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登极大典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明末之巨宼逆袭最新章节!
戊戌年五月初五日,是永历帝禅位和汉王登基的黄道吉日。
按礼制,禅位也要举行大典,由永历帝宣读退位诏书,宣布禅位于汉王,然而永历帝半疯半痴,根本不能担此重任,只得由前明皇太后王氏主持宣读退位诏书。
紫禁城彻夜灯火通明,侍卫亲军来回巡视,大汉将军挺胸腆肚地守卫在各宫殿内外。司设监陈御座于皇极门,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
这是仪式前期的准备工作,司设监、钦天监、尚宝司、教坊司,都是礼部下属的监司,司设监下设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钦天监负责吉时鸣钟击鼓;尚宝、教坊二司一个负责各种仪器的安置,一个负责仪式中的舞乐。
“登极仪”由内阁统筹,礼部主要筹备,其余各部院司无条件全力配合,包括紫禁城内李元利的侍卫亲军,今日都得听从礼部官吏的安排。
天刚蒙蒙亮,王太后便在众宫女的簇拥下,乘坐御辇来到皇极殿内,鸿胪寺和翰林院官员早已在殿内等候,王太后在龙椅上坐定,代替永历帝受三叩九拜礼。
皇极殿就是老百姓所称的金銮殿,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它建于明永乐年间,本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为皇极殿,鞑子入关后,福临却将其改名为太和殿,大兴军收复燕京,将皇宫内那些写着蚯蚓文的匾额全都换了下来,太和殿又改成了皇极殿。
随后,鸿胪寺官员奏请颁诏,王太后取出早已写好的诏书,翰林院学士用皇帝之宝,然后将诏书交给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捧着诏书一路经过皇极门、金水桥,到达午门,放入早已准备好的云舆内,然后由云盖导引送到承天门,在承天门上宣读诏书。
承天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天色大亮的时候,鸿胪寺卿登上承天门宣读前明永历帝禅位诏书:
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时其宜也。……
朕在位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大明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李氏……
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汉王,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钦此!
鸿胪寺卿宣读禅位诏书完毕,便有礼部官员将诏书接下,等新皇即位诏书颁布之后,就要将这两份诏书送工部刻版印刷,再加盖皇帝及内阁宝印之后布告天下。
禅位典礼毕,王太后回皇宫,李元利至皇极殿,登基大典才正式开始。
皇极殿前已经摆好了几筵(陈设祭品的桌子,前面列有先帝、神灵的牌位),李元利着孝服跪于几前,拉开了登极仪的序幕,礼部尚书、左右侍郎率礼部官员分赴天坛、先农坛、太庙祭告祖先。
“王爷!吉时至!”尤烈和樊三一左一右站在身后齐齐躬身禀告,李元利从几筵前站起身来,转身往皇极殿右侧次间走去。
数十名侍卫、宫女捧着铺了黄绸的托盘早已候在此处,上面放着冠冕、衮服,另有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鞋),不一而足。
李元利脱去孝服,在侍卫宫女的服侍下开始穿戴,先着素纱中单,再着黄蔽膝、黄裳、玄衣,系六彩大绶。
明代服饰上衣下裳,皇帝的衮服也不例外,上衣玄(黑)色代表天,下衣黄色代表地,衮服上绣十二章纹,八章在衣,四章在裳,帽子为冕。
皇帝冕冠为前后各十二旒(五彩丝绳),每根穿五彩玉珠十二粒,间距一寸。冕冠的颜色仍然是玄色。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曰“允耳”。
戴好冠冕,众人退后,李元利轻轻一晃动,冠冕上的玉珠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叮”之声。
“太重了点!”李元利轻轻摇了摇脖子,“叮叮”之声更急,尤烈低声笑道:“王爷!还好这綖板是铜的,要是换成金的,那可更重!”
穿戴完毕,外面钟鼓齐鸣,时间刚刚好,李元利衮服御皇极门。在皇极门上,他要向天地祷告,祈求上天保佑新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趁着他在皇极门上祷告的时间,早就等在承天门前的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经过金水桥进入紫禁城。
但他们这时还不能进入“皇极殿”,因为皇帝还在皇极门上做祷告。大臣们只能留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两侧,等皇帝和各路神仙沟通完毕后从“皇极门”上下来。
李元利当然无法和各路神仙沟通,他只能在礼官“焚香”、“跪”、“叩首”、“退”的轻唱声中,按部就班地做完仪式,然后重新回“皇极殿”就座。
文武百官按照官职的高低依次进入,御前侍卫鸣鞭,大汉将军卷帘,鸿胪寺官员高喊行礼,官员们便开始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最后山呼“万岁”。
行礼毕,翰林官员在诏书上盖上大印,然后由鸿胪寺官员捧着诏书一路经过皇极门、金水桥,到达午门……如同宣读永历帝的退位诏书一样,即位诏书也要在承天门上宣读,然后布告天下。
“皇帝臣来亨,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朕惟中国之君,自明运既终,天命女真于辽东,入中国窃为天下主,十有余年,今运亦终。朕本秦地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于永历十二年五月初五告祭天地,即皇帝位于燕京。定有天下之号曰兴,建元汉鼎。恭诣太庙,追尊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
册封蒋氏为皇后,立世子瑾为皇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书一出,承天门外万民跪伏,山呼万岁,声震寰宇!
戊戌年五月初五日,是永历帝禅位和汉王登基的黄道吉日。
按礼制,禅位也要举行大典,由永历帝宣读退位诏书,宣布禅位于汉王,然而永历帝半疯半痴,根本不能担此重任,只得由前明皇太后王氏主持宣读退位诏书。
紫禁城彻夜灯火通明,侍卫亲军来回巡视,大汉将军挺胸腆肚地守卫在各宫殿内外。司设监陈御座于皇极门,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
这是仪式前期的准备工作,司设监、钦天监、尚宝司、教坊司,都是礼部下属的监司,司设监下设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钦天监负责吉时鸣钟击鼓;尚宝、教坊二司一个负责各种仪器的安置,一个负责仪式中的舞乐。
“登极仪”由内阁统筹,礼部主要筹备,其余各部院司无条件全力配合,包括紫禁城内李元利的侍卫亲军,今日都得听从礼部官吏的安排。
天刚蒙蒙亮,王太后便在众宫女的簇拥下,乘坐御辇来到皇极殿内,鸿胪寺和翰林院官员早已在殿内等候,王太后在龙椅上坐定,代替永历帝受三叩九拜礼。
皇极殿就是老百姓所称的金銮殿,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它建于明永乐年间,本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为皇极殿,鞑子入关后,福临却将其改名为太和殿,大兴军收复燕京,将皇宫内那些写着蚯蚓文的匾额全都换了下来,太和殿又改成了皇极殿。
随后,鸿胪寺官员奏请颁诏,王太后取出早已写好的诏书,翰林院学士用皇帝之宝,然后将诏书交给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捧着诏书一路经过皇极门、金水桥,到达午门,放入早已准备好的云舆内,然后由云盖导引送到承天门,在承天门上宣读诏书。
承天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天色大亮的时候,鸿胪寺卿登上承天门宣读前明永历帝禅位诏书:
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时其宜也。……
朕在位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大明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李氏……
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汉王,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钦此!
鸿胪寺卿宣读禅位诏书完毕,便有礼部官员将诏书接下,等新皇即位诏书颁布之后,就要将这两份诏书送工部刻版印刷,再加盖皇帝及内阁宝印之后布告天下。
禅位典礼毕,王太后回皇宫,李元利至皇极殿,登基大典才正式开始。
皇极殿前已经摆好了几筵(陈设祭品的桌子,前面列有先帝、神灵的牌位),李元利着孝服跪于几前,拉开了登极仪的序幕,礼部尚书、左右侍郎率礼部官员分赴天坛、先农坛、太庙祭告祖先。
“王爷!吉时至!”尤烈和樊三一左一右站在身后齐齐躬身禀告,李元利从几筵前站起身来,转身往皇极殿右侧次间走去。
数十名侍卫、宫女捧着铺了黄绸的托盘早已候在此处,上面放着冠冕、衮服,另有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鞋),不一而足。
李元利脱去孝服,在侍卫宫女的服侍下开始穿戴,先着素纱中单,再着黄蔽膝、黄裳、玄衣,系六彩大绶。
明代服饰上衣下裳,皇帝的衮服也不例外,上衣玄(黑)色代表天,下衣黄色代表地,衮服上绣十二章纹,八章在衣,四章在裳,帽子为冕。
皇帝冕冠为前后各十二旒(五彩丝绳),每根穿五彩玉珠十二粒,间距一寸。冕冠的颜色仍然是玄色。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曰“允耳”。
戴好冠冕,众人退后,李元利轻轻一晃动,冠冕上的玉珠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叮”之声。
“太重了点!”李元利轻轻摇了摇脖子,“叮叮”之声更急,尤烈低声笑道:“王爷!还好这綖板是铜的,要是换成金的,那可更重!”
穿戴完毕,外面钟鼓齐鸣,时间刚刚好,李元利衮服御皇极门。在皇极门上,他要向天地祷告,祈求上天保佑新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趁着他在皇极门上祷告的时间,早就等在承天门前的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经过金水桥进入紫禁城。
但他们这时还不能进入“皇极殿”,因为皇帝还在皇极门上做祷告。大臣们只能留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两侧,等皇帝和各路神仙沟通完毕后从“皇极门”上下来。
李元利当然无法和各路神仙沟通,他只能在礼官“焚香”、“跪”、“叩首”、“退”的轻唱声中,按部就班地做完仪式,然后重新回“皇极殿”就座。
文武百官按照官职的高低依次进入,御前侍卫鸣鞭,大汉将军卷帘,鸿胪寺官员高喊行礼,官员们便开始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最后山呼“万岁”。
行礼毕,翰林官员在诏书上盖上大印,然后由鸿胪寺官员捧着诏书一路经过皇极门、金水桥,到达午门……如同宣读永历帝的退位诏书一样,即位诏书也要在承天门上宣读,然后布告天下。
“皇帝臣来亨,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朕惟中国之君,自明运既终,天命女真于辽东,入中国窃为天下主,十有余年,今运亦终。朕本秦地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于永历十二年五月初五告祭天地,即皇帝位于燕京。定有天下之号曰兴,建元汉鼎。恭诣太庙,追尊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
册封蒋氏为皇后,立世子瑾为皇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书一出,承天门外万民跪伏,山呼万岁,声震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