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试进行中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大明话事人最新章节!
走到显灵宫大门时,王十五说:“只要进了朝堂,所图不是位列阁部就是名垂青史。
奴家知道林君想要什么,但家兄的心愿,就拜托林君了。”
林泰来反问道:“你对我如此有信心?连少司徒本人都未必有这个信心。”
王十五回答说:“别人都说林君反应机敏、算计周密,又敢于冒险,所以屡屡成功,但奴家并不以为然。
在奴家看来,林君最厉害之处其实是总能洞悉先机,总能比别人更早掌握情报,然后因势利导,主打的就是一个知己知彼。
这次林君既然敢到我们王家,想必又是掌握了什么情报,而后可加以利用。”
林泰来大吃一惊,拥有各种“信息差”就是他最大的秘密武器,居然被先前素不相识的王十五看出了点端倪。
这小娘们不简单,现在退亲还来得及么?
登上马车之前,王十五又道:“是奴家失言了,还望林君不要介意。只是想到要结亲,就忍不住开诚布公了。
林君也要努力,奴家将来到底能飞多高,全靠林君了。”
从显灵宫做完任务出来,林泰来将王十五小娘子护送到了王家。
此时王家已经按照合作要求,腾出了若干间房屋。
于是林泰来又去了申府,准备将行李搬到王家,未来就暂住在王家。
在林泰来搬来之前这段时间,王之垣对王十五问道:
“你今日与林解元同去显灵宫,也算是直接接触到了他,你觉得此人如何?”
王十五答道:“表面看去是今布,内里却是孟德也。”
王少司徒有点错愕的说:“孟德?伱说的是哪方面?”
王十五又点评了一句:“行为不羁,不拘泥于条框,有孟德之风。”
王之垣和王之瑶名为兄妹,但这岁数差距比一般父女都大。
长叹一声道:“其实我又想了想,对你而言,高举应该更加安稳。”
从现有阶层地位、知根知底程度、夫家距离远近等指数来看,高举确实是一个最安稳的选择。
但王十五却摇了摇头说:“高君虽好,但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未免有点太无聊了。”
话说到这里,王少司徒也就不再摇摆不定,下定了决心。
等林大官人带着手下和行李过来时,王之垣将林大官人请到了书房。
林泰来侃侃而谈:“显灵宫乃是京城三大道宫之一,香客众多,今天人数也不少。
我和令妹一起出现在显灵宫,制造出了相当的热度,让世人将我和王家关联在了一起,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布局。”
王之垣对此无话可说,你林泰来制造热度的方式,确实别具一格。
难怪你林泰来总是能用最快的速度,引发公众的热议。
林泰来又指示说:“第一,少司徒立刻去告诉杨天官,这两天可以提名户部尚书人选,不能再迟了!
第二,如果遭到了攻讦,少司徒暂时不要有任何还击,也不要找人去攻击对手!”
王之垣别无异议,既然选择了与林泰来合作,就只能照做。
当夜王之垣又从后门偷偷潜入了天官府,与同为山东同乡的吏部尚书杨巍沟通。
杨天官看到后辈王之垣忽然开始积极进取,本来还挺欣慰的,直到他听到了林泰来这个名字。
“先前我嘱咐了许多,是让你去找首辅,你却找了个首辅门客?”杨天官一度以为,王少司徒鬼迷心窍了。
但事情进行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次日在吏部,杨天官就召集了左右侍郎、文选司的郎中和员外郎开会,这种会叫部议。
在部议上,一致通过提名宋纁、王之垣为户部尚书候选人,这就是吏部在人事问题上的权力。
当然这只是提名,而不是最终决议。户部尚书这样的顶级官位,最终决议也不可能由吏部做出。
但提名的最大意义可能就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开打的场景。
然后不出所有人预料的,又到次日时,一天之内就有四封奏疏从不同角度,攻讦户部左侍郎王之垣。
什么昏庸渎职啊,什么结党营私啊,什么包庇亲族啊,什么账目可疑啊,什么打击异己啊,各种罪过罗列出来也不少。
最让王少司徒生气的是,有人攻击说,自从王之垣主掌太仓以来,积存连年减少,实乃大失职也。
官场人都心知肚明,太仓充盈都是张居正时代穷尽手段积攒起来的!
张居正死了后人亡政息,无论谁来执掌太仓,都只会积存减少而不会增多!
扪心自问,他王之垣尽力维持太仓收支,做得已经很不错了,凭什么还要挨这个骂!
尽管早已经做好了“抗压”的心理准备,但是被骂“失职”还是让王少司徒很生气。
按照惯例,被弹劾的王少司徒闭门不出,坐在堂上生闷气,王之猷和王象蒙只得陪着。
王象蒙劝道:“伯父之所以憋气,主要还是因为你信了林泰来。
如今只有被骂,却不能还击,难怪要心中不平。”
王少司徒训斥说:“你下去!别在这里碍眼!”
王象蒙一脸懵逼的问道:“我怎么了?”
王少司徒拂袖喝道:“看到你们万历八年的就生气!”
这次弹劾王少司徒的御史里,有三个人是万历八年的进士。
在大明官场具有独特地位的御史,也是有一套独特选拔制度的,一般不可能有人刚中了进士就可以直接当御史。
大部分御史都有两条来源,一是中了进士后馆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没有留在翰林院,选拔为御史,算是庶吉士的第二好出路。
二是选拔政绩优秀、年纪不老的知县为御史,用行话说叫“行取”,从知县到御史虽然同为七品,但视为高升。
这个选拔制度决定了当今御史里面,万历八年的进士很多。
这一年的进士当了知县后,三年一任就到了万历十一年。
碰巧赶上皇帝清算张居正势力,朝堂大换血,但在地方的知县受政治风波影响相对较小。
结果万历八年这批进士里当知县的,因为相对年轻,大批行取补充为御史。
王象蒙就是这样混进都察院成为御史的,立誓要娶王家女的高举也是。
眼瞅着自己要成为撒气对象,王象蒙果断撤退了。
王少司徒又对王之猷问道:“林泰来在干什么?”
王之猷答道:“好像正在准备武试,明天就是第一场了。”
王少司徒狠狠的说:“他先前不是说过,无论是谁攻讦我,他都要打上门去,以德服人吗?”
王之猷解释着说:“我今日也去问了,林泰来他说时机未到。”
王少司徒现在的状态有点像是关心则乱,问道:“他在等什么时机?马上就要开始武试了,他还有多余精力兼顾?”
王之猷苦笑说:“林泰来说没问题,他可以一边考武科,一边顺带着把事情办了。
还说让兄长你务必戒急用忍,不得有任何反击。”
国人有个传统,尽量不去打扰面临考试的考生,所以王少司徒克制住了把林泰来抓过来的想法。
武科考试处处模仿文科考试,考试同样是三场,就连考试时间也一样定为九日、十二日、十五日。
到了四月初九,万历十四年的武科会试开考了。
武试规模远少于文科,武科会试考生一般也就千人左右,武官和军籍子弟占比百分之八十五,林泰来这样民籍占比百分之十五,最终录取武进士人数在百人左右。
武试的第一场是文场,地点就在贡院举行,论和策考题各一道。
四月初九凌晨,林大官人就带着考篮,来到了东城贡院龙门外。
武试考生文化水平普遍不怎么样,但凡有点读书天赋的人,那都去考文秀才了。
所以今天这文场项目,让大多数考生都很紧张,唯独林大官人可能是个异数。
往贡院龙门外一站,林大官人那极具标识性的外形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毕竟林大官人是唯一屡屡公然放言,定要夺取武试第一的人,谁不想看看他究竟是何等样人。
再说林大官人是考生中最能惹事,近期名声最响亮的一个,一个人打了几十个厂卫缉事官校的事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还听说此人和户部实权侍郎家的小妹出双入对,一起亲密的去显灵宫上香,更让社会地位普遍不高的武试考生羡慕嫉妒恨。
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林大官人夷然不惧,环视四周后,大声的说:“你们都是来争夺第二的吗?”
一句话顿时就在人群里引起了哗然,但是等了半天,还是没人冲出来。
这让林大官人很失望,一是没有引发大战,要是被迫防守反击,再放倒一批就好了,这就是现场展示勇武啊。
二是没有把报名参加武试的郑国泰给钓出来,上千人站在这里,林大官人也不知道哪个是郑国泰。
没有达成预期的林大官人心里直犯嘀咕,这郑国泰如此能忍的吗?
正在这时,开始入场搜检了,林大官人只好放下了小心思,专心考试。
文场题目两道,论的题目是论述如何用火器守边,策的题目管理海岛和征剿海贼。
看到这俩题目,林大官人便感慨,只要是个在网上混过几年的军史键政,都能水上几千字。
所以林大官人一直写到了天黑,一共水了七千多字,比南直隶乡试还多了一千字,应该够用了。
毕竟论起文化水平,南京武官可能是天下武官群体里最高的。六千字在南京够用,七千字在会试应该也没问题。
负责糊名的收卷官都看傻了,武科考试还有这么能写的?
回到王家住处休息了两天,四月十二日又到了武试的第二场,地点在城东京师武学校场。
第二场有两种项目,射箭和膂力,考生可以任选其一,擅长哪个就选哪个。
林泰来当然还是选择简单明了的膂力,他又没训练过弓箭。
在周围骇然的目光中,林大官人抱起了五百斤的石墩,他内心波澜不惊。
每场考试的结果都是要分等次的,以膂力为例,正常的三个重量级分别对应着上等、中等、下等。
基本上只是摆设的五百斤级石墩,被林大官人抱起来把玩过后,就得到了比上等还高的上上等评级。
正当林大官人四顾茫然,感受着无敌寂寞的时候,突然从箭场那边传来了爆炸性的欢呼声。
随即就有人跑到膂力场地这里,激动的叫道:“有个叫郑国泰的,马步六箭全中,上上等!”
这下连这边的人也发出了惊呼声,六箭全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了,不亚于把玩五百斤石墩。
按照考试规定,考生一共要骑射三箭,步射三箭。
骑射和步射各中两箭的,就算上等了;一项中两箭另一项中一箭的,就是中上等;各种一箭的,算是中下等;剩下的都是下等了。
每项三箭一共六箭全中,这成绩就超出了上等!
所以只能和林大官人把玩五百斤石墩一样,单独列为上上等了。
不过从技巧性和观赏性来看,还是射箭更吸引人一点。
林大官人忍不住冷哼一声,这是他参加各级武科考试以来,第一次有人和自己争风头!
他可没有什么尊重对手、亦敌亦友的思想,他只想把对手都踩下去。
尤其这个争风头的人,还是自己最大的恶意竞争对手。
在脑中迅速检索了一下郑国泰的信息后,林大官人立刻就发现了一个华点。
作为深度参与了万历朝政治大乱斗、制造出了很多幺蛾子的历史名人,史料对郑国泰的记载还是很多的,不像其他不受重视的外戚那样寥寥数笔语焉不详。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郑国泰真有“百发百中”这样的绝顶射术,为何记载详细的史料中从没有提起过?
林大官人又仔细回想了一下,关于郑国泰的史料很多,但确实没有提到过射术!
如果历史上的郑国泰有这样的绝顶射术,那就不可能一直只挂名虚职啊,万历皇帝也不会放着现成理由不用,不趁机给郑国泰赏赐!
继续求票,打榜打榜
(本章完)
走到显灵宫大门时,王十五说:“只要进了朝堂,所图不是位列阁部就是名垂青史。
奴家知道林君想要什么,但家兄的心愿,就拜托林君了。”
林泰来反问道:“你对我如此有信心?连少司徒本人都未必有这个信心。”
王十五回答说:“别人都说林君反应机敏、算计周密,又敢于冒险,所以屡屡成功,但奴家并不以为然。
在奴家看来,林君最厉害之处其实是总能洞悉先机,总能比别人更早掌握情报,然后因势利导,主打的就是一个知己知彼。
这次林君既然敢到我们王家,想必又是掌握了什么情报,而后可加以利用。”
林泰来大吃一惊,拥有各种“信息差”就是他最大的秘密武器,居然被先前素不相识的王十五看出了点端倪。
这小娘们不简单,现在退亲还来得及么?
登上马车之前,王十五又道:“是奴家失言了,还望林君不要介意。只是想到要结亲,就忍不住开诚布公了。
林君也要努力,奴家将来到底能飞多高,全靠林君了。”
从显灵宫做完任务出来,林泰来将王十五小娘子护送到了王家。
此时王家已经按照合作要求,腾出了若干间房屋。
于是林泰来又去了申府,准备将行李搬到王家,未来就暂住在王家。
在林泰来搬来之前这段时间,王之垣对王十五问道:
“你今日与林解元同去显灵宫,也算是直接接触到了他,你觉得此人如何?”
王十五答道:“表面看去是今布,内里却是孟德也。”
王少司徒有点错愕的说:“孟德?伱说的是哪方面?”
王十五又点评了一句:“行为不羁,不拘泥于条框,有孟德之风。”
王之垣和王之瑶名为兄妹,但这岁数差距比一般父女都大。
长叹一声道:“其实我又想了想,对你而言,高举应该更加安稳。”
从现有阶层地位、知根知底程度、夫家距离远近等指数来看,高举确实是一个最安稳的选择。
但王十五却摇了摇头说:“高君虽好,但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未免有点太无聊了。”
话说到这里,王少司徒也就不再摇摆不定,下定了决心。
等林大官人带着手下和行李过来时,王之垣将林大官人请到了书房。
林泰来侃侃而谈:“显灵宫乃是京城三大道宫之一,香客众多,今天人数也不少。
我和令妹一起出现在显灵宫,制造出了相当的热度,让世人将我和王家关联在了一起,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布局。”
王之垣对此无话可说,你林泰来制造热度的方式,确实别具一格。
难怪你林泰来总是能用最快的速度,引发公众的热议。
林泰来又指示说:“第一,少司徒立刻去告诉杨天官,这两天可以提名户部尚书人选,不能再迟了!
第二,如果遭到了攻讦,少司徒暂时不要有任何还击,也不要找人去攻击对手!”
王之垣别无异议,既然选择了与林泰来合作,就只能照做。
当夜王之垣又从后门偷偷潜入了天官府,与同为山东同乡的吏部尚书杨巍沟通。
杨天官看到后辈王之垣忽然开始积极进取,本来还挺欣慰的,直到他听到了林泰来这个名字。
“先前我嘱咐了许多,是让你去找首辅,你却找了个首辅门客?”杨天官一度以为,王少司徒鬼迷心窍了。
但事情进行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次日在吏部,杨天官就召集了左右侍郎、文选司的郎中和员外郎开会,这种会叫部议。
在部议上,一致通过提名宋纁、王之垣为户部尚书候选人,这就是吏部在人事问题上的权力。
当然这只是提名,而不是最终决议。户部尚书这样的顶级官位,最终决议也不可能由吏部做出。
但提名的最大意义可能就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开打的场景。
然后不出所有人预料的,又到次日时,一天之内就有四封奏疏从不同角度,攻讦户部左侍郎王之垣。
什么昏庸渎职啊,什么结党营私啊,什么包庇亲族啊,什么账目可疑啊,什么打击异己啊,各种罪过罗列出来也不少。
最让王少司徒生气的是,有人攻击说,自从王之垣主掌太仓以来,积存连年减少,实乃大失职也。
官场人都心知肚明,太仓充盈都是张居正时代穷尽手段积攒起来的!
张居正死了后人亡政息,无论谁来执掌太仓,都只会积存减少而不会增多!
扪心自问,他王之垣尽力维持太仓收支,做得已经很不错了,凭什么还要挨这个骂!
尽管早已经做好了“抗压”的心理准备,但是被骂“失职”还是让王少司徒很生气。
按照惯例,被弹劾的王少司徒闭门不出,坐在堂上生闷气,王之猷和王象蒙只得陪着。
王象蒙劝道:“伯父之所以憋气,主要还是因为你信了林泰来。
如今只有被骂,却不能还击,难怪要心中不平。”
王少司徒训斥说:“你下去!别在这里碍眼!”
王象蒙一脸懵逼的问道:“我怎么了?”
王少司徒拂袖喝道:“看到你们万历八年的就生气!”
这次弹劾王少司徒的御史里,有三个人是万历八年的进士。
在大明官场具有独特地位的御史,也是有一套独特选拔制度的,一般不可能有人刚中了进士就可以直接当御史。
大部分御史都有两条来源,一是中了进士后馆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没有留在翰林院,选拔为御史,算是庶吉士的第二好出路。
二是选拔政绩优秀、年纪不老的知县为御史,用行话说叫“行取”,从知县到御史虽然同为七品,但视为高升。
这个选拔制度决定了当今御史里面,万历八年的进士很多。
这一年的进士当了知县后,三年一任就到了万历十一年。
碰巧赶上皇帝清算张居正势力,朝堂大换血,但在地方的知县受政治风波影响相对较小。
结果万历八年这批进士里当知县的,因为相对年轻,大批行取补充为御史。
王象蒙就是这样混进都察院成为御史的,立誓要娶王家女的高举也是。
眼瞅着自己要成为撒气对象,王象蒙果断撤退了。
王少司徒又对王之猷问道:“林泰来在干什么?”
王之猷答道:“好像正在准备武试,明天就是第一场了。”
王少司徒狠狠的说:“他先前不是说过,无论是谁攻讦我,他都要打上门去,以德服人吗?”
王之猷解释着说:“我今日也去问了,林泰来他说时机未到。”
王少司徒现在的状态有点像是关心则乱,问道:“他在等什么时机?马上就要开始武试了,他还有多余精力兼顾?”
王之猷苦笑说:“林泰来说没问题,他可以一边考武科,一边顺带着把事情办了。
还说让兄长你务必戒急用忍,不得有任何反击。”
国人有个传统,尽量不去打扰面临考试的考生,所以王少司徒克制住了把林泰来抓过来的想法。
武科考试处处模仿文科考试,考试同样是三场,就连考试时间也一样定为九日、十二日、十五日。
到了四月初九,万历十四年的武科会试开考了。
武试规模远少于文科,武科会试考生一般也就千人左右,武官和军籍子弟占比百分之八十五,林泰来这样民籍占比百分之十五,最终录取武进士人数在百人左右。
武试的第一场是文场,地点就在贡院举行,论和策考题各一道。
四月初九凌晨,林大官人就带着考篮,来到了东城贡院龙门外。
武试考生文化水平普遍不怎么样,但凡有点读书天赋的人,那都去考文秀才了。
所以今天这文场项目,让大多数考生都很紧张,唯独林大官人可能是个异数。
往贡院龙门外一站,林大官人那极具标识性的外形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毕竟林大官人是唯一屡屡公然放言,定要夺取武试第一的人,谁不想看看他究竟是何等样人。
再说林大官人是考生中最能惹事,近期名声最响亮的一个,一个人打了几十个厂卫缉事官校的事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还听说此人和户部实权侍郎家的小妹出双入对,一起亲密的去显灵宫上香,更让社会地位普遍不高的武试考生羡慕嫉妒恨。
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林大官人夷然不惧,环视四周后,大声的说:“你们都是来争夺第二的吗?”
一句话顿时就在人群里引起了哗然,但是等了半天,还是没人冲出来。
这让林大官人很失望,一是没有引发大战,要是被迫防守反击,再放倒一批就好了,这就是现场展示勇武啊。
二是没有把报名参加武试的郑国泰给钓出来,上千人站在这里,林大官人也不知道哪个是郑国泰。
没有达成预期的林大官人心里直犯嘀咕,这郑国泰如此能忍的吗?
正在这时,开始入场搜检了,林大官人只好放下了小心思,专心考试。
文场题目两道,论的题目是论述如何用火器守边,策的题目管理海岛和征剿海贼。
看到这俩题目,林大官人便感慨,只要是个在网上混过几年的军史键政,都能水上几千字。
所以林大官人一直写到了天黑,一共水了七千多字,比南直隶乡试还多了一千字,应该够用了。
毕竟论起文化水平,南京武官可能是天下武官群体里最高的。六千字在南京够用,七千字在会试应该也没问题。
负责糊名的收卷官都看傻了,武科考试还有这么能写的?
回到王家住处休息了两天,四月十二日又到了武试的第二场,地点在城东京师武学校场。
第二场有两种项目,射箭和膂力,考生可以任选其一,擅长哪个就选哪个。
林泰来当然还是选择简单明了的膂力,他又没训练过弓箭。
在周围骇然的目光中,林大官人抱起了五百斤的石墩,他内心波澜不惊。
每场考试的结果都是要分等次的,以膂力为例,正常的三个重量级分别对应着上等、中等、下等。
基本上只是摆设的五百斤级石墩,被林大官人抱起来把玩过后,就得到了比上等还高的上上等评级。
正当林大官人四顾茫然,感受着无敌寂寞的时候,突然从箭场那边传来了爆炸性的欢呼声。
随即就有人跑到膂力场地这里,激动的叫道:“有个叫郑国泰的,马步六箭全中,上上等!”
这下连这边的人也发出了惊呼声,六箭全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了,不亚于把玩五百斤石墩。
按照考试规定,考生一共要骑射三箭,步射三箭。
骑射和步射各中两箭的,就算上等了;一项中两箭另一项中一箭的,就是中上等;各种一箭的,算是中下等;剩下的都是下等了。
每项三箭一共六箭全中,这成绩就超出了上等!
所以只能和林大官人把玩五百斤石墩一样,单独列为上上等了。
不过从技巧性和观赏性来看,还是射箭更吸引人一点。
林大官人忍不住冷哼一声,这是他参加各级武科考试以来,第一次有人和自己争风头!
他可没有什么尊重对手、亦敌亦友的思想,他只想把对手都踩下去。
尤其这个争风头的人,还是自己最大的恶意竞争对手。
在脑中迅速检索了一下郑国泰的信息后,林大官人立刻就发现了一个华点。
作为深度参与了万历朝政治大乱斗、制造出了很多幺蛾子的历史名人,史料对郑国泰的记载还是很多的,不像其他不受重视的外戚那样寥寥数笔语焉不详。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郑国泰真有“百发百中”这样的绝顶射术,为何记载详细的史料中从没有提起过?
林大官人又仔细回想了一下,关于郑国泰的史料很多,但确实没有提到过射术!
如果历史上的郑国泰有这样的绝顶射术,那就不可能一直只挂名虚职啊,万历皇帝也不会放着现成理由不用,不趁机给郑国泰赏赐!
继续求票,打榜打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