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派上了用场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大唐最牛王爷最新章节!
李恪虽然对于事情传到最后变成这样也很无奈,但至少是把消息传达了下去,姑且算是达到了目的。
这不到二百人中,按李恪的想法,要选出八个人组成襄东县的治理委员会,然后这个治理委员会中再选出一个人做知县。
平时一般的事务,就由这七个人和知县处理,七个人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知县统管全局。
如果有的事情知县拿不定主意、或者说之前有所规定的事务,就交给这个治理委员会投票表决,如果还不能决定或者是更重大的事情,就交由全体参加推举的人来决定。
从形式上来看,这种推举的方法与民间行会里选会首和决定商会的大政方针很是相似,由于第一批参加推举的人要么有房有地要么有产业。
多多少少都与商会那边有些联系,所以整个形式对他们来说倒是不陌生,也很容易接受,这倒是让李恪他们省了不少的力。
于是几天后,程风这边找人印好了选票,这个名字当然也是李恪起的,便在襄东县的晒谷场上开始了不仅是襄城,也是大唐历史上的第一次推举。
推举的当天,晒谷场上人山人海,不仅是襄东县的百姓,就连襄城城内也有不少士绅出了城,过来观看齐王搞出来的这个推举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然,难说他们其中有多少人是存了心思想要在将来的襄城的推举人团里占一个位置的。
燕王杨镇虽然平日里不做事,不过真有事情的时候还是相当靠谱的,他提前命县里差役们去找了木匠打了几十条四人坐的长凳。
摆在了晒谷场里,免去了县里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席地而坐的尴尬。
李恪规定的时间到了,襄东县被他选中的人陆陆续续来到了晒谷场,坐在了长凳上。
然后,马上有吏员拿着选票一张张地发了下去,每人在发到选票的同时还给了一小块炭,用来在候选人的名字上画圈。
治理委员会的人选,按程风设计的流程是自荐,反正只有七个名额,想做的话只要在推举开始之后上台宣讲一下自己擅长的事情以及想为县里百姓谋福利的心即可。
时限是一柱香的时间,至少李恪是这么告诉他们的。
但大唐的民风是能不出风头则不出风头,让他们公开上去演说自己对于县城建设的想法,跟押着这些人上断头台也差不多,所以推举会开始之后,好久也没人上台。
一定得有人挑头才行,而一个县的治安又是件很重要的事,他也不放心直接交给一个新手。
治理委员会充当的是议员的角色,而议员们当然要担任县里的一些职务,否则他们便无法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了。
县里之前的捕快肯定在工作能力上能满足李恪的要求,而且他也属于程风划出的“有产者”中的一员,所以,由杨镇暗示他来上台参选显然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捕快来说,知县大人既然之前让他说出来参选,虽然他也没搞清状况,但捕快平时就是抛头露面的,遇到事往后躲肯定不行,所以见到台上孤零零的原知县大人拿起了杯子。
一咬牙,从坐席里站了起来,走到了台子一角,从早就等在那里的小吏手里接过一根刚刚点着的香,然后上了台。
这根香就是他的计时器。
“呃,诸、诸位父老,你们都认识俺,俺就是城里的王捕快,俺听齐王说,想为家乡父老办事,就要光明正大与父老兄弟面对面,所以,俺就想加入那个,那个,治理委,员会……”
听到捕快蹩脚的演讲,坐在会场一角的李恪和程风以及韩将军互相对视了一眼,笑笑。
不过笑归笑,李恪知道只要自己的制度能推行得下去,王捕快一定会因为这次演讲而被载入史册的。
王捕快手里的香只烧了一半,他就说完了自己准备的话,他倒是没觉得尴尬,而是把香一扔,冲台下团团作了个揖,然后从台子的另一边走了下去。
立刻有一个小差役走到台子上,在早就立在那里的木板上用炭条在最顶端写下了三个字:王捕快。
一会儿唱票的时候,每人拿到了多少票,就要在这里体现了。
所有的一切,都和之前李恪搞的拍卖有些类似,想来程风在考虑流程的时候,也没少参考之前李恪在京城的所做所为就是了。
大唐有句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第二个出头的就没问题了,于是,王捕头这个托上台之后,马上又有三四人站了起来,准备到台上来发表竞选演说。
“看,我说的没错吧,一定会有人上台来的。”李恪笑着对程风道。
之前程风一度担心有可能会凑不齐八个人,而李恪则从性格的角度分析说小二百人里至少也得有四十人左右是那种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所以要担心的并不是人少而是人多。
因此程风针对两种情况都做了准备。
如果人少,那么他准备就现场抓阄也一定要凑够八个人,无论抓阄出来的人是不是适合做官员,李恪把这个叫做赶鸭子上架的计划。
而如果人多,那么他就准备按票数取前八位。
李恪听到他的决定后,将那个先后出场顺序会影响票数的理论告诉了程风,于是程风将他的推选办法改为了前五个直接胜出,而后边的人再从中取三人的办法。
他的准备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最终上台竞选的人一共有十人,所以杨镇宣布对后四人再次进行一次全员投票,从中再选出两人来补进治理委员会。
“感觉这样还是略麻烦……”程风看着现场乱哄哄又一次发选票,收票,计票的样子,道,“这次回去总结一下经验,争取下次弄得更圆满一些。”
在李恪的强烈建议下,“下次”被设置到了两年以后,李恪的理由是一年时间太短,直接四年时间又太长。
李恪虽然对于事情传到最后变成这样也很无奈,但至少是把消息传达了下去,姑且算是达到了目的。
这不到二百人中,按李恪的想法,要选出八个人组成襄东县的治理委员会,然后这个治理委员会中再选出一个人做知县。
平时一般的事务,就由这七个人和知县处理,七个人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知县统管全局。
如果有的事情知县拿不定主意、或者说之前有所规定的事务,就交给这个治理委员会投票表决,如果还不能决定或者是更重大的事情,就交由全体参加推举的人来决定。
从形式上来看,这种推举的方法与民间行会里选会首和决定商会的大政方针很是相似,由于第一批参加推举的人要么有房有地要么有产业。
多多少少都与商会那边有些联系,所以整个形式对他们来说倒是不陌生,也很容易接受,这倒是让李恪他们省了不少的力。
于是几天后,程风这边找人印好了选票,这个名字当然也是李恪起的,便在襄东县的晒谷场上开始了不仅是襄城,也是大唐历史上的第一次推举。
推举的当天,晒谷场上人山人海,不仅是襄东县的百姓,就连襄城城内也有不少士绅出了城,过来观看齐王搞出来的这个推举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然,难说他们其中有多少人是存了心思想要在将来的襄城的推举人团里占一个位置的。
燕王杨镇虽然平日里不做事,不过真有事情的时候还是相当靠谱的,他提前命县里差役们去找了木匠打了几十条四人坐的长凳。
摆在了晒谷场里,免去了县里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席地而坐的尴尬。
李恪规定的时间到了,襄东县被他选中的人陆陆续续来到了晒谷场,坐在了长凳上。
然后,马上有吏员拿着选票一张张地发了下去,每人在发到选票的同时还给了一小块炭,用来在候选人的名字上画圈。
治理委员会的人选,按程风设计的流程是自荐,反正只有七个名额,想做的话只要在推举开始之后上台宣讲一下自己擅长的事情以及想为县里百姓谋福利的心即可。
时限是一柱香的时间,至少李恪是这么告诉他们的。
但大唐的民风是能不出风头则不出风头,让他们公开上去演说自己对于县城建设的想法,跟押着这些人上断头台也差不多,所以推举会开始之后,好久也没人上台。
一定得有人挑头才行,而一个县的治安又是件很重要的事,他也不放心直接交给一个新手。
治理委员会充当的是议员的角色,而议员们当然要担任县里的一些职务,否则他们便无法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了。
县里之前的捕快肯定在工作能力上能满足李恪的要求,而且他也属于程风划出的“有产者”中的一员,所以,由杨镇暗示他来上台参选显然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捕快来说,知县大人既然之前让他说出来参选,虽然他也没搞清状况,但捕快平时就是抛头露面的,遇到事往后躲肯定不行,所以见到台上孤零零的原知县大人拿起了杯子。
一咬牙,从坐席里站了起来,走到了台子一角,从早就等在那里的小吏手里接过一根刚刚点着的香,然后上了台。
这根香就是他的计时器。
“呃,诸、诸位父老,你们都认识俺,俺就是城里的王捕快,俺听齐王说,想为家乡父老办事,就要光明正大与父老兄弟面对面,所以,俺就想加入那个,那个,治理委,员会……”
听到捕快蹩脚的演讲,坐在会场一角的李恪和程风以及韩将军互相对视了一眼,笑笑。
不过笑归笑,李恪知道只要自己的制度能推行得下去,王捕快一定会因为这次演讲而被载入史册的。
王捕快手里的香只烧了一半,他就说完了自己准备的话,他倒是没觉得尴尬,而是把香一扔,冲台下团团作了个揖,然后从台子的另一边走了下去。
立刻有一个小差役走到台子上,在早就立在那里的木板上用炭条在最顶端写下了三个字:王捕快。
一会儿唱票的时候,每人拿到了多少票,就要在这里体现了。
所有的一切,都和之前李恪搞的拍卖有些类似,想来程风在考虑流程的时候,也没少参考之前李恪在京城的所做所为就是了。
大唐有句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第二个出头的就没问题了,于是,王捕头这个托上台之后,马上又有三四人站了起来,准备到台上来发表竞选演说。
“看,我说的没错吧,一定会有人上台来的。”李恪笑着对程风道。
之前程风一度担心有可能会凑不齐八个人,而李恪则从性格的角度分析说小二百人里至少也得有四十人左右是那种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所以要担心的并不是人少而是人多。
因此程风针对两种情况都做了准备。
如果人少,那么他准备就现场抓阄也一定要凑够八个人,无论抓阄出来的人是不是适合做官员,李恪把这个叫做赶鸭子上架的计划。
而如果人多,那么他就准备按票数取前八位。
李恪听到他的决定后,将那个先后出场顺序会影响票数的理论告诉了程风,于是程风将他的推选办法改为了前五个直接胜出,而后边的人再从中取三人的办法。
他的准备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最终上台竞选的人一共有十人,所以杨镇宣布对后四人再次进行一次全员投票,从中再选出两人来补进治理委员会。
“感觉这样还是略麻烦……”程风看着现场乱哄哄又一次发选票,收票,计票的样子,道,“这次回去总结一下经验,争取下次弄得更圆满一些。”
在李恪的强烈建议下,“下次”被设置到了两年以后,李恪的理由是一年时间太短,直接四年时间又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