动两边大轮,操纵轮椅前进后退,左右转弯,也是颇为流畅。
武三娘与周大郎媳妇都称赞:“真是好东西,真想不到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精巧的物件。”
江慧嘉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有点傻,这轮椅这么好推,她尽可早些将东西取了,又何必怕物件太大不方便?推着走不就是了?甚至她自己要是觉得累了,也尽可以坐到轮椅上,就用轮椅代步。
当然,后一个念头她也就是想想而已,真要这样做的话,在现代可以能没关系,在古代可就真显得有点傻了。
这轮椅背后还特意做了一个扶手,人在背后扶着扶手,要推起来也是很方便的。椅座下面又是挖空的,掀开椅子面,下头就是一个储物箱。江慧嘉将之前买的纸笔等物放入了储物箱里,篮子仍然随身挽着,就握住椅背后的扶手,推着轮椅出了南北通货。
到了大街上,不免又遭行人注目。
毕竟这轮椅是个稀罕东西,即便是在粟水县城也是少见的,引人注目不足为奇。
江慧嘉不喜欢被人不停打量,倒是周大郎媳妇对这轮椅很感兴趣,总有控制不住手脚的感觉,很喜欢时不时地将手探过来对着轮椅摸一摸。
到最后,江慧嘉索性就请周大郎媳妇来推轮椅,她自己倒是解放了双手。
三人又逛了一程,江慧嘉找到县城里的大杂货铺,买齐了“滑石粉、白土粉”等物,武三娘婆媳两个也各自添置了一些需要的东西。等到酉时回程,先时郑大奶奶造成的恐惧也差不多就在武三娘和周大郎媳妇心里消去了。
夕阳已渐渐斜落,等跑海车停到青山村村口,江慧嘉从车上下来,迎面见到远山秀水,村野轮廓,忽然一阵熟悉亲切之感涌入心怀。
她竟仿佛已渐渐适应了在大靖朝、在青山村的生活!
江慧嘉其实也不确定这铁匠铺里到底有没有她所需要的东西,不过到底有没有,总要先寻访过才能知道。
她将自己的要求说给看铺子的一个中年妇人听,妇人“啊”了一声:“大夫们针灸用的那个……九针?”
古代中医的针灸用具实为九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记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说的是完整的针灸用具单在用针方面就有九种,这九种针名称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用处也各不相同。
不过在刺穴方面,最常被用到的还是毫针。许多中医甚至不会用其它几种针,而单只会用毫针。
江慧嘉则不只会用九针,她还会用其它一些江家秘传的针具。不过以她如今的身份,那些东西是不方便拿出来的。但若有九针在手,只要能将这九针用好了,也足以胜过寻常医者手段无数。
她说出购买量:“除毫针外,其余几种每种需要十根。毫针则通共要一百零八根,最好是银质,从半寸到三寸到三寸六分,每种规格各要一部分。”
妇人有些为难:“那毫针我们当家的可不曾打过,听说都是银匠在打呢,其它的那些什么九针,也有几种是有其他大夫来打过,有些我们知道,可有些我们也只听过。”
江慧嘉当即从随身挽着的篮子里取出纸笔道:“此事不难,我可以手书图纸一份。”
她留下图纸,与妇人约定好五日后再来取针。
出了铁匠铺,武三娘与周大郎媳妇都有些眼晕的感觉,周大郎媳妇咋舌道:“慧娘,你还会针灸?”
江慧嘉笑道:“哪里会,只是我上回买的医书里有一部提到针灸的,关于那九针的规制我也是从那书中看来的呢。总归是书上有讲,买了针回来我才好认真学一学。”
她需要慢慢地将自己在看书学医的事情说出去,为以后一步一步展露医术做准备。
武三娘婆媳两个都是又敬又佩又难以理解,武三娘道:“慧娘,女儿家学女红厨艺才是正当的,这学医……如何能学出来?”她没能说出口的是,就算你学了医术又怎样?你还能出去给人看病不成?
虽然乡村人家的小娘子小媳妇们没有大户人家的讲究,为生计而抛头露面的比比皆是,但她们做的通常也都是女人能做的事,这学医看诊,那不是小娘子该做的事情呀!
江慧嘉便微抿了抿唇,笑道:“不为别的,只多少看些书,懂些医理,学些东西……照顾起我家三郎来,总多几分方便。”
“原来是为三郎!”武三娘赞赏地叹息道,“你也不容易……”
又想起先前江慧嘉为郑七娘施救的事情,也知道要是没有江慧嘉那时出手,自己等人绝不能轻易脱身,这时候就觉得江慧嘉能学医术其实是个大好事了。
几人说着话,一路上街寻着银铺。
在这方面,武三娘因为常上县城,倒是知道些。
她道:“大的银楼主要是卖首饰,只怕也不屑打些小东西,最好寻个小店。”
不久以后,她们出了前楼街,倒是在前头拐角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小银铺。铺子里只有一个老银匠在坐着,江慧嘉上前去问了银针的事,令人惊喜的是,这铺子里竟然就有现成的银质毫针卖!
老银匠说:“是上回一个大夫来定制的,我多打了一些,他取走了原定数目后,还剩余有三十六枚。”
虽然没有达到江慧嘉要的数量,但有这些也不错了。
江慧嘉当下买走了全部银针,又在老银匠这里重新预定了全套一百零八根针。
其实一般的中医是用不了她那么多银针的,但江慧嘉从前常常怪病突发,需要用到毫针压制气血逆行带来的伤害。那套针法十分特殊,少则要一次性用齐三十六根针,多的时候要用到六十四根针,还有最多用到一百零八根针的。
江慧嘉经历过两次眉心胀痛,对自己的怪病已存警惕。这里没有江老爷子,也没有那么多师叔祖们可以帮助她,她只能依靠自己。自然需要未雨绸缪,以防万一。
她特意多订了银针,则是为了防止损耗和丢失,给以做后备的。
银针的花费有些高,虽然银针分量轻,可以如今的工艺,要制作出合格的银针却很不容易。江慧嘉在老银匠这里买的三十六根银针就花去了一千三百文钱。她又留了两百文订金,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银铺。
与终于拿到一部分针灸针相比,这些花费就不算什么了。
接下来的事情都很顺利。
因为已经时近正午,三人就先寻了家小食铺填饱肚子。午食过后,又一起去了周记南北通货。
轮椅当然早就到了,江慧嘉付了余钱,取回轮椅,又自己坐上去试了试。这轮椅做得还不错,她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推动两边大轮,操纵轮椅前进后退,左右转弯,也是颇为流畅。
武三娘与周大郎媳妇都称赞:“真是好东西,真想不到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精巧的物件。”
江慧嘉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有点傻,这轮椅这么好推,她尽可早些将东西取了,又何必怕物件太大不方便?推着走不就是了?甚至她自己要是觉得累了,也尽可以坐到轮椅上,就用轮椅代步。
当然,后一个念头她也就是想想而已,真要这样做的话,在现代可以能没关系,在古代可就真显得有点傻了。
这轮椅背后还特意做了一个扶手,人在背后扶着扶手,要推起来也是很方便的。椅座下面又是挖空的,掀开椅子面,下头就是一个储物箱。江慧嘉将之前买的纸笔等物放入了储物箱里,篮子仍然随身挽着,就握住椅背后的扶手,推着轮椅出了南北通货。
到了大街上,不免又遭行人注目。
毕竟这轮椅是个稀罕东西,即便是在粟水县城也是少见的,引人注目不足为奇。
江慧嘉不喜欢被人不停打量,倒是周大郎媳妇对这轮椅很感兴趣,总有控制不住手脚的感觉,很喜欢时不时地将手探过来对着轮椅摸一摸。
到最后,江慧嘉索性就请周大郎媳妇来推轮椅,她自己倒是解放了双手。
三人又逛了一程,江慧嘉找到县城里的大杂货铺,买齐了“滑石粉、白土粉”等物,武三娘婆媳两个也各自添置了一些需要的东西。等到酉时回程,先时郑大奶奶造成的恐惧也差不多就在武三娘和周大郎媳妇心里消去了。
夕阳已渐渐斜落,等跑海车停到青山村村口,江慧嘉从车上下来,迎面见到远山秀水,村野轮廓,忽然一阵熟悉亲切之感涌入心怀。
她竟仿佛已渐渐适应了在大靖朝、在青山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