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糜汉最新章节!
听到糜旸的话语后,诸葛亮的脸色微微变了下。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诸葛亮的志向,一直是致力恢复光辉的大汉盛世。
所以对于大汉的一些祖制,诸葛亮是发自内心的不想违背。
在大汉众多祖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当年汉太祖的那句“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于这句白马盟誓之下,糜旸当下提出的想法,可谓是“大逆不道”。
但诸葛亮也只是脸色稍微变了变,他并未出言训斥糜旸。
诸葛亮的此番反应,原因有二。
其中一个原因是,早在之前刘备就曾私下对诸葛亮说过,想追封关羽为王。
亦就是说,糜旸的提议其实是奉旨行事。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诸葛亮虽看重忠义,但他绝不是迂腐之人。
自在荆州投效刘备以来,诸葛亮可是亲眼目睹过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情谊有多深厚。
他们二人那般深厚的情谊,古往今来也是极为罕见的。
加上关羽在生前,的确为大汉的复兴立下了大功。
人人都说当年是糜旸守住了荆州,但实际上当年是关羽率军挡住了曹操亲率的魏军主力,否则的话糜旸是根本没机会打出公安之战的。
而若是那一年大汉失去了荆州,那么大汉复兴的希望,是会直接破碎的。
单单凭借这一功劳,关羽就可谓对大汉有再造之功,更遑论数十年来,关羽为大汉立下的其他功勋了。
以上的两大原因,让诸葛亮心中生不起劝阻刘备的念头。
相比于诸葛亮的脸色微变,刘备的脸色可就丰富多了。
怀念,欣喜,遗憾,坚定,种种情绪汇杂在一起,表现着刘备当下波涛汹涌的心情。
刘备用欣慰的目光看向糜旸,他说道:“难得你还记得这事。”
当年关羽逝世后,刘备就对糜旸谈及了他想追封关羽为王的心思。
那时刘备想的是在他逝世后,让糜旸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来推动这一件事。
毕竟那时天下间谁能想到,短短数年间大汉就能收复了长安呢?
时势的变化,超出了天下人的预料,那么原本的计划自然也要相应改变。
趁着糜旸收复长安声望正隆的时机,来推动追封关羽为王一事,是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面对刘备的感慨,糜旸脸上显现郑重之色道:“先翁恩德,陛下恩德,臣一日不敢或忘。”
糜旸的回答让刘备很是满意。
可刘备心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顾虑:
“你可知一旦你首倡这事,那么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你都会受到不小的非议。
人言可污人,亦可杀人。
这件事亦无须现在即办。”
刘备的顾虑,完全是在担忧糜旸。
而刘备的话,亦是有道理的。
诚然当下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刘备从未逼迫过糜旸。
从糜旸的个人利益来说,他完全没必要在当下主动提及这件事。
糜旸既然能收复长安,难道将来会没机会收复洛阳,乃至于一统天下吗?
等糜旸一统天下时,凭借着那时他的威望,他想追封关羽为王,受到的阻力定然会比当下更少。
或者再换句实际的话来说,等刘备逝世之后,若糜旸不愿,那么天下间还有谁能强迫他做他不愿意的事呢?
只是,若这件事是糜旸愿意的呢?
刘备话中的深意,糜旸不是不知道,他知道这是刘备对他的爱护。
可有些事,身为人婿,身为人徒,身为人臣,是一定要去做的。
“纵使陛下不说,但臣又何尝不知道,陛下想亲手将九旒王冠置于先翁陵寝之上。”
糜旸自幼为刘备养成,近年来又多得刘备倾心教诲,他深知刘备最想的就是,能在有生之年亲自追封关羽为王。
既然刘备想,那糜旸就一定要去做。
去他的个人利益,关羽今年一定要被追封为王!
在对刘备说完心中的想法之后,糜旸对着刘备郑重一拜:
“请陛下放心!
臣一定会将这事,办的妥当!”
糜旸的保证让刘备脸上的欣慰之意更甚。
世人经常疑惑他为何如此钟爱糜旸,这不就是为什么吗?
刘备与糜旸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言语,面对糜旸的保证刘备轻轻地应了一声:
“好。”
应完糜旸后,刘备对着诸葛亮言道:
“孔明,朕想去扶风拜祭一下孝直的先祖,你就随朕再走一遭吧。”
诸葛亮一直旁观着糜旸与刘备二人的对话,他当然知道刘备在回到长安后,为何又突然想去扶风一趟。
可抱着看破不说破的心思,诸葛亮笑着对着刘备一拜道:
“臣乐意之至!”
紧接着诸葛亮就起身将刘备扶起来,就在诸葛亮要搀扶着刘备朝外走去的时候,刘备对糜旸留下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话:
“长安接下来,是你的。”
说完这句话后,刘备便被诸葛亮搀扶走出了大堂。
看着刘备与诸葛亮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大堂之内,糜旸深吸了一口气。
接下来他要打一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战争咯。
“将杜恕,杨嚣二人召来。”
糜旸的命令飘到堂外,听到糜旸的命令后,堂外的亲卫立即就行动了起来。
杜恕与杨嚣二人,在得知糜旸要召见他们后,连忙就赶了过来。
糜旸并未食言。
在收复长安后,糜旸求请刘备免去杜恕服丧之期,并在事后征辟杜恕为大将军主簿。
而杨嚣也在糜旸的斡旋下,成功被刘备封为闻喜侯。
杨嚣除去获得侯爵之外,刘备感念于杨彪生前所为,还特地下诏征辟杨嚣为侍郎。
可以说在糜旸的作为下,杜恕与杨嚣二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未来可期。
知道自己将来前途将一片光明的杜恕与杨嚣,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当然他们对糜旸的忠心也在与日俱增着。
当杜恕与杨嚣来到尚书台后,他们被糜旸的亲卫带到了一处偏房之内。
偏房之内糜旸早就在等着,在看到杜恕与杨嚣二人到来后,他便让二人入座。
杜恕与杨嚣见糜旸神情严肃,他们猜到糜旸是有要事与他们商量,于是他们在入座后就即刻拱手问糜旸道:
“大将军急召,可是有事要吩咐?”
糜旸并未马上回答杜恕与杨嚣的询问,他先是开口对着杜恕与杨嚣二人问道:
“你们可还记得故大将军?”
糜旸突如其来的询问,让杜恕与杨嚣不禁一愣。
今汉开国至今,大汉只有过两位大将军,所以杜恕与杨嚣一下子就反应过来,糜旸口中指的“故大将军”是何人——关羽。
可让杜恕与杨嚣不解的是,糜旸为何会突然提起关羽。
只是不解归不解,世人皆知关羽与糜旸和刘备的关系,故而在微微愣神后,杜恕与杨嚣口中就不断吐出对关羽的赞美之词。
世家嘛,情商高一点也是正常。
听着杜恕与杨嚣对关羽众多的赞美之词,糜旸微微一笑。
糜旸将目光看向杜恕,似是不经意地询问道:
“卿说孤之先翁有再造大汉之功,那卿认为凭借孤先翁的功勋,能否被大汉追封为王乎?”
糜旸的声音很轻,就像是与多年好友话家常一般。
可他说的内容却很是劲爆。
当糜旸说的话传入杜恕与杨嚣二人的耳中后,他们二人当即就被吓得怔住了。
这一刻他们不但再吐不出任何赞美之词,就连思绪也被糜旸的询问震的停顿了。
看着杜恕与杨嚣二人睁大眼睛的样子,糜旸并未催促他们给出答案。
糜旸举起手中的酒杯细细品尝着杯中的美酒。
而糜旸淡定自若的神情,更让杜恕与杨嚣二人心神震荡,久久不能平静。
糜旸问的是能不能追封关羽为王。
虽说只是追封,但封异姓臣下为王,自汉太祖以后大汉四百年以来可以说是只有一例——曹操称魏王。
但这个事例,却不是正面的。
在大汉重新有复兴的兆头后,这个事例更加被世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
汉太祖白马盟誓一事,身为汉臣的糜旸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现在糜旸有此询问是为何?
大将军不够,齐侯也不够,那么!
难道是他们的大将军,也终于动了那一个心思?
一想到这一点,杜恕与杨嚣二人,就感觉到自己的身躯在颤抖着。
他们当下说不清是激动的心情多一点,还是害怕的心情多一点。
虽然说糜旸是询问关羽能否被追封为王,但在曹魏政治环境中待久的杜恕与杨嚣二人,还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猜出了糜旸心中的真实想法。
当下刘备与诸葛亮尚在,大将军纵使有那方面心思,也不能表露的太明显。
所以他们的大将军是在以退为进,想用追封关羽为王一事试探下朝局。
若是关羽被追封为王一事能够顺利通过朝议,那么将来糜旸更近一步还是难事吗?
侯至公,公至王,王至
这样的事,杜恕与杨嚣只觉得太过似曾相识了。
杜恕与杨嚣二人越想越兴奋,现在他们是激动的心情大于害怕。
在兴奋了好一会后,杜恕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四周,然后对着糜旸言道:
“此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说完这句话后,杜恕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年他的父亲杜畿,是怎么劝曹操称王来的。
回忆清楚后,杜恕又吞了一口口水说道:
“故大将军与车骑将军情同兄弟,大将军应当急召车骑将军回朝,待车骑将军回朝后,大将军再与车骑将军一同上书。”
不愧是专门玩弄政治的世家,杜恕第一个提议就与糜旸心中的不谋而合。
只是别忘了,不止杜恕是世家呢。
一旁的杨嚣见功劳快要被杜恕抢光了,他连忙焦急地进言道:
“在车骑将军回朝之前,嚣会私下联络在朝在野的名士,先在朝野间营造舆论。”
提出这个建议时,杨嚣的脸上有着骄傲的神色。
身为弘农杨氏的家主,他在关西的人脉谁能比的上。
当然,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大将军,杨嚣紧接着又说道:
“当朝野之间的舆论起来后,势必会有人就这事问询于大将军。
大将军最好应当置身事外,不见、不批、不朝。”
杨嚣的提议让糜旸眼前一亮。
这个大舅子倒是没白找。
见糜旸一脸笑意的听着自己与杜恕的建言,杨嚣与杜恕的胆子不免越来越大起来。
“陛下与丞相当下不在长安城中,这事虽要从长计议,但却要缓事急办,在陛下与丞相出手阻止之前,就要让朝野上下遍布舆论。”
“不仅如此,大将军可用表彰建安以来大汉元勋的由头,上奏陛下在长安城内修建一座高台。
高台之上立一阁楼,专门摆放列位已逝元勋的画像,而故大将军定然是在第一位。
借助这一举措,城内会掀起一阵赞扬故大将军的言论,那时吾等再因势利导,好形成人言大势。”
“这点还不够,要我说”
在糜旸的有意误导之下,杜恕与杨嚣二人积极地就像自己要被封王一般,不断地提出建议。
听着那些绵绵不绝的建议,糜旸继续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杜恕与杨嚣二人。
糜旸鼓励的眼神,让杜恕与杨嚣二人心中的火烧的越来越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要是单纯让杜恕与杨嚣二人为追封关羽为王一事献策献力,他们定然是不愿意的。
这件事风险太大了。
可要是让他们将这件事联想到糜旸身上,他们及他们背后的关西世家,势必会不惜一切促成这件事。
因为就目前来说,糜旸与关西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良久之后,杜恕与杨嚣二人结伴走出偏房。
看着外界的阳光,杜恕与杨嚣二人脸上洋溢着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喜色。
互相一拜后,杜恕与杨嚣二人,就马不停蹄地朝外走去。
辉煌的未来,要靠自己争取!
杜恕与杨嚣二人离开后,偏房内只剩下糜旸一人。
糜旸知道杜恕与杨嚣想歪了,可这是人之常情。
纵使他告知二人他的真实心意,杜恕与杨嚣会相信吗?
就像许多后世人总会认为,刘备携民渡江是在将民众当做挡箭牌一般,有些事是没办法解释的。
正因为如此,当世及后世一定也会有人指责他,认为他怀有不臣之心。
可那重要吗?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汉章武五年十一月末,汉大将军糜旸上书天子请筑高台,立凌烟阁。
天子准奏。
汉章武五年十二月,凌烟阁成,故大将军关羽画像位列众多元勋第一位。
而就在当月,长安城内出现了一些很是“大逆不道”的言论。
敬请朝廷追封关羽为王!
当月一场于后来塑造大汉五大异姓王的事变,在长安城内缓缓拉开序幕。
今日一章。
昨晚白酒啤酒掺着喝,让小弟缓缓。
<a href="http://www.biqizw.com" target="_blank">www.biqizw.com</a> 比奇中文
听到糜旸的话语后,诸葛亮的脸色微微变了下。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诸葛亮的志向,一直是致力恢复光辉的大汉盛世。
所以对于大汉的一些祖制,诸葛亮是发自内心的不想违背。
在大汉众多祖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当年汉太祖的那句“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于这句白马盟誓之下,糜旸当下提出的想法,可谓是“大逆不道”。
但诸葛亮也只是脸色稍微变了变,他并未出言训斥糜旸。
诸葛亮的此番反应,原因有二。
其中一个原因是,早在之前刘备就曾私下对诸葛亮说过,想追封关羽为王。
亦就是说,糜旸的提议其实是奉旨行事。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诸葛亮虽看重忠义,但他绝不是迂腐之人。
自在荆州投效刘备以来,诸葛亮可是亲眼目睹过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情谊有多深厚。
他们二人那般深厚的情谊,古往今来也是极为罕见的。
加上关羽在生前,的确为大汉的复兴立下了大功。
人人都说当年是糜旸守住了荆州,但实际上当年是关羽率军挡住了曹操亲率的魏军主力,否则的话糜旸是根本没机会打出公安之战的。
而若是那一年大汉失去了荆州,那么大汉复兴的希望,是会直接破碎的。
单单凭借这一功劳,关羽就可谓对大汉有再造之功,更遑论数十年来,关羽为大汉立下的其他功勋了。
以上的两大原因,让诸葛亮心中生不起劝阻刘备的念头。
相比于诸葛亮的脸色微变,刘备的脸色可就丰富多了。
怀念,欣喜,遗憾,坚定,种种情绪汇杂在一起,表现着刘备当下波涛汹涌的心情。
刘备用欣慰的目光看向糜旸,他说道:“难得你还记得这事。”
当年关羽逝世后,刘备就对糜旸谈及了他想追封关羽为王的心思。
那时刘备想的是在他逝世后,让糜旸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来推动这一件事。
毕竟那时天下间谁能想到,短短数年间大汉就能收复了长安呢?
时势的变化,超出了天下人的预料,那么原本的计划自然也要相应改变。
趁着糜旸收复长安声望正隆的时机,来推动追封关羽为王一事,是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面对刘备的感慨,糜旸脸上显现郑重之色道:“先翁恩德,陛下恩德,臣一日不敢或忘。”
糜旸的回答让刘备很是满意。
可刘备心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顾虑:
“你可知一旦你首倡这事,那么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你都会受到不小的非议。
人言可污人,亦可杀人。
这件事亦无须现在即办。”
刘备的顾虑,完全是在担忧糜旸。
而刘备的话,亦是有道理的。
诚然当下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刘备从未逼迫过糜旸。
从糜旸的个人利益来说,他完全没必要在当下主动提及这件事。
糜旸既然能收复长安,难道将来会没机会收复洛阳,乃至于一统天下吗?
等糜旸一统天下时,凭借着那时他的威望,他想追封关羽为王,受到的阻力定然会比当下更少。
或者再换句实际的话来说,等刘备逝世之后,若糜旸不愿,那么天下间还有谁能强迫他做他不愿意的事呢?
只是,若这件事是糜旸愿意的呢?
刘备话中的深意,糜旸不是不知道,他知道这是刘备对他的爱护。
可有些事,身为人婿,身为人徒,身为人臣,是一定要去做的。
“纵使陛下不说,但臣又何尝不知道,陛下想亲手将九旒王冠置于先翁陵寝之上。”
糜旸自幼为刘备养成,近年来又多得刘备倾心教诲,他深知刘备最想的就是,能在有生之年亲自追封关羽为王。
既然刘备想,那糜旸就一定要去做。
去他的个人利益,关羽今年一定要被追封为王!
在对刘备说完心中的想法之后,糜旸对着刘备郑重一拜:
“请陛下放心!
臣一定会将这事,办的妥当!”
糜旸的保证让刘备脸上的欣慰之意更甚。
世人经常疑惑他为何如此钟爱糜旸,这不就是为什么吗?
刘备与糜旸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言语,面对糜旸的保证刘备轻轻地应了一声:
“好。”
应完糜旸后,刘备对着诸葛亮言道:
“孔明,朕想去扶风拜祭一下孝直的先祖,你就随朕再走一遭吧。”
诸葛亮一直旁观着糜旸与刘备二人的对话,他当然知道刘备在回到长安后,为何又突然想去扶风一趟。
可抱着看破不说破的心思,诸葛亮笑着对着刘备一拜道:
“臣乐意之至!”
紧接着诸葛亮就起身将刘备扶起来,就在诸葛亮要搀扶着刘备朝外走去的时候,刘备对糜旸留下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话:
“长安接下来,是你的。”
说完这句话后,刘备便被诸葛亮搀扶走出了大堂。
看着刘备与诸葛亮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大堂之内,糜旸深吸了一口气。
接下来他要打一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战争咯。
“将杜恕,杨嚣二人召来。”
糜旸的命令飘到堂外,听到糜旸的命令后,堂外的亲卫立即就行动了起来。
杜恕与杨嚣二人,在得知糜旸要召见他们后,连忙就赶了过来。
糜旸并未食言。
在收复长安后,糜旸求请刘备免去杜恕服丧之期,并在事后征辟杜恕为大将军主簿。
而杨嚣也在糜旸的斡旋下,成功被刘备封为闻喜侯。
杨嚣除去获得侯爵之外,刘备感念于杨彪生前所为,还特地下诏征辟杨嚣为侍郎。
可以说在糜旸的作为下,杜恕与杨嚣二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未来可期。
知道自己将来前途将一片光明的杜恕与杨嚣,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当然他们对糜旸的忠心也在与日俱增着。
当杜恕与杨嚣来到尚书台后,他们被糜旸的亲卫带到了一处偏房之内。
偏房之内糜旸早就在等着,在看到杜恕与杨嚣二人到来后,他便让二人入座。
杜恕与杨嚣见糜旸神情严肃,他们猜到糜旸是有要事与他们商量,于是他们在入座后就即刻拱手问糜旸道:
“大将军急召,可是有事要吩咐?”
糜旸并未马上回答杜恕与杨嚣的询问,他先是开口对着杜恕与杨嚣二人问道:
“你们可还记得故大将军?”
糜旸突如其来的询问,让杜恕与杨嚣不禁一愣。
今汉开国至今,大汉只有过两位大将军,所以杜恕与杨嚣一下子就反应过来,糜旸口中指的“故大将军”是何人——关羽。
可让杜恕与杨嚣不解的是,糜旸为何会突然提起关羽。
只是不解归不解,世人皆知关羽与糜旸和刘备的关系,故而在微微愣神后,杜恕与杨嚣口中就不断吐出对关羽的赞美之词。
世家嘛,情商高一点也是正常。
听着杜恕与杨嚣对关羽众多的赞美之词,糜旸微微一笑。
糜旸将目光看向杜恕,似是不经意地询问道:
“卿说孤之先翁有再造大汉之功,那卿认为凭借孤先翁的功勋,能否被大汉追封为王乎?”
糜旸的声音很轻,就像是与多年好友话家常一般。
可他说的内容却很是劲爆。
当糜旸说的话传入杜恕与杨嚣二人的耳中后,他们二人当即就被吓得怔住了。
这一刻他们不但再吐不出任何赞美之词,就连思绪也被糜旸的询问震的停顿了。
看着杜恕与杨嚣二人睁大眼睛的样子,糜旸并未催促他们给出答案。
糜旸举起手中的酒杯细细品尝着杯中的美酒。
而糜旸淡定自若的神情,更让杜恕与杨嚣二人心神震荡,久久不能平静。
糜旸问的是能不能追封关羽为王。
虽说只是追封,但封异姓臣下为王,自汉太祖以后大汉四百年以来可以说是只有一例——曹操称魏王。
但这个事例,却不是正面的。
在大汉重新有复兴的兆头后,这个事例更加被世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
汉太祖白马盟誓一事,身为汉臣的糜旸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现在糜旸有此询问是为何?
大将军不够,齐侯也不够,那么!
难道是他们的大将军,也终于动了那一个心思?
一想到这一点,杜恕与杨嚣二人,就感觉到自己的身躯在颤抖着。
他们当下说不清是激动的心情多一点,还是害怕的心情多一点。
虽然说糜旸是询问关羽能否被追封为王,但在曹魏政治环境中待久的杜恕与杨嚣二人,还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猜出了糜旸心中的真实想法。
当下刘备与诸葛亮尚在,大将军纵使有那方面心思,也不能表露的太明显。
所以他们的大将军是在以退为进,想用追封关羽为王一事试探下朝局。
若是关羽被追封为王一事能够顺利通过朝议,那么将来糜旸更近一步还是难事吗?
侯至公,公至王,王至
这样的事,杜恕与杨嚣只觉得太过似曾相识了。
杜恕与杨嚣二人越想越兴奋,现在他们是激动的心情大于害怕。
在兴奋了好一会后,杜恕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四周,然后对着糜旸言道:
“此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说完这句话后,杜恕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年他的父亲杜畿,是怎么劝曹操称王来的。
回忆清楚后,杜恕又吞了一口口水说道:
“故大将军与车骑将军情同兄弟,大将军应当急召车骑将军回朝,待车骑将军回朝后,大将军再与车骑将军一同上书。”
不愧是专门玩弄政治的世家,杜恕第一个提议就与糜旸心中的不谋而合。
只是别忘了,不止杜恕是世家呢。
一旁的杨嚣见功劳快要被杜恕抢光了,他连忙焦急地进言道:
“在车骑将军回朝之前,嚣会私下联络在朝在野的名士,先在朝野间营造舆论。”
提出这个建议时,杨嚣的脸上有着骄傲的神色。
身为弘农杨氏的家主,他在关西的人脉谁能比的上。
当然,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大将军,杨嚣紧接着又说道:
“当朝野之间的舆论起来后,势必会有人就这事问询于大将军。
大将军最好应当置身事外,不见、不批、不朝。”
杨嚣的提议让糜旸眼前一亮。
这个大舅子倒是没白找。
见糜旸一脸笑意的听着自己与杜恕的建言,杨嚣与杜恕的胆子不免越来越大起来。
“陛下与丞相当下不在长安城中,这事虽要从长计议,但却要缓事急办,在陛下与丞相出手阻止之前,就要让朝野上下遍布舆论。”
“不仅如此,大将军可用表彰建安以来大汉元勋的由头,上奏陛下在长安城内修建一座高台。
高台之上立一阁楼,专门摆放列位已逝元勋的画像,而故大将军定然是在第一位。
借助这一举措,城内会掀起一阵赞扬故大将军的言论,那时吾等再因势利导,好形成人言大势。”
“这点还不够,要我说”
在糜旸的有意误导之下,杜恕与杨嚣二人积极地就像自己要被封王一般,不断地提出建议。
听着那些绵绵不绝的建议,糜旸继续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杜恕与杨嚣二人。
糜旸鼓励的眼神,让杜恕与杨嚣二人心中的火烧的越来越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要是单纯让杜恕与杨嚣二人为追封关羽为王一事献策献力,他们定然是不愿意的。
这件事风险太大了。
可要是让他们将这件事联想到糜旸身上,他们及他们背后的关西世家,势必会不惜一切促成这件事。
因为就目前来说,糜旸与关西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良久之后,杜恕与杨嚣二人结伴走出偏房。
看着外界的阳光,杜恕与杨嚣二人脸上洋溢着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喜色。
互相一拜后,杜恕与杨嚣二人,就马不停蹄地朝外走去。
辉煌的未来,要靠自己争取!
杜恕与杨嚣二人离开后,偏房内只剩下糜旸一人。
糜旸知道杜恕与杨嚣想歪了,可这是人之常情。
纵使他告知二人他的真实心意,杜恕与杨嚣会相信吗?
就像许多后世人总会认为,刘备携民渡江是在将民众当做挡箭牌一般,有些事是没办法解释的。
正因为如此,当世及后世一定也会有人指责他,认为他怀有不臣之心。
可那重要吗?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汉章武五年十一月末,汉大将军糜旸上书天子请筑高台,立凌烟阁。
天子准奏。
汉章武五年十二月,凌烟阁成,故大将军关羽画像位列众多元勋第一位。
而就在当月,长安城内出现了一些很是“大逆不道”的言论。
敬请朝廷追封关羽为王!
当月一场于后来塑造大汉五大异姓王的事变,在长安城内缓缓拉开序幕。
今日一章。
昨晚白酒啤酒掺着喝,让小弟缓缓。
<a href="http://www.biqizw.com" target="_blank">www.biqizw.com</a> 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