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秘隐者 传授逍遥剑术 五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江湖方圆最新章节!
萧北游略有所悟地说:“施伯伯,您说的这种执着精神很像是武林豪杰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林中真正的豪杰,为维护正义总是能面对艰难险阻而百折不回地往前冲,他们心里有正义追求,从不轻易放弃;他们不畏惧强敌,所以敢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杀;他们豪气冲天,有时甚至明知往前冲必败无疑,但依然勇敢地出拳、拔刀、亮剑,敢于奋勇向前,虽败犹荣,这是一种令敌胆寒的英雄气概。
“你说得很对,儒家所倡导的积极进取精神,很像武林侠士的勇猛精神,儒家有‘仁者无敌’‘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说法,说的是伦理修养很高的人,心中有很高的追求,从不会轻易放弃,遇到任何危险都能百折不回,能执着地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同理,武学修养高的人也有强大的内在力量,内力更刚强,这有利于将武功能量发挥到最佳状态,显然,仔细研究儒家的理论主张,学武之人能从中得到很多重要启示,比如,学武之人从中能体悟到,武学修养对于提高武功意义重大,练武之人的内在修养有利于提高击打的功力。”施涛声对萧北游细心讲道。
“看来,儒家虽然强调的是伦理方面的修养,但是,他们对修养的看法对于练武之人如何修炼内功,还是有重要的启示的。”萧北游说。
“练武之人确实能从儒家理论中得到启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我善要吾浩然之气’,他强调的虽然是内在伦理素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学武的人来说,也可以看成是强调练武之人要修炼内在之气,不要停留在仅仅是练武功招式之上,内气强才能更有功力。”施涛声结合武学细心地对萧北游讲儒学。
“儒家理论真的很有意思,以前,小侄对什么门派啊学说啊并没有重视。根本没有想到深奥的理论学说会与武功有什么关联,现在听您一说,小侄才知道,古人的学说竟然与武学有那么密切的关系。”萧北游说着,停下想了一想,接着说:“施伯伯,儒家之外,您不是说还有道家和佛家的学说吗?那么,其他的这些学说,是不是也与武学。与练武之人有密切的关系呢?”萧北游问。
施涛声说:“就学说的特点来看。老朽本人对道家的学说更喜欢。道家所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说,他们强调顺着自然规律去做,不要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道家的代表人物围绕着顺其自然这一核心观点,说出了各种精彩的话语,比如‘返璞归真’‘法天贵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等。所有这些话语,所强调的主要的都是回归本真状态,归于自然,柔弱胜刚强,主张尊重自然本性。不要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原本是统一的,人要与万物平等相待,让各种事物自然而然地自由发展。”
萧北游说:“对这种顺其自然的观点,小侄也非常喜欢,依小侄看,所谓的‘顺其自然’,指的是做任何事都必须尽量让它自然而然发展,不要去强行改变它,自然发展就是一种顺势,从武功来看,就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动,顺势,可以四两拨千斤,借势发挥,便能势如破竹,您说,小侄这么理解,是不是有道理?”
“不错,道家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在此原则下,道家还提出了一系列很妙的处事方法,比如‘以柔克刚’,柔如水,刚如石,水滴石穿,柔弱有它的灵活性、延绵性,它自有妙法来攻克刚强的事物;再如,‘以退为进’,适当时机,退才能留有余地,才能重新积蓄力量,如果一味进攻,一旦力竭,将没有退路,必受大挫折;再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就是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甘愿安守着雌柔地位,那么,它将成为天下所归依的溪涧,这强调的是要低调、谦虚,不要好强,不要锋芒毕露,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兼容天下万物。”施涛声继续说着。
“听起来很有道理,很像是在讲武功的应招方式,以退求进,以守为攻,这很值得注意。”萧北游说。
“道家这些处事哲理,既是‘顺应自然’这一观点的具体展开,也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所不为’观点的具体表述,这些方法,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如何‘顺势’而行,不是‘逆势’而动,这些观点,其实与武学道理是相通的,对于学武的来说,道家的这些哲理,大大有助于练武的人悟到更深的武功奥秘。”施涛声说。
萧北游说:“施伯伯刚才所讲的道家哲理,听起来确实是很神妙,也很有道理,小侄知道,在江湖上,武林高手过招,如果采用以硬碰硬的方式,经常是要吃亏的;明智的高手,常能出奇制胜,或以退为进,或借力反击,或乘势反攻,或突然袭击,这就是‘顺势’而行;古代兵法讲‘兵形象水’,水势居高而临下,顺山形高低而奔流,这非常形象地对军队乘‘势’出击进行释解,据小侄的理解,水是最善于顺势而流动的,它是顺其自然最典型的表现方式之一,道家讲‘上善若水’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小侄猜想,施伯伯您反复讲道家的这些哲理,一定是想告诉小侄,武功运行也是要顺势而行,在练武、比武过程中,要知道该如何顺势而行,该如何无为而为,也才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对吗?”萧北游对施涛声谈了他的心得体会。
“你很有悟性,说得很对,人生在世,学会顺势而行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武学的道理,也是人的生存原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道家关于顺应自然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是人生哲理,是人在世上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施涛声说。
“小侄对这么深奥的人生哲理还是不太懂,只能从武功方面去理解,小侄知道,练习武功,顺其自然非常重要,武功为什么要经常演练呢?因为武功招式演练到一定程度,便熟能生巧,便能对招式得心应手,使起招式来,其动作便能如行云流水一般,如果面对敌方的进攻,便能应对自如,能根据对垒中情势的变化,进退有度,虚实结合,攻守并用,顺势而行,这自然更有取胜的把握。”萧北游说。
施涛声感到,萧北游确实悟性很好,对于道家的思想观点,萧北游能从武学和武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从中悟出具体的道理,这善于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对于学武是非常重要的,施涛声觉得,他应该对萧北游细细讲讲道家理论的具体例子。
施涛声说:“萧小侄,道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你必须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强调追求‘虚’的境界要彻底,守住‘静’的心境要明确,面对万物蓬勃生长,要能看其出归之于本然的道理。老子对于修养的看法,是与他所主张的顺应自然的观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修养过程中的虚静合一,‘虚’了就能有‘空’,而有‘空’才能‘明’,能明了事理;‘静’了才能‘清’,而‘清’了才不会有偏见,才能‘观’得更明白,事物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是回归本然状态,是归于本真,所以,修养的目的是彻底地追求虚与静,是修养成一种能悟到自然之道的觉悟方式。”
萧北游问:“施伯伯,您连续说了什么‘虚’啊‘静’啊,什么‘空’啊‘明’啊,什么‘清’啊‘观’啊,又是什么‘本然’‘本真’等等,小侄听得糊里糊涂的,没能弄明白,您讲得太玄妙了,把我搞懵了,请您讲得具体、浅显一些吗?”
“简而言之,人修养时要养成一种虚怀若谷的心境,心境宽广才能把事理看得更清楚;同时,也要养成一种平和清静的心态,只有保持清静心态,才能静观事物,悟出真正的道理,这‘虚’与‘静’也是一种体悟自然而然之道的认知方式;其实,这种追求‘虚’‘静’的修养方式对于武学修养是很有启发的,练武之人特别需要有这种‘虚’的心境和‘静’的心态,只有保持虚与静,才能摈除杂念,专心致志地运气出招;只有用心专一,内气才能凝聚,而气聚才会有更强的内力,内力强,武功自然也就更高强,所以,虚静之心是练武功最根本的心境和心态。”施涛声解释说。
萧北游说:“小侄明白,有虚静心境,才不会胡思乱想,才能聚精会神,把全部心思放在练武功上,这样,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的干扰,练武时,使出任何招式都是用心的,专心的,心力一致,使出的招式自然能量也更大了,简单地说,心情要放宽,心态要平静,这样练功时才能用心专一,武功的提高才会更快!”
萧北游略有所悟地说:“施伯伯,您说的这种执着精神很像是武林豪杰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林中真正的豪杰,为维护正义总是能面对艰难险阻而百折不回地往前冲,他们心里有正义追求,从不轻易放弃;他们不畏惧强敌,所以敢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杀;他们豪气冲天,有时甚至明知往前冲必败无疑,但依然勇敢地出拳、拔刀、亮剑,敢于奋勇向前,虽败犹荣,这是一种令敌胆寒的英雄气概。
“你说得很对,儒家所倡导的积极进取精神,很像武林侠士的勇猛精神,儒家有‘仁者无敌’‘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说法,说的是伦理修养很高的人,心中有很高的追求,从不会轻易放弃,遇到任何危险都能百折不回,能执着地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同理,武学修养高的人也有强大的内在力量,内力更刚强,这有利于将武功能量发挥到最佳状态,显然,仔细研究儒家的理论主张,学武之人能从中得到很多重要启示,比如,学武之人从中能体悟到,武学修养对于提高武功意义重大,练武之人的内在修养有利于提高击打的功力。”施涛声对萧北游细心讲道。
“看来,儒家虽然强调的是伦理方面的修养,但是,他们对修养的看法对于练武之人如何修炼内功,还是有重要的启示的。”萧北游说。
“练武之人确实能从儒家理论中得到启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我善要吾浩然之气’,他强调的虽然是内在伦理素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学武的人来说,也可以看成是强调练武之人要修炼内在之气,不要停留在仅仅是练武功招式之上,内气强才能更有功力。”施涛声结合武学细心地对萧北游讲儒学。
“儒家理论真的很有意思,以前,小侄对什么门派啊学说啊并没有重视。根本没有想到深奥的理论学说会与武功有什么关联,现在听您一说,小侄才知道,古人的学说竟然与武学有那么密切的关系。”萧北游说着,停下想了一想,接着说:“施伯伯,儒家之外,您不是说还有道家和佛家的学说吗?那么,其他的这些学说,是不是也与武学。与练武之人有密切的关系呢?”萧北游问。
施涛声说:“就学说的特点来看。老朽本人对道家的学说更喜欢。道家所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说,他们强调顺着自然规律去做,不要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道家的代表人物围绕着顺其自然这一核心观点,说出了各种精彩的话语,比如‘返璞归真’‘法天贵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等。所有这些话语,所强调的主要的都是回归本真状态,归于自然,柔弱胜刚强,主张尊重自然本性。不要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原本是统一的,人要与万物平等相待,让各种事物自然而然地自由发展。”
萧北游说:“对这种顺其自然的观点,小侄也非常喜欢,依小侄看,所谓的‘顺其自然’,指的是做任何事都必须尽量让它自然而然发展,不要去强行改变它,自然发展就是一种顺势,从武功来看,就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动,顺势,可以四两拨千斤,借势发挥,便能势如破竹,您说,小侄这么理解,是不是有道理?”
“不错,道家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在此原则下,道家还提出了一系列很妙的处事方法,比如‘以柔克刚’,柔如水,刚如石,水滴石穿,柔弱有它的灵活性、延绵性,它自有妙法来攻克刚强的事物;再如,‘以退为进’,适当时机,退才能留有余地,才能重新积蓄力量,如果一味进攻,一旦力竭,将没有退路,必受大挫折;再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就是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甘愿安守着雌柔地位,那么,它将成为天下所归依的溪涧,这强调的是要低调、谦虚,不要好强,不要锋芒毕露,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兼容天下万物。”施涛声继续说着。
“听起来很有道理,很像是在讲武功的应招方式,以退求进,以守为攻,这很值得注意。”萧北游说。
“道家这些处事哲理,既是‘顺应自然’这一观点的具体展开,也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所不为’观点的具体表述,这些方法,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如何‘顺势’而行,不是‘逆势’而动,这些观点,其实与武学道理是相通的,对于学武的来说,道家的这些哲理,大大有助于练武的人悟到更深的武功奥秘。”施涛声说。
萧北游说:“施伯伯刚才所讲的道家哲理,听起来确实是很神妙,也很有道理,小侄知道,在江湖上,武林高手过招,如果采用以硬碰硬的方式,经常是要吃亏的;明智的高手,常能出奇制胜,或以退为进,或借力反击,或乘势反攻,或突然袭击,这就是‘顺势’而行;古代兵法讲‘兵形象水’,水势居高而临下,顺山形高低而奔流,这非常形象地对军队乘‘势’出击进行释解,据小侄的理解,水是最善于顺势而流动的,它是顺其自然最典型的表现方式之一,道家讲‘上善若水’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小侄猜想,施伯伯您反复讲道家的这些哲理,一定是想告诉小侄,武功运行也是要顺势而行,在练武、比武过程中,要知道该如何顺势而行,该如何无为而为,也才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对吗?”萧北游对施涛声谈了他的心得体会。
“你很有悟性,说得很对,人生在世,学会顺势而行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武学的道理,也是人的生存原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道家关于顺应自然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是人生哲理,是人在世上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施涛声说。
“小侄对这么深奥的人生哲理还是不太懂,只能从武功方面去理解,小侄知道,练习武功,顺其自然非常重要,武功为什么要经常演练呢?因为武功招式演练到一定程度,便熟能生巧,便能对招式得心应手,使起招式来,其动作便能如行云流水一般,如果面对敌方的进攻,便能应对自如,能根据对垒中情势的变化,进退有度,虚实结合,攻守并用,顺势而行,这自然更有取胜的把握。”萧北游说。
施涛声感到,萧北游确实悟性很好,对于道家的思想观点,萧北游能从武学和武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从中悟出具体的道理,这善于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对于学武是非常重要的,施涛声觉得,他应该对萧北游细细讲讲道家理论的具体例子。
施涛声说:“萧小侄,道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你必须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强调追求‘虚’的境界要彻底,守住‘静’的心境要明确,面对万物蓬勃生长,要能看其出归之于本然的道理。老子对于修养的看法,是与他所主张的顺应自然的观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修养过程中的虚静合一,‘虚’了就能有‘空’,而有‘空’才能‘明’,能明了事理;‘静’了才能‘清’,而‘清’了才不会有偏见,才能‘观’得更明白,事物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是回归本然状态,是归于本真,所以,修养的目的是彻底地追求虚与静,是修养成一种能悟到自然之道的觉悟方式。”
萧北游问:“施伯伯,您连续说了什么‘虚’啊‘静’啊,什么‘空’啊‘明’啊,什么‘清’啊‘观’啊,又是什么‘本然’‘本真’等等,小侄听得糊里糊涂的,没能弄明白,您讲得太玄妙了,把我搞懵了,请您讲得具体、浅显一些吗?”
“简而言之,人修养时要养成一种虚怀若谷的心境,心境宽广才能把事理看得更清楚;同时,也要养成一种平和清静的心态,只有保持清静心态,才能静观事物,悟出真正的道理,这‘虚’与‘静’也是一种体悟自然而然之道的认知方式;其实,这种追求‘虚’‘静’的修养方式对于武学修养是很有启发的,练武之人特别需要有这种‘虚’的心境和‘静’的心态,只有保持虚与静,才能摈除杂念,专心致志地运气出招;只有用心专一,内气才能凝聚,而气聚才会有更强的内力,内力强,武功自然也就更高强,所以,虚静之心是练武功最根本的心境和心态。”施涛声解释说。
萧北游说:“小侄明白,有虚静心境,才不会胡思乱想,才能聚精会神,把全部心思放在练武功上,这样,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的干扰,练武时,使出任何招式都是用心的,专心的,心力一致,使出的招式自然能量也更大了,简单地说,心情要放宽,心态要平静,这样练功时才能用心专一,武功的提高才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