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溅皇廷 三 论功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天龙不败最新章节!
ps:(今天继续感谢书友“事组则圆”的打赏!我的作品《天龙不败》发布了新章节《第三百一十三章血溅皇廷(三)论功》,http)
东方不败接着道:“屯田制的实行,是以朝廷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其效率在当时是高于普通自耕农的。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一派‘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景象,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百姓一致的拥护。”
“其二,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卓有成效,比如他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在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就是他没有花里胡哨的衣服,不穿雕花绣彩的鞋子,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还有‘败絮其中’。在他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
“四来嘛。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他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军事理论。他还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其五,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他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在他击败袁绍后,就曾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他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
“其六,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他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百姓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这七来么,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各层次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这些政治上的举措为他统一中国北方,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最后,也是最鲜为人知的是,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历史上见过他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试问,这样的人物若还称不上‘经世济民’的‘大英雄’,那还有谁人可当之?”
范祖禹听了东方不败的滔滔雄文,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看来东方元帅的确很推崇曹孟德啊!不过在鄙人眼中,他只不过一介乱臣贼子罢了。曹操自称是相国曹参的后代,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后来他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
“而他的对手刘备乃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中山靖王的苗裔,汉献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刘备还忍辱负重,效法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汉高祖刘邦,靠编草席卖草鞋起家,这样的真英雄,曹操有什么资格来和他抗衡呢?”
东方不败循声看去,原来是宋国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缜。
东方不败笑起来,回答道:“哈哈,韩侍郎说得好。可惜‘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刘备最终的失败便是曹操能与他抗衡的最佳注脚。当然,刘备的祖宗,秦末之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的确是成功的。”
“可是,亭长刘邦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是以项羽为代表的六国旧贵族意在复辟封建制的反叛,为刘氏夺权的成功廓清了道路;二是由刘邦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力量,在本质上又是对六国旧贵族企图复辟分封式封建制度的反击,和对秦始皇‘罢分封、置郡县、实行中央集权’的肯定及继承,从而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后来做成了皇帝的刘邦则‘兴内讧、杀功臣、灭冤党’,以维护自己的帝位、王权和‘一姓天下’,尽显无赖本性。把地痞流氓刘邦及其后裔刘备当作‘真英雄’,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
韩缜闻言,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元帅所言,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在座诸位大臣,哪个不是著作等身的大儒,只请问东方元帅你这个赳赳武夫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东方不败望向那人,原来是大宋尚书左丞王安礼,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安石之弟,便回答:“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在场的各位柱国之臣,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
王安礼听罢,唯有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东方元帅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东方不败看向他,乃是门下侍郎李清臣,又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护民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
李清臣也不能应对了。(未完待续……)
ps:(今天继续感谢书友“事组则圆”的打赏!我的作品《天龙不败》发布了新章节《第三百一十三章血溅皇廷(三)论功》,http)
东方不败接着道:“屯田制的实行,是以朝廷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其效率在当时是高于普通自耕农的。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一派‘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景象,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百姓一致的拥护。”
“其二,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卓有成效,比如他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在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就是他没有花里胡哨的衣服,不穿雕花绣彩的鞋子,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还有‘败絮其中’。在他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
“四来嘛。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他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军事理论。他还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其五,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他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在他击败袁绍后,就曾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他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
“其六,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他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百姓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这七来么,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各层次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这些政治上的举措为他统一中国北方,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最后,也是最鲜为人知的是,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历史上见过他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试问,这样的人物若还称不上‘经世济民’的‘大英雄’,那还有谁人可当之?”
范祖禹听了东方不败的滔滔雄文,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看来东方元帅的确很推崇曹孟德啊!不过在鄙人眼中,他只不过一介乱臣贼子罢了。曹操自称是相国曹参的后代,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后来他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
“而他的对手刘备乃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中山靖王的苗裔,汉献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刘备还忍辱负重,效法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汉高祖刘邦,靠编草席卖草鞋起家,这样的真英雄,曹操有什么资格来和他抗衡呢?”
东方不败循声看去,原来是宋国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缜。
东方不败笑起来,回答道:“哈哈,韩侍郎说得好。可惜‘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刘备最终的失败便是曹操能与他抗衡的最佳注脚。当然,刘备的祖宗,秦末之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的确是成功的。”
“可是,亭长刘邦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是以项羽为代表的六国旧贵族意在复辟封建制的反叛,为刘氏夺权的成功廓清了道路;二是由刘邦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力量,在本质上又是对六国旧贵族企图复辟分封式封建制度的反击,和对秦始皇‘罢分封、置郡县、实行中央集权’的肯定及继承,从而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后来做成了皇帝的刘邦则‘兴内讧、杀功臣、灭冤党’,以维护自己的帝位、王权和‘一姓天下’,尽显无赖本性。把地痞流氓刘邦及其后裔刘备当作‘真英雄’,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
韩缜闻言,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元帅所言,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在座诸位大臣,哪个不是著作等身的大儒,只请问东方元帅你这个赳赳武夫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东方不败望向那人,原来是大宋尚书左丞王安礼,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安石之弟,便回答:“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在场的各位柱国之臣,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
王安礼听罢,唯有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东方元帅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东方不败看向他,乃是门下侍郎李清臣,又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护民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
李清臣也不能应对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