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向远芯学习一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1991从芯开始最新章节!
伴随着绵绵的细雨和微凉的秋风,漫长的十月终于过去。
苏远山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何春华布置课题,而是拿出了自己已经完成了大半的论文以及实验报告给何春华,让他重新设计试验,如果他不嫌麻烦的话,还可以重新设计论文。
——这样,两人可以并列一作。
之所以这么考虑,一方面是因为石墨烯这玩意在目前确实还是太新,只能从基础研究按部就班的来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过稿率,另一方面,则是他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来替他来实现今后的思路和方向。
何春华就是个相当好的人选。
首都方面,陈静和秦思暂时留在了那边,并与王冬升一起与政府方面进行斡旋,根据反馈回来的最新消息,政府方面一直在试图谋求“掺合”,并且或许会以更先进的资金投资管理方式来进入。
而霓方代表在签署合作备忘录后也没有闲着,既然大家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或者说合作的结局是不受阻碍的,那么其他工作就得先一步进行,最起码要把规划做出来。
因此,随着霓方新的工作小组抵达首都,久多良木健和秋田一郎也准备打道回府。
只不过他们在离开之前先去了沪市,然后又去了特区,算是应邀拜访参观了一下远芯的科技园,最后才由香江转机回国。
期间苏远山并没有和他们会面,只是保持着电话联系。
而且苏远山知道,这两人主要还是希望摆脱自己的干扰,用他们自己的目光和判断去真正地了解远芯。
——苏远山能够依靠个人魅力说服他们,并不表示他们能够靠重复苏远山的话说服索尼的大佬。
……
苏远山翻开日历,上面周小慧已经细心地在日历上写下了今天的待办事项。他又再次翻了一篇,见到日期上被画了个红圈。
“小慧姐,是不是明天计委的人要下来?”
周小慧正在用手摇式咖啡机磨着咖啡豆,闻言嗯了一声:“除了计委,还有外经贸委的人也要过来。”
“那看来确实是有大变动了。”苏远山双手枕在脑后,躺在老板椅上,嘴角浮起笑意:“一具强大的引擎开始点火了。”
“我就没见过你这样对咱们国家有信心的……”周小慧开始娴熟地煮起咖啡,补充道:“人。”
“呵呵,你不懂……十几亿人的经济体啊……摆脱束缚,一切向前……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丽诗篇!相比之下,老美那边的淘金热就是小孩子过家家。我估摸着,也只有伟大的大航海时代能够与之相比。”
见苏远山感慨得像个诗人,周小慧便忍不住抿嘴一笑:“如果按照你说的,这次政府主要是考虑增加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引导的话,那么对于我们远芯来说,压力不是更大了么?”
“呵呵,远芯是怕压力的企业么?”
周小慧:“呃……”
苏远山便大笑了起来:“小慧姐,小企业才看政策,一个政策不对,说不定就倒闭了。但大企业是看环境的——除非国家有意敲打这个企业,专门出台一个政策来针对。”
周小慧便笑着摇了摇头,嫣然道:“我知道,就是下意识想杠你一下。”
“噗……好吧,不盲从权威,这是好事。”苏远山说着眯着眼睛,望着眼前的虚空,悠悠道:“今后我女儿,我一定要教她,要尊重知识,敬畏科学,又不要盲从权威,要有质疑精神。”
“……”周小慧再次无语:“你怎么就知道你会生女儿?”
“感觉。”苏远山收回思绪,呵呵笑道:“不过我一定得多生几个……娘的,我一定要和JH生育政策刚到底!”
“噗……”
第二天。
苏星河教授和头天晚上赶回来的段勇平站在大门口迎接了计委和外经贸委的相关人员。
按理说,现在苏星河教授是不需要亲自迎接的,但无奈这边的规格实在太高——两个实权部门的正、副主任联袂而来,这场面确实有点大。
这也表示,计委这边确实是希望能倾听远芯的声音,同时也想来看一看远芯。
……
“杨哥,你今天算是哪个部门的?”
苏远山自从接了人后便把杨光信引进自己办公室,笑呵呵地问道。
杨光信一边观察着苏远山办公室,一边在客座沙发落座:“我算是编外人员——小山,你这办公室不错啊,得有四十平吧?”
“差不多。”
“啧,我也算是看过不少老总办公室的人,书架大多都是各种装面子的企管书籍,你倒好,全是课本。”
苏远山顺着杨光信的目光望向书架,自己也是忍不住一笑——他的书架上摆满了物理和程序设计以及集成电路方面的相关书籍不说,其中还不乏有一半都是英文书。
“哈哈,我这也是用来撑面子的,表示时刻不忘学习。”
“看来怡雯说得对,你真是学霸。”杨光信笑了笑,从书架收回视线,望向苏远山:“我先来你这打个前哨,等他们过场走完大概就要向你讨教了。”
苏远山便苦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远芯都成立这么多年了,如果政府还不知道远芯真正的决策核心……那相关部门还不如回家种红薯去。
当然了,政府也不会不顾及到陈静的面子,早在三天前,计委便派出了一个小组参观和访问了首都那边的办事处。
“讨教实在不敢当,只希望远芯这几年的经验能够为国家提供一点点帮助。”苏远山回答得很谦虚。
杨光信笑着摇摇头,却在心中轻轻感叹。
他虽然先前自嘲说是编外人员,但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他理论上会是改组后的计委——或者说发展委员会中投资司这一块的,而且还是主要负责人。
在国外历练的几年,他也在不断学习先进的企业投资和管理经验,并深入地了解过海外巨头的崛起和发家史。
而且,他是丢掉了固有的“剥削论”来看待那些企业崛起的。
在纵观无数行业巨头的崛起之路后,杨光信总结出一个能够框架所有企业的经验。
那就是,这些企业,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最符合利益的方向——无一例外。
而当他将视线从国际企业收回,落在远芯体系后,他更是笃定了这个经验。
远芯,几乎没有一步是走错的。
这就有点可怕了。
所以,他才强烈要求,甚至不惜说动已经荣升外经贸委副主任的父亲去计委那边吹风,也一定要来远芯。
好好地、认真地,学习一下。
伴随着绵绵的细雨和微凉的秋风,漫长的十月终于过去。
苏远山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何春华布置课题,而是拿出了自己已经完成了大半的论文以及实验报告给何春华,让他重新设计试验,如果他不嫌麻烦的话,还可以重新设计论文。
——这样,两人可以并列一作。
之所以这么考虑,一方面是因为石墨烯这玩意在目前确实还是太新,只能从基础研究按部就班的来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过稿率,另一方面,则是他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来替他来实现今后的思路和方向。
何春华就是个相当好的人选。
首都方面,陈静和秦思暂时留在了那边,并与王冬升一起与政府方面进行斡旋,根据反馈回来的最新消息,政府方面一直在试图谋求“掺合”,并且或许会以更先进的资金投资管理方式来进入。
而霓方代表在签署合作备忘录后也没有闲着,既然大家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或者说合作的结局是不受阻碍的,那么其他工作就得先一步进行,最起码要把规划做出来。
因此,随着霓方新的工作小组抵达首都,久多良木健和秋田一郎也准备打道回府。
只不过他们在离开之前先去了沪市,然后又去了特区,算是应邀拜访参观了一下远芯的科技园,最后才由香江转机回国。
期间苏远山并没有和他们会面,只是保持着电话联系。
而且苏远山知道,这两人主要还是希望摆脱自己的干扰,用他们自己的目光和判断去真正地了解远芯。
——苏远山能够依靠个人魅力说服他们,并不表示他们能够靠重复苏远山的话说服索尼的大佬。
……
苏远山翻开日历,上面周小慧已经细心地在日历上写下了今天的待办事项。他又再次翻了一篇,见到日期上被画了个红圈。
“小慧姐,是不是明天计委的人要下来?”
周小慧正在用手摇式咖啡机磨着咖啡豆,闻言嗯了一声:“除了计委,还有外经贸委的人也要过来。”
“那看来确实是有大变动了。”苏远山双手枕在脑后,躺在老板椅上,嘴角浮起笑意:“一具强大的引擎开始点火了。”
“我就没见过你这样对咱们国家有信心的……”周小慧开始娴熟地煮起咖啡,补充道:“人。”
“呵呵,你不懂……十几亿人的经济体啊……摆脱束缚,一切向前……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丽诗篇!相比之下,老美那边的淘金热就是小孩子过家家。我估摸着,也只有伟大的大航海时代能够与之相比。”
见苏远山感慨得像个诗人,周小慧便忍不住抿嘴一笑:“如果按照你说的,这次政府主要是考虑增加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引导的话,那么对于我们远芯来说,压力不是更大了么?”
“呵呵,远芯是怕压力的企业么?”
周小慧:“呃……”
苏远山便大笑了起来:“小慧姐,小企业才看政策,一个政策不对,说不定就倒闭了。但大企业是看环境的——除非国家有意敲打这个企业,专门出台一个政策来针对。”
周小慧便笑着摇了摇头,嫣然道:“我知道,就是下意识想杠你一下。”
“噗……好吧,不盲从权威,这是好事。”苏远山说着眯着眼睛,望着眼前的虚空,悠悠道:“今后我女儿,我一定要教她,要尊重知识,敬畏科学,又不要盲从权威,要有质疑精神。”
“……”周小慧再次无语:“你怎么就知道你会生女儿?”
“感觉。”苏远山收回思绪,呵呵笑道:“不过我一定得多生几个……娘的,我一定要和JH生育政策刚到底!”
“噗……”
第二天。
苏星河教授和头天晚上赶回来的段勇平站在大门口迎接了计委和外经贸委的相关人员。
按理说,现在苏星河教授是不需要亲自迎接的,但无奈这边的规格实在太高——两个实权部门的正、副主任联袂而来,这场面确实有点大。
这也表示,计委这边确实是希望能倾听远芯的声音,同时也想来看一看远芯。
……
“杨哥,你今天算是哪个部门的?”
苏远山自从接了人后便把杨光信引进自己办公室,笑呵呵地问道。
杨光信一边观察着苏远山办公室,一边在客座沙发落座:“我算是编外人员——小山,你这办公室不错啊,得有四十平吧?”
“差不多。”
“啧,我也算是看过不少老总办公室的人,书架大多都是各种装面子的企管书籍,你倒好,全是课本。”
苏远山顺着杨光信的目光望向书架,自己也是忍不住一笑——他的书架上摆满了物理和程序设计以及集成电路方面的相关书籍不说,其中还不乏有一半都是英文书。
“哈哈,我这也是用来撑面子的,表示时刻不忘学习。”
“看来怡雯说得对,你真是学霸。”杨光信笑了笑,从书架收回视线,望向苏远山:“我先来你这打个前哨,等他们过场走完大概就要向你讨教了。”
苏远山便苦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远芯都成立这么多年了,如果政府还不知道远芯真正的决策核心……那相关部门还不如回家种红薯去。
当然了,政府也不会不顾及到陈静的面子,早在三天前,计委便派出了一个小组参观和访问了首都那边的办事处。
“讨教实在不敢当,只希望远芯这几年的经验能够为国家提供一点点帮助。”苏远山回答得很谦虚。
杨光信笑着摇摇头,却在心中轻轻感叹。
他虽然先前自嘲说是编外人员,但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他理论上会是改组后的计委——或者说发展委员会中投资司这一块的,而且还是主要负责人。
在国外历练的几年,他也在不断学习先进的企业投资和管理经验,并深入地了解过海外巨头的崛起和发家史。
而且,他是丢掉了固有的“剥削论”来看待那些企业崛起的。
在纵观无数行业巨头的崛起之路后,杨光信总结出一个能够框架所有企业的经验。
那就是,这些企业,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最符合利益的方向——无一例外。
而当他将视线从国际企业收回,落在远芯体系后,他更是笃定了这个经验。
远芯,几乎没有一步是走错的。
这就有点可怕了。
所以,他才强烈要求,甚至不惜说动已经荣升外经贸委副主任的父亲去计委那边吹风,也一定要来远芯。
好好地、认真地,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