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1544章 朝廷的四品官衔变成了大白菜?
第1544章 朝廷的四品官衔变成了大白菜?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最新章节!
万寿宫内的站位很奇怪。
皇帝和皇后倒是和在紫宸殿中一样,高高在上,坐得板板正正。
李承乾没有照往常一样站在阶下,而是站在东边。
那里有了小门,也不知里边究竟是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
公主们在西边墙下,逐一落座。
长乐公主不显山不露水的坐在靠后的地方。
虽说,这里本就是她该待的地方。
前边要么是姐姐,要么是姑姑。
可按照地位来说,她才是理所应当,坐在头一个位置的公主!
因为,她是两代公主之中,唯一的嫡女!
公主之中,唯一能在身份上与她比肩的,只有太穆皇后所出的平阳昭公主。
可惜的是,平阳昭公主早殁,否则长公主的位置,哪里有长沙公主的份儿?
明显可以看出,上一辈公主们对长乐,属于那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同辈的公主,对她倒是颇为亲厚。
皇家人爱怎么坐怎么坐,文武百官并不怎么在乎。
最引人注意的是,在龙椅阶下的两侧,还有十几个穿着官袍的人。
清一水都是四品以上的高级官员!
和在外边看到的那中年武将一样,文武百官竟然都是生面孔!
这群人,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正六品以下的官员,不认识都很正常。
因为皇权允许,很多人都拥有自主任命六品以下官员的权力。
尤其是在军中,临时封个陪戎副尉之类的小官,太正常不过了。
各位王爷、大都督府中的属官,也多的很。
只要随后去吏部领个官身就好了。
但六品以上就不同了!
不管是多偏的地方,权力多小的官,都必定要由三省大佬签字。
四品以上的,更需要皇帝亲自审批,由吏部和民部一同调查清楚来历,才能够颁布官身。
十几个四品官...着实有点吓人了。
要知道,赵普那个明后年就能进入三省的长安县令,也不过正五品上而已...
从地位上看,正四品已经是六部侍郎的级别了!
什么时候,朝廷的四品官衔变成了大白菜?
戴胄的脸有点黑。
他知道皇帝和柳白,私底下有不少猫腻,是朝中百官不知道的。
可一下子挑出十几个四品官,着实打脸打得狠了一点...
让文武百官起身之后,李二就侧着身子,跟台阶下一个年轻的四品官说着什么。
看着他那兴奋的表情,戴胄等人没来由得一哆嗦。
历史经验告诉他们,能让皇帝兴奋成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时间似乎有点久了。
年轻的官员们并没有忘记来到皇宫的使命。
“启奏陛下!”
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
戴胄和温彦博,同时无奈的叹了口气。
换做从前,是万万没人敢这么干的。
就算是在大朝会上,谁先开口谁后上奏,都是有秩序规定的。
起码,要等大佬们先把重要的事情谈完才好。
可是书院的学生们进入朝廷之后,这种规矩就彻底被破除了。
规矩成了个屁,没人再遵守什么秩序。
不用想都知道,有胆子这时候搅扰皇帝雅兴的,肯定是书院出身!
戴胄没有回头,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
应当是今科进士,文学院出身的刘文政,如今任七品的符宝郎。
隶属于门下省的符宝司。
算起来,要比李义府他们当年的殿中侍御史,还要清贵一些。
李二转过头来,看了一圈,没找到说话的人是谁。
刘瑾一直在观察着,看了看李二的脸色,高声道:“符宝郎刘文政上前!”
出来的,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官员。
李二的好心情并未被破坏,他笑吟吟的说道:“刘卿家有何见教?”
这种话,要分怎么看。
若是皇帝脸色不好,下边的臣子估计会跪下一片。
若是笑着说得,那就另当别论了。
说明...皇帝的心情是真的很好。
刘文政梗着脖子,道:“敢问陛下,那边的同僚究竟是何出身?我等入朝的日子也不短了,却未曾见过!”
戴胄和温彦博这唯二的两位老臣,再次摇头叹息。
不知道根底的人,恐怕还会因为,这刘文政是多么耿直的条汉子。
可书院之中...有那种脑子犯轴的二杆子吗?
他们这些人,早就被书院开放的教育制度,磨砺得油光水滑。
只有一点,能让他们顶着皇帝的面子犯倔。
那就是...书院的威名。
书院学子是瞧不起任何人的。
在他们看来,书院出身的人,配得上任何官职,毕业之后直接当三省大佬,也没什么不妥的。
可台阶两侧那几个,分明跟书院没多大关系。
这就激起了很多书院派的仇视...
可想而知,刘文政肯定是个带头的。
等李二说清楚那些人的身份之后,估计所有书院派都会跳出来。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一开始,戴胄他们还会维护一二。
现在...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
李二哑然失笑,看了看台阶下那些人,这才开口道:“刘卿可是对他们的身份存疑?”
刘文政当即答道:“并非微臣怀疑他们的身份,而是不知他们究竟是哪一司哪一府的同僚,请陛下解惑!”
李二哈哈一笑,道:“莫爱卿,有人在怀疑你们的身份!”
台阶左侧,一个穿着四品官袍,年纪比刘文政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慢慢悠悠的站出来。
“刘文政,字宣农,前隋仁寿四年生于关内道丰州九原县,贞观四年入书院文学院,主修经学,兼修史学,曾随姚简之先生编纂《梁书》,年终审考为...”
说到这,他顿了顿。
从袖子里抽出个小本子,翻看了一下,脸上露出几分鄙夷之色。
“年终审考为中下等!”
刘文政涨红了脸,道:“你究竟是何人?书院年终审考成绩向来保密,你...你是如何知晓的?”
万寿宫内的站位很奇怪。
皇帝和皇后倒是和在紫宸殿中一样,高高在上,坐得板板正正。
李承乾没有照往常一样站在阶下,而是站在东边。
那里有了小门,也不知里边究竟是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
公主们在西边墙下,逐一落座。
长乐公主不显山不露水的坐在靠后的地方。
虽说,这里本就是她该待的地方。
前边要么是姐姐,要么是姑姑。
可按照地位来说,她才是理所应当,坐在头一个位置的公主!
因为,她是两代公主之中,唯一的嫡女!
公主之中,唯一能在身份上与她比肩的,只有太穆皇后所出的平阳昭公主。
可惜的是,平阳昭公主早殁,否则长公主的位置,哪里有长沙公主的份儿?
明显可以看出,上一辈公主们对长乐,属于那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同辈的公主,对她倒是颇为亲厚。
皇家人爱怎么坐怎么坐,文武百官并不怎么在乎。
最引人注意的是,在龙椅阶下的两侧,还有十几个穿着官袍的人。
清一水都是四品以上的高级官员!
和在外边看到的那中年武将一样,文武百官竟然都是生面孔!
这群人,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正六品以下的官员,不认识都很正常。
因为皇权允许,很多人都拥有自主任命六品以下官员的权力。
尤其是在军中,临时封个陪戎副尉之类的小官,太正常不过了。
各位王爷、大都督府中的属官,也多的很。
只要随后去吏部领个官身就好了。
但六品以上就不同了!
不管是多偏的地方,权力多小的官,都必定要由三省大佬签字。
四品以上的,更需要皇帝亲自审批,由吏部和民部一同调查清楚来历,才能够颁布官身。
十几个四品官...着实有点吓人了。
要知道,赵普那个明后年就能进入三省的长安县令,也不过正五品上而已...
从地位上看,正四品已经是六部侍郎的级别了!
什么时候,朝廷的四品官衔变成了大白菜?
戴胄的脸有点黑。
他知道皇帝和柳白,私底下有不少猫腻,是朝中百官不知道的。
可一下子挑出十几个四品官,着实打脸打得狠了一点...
让文武百官起身之后,李二就侧着身子,跟台阶下一个年轻的四品官说着什么。
看着他那兴奋的表情,戴胄等人没来由得一哆嗦。
历史经验告诉他们,能让皇帝兴奋成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时间似乎有点久了。
年轻的官员们并没有忘记来到皇宫的使命。
“启奏陛下!”
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
戴胄和温彦博,同时无奈的叹了口气。
换做从前,是万万没人敢这么干的。
就算是在大朝会上,谁先开口谁后上奏,都是有秩序规定的。
起码,要等大佬们先把重要的事情谈完才好。
可是书院的学生们进入朝廷之后,这种规矩就彻底被破除了。
规矩成了个屁,没人再遵守什么秩序。
不用想都知道,有胆子这时候搅扰皇帝雅兴的,肯定是书院出身!
戴胄没有回头,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
应当是今科进士,文学院出身的刘文政,如今任七品的符宝郎。
隶属于门下省的符宝司。
算起来,要比李义府他们当年的殿中侍御史,还要清贵一些。
李二转过头来,看了一圈,没找到说话的人是谁。
刘瑾一直在观察着,看了看李二的脸色,高声道:“符宝郎刘文政上前!”
出来的,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官员。
李二的好心情并未被破坏,他笑吟吟的说道:“刘卿家有何见教?”
这种话,要分怎么看。
若是皇帝脸色不好,下边的臣子估计会跪下一片。
若是笑着说得,那就另当别论了。
说明...皇帝的心情是真的很好。
刘文政梗着脖子,道:“敢问陛下,那边的同僚究竟是何出身?我等入朝的日子也不短了,却未曾见过!”
戴胄和温彦博这唯二的两位老臣,再次摇头叹息。
不知道根底的人,恐怕还会因为,这刘文政是多么耿直的条汉子。
可书院之中...有那种脑子犯轴的二杆子吗?
他们这些人,早就被书院开放的教育制度,磨砺得油光水滑。
只有一点,能让他们顶着皇帝的面子犯倔。
那就是...书院的威名。
书院学子是瞧不起任何人的。
在他们看来,书院出身的人,配得上任何官职,毕业之后直接当三省大佬,也没什么不妥的。
可台阶两侧那几个,分明跟书院没多大关系。
这就激起了很多书院派的仇视...
可想而知,刘文政肯定是个带头的。
等李二说清楚那些人的身份之后,估计所有书院派都会跳出来。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一开始,戴胄他们还会维护一二。
现在...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
李二哑然失笑,看了看台阶下那些人,这才开口道:“刘卿可是对他们的身份存疑?”
刘文政当即答道:“并非微臣怀疑他们的身份,而是不知他们究竟是哪一司哪一府的同僚,请陛下解惑!”
李二哈哈一笑,道:“莫爱卿,有人在怀疑你们的身份!”
台阶左侧,一个穿着四品官袍,年纪比刘文政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慢慢悠悠的站出来。
“刘文政,字宣农,前隋仁寿四年生于关内道丰州九原县,贞观四年入书院文学院,主修经学,兼修史学,曾随姚简之先生编纂《梁书》,年终审考为...”
说到这,他顿了顿。
从袖子里抽出个小本子,翻看了一下,脸上露出几分鄙夷之色。
“年终审考为中下等!”
刘文政涨红了脸,道:“你究竟是何人?书院年终审考成绩向来保密,你...你是如何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