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挺进松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明末之巨宼逆袭最新章节!
八月,刘体纯部夺取贵州,孙可望被撵回了云南。辰州、沅州、靖州、武冈等地复被刘体纯部占领。
九月,小李贼李来亨兵出四川,驻守彝陵左营游击张琦不战而逃,却在丰宝山落入敌手,旋即被枭首示众,大兴军近十万直逼荆州!
…………………………
和洪承畴麾下人才济济比起来,李元利现在的幕僚也不差多少,随行谋士除了从贵阳调回来的刘玄初外,还有军情司周勉等十余人、政务司郝浴等数十人以及整个参谋处二三十人。
“元帅,此番只要拿下湖广,占了水路之利,既可东进南直隶,又可南下两广,东虏的日子就要不好过喽!”刘玄初呵呵笑道。
“确实如此!不过咱们得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先把湖广经营好了再考虑下一步。”李元利用食指刮着下巴说道。
所有作战计划都是经过反复推算制定好的,现在也没必要再去讨论,只是临机应变就得考验各军主帅的能力了。
轻轻松松拿下夷陵,本就是意料中的事情。夷陵驻军不过六百,归州更少,只有三百余人,李元利只派出特勤大队一千人坐船顺流而下,只一天时间就把两地驻防清兵近千人一网打尽,只寥寥数人仓皇逃脱。
下一步目标便是荆州,李元利在两个多月前就为这一战做准备,细作遍布湖北,再加上早先就潜伏在湖广一带的军情司密谍,所有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无论是以前的大顺军还是忠贞营,这些年来都在湖广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大兴军中的老人,全都参加过前几年攻打荆州的战役,对这一带地方都是熟悉得不得了。
荆州驻防清兵还是郑四维,这老贼和大兴军的前身大顺军也算得上是老交道。
他原本是前明总兵,后来降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败逃之后,他又投了随后追上来的清军,驻守荆州已经有好几年。
顺治二年七月,西路大顺军在李过、高一功的率领下攻打荆州半月,未能破城反而损失惨重,只得过江去了湖南。
就在这一年冬天,大顺军联明抗清并改为忠贞营后,又在堵胤锡、李过的率领下,从松滋一带北上,渡江围攻荆州,准备占领荆州后顺江东下,最终却由于何腾蛟惧清如虎、擅自撤退而以失败告终。
当时荆州总兵就是这个郑四维!算起来大顺军将士死在他手上的也要论万来计了。
清廷对于他这种朝三暮四、毫无节操可言的人也不可能真正重用。几年过去了,当初同他一起驻守荆州的上荆南道台李西凤已经成了广东巡抚,而他却不但没有升官,而且窝都没挪过,手下也还是只有六七千绿营兵。
大兴军这次出川的兵力,有十一师至十四师四万人,水军五六千人,再加上李元利调来护卫中军的三千土兵、一千特勤大队士兵、一千教导旅教官和他自己的亲兵,已经有五万多可战之士,再加上医护营、民夫,一共超过了六万人,号称十万大军!
李元利将大军在夷陵分成三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经保安寺至枝江,一路由刘永昌率部经宜都至松滋,另外十一师一万人由高信带领全部坐船直扑荆州,开始扫荡荆州外围清兵。
本来坐船既不费力速度又快,但大兴军将巴东、归州、夷陵所有的船都买下来,再加上这半年来水军自己造的船,也不过凑了三百来条。
并且这些船大半都是只能乘坐几十个人的小船,最大的也不过载一百多人,一个师人员加上粮草辎重弹药,就将这些船挤了个满满当当,其他人就只能步行。
夷陵到枝江不过百多里路,最多两天便可到达,但夷陵到松滋却有两百多里,为了保证不让隔江相望的两县清军得到消息逃窜,两军必须同时发起攻击,因此刘永昌部提前一天出发,李元利则在夷陵又歇了一天。
松滋与枝江两县的“清军”,其实就是四川割据军阀投降过去的,而且绝大多数还都是四川涪州人。
这两支人马的首领,一名李占春,一名于大海,是已故南明都督同知总兵、平寇伯曾英的义子。
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等率残部自顺庆、定远(今四川武胜)突围至重庆佛图关。驻守于此的曾英率部阻击,驾船将孙可望围在江心,眼见就要得胜,却忽然中箭落水而亡,其部下一哄而散,后来都归了李、于二人帐下。
自此时起,李于二人便拥兵数万占了涪州,过起了割据军阀的幸福生活。
顺治八年,刘文秀率兵入川收降各部割据势力武装,李、于二人以曾英死于大西军之手为借口,坚决拒绝刘文秀的招降。
刘文秀此时兵锋正盛,哪儿能够容得他二人这般忤逆?于是便派部将卢明臣领兵进攻涪州,李、于二人麾下数万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一触即败,于七月间带领三万余名士卒和家眷乘船逃往湖北降清。
经过夔东时,又遭到夔东各部的阻击,直至十月才进入湖北。荆州总兵郑四维安置李、于二部于松滋县百里洲,却又不给粮饷,任其自生自灭。
无奈之下,李于二人只得率部屯田,勉强混个温饱。
天刚蒙蒙亮,将士们已经吃饱喝足并且休息了近半个时辰,李元利还在给特勤大队的几个队长面授机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击毙对方首领,特别是李占春和余大海,我希望看见的是他们的尸体而不是活人!”
这两人为了一己之私带领麾下投清,不杀不行。但他们手下数万之众却罪不至死,而且也不可能全部杀光,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毙头领,收降部众。
至于李、于二人当初拒绝刘文秀的招降时说的“杀父之仇”,言及忠孝之义,那只能说是一个笑话。曾英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两人拜一个和他们自己差不多大的人为“义父”,怕是只有那等无耻之徒才干得出来!
拒绝投降的原因,无非就是当时他们占据涪州,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不愿意受人辖制再去过苦日子罢了。
八月,刘体纯部夺取贵州,孙可望被撵回了云南。辰州、沅州、靖州、武冈等地复被刘体纯部占领。
九月,小李贼李来亨兵出四川,驻守彝陵左营游击张琦不战而逃,却在丰宝山落入敌手,旋即被枭首示众,大兴军近十万直逼荆州!
…………………………
和洪承畴麾下人才济济比起来,李元利现在的幕僚也不差多少,随行谋士除了从贵阳调回来的刘玄初外,还有军情司周勉等十余人、政务司郝浴等数十人以及整个参谋处二三十人。
“元帅,此番只要拿下湖广,占了水路之利,既可东进南直隶,又可南下两广,东虏的日子就要不好过喽!”刘玄初呵呵笑道。
“确实如此!不过咱们得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先把湖广经营好了再考虑下一步。”李元利用食指刮着下巴说道。
所有作战计划都是经过反复推算制定好的,现在也没必要再去讨论,只是临机应变就得考验各军主帅的能力了。
轻轻松松拿下夷陵,本就是意料中的事情。夷陵驻军不过六百,归州更少,只有三百余人,李元利只派出特勤大队一千人坐船顺流而下,只一天时间就把两地驻防清兵近千人一网打尽,只寥寥数人仓皇逃脱。
下一步目标便是荆州,李元利在两个多月前就为这一战做准备,细作遍布湖北,再加上早先就潜伏在湖广一带的军情司密谍,所有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无论是以前的大顺军还是忠贞营,这些年来都在湖广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大兴军中的老人,全都参加过前几年攻打荆州的战役,对这一带地方都是熟悉得不得了。
荆州驻防清兵还是郑四维,这老贼和大兴军的前身大顺军也算得上是老交道。
他原本是前明总兵,后来降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败逃之后,他又投了随后追上来的清军,驻守荆州已经有好几年。
顺治二年七月,西路大顺军在李过、高一功的率领下攻打荆州半月,未能破城反而损失惨重,只得过江去了湖南。
就在这一年冬天,大顺军联明抗清并改为忠贞营后,又在堵胤锡、李过的率领下,从松滋一带北上,渡江围攻荆州,准备占领荆州后顺江东下,最终却由于何腾蛟惧清如虎、擅自撤退而以失败告终。
当时荆州总兵就是这个郑四维!算起来大顺军将士死在他手上的也要论万来计了。
清廷对于他这种朝三暮四、毫无节操可言的人也不可能真正重用。几年过去了,当初同他一起驻守荆州的上荆南道台李西凤已经成了广东巡抚,而他却不但没有升官,而且窝都没挪过,手下也还是只有六七千绿营兵。
大兴军这次出川的兵力,有十一师至十四师四万人,水军五六千人,再加上李元利调来护卫中军的三千土兵、一千特勤大队士兵、一千教导旅教官和他自己的亲兵,已经有五万多可战之士,再加上医护营、民夫,一共超过了六万人,号称十万大军!
李元利将大军在夷陵分成三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经保安寺至枝江,一路由刘永昌率部经宜都至松滋,另外十一师一万人由高信带领全部坐船直扑荆州,开始扫荡荆州外围清兵。
本来坐船既不费力速度又快,但大兴军将巴东、归州、夷陵所有的船都买下来,再加上这半年来水军自己造的船,也不过凑了三百来条。
并且这些船大半都是只能乘坐几十个人的小船,最大的也不过载一百多人,一个师人员加上粮草辎重弹药,就将这些船挤了个满满当当,其他人就只能步行。
夷陵到枝江不过百多里路,最多两天便可到达,但夷陵到松滋却有两百多里,为了保证不让隔江相望的两县清军得到消息逃窜,两军必须同时发起攻击,因此刘永昌部提前一天出发,李元利则在夷陵又歇了一天。
松滋与枝江两县的“清军”,其实就是四川割据军阀投降过去的,而且绝大多数还都是四川涪州人。
这两支人马的首领,一名李占春,一名于大海,是已故南明都督同知总兵、平寇伯曾英的义子。
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等率残部自顺庆、定远(今四川武胜)突围至重庆佛图关。驻守于此的曾英率部阻击,驾船将孙可望围在江心,眼见就要得胜,却忽然中箭落水而亡,其部下一哄而散,后来都归了李、于二人帐下。
自此时起,李于二人便拥兵数万占了涪州,过起了割据军阀的幸福生活。
顺治八年,刘文秀率兵入川收降各部割据势力武装,李、于二人以曾英死于大西军之手为借口,坚决拒绝刘文秀的招降。
刘文秀此时兵锋正盛,哪儿能够容得他二人这般忤逆?于是便派部将卢明臣领兵进攻涪州,李、于二人麾下数万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一触即败,于七月间带领三万余名士卒和家眷乘船逃往湖北降清。
经过夔东时,又遭到夔东各部的阻击,直至十月才进入湖北。荆州总兵郑四维安置李、于二部于松滋县百里洲,却又不给粮饷,任其自生自灭。
无奈之下,李于二人只得率部屯田,勉强混个温饱。
天刚蒙蒙亮,将士们已经吃饱喝足并且休息了近半个时辰,李元利还在给特勤大队的几个队长面授机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击毙对方首领,特别是李占春和余大海,我希望看见的是他们的尸体而不是活人!”
这两人为了一己之私带领麾下投清,不杀不行。但他们手下数万之众却罪不至死,而且也不可能全部杀光,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毙头领,收降部众。
至于李、于二人当初拒绝刘文秀的招降时说的“杀父之仇”,言及忠孝之义,那只能说是一个笑话。曾英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两人拜一个和他们自己差不多大的人为“义父”,怕是只有那等无耻之徒才干得出来!
拒绝投降的原因,无非就是当时他们占据涪州,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不愿意受人辖制再去过苦日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