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遂敌所想 邓艾断后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糜汉最新章节!
第一次。
这是糜旸第一次在大臣面前不加掩饰的显示他的威势。
很显然,许慈被这突如其来的第一次给吓到了。
豆大的汗珠接连不断地从许慈的脸上滑落,看着近在咫尺的那张脸庞,许慈觉得此刻的糜旸是那么的陌生。
大将军一职在两汉四百年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的。
除去本朝特殊一点外,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大将军的位分都在丞相、三公之上。
而一旦天子年幼或出于其他理由不能亲政,那么排名第一的辅政大臣定然是大将军。
甚至辅政大臣中若没有大将军,那么这个辅政班底是根本得不到世人认可的。
更何况糜旸的大将军,不是刘备任人唯亲的结果,而是他凭借着诸多惊世功劳得到的。
在野士子,些许朝臣的议论、建言,身为太常的许慈完全有底气当面驳斥。
可要是这件事糜旸也赞成的话,那么许慈还会有这番底气吗?
许慈不知道接下来糜旸会对他做什么。
由于内心的惧怕,许慈的喉咙下意识地不断在吞咽着口水,良久之后许慈才结巴着回应糜旸道:
“臣,不,不敢!”
听到许慈的回答后,糜旸缓缓抬起身子。
糜旸眼中的寒意也在渐渐收拢。
“太常一职典掌宗庙礼仪,至多不过一个月就是陛下告祭祖陵的重大仪式了。
许卿还是要多将心思放在这一国事上,其他的事,孤心中自有计较。”
若说方才许慈说的话对糜旸来说是意见的话,那么眼下糜旸对许慈说的话,就是命令了。
而有监国之责的糜旸对许慈发出命令,本就是合法合理的。
见糜旸没有继续释放他的威势,而是愿意给他一个台阶下,许慈如蒙大赦。
刚才糜旸的那番口气和态度,许慈还以为他今日走不出尚书台了呢。
可哪怕糜旸并未对自己做出严厉的处罚,但许慈在心中庆幸的同时,也在不断后怕着。
许慈发誓,他再也不想重复一遍方才的经历了。
面对糜旸递来的台阶,许慈连连拜谢。
“臣,臣知道了。
臣这就告退。”
说完这番话后,许慈就如被烧了屁股的兔子一般,急忙从坐席上跳起来,随后以平生最快的速度离开了大堂之中。
看着许慈仓皇离开的背影,糜旸目光悠悠,转身回到主座上坐下。
糜旸并未第一时间让人召马良等人回来,他在等着一人的出现。
糜旸并未等太久,有一人见堂内再无其他人后,便从堂后的屏风内缓缓走出。
这人赫然就是蒋济!
当初马超在潼关外不仅斩杀了许褚,还俘虏不少魏军。
而蒋济正是那些俘虏中的一人。
在被马超俘虏后,想活命的蒋济登时就找机会让人向马超汇报了自己的身份。
得知天下名士蒋济竟然被自己俘虏了,马超连忙就召见了他。
只是蒋济真正想见的并非是马超。
“济有一事要告知大将军,还望将军代为禀报。”
就这一句话,让马超第一时间将蒋济送到了长安城内。
蒋济的到来,纵是糜旸也没想到。
不过以蒋济在天下间的名望,倒是值得糜旸见上他一见。
很少人知道那次糜旸与蒋济的会面,二人之间说了些什么。
但在那次会面之后,糜旸便让蒋济恢复了自由之身,并放在身边听用。
一身素装的蒋济缓缓走到糜旸身前,在对着糜旸一拜后,蒋济不由得说道:
“济以为,大将军会以一太常性命,为己身谋划铺路。”
蒋济的语气中有着不解,亦有着意外。
可蒋济的话却让糜旸轻笑了一声。
“孤虽不愿谋划落空,但更不愿草菅人命。”
在决意要促成追封关羽为王一事后,糜旸便知道这件事肯定会引起似许慈这类大臣的强烈反对。
糜旸更知道,对于许慈这类大臣,用对关西世家那般的柔性引导方式是没有用的。
政治讲究刚柔并济,对于许慈这类大臣,有时就得刚一点。
只是许慈之所以会有强烈的反对情绪,说到底也是在为大汉考虑,那么糜旸就得讲究“刚”的程度。
杀许慈是不可能的,他又不是曹操。
但身为大将军,偶尔抖抖威风犯法吗?
打了这么多场仗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嘛。
他又不是圣人。
糜旸的回答,让蒋济觉得他又了解了糜旸一分。
随即蒋济想了想又说道:“待许太常离开尚书台后,想来会将今日大将军的态度无意间流露出去。
这样一来等到车骑将军归朝,那么追封一事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蒋济的判断,糜旸是认同的。
“这样一来,就不枉费你我的苦心谋划了。”
糜旸的言语中有着一语双关的意味,蒋济自然是听懂了的。
他之前要执意见糜旸,为的就是想重新找一位明主。
而在见到糜旸之后,蒋济为引起糜旸对他的重视,曾向糜旸献上一计。
正是那一个计策,才让他有现在留在糜旸身边的资本。
亦正是那个计策,才最后促成了糜旸要提前推动追封关羽为王一事。
短暂的沉默之后,糜旸对蒋济言道:
“明日你先去孤的司闻曹内任职。
待追封一事尘埃落定后,孤希望今日之事会被曹叡与孙权二人知道。”
司闻曹自建立以来,除去为糜旸收集情报以外,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散布一些糜旸想让敌人知道的事。
面对糜旸的安排,蒋济自然没理由拒绝。
司闻曹虽只是大将军幕府中的一个下属机构,表面上看起来地位不高,可实际上权力可大着呢。
从这方面来说糜旸对他没有食言,的确是在重用他了。
“多谢大将军。
臣从此以后,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从长安发出的文书,是在十一月底到达宛城外的。
当驻扎在宛城外的张飞,得到糜旸亲笔写就的文书后,他顿时笑了出来。
从位分上来说,现在身为大将军的糜旸,是有资格命令张飞的。
可在文书内,糜旸却一口一个叔父亲切的叫着。
不仅如此,糜旸用的还是请求的语气。
糜旸的这番作态,让张飞受用至极。
张飞坐在主座上,将糜旸送来的文书,一一展示给在座的诸将看。
诸将在看到文书中的内容后,脸上都浮现了奇怪的神色。
而诸将脸上奇怪的神色,在张飞的一番话下显得更加浓郁。
“子晟也真是的,一点都没大将军的威仪。
他性子这么软,怎么镇的住一些不识好歹的老臣呢。
想让吾退兵回朝,言语简短点就是了,还非要写一些有的没的。”
张飞的话语从内容上看,好似在不满糜旸的行为。
可张飞在说这番话时,他的嘴都快咧到天边去了。
要不是要保持叔父的风范,想来张飞那震耳欲聋的笑声早已经传遍整座军帐。
若许慈在此,他在听到张飞的话后,恐怕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在座的诸将不是瞎子。
他们看到张飞的神情后,没有任何一人回应张飞的话。
他们不知道怎么回.
见诸将没有一人回应自己,张飞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
还是自家侄子会来事,似其他人,全是榆木脑袋。
张飞悄悄收起了炫耀的心思。
炫耀归炫耀,正事还是要办的。
略一沉吟后,张飞便对着在座的诸将言道:
“既大将军召吾退兵回朝,那这件事就耽搁不得。”
其实就算没有糜旸的文书,张飞的心中也早有了退兵之意。
宛城的城防,实在太过坚厚了。
在围攻宛城的这数个月以来,张飞损失了不少士卒,却始终不能拿下宛城。
对于攻城方来说,持久的攻城行动,是会极大损耗他们的士气及实力的。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邓艾的提醒也让张飞心有顾忌。
“请将军小心东面。”
邓艾在来到宛城后,除去一方面参与攻城战外,还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淮南那里。
在关注淮南的军事之下,以邓艾的聪慧不难看出,自孙权去往合肥后,江东大军就一直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这样的局面,与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时颇为相似。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邓艾立即就对张飞做出了提醒。
而在得到邓艾的提醒之后,张飞心中也不禁犯嘀咕起来。
由于心中的顾忌,张飞数个月来不仅未将荆州的兵马继续调来宛城,反而还让宛城外的兵马回防了荆州一部分。
这也是张飞久攻不下宛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张飞觉得眼下再继续围攻宛城,并不算是一件明智的事。
糜旸发来的这封文书,正好与张飞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既不谋而合,那就顺水推舟了。
诸将对张飞执行糜旸的“命令”,也并未有意见。
在张飞说完那句话后,他们都在等着张飞安排具体的退兵事宜。
张飞的目光流转之下,最后停在了邓艾的身上。
“我军退兵之时,就由士载你率军殿后。”
众所周知,大军退兵之时最忌被敌军尾随追击。
而一般能负责掩护大军撤退的,都是能力出众且受主将信重的将领。
张飞的安排,无疑清晰地表露出他对邓艾的态度。
面对张飞的安排,邓艾没有推辞便很快应下了。
见到邓艾胸有成竹的样子,张飞脸上流露出笑意。
他之所以要安排邓艾掩护大军撤退,主要是想在离开荆州之前再考察一次邓艾的能力。
在文书中糜旸提出了一个建议——邓艾可大用。
糜旸虽没有将话说的很明白,但张飞却懂糜旸的意思。
自己离开荆州后,荆州总得有一位信任的大将镇守。
这位大将的人选原本李严是最好的人选,但看来糜旸认为邓艾也值得一起分担这个重任。
张飞表面上看起来性格粗犷,但他实际上粗中有细。
他不会单单听糜旸的一面之词,就大力任用邓艾,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而若是邓艾能在这次任务中表现出色,那么张飞才会真正按照糜旸的建议去做。
至于邓艾位分不高的问题——真以为张飞让众将遍观文书,单单是为了炫耀吗?
张飞还有一个目的,是想让诸将看看糜旸称赞邓艾的那句话。
以糜旸当下的威望,他的称赞足以让邓艾不被人轻视。
汉军退兵的举动,并未瞒住宛城内的司马懿。
在听到城墙上魏军的禀报的后,司马懿心中深深松了一口气。
张飞终于肯退兵了!
司马懿对汉军的退兵举动并不意外,相反以他的智慧,对于汉军的这个举动他早有预料。
相比于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喜悦,司马懿当下的脸色却显得有些跃跃欲试。
一旁的长子司马师看出了司马懿的异常,他不由得问司马懿道:
“父亲可是有何谋划?”
见渐渐长成的长子,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想,司马懿欣慰地点了点头。
“吾想派兵追击贼军。”
听到司马懿的想法后,司马师感到惊诧。
出身名门世家的司马师,自小便熟读兵书。
司马师不禁劝司马懿道:
“兵法有言: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
司马懿何尝又不知道这句兵法呢。
但司马懿却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近来从关中传来噩耗,大将军已死于糜旸之手。
另外惨死于糜旸之手,或被俘的将率不可计数。
这对大魏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可何尝又不是我司马氏的机会呢?”
在司马师面前,有些话司马懿也不再藏着。
“若为父能在贼军退却时,追击贼军取得一次胜利,那么太子及陛下定会对为父另眼相看。
宗室大将日渐凋零,余者皆碌碌之辈,伱还不懂为父的心思吗?”
不懂?
司马懿都将话说这么明白了,司马师又怎么会不懂呢。
在知道司马懿的真实想法后,司马师也不再劝阻。
按照常理,大军退兵时主将会率军先行,那么留下断后的就不会是张飞。
李严当下又不在宛城外。
而荆州军中,除去张飞与李严之外,还有哪位敌将值得忌惮吗?
想了好一圈,司马师兴奋地意识到:
好像没有耶!
父亲就是想的比他周到。
月末忙,这几天都暂且一章。
(本章完)
第一次。
这是糜旸第一次在大臣面前不加掩饰的显示他的威势。
很显然,许慈被这突如其来的第一次给吓到了。
豆大的汗珠接连不断地从许慈的脸上滑落,看着近在咫尺的那张脸庞,许慈觉得此刻的糜旸是那么的陌生。
大将军一职在两汉四百年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的。
除去本朝特殊一点外,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大将军的位分都在丞相、三公之上。
而一旦天子年幼或出于其他理由不能亲政,那么排名第一的辅政大臣定然是大将军。
甚至辅政大臣中若没有大将军,那么这个辅政班底是根本得不到世人认可的。
更何况糜旸的大将军,不是刘备任人唯亲的结果,而是他凭借着诸多惊世功劳得到的。
在野士子,些许朝臣的议论、建言,身为太常的许慈完全有底气当面驳斥。
可要是这件事糜旸也赞成的话,那么许慈还会有这番底气吗?
许慈不知道接下来糜旸会对他做什么。
由于内心的惧怕,许慈的喉咙下意识地不断在吞咽着口水,良久之后许慈才结巴着回应糜旸道:
“臣,不,不敢!”
听到许慈的回答后,糜旸缓缓抬起身子。
糜旸眼中的寒意也在渐渐收拢。
“太常一职典掌宗庙礼仪,至多不过一个月就是陛下告祭祖陵的重大仪式了。
许卿还是要多将心思放在这一国事上,其他的事,孤心中自有计较。”
若说方才许慈说的话对糜旸来说是意见的话,那么眼下糜旸对许慈说的话,就是命令了。
而有监国之责的糜旸对许慈发出命令,本就是合法合理的。
见糜旸没有继续释放他的威势,而是愿意给他一个台阶下,许慈如蒙大赦。
刚才糜旸的那番口气和态度,许慈还以为他今日走不出尚书台了呢。
可哪怕糜旸并未对自己做出严厉的处罚,但许慈在心中庆幸的同时,也在不断后怕着。
许慈发誓,他再也不想重复一遍方才的经历了。
面对糜旸递来的台阶,许慈连连拜谢。
“臣,臣知道了。
臣这就告退。”
说完这番话后,许慈就如被烧了屁股的兔子一般,急忙从坐席上跳起来,随后以平生最快的速度离开了大堂之中。
看着许慈仓皇离开的背影,糜旸目光悠悠,转身回到主座上坐下。
糜旸并未第一时间让人召马良等人回来,他在等着一人的出现。
糜旸并未等太久,有一人见堂内再无其他人后,便从堂后的屏风内缓缓走出。
这人赫然就是蒋济!
当初马超在潼关外不仅斩杀了许褚,还俘虏不少魏军。
而蒋济正是那些俘虏中的一人。
在被马超俘虏后,想活命的蒋济登时就找机会让人向马超汇报了自己的身份。
得知天下名士蒋济竟然被自己俘虏了,马超连忙就召见了他。
只是蒋济真正想见的并非是马超。
“济有一事要告知大将军,还望将军代为禀报。”
就这一句话,让马超第一时间将蒋济送到了长安城内。
蒋济的到来,纵是糜旸也没想到。
不过以蒋济在天下间的名望,倒是值得糜旸见上他一见。
很少人知道那次糜旸与蒋济的会面,二人之间说了些什么。
但在那次会面之后,糜旸便让蒋济恢复了自由之身,并放在身边听用。
一身素装的蒋济缓缓走到糜旸身前,在对着糜旸一拜后,蒋济不由得说道:
“济以为,大将军会以一太常性命,为己身谋划铺路。”
蒋济的语气中有着不解,亦有着意外。
可蒋济的话却让糜旸轻笑了一声。
“孤虽不愿谋划落空,但更不愿草菅人命。”
在决意要促成追封关羽为王一事后,糜旸便知道这件事肯定会引起似许慈这类大臣的强烈反对。
糜旸更知道,对于许慈这类大臣,用对关西世家那般的柔性引导方式是没有用的。
政治讲究刚柔并济,对于许慈这类大臣,有时就得刚一点。
只是许慈之所以会有强烈的反对情绪,说到底也是在为大汉考虑,那么糜旸就得讲究“刚”的程度。
杀许慈是不可能的,他又不是曹操。
但身为大将军,偶尔抖抖威风犯法吗?
打了这么多场仗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嘛。
他又不是圣人。
糜旸的回答,让蒋济觉得他又了解了糜旸一分。
随即蒋济想了想又说道:“待许太常离开尚书台后,想来会将今日大将军的态度无意间流露出去。
这样一来等到车骑将军归朝,那么追封一事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蒋济的判断,糜旸是认同的。
“这样一来,就不枉费你我的苦心谋划了。”
糜旸的言语中有着一语双关的意味,蒋济自然是听懂了的。
他之前要执意见糜旸,为的就是想重新找一位明主。
而在见到糜旸之后,蒋济为引起糜旸对他的重视,曾向糜旸献上一计。
正是那一个计策,才让他有现在留在糜旸身边的资本。
亦正是那个计策,才最后促成了糜旸要提前推动追封关羽为王一事。
短暂的沉默之后,糜旸对蒋济言道:
“明日你先去孤的司闻曹内任职。
待追封一事尘埃落定后,孤希望今日之事会被曹叡与孙权二人知道。”
司闻曹自建立以来,除去为糜旸收集情报以外,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散布一些糜旸想让敌人知道的事。
面对糜旸的安排,蒋济自然没理由拒绝。
司闻曹虽只是大将军幕府中的一个下属机构,表面上看起来地位不高,可实际上权力可大着呢。
从这方面来说糜旸对他没有食言,的确是在重用他了。
“多谢大将军。
臣从此以后,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从长安发出的文书,是在十一月底到达宛城外的。
当驻扎在宛城外的张飞,得到糜旸亲笔写就的文书后,他顿时笑了出来。
从位分上来说,现在身为大将军的糜旸,是有资格命令张飞的。
可在文书内,糜旸却一口一个叔父亲切的叫着。
不仅如此,糜旸用的还是请求的语气。
糜旸的这番作态,让张飞受用至极。
张飞坐在主座上,将糜旸送来的文书,一一展示给在座的诸将看。
诸将在看到文书中的内容后,脸上都浮现了奇怪的神色。
而诸将脸上奇怪的神色,在张飞的一番话下显得更加浓郁。
“子晟也真是的,一点都没大将军的威仪。
他性子这么软,怎么镇的住一些不识好歹的老臣呢。
想让吾退兵回朝,言语简短点就是了,还非要写一些有的没的。”
张飞的话语从内容上看,好似在不满糜旸的行为。
可张飞在说这番话时,他的嘴都快咧到天边去了。
要不是要保持叔父的风范,想来张飞那震耳欲聋的笑声早已经传遍整座军帐。
若许慈在此,他在听到张飞的话后,恐怕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在座的诸将不是瞎子。
他们看到张飞的神情后,没有任何一人回应张飞的话。
他们不知道怎么回.
见诸将没有一人回应自己,张飞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
还是自家侄子会来事,似其他人,全是榆木脑袋。
张飞悄悄收起了炫耀的心思。
炫耀归炫耀,正事还是要办的。
略一沉吟后,张飞便对着在座的诸将言道:
“既大将军召吾退兵回朝,那这件事就耽搁不得。”
其实就算没有糜旸的文书,张飞的心中也早有了退兵之意。
宛城的城防,实在太过坚厚了。
在围攻宛城的这数个月以来,张飞损失了不少士卒,却始终不能拿下宛城。
对于攻城方来说,持久的攻城行动,是会极大损耗他们的士气及实力的。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邓艾的提醒也让张飞心有顾忌。
“请将军小心东面。”
邓艾在来到宛城后,除去一方面参与攻城战外,还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淮南那里。
在关注淮南的军事之下,以邓艾的聪慧不难看出,自孙权去往合肥后,江东大军就一直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这样的局面,与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时颇为相似。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邓艾立即就对张飞做出了提醒。
而在得到邓艾的提醒之后,张飞心中也不禁犯嘀咕起来。
由于心中的顾忌,张飞数个月来不仅未将荆州的兵马继续调来宛城,反而还让宛城外的兵马回防了荆州一部分。
这也是张飞久攻不下宛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张飞觉得眼下再继续围攻宛城,并不算是一件明智的事。
糜旸发来的这封文书,正好与张飞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既不谋而合,那就顺水推舟了。
诸将对张飞执行糜旸的“命令”,也并未有意见。
在张飞说完那句话后,他们都在等着张飞安排具体的退兵事宜。
张飞的目光流转之下,最后停在了邓艾的身上。
“我军退兵之时,就由士载你率军殿后。”
众所周知,大军退兵之时最忌被敌军尾随追击。
而一般能负责掩护大军撤退的,都是能力出众且受主将信重的将领。
张飞的安排,无疑清晰地表露出他对邓艾的态度。
面对张飞的安排,邓艾没有推辞便很快应下了。
见到邓艾胸有成竹的样子,张飞脸上流露出笑意。
他之所以要安排邓艾掩护大军撤退,主要是想在离开荆州之前再考察一次邓艾的能力。
在文书中糜旸提出了一个建议——邓艾可大用。
糜旸虽没有将话说的很明白,但张飞却懂糜旸的意思。
自己离开荆州后,荆州总得有一位信任的大将镇守。
这位大将的人选原本李严是最好的人选,但看来糜旸认为邓艾也值得一起分担这个重任。
张飞表面上看起来性格粗犷,但他实际上粗中有细。
他不会单单听糜旸的一面之词,就大力任用邓艾,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而若是邓艾能在这次任务中表现出色,那么张飞才会真正按照糜旸的建议去做。
至于邓艾位分不高的问题——真以为张飞让众将遍观文书,单单是为了炫耀吗?
张飞还有一个目的,是想让诸将看看糜旸称赞邓艾的那句话。
以糜旸当下的威望,他的称赞足以让邓艾不被人轻视。
汉军退兵的举动,并未瞒住宛城内的司马懿。
在听到城墙上魏军的禀报的后,司马懿心中深深松了一口气。
张飞终于肯退兵了!
司马懿对汉军的退兵举动并不意外,相反以他的智慧,对于汉军的这个举动他早有预料。
相比于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喜悦,司马懿当下的脸色却显得有些跃跃欲试。
一旁的长子司马师看出了司马懿的异常,他不由得问司马懿道:
“父亲可是有何谋划?”
见渐渐长成的长子,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想,司马懿欣慰地点了点头。
“吾想派兵追击贼军。”
听到司马懿的想法后,司马师感到惊诧。
出身名门世家的司马师,自小便熟读兵书。
司马师不禁劝司马懿道:
“兵法有言: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
司马懿何尝又不知道这句兵法呢。
但司马懿却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近来从关中传来噩耗,大将军已死于糜旸之手。
另外惨死于糜旸之手,或被俘的将率不可计数。
这对大魏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可何尝又不是我司马氏的机会呢?”
在司马师面前,有些话司马懿也不再藏着。
“若为父能在贼军退却时,追击贼军取得一次胜利,那么太子及陛下定会对为父另眼相看。
宗室大将日渐凋零,余者皆碌碌之辈,伱还不懂为父的心思吗?”
不懂?
司马懿都将话说这么明白了,司马师又怎么会不懂呢。
在知道司马懿的真实想法后,司马师也不再劝阻。
按照常理,大军退兵时主将会率军先行,那么留下断后的就不会是张飞。
李严当下又不在宛城外。
而荆州军中,除去张飞与李严之外,还有哪位敌将值得忌惮吗?
想了好一圈,司马师兴奋地意识到:
好像没有耶!
父亲就是想的比他周到。
月末忙,这几天都暂且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