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 汉语拼音 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贞观攻略最新章节!
长孙冲也是读书很多的了,和苏宁接触的这段时间里面,他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和苏宁的差距,但是他以为这些差距不是很大,可是现在看来,这样的差距,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苏宁一生下来就跟着他的师父走南闯北,见识到了多少的道理,而自己一生下来就是高墙大院,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别人嘴里或者书本里面知道的。
这样的差距,如何弥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没有道理的,和苏宁的巨大差距,该如何弥补?长孙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方才敌视苏宁的黄衣少女也是被惊呆了,好容易缓过神来,细细品味着苏宁说的话,看向苏宁的眼神越发的奇异……
孔颖达岁数大,读书多,又是孔家嫡传后人,所以对于这番话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苏宁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被这番话彻底的惊呆了,这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绝世高人才能领悟出来的?自己读书的时候,未尝没有感受到一些疑惑,一些问题,自己想做出一些新的解答,但是身为孔子后人,他一直都以维持孔家正统为己任,认为改变就是不尊先人,出于对先人的崇敬,并不敢做出不尊先人的举动,所以他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可是苏宁的这番话让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产生了动摇,没错,他的心对他说,苏宁的话是对的,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本身,而是为了学习先人的精神,并且在先人所学的基础上做出改变,超越先人!只有一代超越一代,民族才能兴盛,国家才有希望,如果只是一味的研究古人的著述,信奉古人的著述,谈何进步?固步自封,可是正确的道理?
孔颖达猛然被惊醒了,多年以来困扰自己的桎梏一瞬间不复存在,孔颖达突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的眼前一片明朗,乌云散尽,阳光普照,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原来是这样,原来自己一直都犯了这样的错误,犯了这样愚昧而又可怕的错误!一直沉浸在先人的成就当中,一直都没有想过继续先人的辉煌,继续先人未竟之业!
苏宁突然感受到孔颖达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孔颖达的眉宇之间貌似少了几分忧郁,多了几分坦然,这老头子是怎么了?
孔颖达回过神来,目光一片清明,他看着苏宁,笑了出来:“真没有想到,多年以来困扰老夫的问题被你一言解决了,你的身世虽然不幸,但也是不幸中之万幸,令师尊是一位不世出之宗师,老夫远不及之!读书五十载,却没有悟出这样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令师之学问,令人神往!
可惜令师已然驾鹤西去,否则老夫定当舍弃一切官职,拜入令师门下,哪怕做一端茶递水之杂役,只需时时聆听令师之教诲,此生足矣!三明,你之所学,比之老夫胸中学问,高下立判,老夫不能教你其它,否则便是害了你,老夫能做的,只是为你巩固学识,教你一些修身养性怡情的道理,其他的,老夫已经无能为力了。”
孔颖达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走回了讲台,对着四十多个心神未定的学子说道:“今日三明之言,尔等需谨记在心,需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尔等万万不可拘泥于书本学识,正如三明所言,书本知识只是知识,你等今后需要的是真正的学问,是道理,知识不经过历练,是无法成为学问的。
你等也要知道,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应付老夫,不在于应付你等双亲,更不在于应付陛下,而是为你等自己所学,你等出身豪门贵族,将来必将成为大唐高官,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望你等牢记今日所言,好自为之。”
孔颖达一番大道理说出来,所有的学子都醒悟过来,对着孔颖达深深一拜:“弟子明白。”他们心中也是颇为不平静,今天,必将是他们心中最为难忘的一天。
“三明啊,老夫是没什么东西可以交给你了,不过,你没有读过那些启蒙读物,可识字否?”孔颖达突然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读书,不读启蒙读物,识不识字?要是这样一个不世出之奇才不识字,那可就是千古奇闻了……
苏宁点点头:“当然识字。”
孔颖达来了兴趣:“不读书,不读启蒙读物,你是如何识字的?”
苏宁想了想幼儿园学前班还有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想起来了,汉语拼音啊!多少年没有用过了,汉语拼音,绝对的识字好帮手!还是普通话炼成之神器,不管它最初产生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已经被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识字好帮手。
于是苏宁说道:“是用拼音识的字。”
“拼音?”孔颖达顿时斯巴达了,这小子怎么随便说个东西都是老夫没有听过的?难道这就是那位宗师的学问?唉!老夫果然是井底之蛙,妄自揣测高人学问,罪过!罪过!
苏宁点点头:“对的,拼音,师尊说这也是用了几十年才整理出来的,他说,我们说的话都是字,可以写出来的,这些字的发音是有规律的,比如有些字的发音很像,打架的打,大人的大,发达的达,搭配的搭,其实听上去只是音调不一样,其实是同样的一个音种。
师尊好像是参考了极西之地的一种语言,然后利用音律的知识,对所有能够写出来的字,进行了拼音标注;所以弟子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却是看过不少师尊用拼音标注出来的字,或者是诗,长短句,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先是记住了那些字的读音,然后逐步将拼音去除,最后,全部拼音去除,摆脱拼音的辅助,弟子就完全识字了,只要有拼音,就算不认识那个字,也会读。”
孔颖达瞪大了眼睛,四十多个少男少女也极为震惊,这一天里面受到的刺激太多了,他们的大脑有些难以接受;孔颖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所以很快就重新恢复了理智,问道:“极西之地的语言?还有音律?”
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概是从东汉开始,中国人识字读字都使用两字相切读字法,所谓两字相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如“红,胡笼切”,就是用“胡”的声母h与“笼”的韵母和声调óng拼成hóng,就是“红”的读音,但是这种识字法读音不准确,普及率低,效率很低,识字的前提就是识字,并不适合全面推广,至于之前所用的直音法就更为不合适了。
拼音最早的出现还是明末的时候,一开始的拼音也都是外国人为了方便和中国交流而创造的,至于汉语拼音一开始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废除汉字,这是清末国家危亡时期一些急过了头的知识分子提出来的设想,他们认为汉字**于世界语种,这是中国落后的原因,鲁迅更是声称:“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大量知识分子都认为这是对的,于是纷纷开始创造类似于西方罗马化拉丁化文字的新汉字。
但是华夏五千年的传统如何可以消灭掉?汉字**于世界,华夏不还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创造世界奇迹,屹立于世界顶端吗?中国的灭不灭亡和汉字有什么关系?苏宁不明白,老头儿更是斥责那些妄图废除汉字的知识分子是“数典忘祖”之辈;但是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希望迎头赶上世界潮流的运动,所以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发展,建国后国家开始更加紧锣密鼓的筹备新汉字,汉语拼音应运而生,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汉字对于中国人,是不可能被替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废除汉字计划也就被放弃了,而汉语拼音作为广泛推广的识字辅助系统,得以广泛好评。
苏宁说道:“是啊!师尊好像说过,师尊一开始想要创造拼音的原因是考虑到了不同地方人们互相交流的苦难和识字的困难;老师您想啊,咱们大唐这么大,是吧!江南江北之间的说话口音和方式就很不相同,一个江南人士和一个江北人士之间的交流似乎就很不容易。
江南江北口音还包括了咱们关中话,蜀中话,山东话,河北话,靠近突厥那里的口音甚至有些像突厥话,往往一个地区的人到了另一个地区,都找不到可以交流顺畅的人,都会说话,都识字,都会写字,但是互相说的话却都听不懂,这不是和聋子没什么两样吗?这也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地区之间的交流。
所以师尊就想,是否可以创造一种天下共用的口音,不同于任何地方的方言,因为采用任何地方的方言做天下共用口音,都是对其他地方的不尊重,很容易引起地方纠纷,师尊的想法是,不用废除乡音,乡人之间还是可以说自己的乡音,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互相交流就用这种天下共用口音,这样既可以顺畅的交流,也不用影响到乡音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大唐采用的是用关中口音做官话,但是弟子以为这样未免是对其他地方的子民的一种不尊重,那就显得我们关中人太霸道,不利于大唐全国的团结,尤其是边境地区,情况复杂,汉胡杂居,就更为复杂了,有一种可以全大唐都听得懂的口音,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PS:大唐的正规官方语言叫做金陵洛下音,貌似和今日的闽南话客家话比较接近,到底是什么语音,在下实在不甚了解,所以特此批注,剧情需要,以关中话为大唐官方口音~
长孙冲也是读书很多的了,和苏宁接触的这段时间里面,他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和苏宁的差距,但是他以为这些差距不是很大,可是现在看来,这样的差距,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苏宁一生下来就跟着他的师父走南闯北,见识到了多少的道理,而自己一生下来就是高墙大院,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别人嘴里或者书本里面知道的。
这样的差距,如何弥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没有道理的,和苏宁的巨大差距,该如何弥补?长孙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方才敌视苏宁的黄衣少女也是被惊呆了,好容易缓过神来,细细品味着苏宁说的话,看向苏宁的眼神越发的奇异……
孔颖达岁数大,读书多,又是孔家嫡传后人,所以对于这番话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苏宁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被这番话彻底的惊呆了,这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绝世高人才能领悟出来的?自己读书的时候,未尝没有感受到一些疑惑,一些问题,自己想做出一些新的解答,但是身为孔子后人,他一直都以维持孔家正统为己任,认为改变就是不尊先人,出于对先人的崇敬,并不敢做出不尊先人的举动,所以他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可是苏宁的这番话让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产生了动摇,没错,他的心对他说,苏宁的话是对的,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本身,而是为了学习先人的精神,并且在先人所学的基础上做出改变,超越先人!只有一代超越一代,民族才能兴盛,国家才有希望,如果只是一味的研究古人的著述,信奉古人的著述,谈何进步?固步自封,可是正确的道理?
孔颖达猛然被惊醒了,多年以来困扰自己的桎梏一瞬间不复存在,孔颖达突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的眼前一片明朗,乌云散尽,阳光普照,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原来是这样,原来自己一直都犯了这样的错误,犯了这样愚昧而又可怕的错误!一直沉浸在先人的成就当中,一直都没有想过继续先人的辉煌,继续先人未竟之业!
苏宁突然感受到孔颖达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孔颖达的眉宇之间貌似少了几分忧郁,多了几分坦然,这老头子是怎么了?
孔颖达回过神来,目光一片清明,他看着苏宁,笑了出来:“真没有想到,多年以来困扰老夫的问题被你一言解决了,你的身世虽然不幸,但也是不幸中之万幸,令师尊是一位不世出之宗师,老夫远不及之!读书五十载,却没有悟出这样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令师之学问,令人神往!
可惜令师已然驾鹤西去,否则老夫定当舍弃一切官职,拜入令师门下,哪怕做一端茶递水之杂役,只需时时聆听令师之教诲,此生足矣!三明,你之所学,比之老夫胸中学问,高下立判,老夫不能教你其它,否则便是害了你,老夫能做的,只是为你巩固学识,教你一些修身养性怡情的道理,其他的,老夫已经无能为力了。”
孔颖达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走回了讲台,对着四十多个心神未定的学子说道:“今日三明之言,尔等需谨记在心,需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尔等万万不可拘泥于书本学识,正如三明所言,书本知识只是知识,你等今后需要的是真正的学问,是道理,知识不经过历练,是无法成为学问的。
你等也要知道,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应付老夫,不在于应付你等双亲,更不在于应付陛下,而是为你等自己所学,你等出身豪门贵族,将来必将成为大唐高官,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望你等牢记今日所言,好自为之。”
孔颖达一番大道理说出来,所有的学子都醒悟过来,对着孔颖达深深一拜:“弟子明白。”他们心中也是颇为不平静,今天,必将是他们心中最为难忘的一天。
“三明啊,老夫是没什么东西可以交给你了,不过,你没有读过那些启蒙读物,可识字否?”孔颖达突然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读书,不读启蒙读物,识不识字?要是这样一个不世出之奇才不识字,那可就是千古奇闻了……
苏宁点点头:“当然识字。”
孔颖达来了兴趣:“不读书,不读启蒙读物,你是如何识字的?”
苏宁想了想幼儿园学前班还有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想起来了,汉语拼音啊!多少年没有用过了,汉语拼音,绝对的识字好帮手!还是普通话炼成之神器,不管它最初产生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已经被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识字好帮手。
于是苏宁说道:“是用拼音识的字。”
“拼音?”孔颖达顿时斯巴达了,这小子怎么随便说个东西都是老夫没有听过的?难道这就是那位宗师的学问?唉!老夫果然是井底之蛙,妄自揣测高人学问,罪过!罪过!
苏宁点点头:“对的,拼音,师尊说这也是用了几十年才整理出来的,他说,我们说的话都是字,可以写出来的,这些字的发音是有规律的,比如有些字的发音很像,打架的打,大人的大,发达的达,搭配的搭,其实听上去只是音调不一样,其实是同样的一个音种。
师尊好像是参考了极西之地的一种语言,然后利用音律的知识,对所有能够写出来的字,进行了拼音标注;所以弟子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却是看过不少师尊用拼音标注出来的字,或者是诗,长短句,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先是记住了那些字的读音,然后逐步将拼音去除,最后,全部拼音去除,摆脱拼音的辅助,弟子就完全识字了,只要有拼音,就算不认识那个字,也会读。”
孔颖达瞪大了眼睛,四十多个少男少女也极为震惊,这一天里面受到的刺激太多了,他们的大脑有些难以接受;孔颖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所以很快就重新恢复了理智,问道:“极西之地的语言?还有音律?”
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概是从东汉开始,中国人识字读字都使用两字相切读字法,所谓两字相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如“红,胡笼切”,就是用“胡”的声母h与“笼”的韵母和声调óng拼成hóng,就是“红”的读音,但是这种识字法读音不准确,普及率低,效率很低,识字的前提就是识字,并不适合全面推广,至于之前所用的直音法就更为不合适了。
拼音最早的出现还是明末的时候,一开始的拼音也都是外国人为了方便和中国交流而创造的,至于汉语拼音一开始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废除汉字,这是清末国家危亡时期一些急过了头的知识分子提出来的设想,他们认为汉字**于世界语种,这是中国落后的原因,鲁迅更是声称:“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大量知识分子都认为这是对的,于是纷纷开始创造类似于西方罗马化拉丁化文字的新汉字。
但是华夏五千年的传统如何可以消灭掉?汉字**于世界,华夏不还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创造世界奇迹,屹立于世界顶端吗?中国的灭不灭亡和汉字有什么关系?苏宁不明白,老头儿更是斥责那些妄图废除汉字的知识分子是“数典忘祖”之辈;但是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希望迎头赶上世界潮流的运动,所以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发展,建国后国家开始更加紧锣密鼓的筹备新汉字,汉语拼音应运而生,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汉字对于中国人,是不可能被替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废除汉字计划也就被放弃了,而汉语拼音作为广泛推广的识字辅助系统,得以广泛好评。
苏宁说道:“是啊!师尊好像说过,师尊一开始想要创造拼音的原因是考虑到了不同地方人们互相交流的苦难和识字的困难;老师您想啊,咱们大唐这么大,是吧!江南江北之间的说话口音和方式就很不相同,一个江南人士和一个江北人士之间的交流似乎就很不容易。
江南江北口音还包括了咱们关中话,蜀中话,山东话,河北话,靠近突厥那里的口音甚至有些像突厥话,往往一个地区的人到了另一个地区,都找不到可以交流顺畅的人,都会说话,都识字,都会写字,但是互相说的话却都听不懂,这不是和聋子没什么两样吗?这也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地区之间的交流。
所以师尊就想,是否可以创造一种天下共用的口音,不同于任何地方的方言,因为采用任何地方的方言做天下共用口音,都是对其他地方的不尊重,很容易引起地方纠纷,师尊的想法是,不用废除乡音,乡人之间还是可以说自己的乡音,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互相交流就用这种天下共用口音,这样既可以顺畅的交流,也不用影响到乡音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大唐采用的是用关中口音做官话,但是弟子以为这样未免是对其他地方的子民的一种不尊重,那就显得我们关中人太霸道,不利于大唐全国的团结,尤其是边境地区,情况复杂,汉胡杂居,就更为复杂了,有一种可以全大唐都听得懂的口音,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PS:大唐的正规官方语言叫做金陵洛下音,貌似和今日的闽南话客家话比较接近,到底是什么语音,在下实在不甚了解,所以特此批注,剧情需要,以关中话为大唐官方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