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亲征曹操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三国之谋伐
打仗当然不是几十万大军一窝蜂往前冲就完事。
即便是官渡之战,袁绍的战术打法已经十分粗糙,但他还是分别派兵马从河内、青州方向夹击河南。
只不过曹操采取了应对措施,分别派遣于禁和臧霸守卫河内的延津以及青州地区。
因此战争双方,都得认真对待,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针对。
现在第一个问题好解决,那就是以什么样的借口开战。
逼迫曹操造反之后,战争自然正式准备打响。
那么第二步呢?
军队要怎么进发,要如何防备可能的敌人援军,以及要怎么才能歼灭敌人主力,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众人思索片刻,就有人说道:“现在是我强敌弱,不若大军压境,突袭定陶?”
陈暮看去,见是目前担任大鸿胪丞的左继,便笑着说道:“那鸿胪丞有没有考虑过行军路线,会不会被人伏击,粮草该怎么运输,是大军主力汇聚到洛阳再进攻,还是从别的地方聚集?”
左继犹豫道:“这都是确定战略之后的细节,选择大军压境之后,再细细研究便是。”
陈暮点点头:“这确实是确定之后的细节,可若是细节之处都还没有想好,就冒然选择战略。到时候研究之后发现此方案不可行,又得推倒重来,岂不是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大军主力若是集结,很多地方都空虚,若敌人袭扰怎么办?”
“额.......”
左继就没有说话了。
又有人道:“可以分兵骚扰,自河内、河南、颍川、魏郡、清河、济南、东海等诸郡国共同进军,让曹操自顾不暇。”
“这主意不错,而且这么打的话,粮草运输相对要轻松许多,各部人员不多,携带的粮草物资也较少,不至于出现粮草大规模囤积,可能引起敌人偷袭的情况。”
“我觉得不太好,兵力过于分散了难以形成规模。可以派兵马入驻豫州,逼迫曹操主力来决战,此时我大军再南下,南北夹击,必然根除。”
“打仗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的主力,完成占领地区的目的,曹操主力现在在济阴,不若直接突袭济阴,四面包围。”
“你们说得轻松,没那么简单.......”
众人七嘴八舌,各有说法。
等了片刻,见众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主意,陈暮才轻轻敲击了一下桌案,说道:“诸位请先静一静。”
说罢目光在台下众人之间梭巡,忽然看到一人,顿时笑了起来:“尚书令不妨说说?”
贾诩被架到火上烤,不情不愿地起身道:“回丞相,我并无什么良策。”
陈暮不悦道:“我知道尚书令为人谦逊,但自尚书令回归朝廷以来,尚未立下寸尺功劳,诸多同僚颇有微词,现在就是一个机会。”
贾诩知道再想低调已经不行了,只好说道:“我以为,打仗的第一步虽然是如何确定战争打响,但在此之前,还是得分析一下敌我具体实力,了解我方可以动用多少兵马和物资比较重要。”
荀攸微微点头,可算是有一个人说到点子上了,便说道:“如今朝廷各地留守兵马加起来二十五万余人,包括洛阳三万,颍川五万,冀州五万,青州五万,徐州两万,另外河内一万人,南阳两万,还有河南等地也有一些军队。”
“若是抛开留守队伍,朝廷可以动用的兵马应该在十万人以上。”
贾诩说道。
陈暮便道:“此战具体动用多少人马,陛下已经确定了。”
刘备沉声道:“朕欲亲征曹操,南北二军,再加上冀州与青州人马,总计十八万大军可以调用。”
“司隶不留守吗?”
“把河内的守军调回来,留一两万人足矣。”
面对贾诩的提问,陈暮给出了答案。
“陛下,臣认为,应该三路并进,第一路应先以济南佯攻东郡,实则青州兵马南下徐州,自徐州一路攻山阳。”
得知此时,贾诩思索起来,片刻后说道:“第二路则自魏郡黎阳出发,沿延津、白马,南下取东郡,威逼济阴。第三路从颍川河南出发,取陈留,最终将曹军主力困在济阴,最好逼迫他们南下逃遁至豫州。”
“哦?这是为何?”
陈暮饶有兴趣地问道:“之前廷尉右监说要先取豫州,然后南北夹攻。怎么尚书令的意思,好像是要放弃豫州?”
贾诩沉声道:“确实应该放弃豫州。”
“为何?”
“很简单,若是我军得豫州,就得承受三面进攻。刘表、孙策,都可以把兵马派到豫州来和我们交战,到时候就得同时对付三个敌人。”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派兵去豫州,刘表和孙策也可以就近派兵来援是吧。”
陈暮提出疑虑道:“可即便是不去豫州,他们也会来援。”
贾诩笑道:“来援的方式就有很大区别,如果我们占据豫州夹击曹操,孙策主力在豫章、九江等地,可以就近来援,这样既不耽误他取江东,还有可能被他利用孙氏在豫州十余年的经营,有地利之惠。”
“而若是把战场放在陈留、东郡以及山阳等地,这些地方离荆州和扬州较远,刘表和孙策的补给线就会拉得极长,不利于他们大规模行军。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孙策现在还在攻伐江东,如果离得太远,对于他尽快夺取江东的计划就很不利,来援助的力量就会小很多。”
汉朝的交通程度远比后世差了不知道多少倍,物资运输往往取就近原则,比如曹操打潼关的时候是利用洛阳作为粮草中转站,打汉中的时候,粮草辎重来源就是从关中就近获取,打赤壁之战的时候是从南阳盆地挖了运河直通荆州。
当时大规模粮草运输,基本是靠水运。所以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历史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所有大规模战争的发生,只有两個情况,一是就近原则,双方离得近。二是漕运原则,必须挖漕渠。
唯一的意外就是白狼山之战,但那是一场打得很险的奇袭战斗。曹军抛弃大量军备物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翻越燕山山脉,突袭柳城,打了蹋顿一个措手不及才取得了胜利。
可以说,如果蹋顿当时不选择与曹军正面决战,而是立即选择下令撤兵,跟曹军利用骑兵优势打游击,到最后死的一定是曹操,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历史上就有失败案例,如唐军进攻朝鲜,因补给线太长而失败。后来远征西域,还是补给线问题,于怛罗斯之战大败而归。
谷乴
因此补给线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尤为重要与关键。
贾诩的战术打法就很聪明,他认为战场应该安排在陈留、东郡以及山阳一带。
这些地方距离荆州和扬州有数百公里距离,最近的都是山阳到九江,也就是后世山东济宁市到安徽淮南市,直线距离都有四百公里,实际距离在五百公里以上。
刘表就更远,如果是按照陈留战场来算,也就是后世的襄阳到开封,直线距离也是四百多公里。但这是从南阳盆地过来,在南阳盆地被朝廷占据的情况下。如果绕道大别山,得走一千多公里路。
如此长途跋涉,补给线会拉得非常长。朝廷兵马啥都不用干,把他们的补给线一断,刘表和孙策就得干瞪眼,因此朝廷可以就近进攻曹操,但刘表和孙策却离得远,不可能大规模来援。
陈暮听到贾诩的建议,十分赞赏,笑道:“不错,这就是地利。豫州离荆州、扬州都比较近,战场放在这里,适合刘表孙策来援,战场放在大河南岸,他们劳师远征,必然疲惫。”
“善!”
刘备稍微思索,也明白了问题的关键,点点头道:“此策甚妙,就依尚书令所言。”
贾诩连忙说道:“其实这个方法也是在座诸位大臣提醒了臣,臣才想出来的,而且依臣之见,丞相和副相恐怕也早就已经做出了决议。”
陈暮和荀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而且已经打算让荀彧回来中央坐镇后方,因为刘备亲征,除非陈暮坐镇洛阳,不然后方需要有人留守统筹全局。
但陈暮自然要和刘备一起亲征曹操,因此荀彧就必须回来,荀彧回来的话,冀州那边就缺少一位统筹各部门的军师。
荀攸可以去,可洛阳这边的进攻方式会由河南、颍川两郡同时进发,两边都需要有人进行战术安排。
刘备跟陈暮从河南进攻陈留,荀攸就得和赵云从颍川进攻,所以荀攸也离不开身。
这次朝会的目的,自然是要物色一位可以担当大任的战术军师。
诸葛亮或许可以胜任,作为陈暮最出色的弟子,他已经有了不错的底子。奈何年龄太轻,镇不住冀州那帮老兵油子。
因而得找一位威望比较高,可以胜任的人选。
贾诩自然不行,他年龄是够,威望不足,那么剩下的就比较简单。
陈暮亲自去颍川,荀攸去冀州统筹张辽、高顺、黄忠、徐荣四大虎将,钟繇在青州,安排臧霸、太史慈、蔡阳等人。
这样刘备身边就留下一名出色的随军参谋就行,现在就是考验大家的水平,目前来看,现在的二十多位二等参议博士当中,贾诩是独一档超一流谋士,智力在96以上。
董昭、毛玠为次一档,在90-95之间,一流谋士,其余王脩、邴原、孙邵、崔琰、王朗、国渊、公孙方、王朗、左继、刘谦等人则差一些,大多都在90以下。
因此到时候刘备带上贾诩董昭毛玠以及一部分随军文士,陈暮到时候再把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塞进去,做中下级参谋,这样就应该万无一失了。
确定了战术安排,接下来就做细致规划,比如第一战略是什么,先取陈留,扼住曹操西面门户,再从延津渡河,占领白马取东郡。
最后从山阳袭击曹操后方,这样三面夹击,把战场全都收缩在兖州以北的区域,加大敌人援军的补给线,延缓敌人援军脚步,如此就能够在战略上把曹操挤压在济阴一带,逼迫他南逃。
陈暮还就不担心曹操南逃,他去豫州,依旧会被挤压生存空间,河南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势,他在汝南撑不了多久,而江东和荆州不太可能会接纳他,最终还是难逃灭亡。
内阁会议从午后一直到傍晚,确定了很多细节末枝,一系列的安排都布置下去,朝廷已经开始做战争动员,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这个月内基本就能够完善。
下一步棋,自然是按照计划行事。
数日之后,朝廷放出风声,决定派一位新的豫州牧前往豫州。
这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件很绝望的事情。
他现在对于孙策的离开持犹豫态度,孙策一走,他就独自面对朝廷的压力,自然很慌。
可人家走都走了,该怎么办?
烂摊子全部留给他,接不接手就是个很大问题。
接手吧,跟朝廷撕破脸皮。
不接手吧,自己的兖州彻底被朝廷势力包围,插翅难飞。
现在朝廷打算派人接手豫州,如果他再不行动,等过个两三月,朝廷大军入驻豫州,稳固下来,他就彻底没法活了。
因此没有办法,他只能宣布与孙策刘表结盟,同时派兵马占据豫州,正式与朝廷撕破脸皮。
这里其实要强调一下为什么朝廷一定要选择逼反曹操之后,再出兵。
很简单。
因为朝廷和曹操还没有彻底决裂。
从当初天下五君开始,一直到刘虞登基,曹操都是表面维护朝廷的。
投桃报李,刘虞也是任命他为兖州牧,让他有了根基。
所以一直以来,曹操和刘备属于盟友关系。
就跟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是盟友,与袁术公孙瓒是敌对关系一样。
但现在历史改变,由于刘备这个强敌出现,导致二袁相争的局面不复存在,变成二袁结盟。
虽说这种结盟纯粹是表面兄弟,二袁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互相背叛,联盟关系并不牢固,但这也间接促成刘备孙坚曹操的联盟关系。
这导致如果没有合理的借口,朝廷其实很难对孙坚和曹操开刀。
而现在,这个借口就有了。
到章武三年六月末,荀彧被调回中央担任副相。
七月初,刘备正式准备御驾亲征曹操!
,三国之谋伐
打仗当然不是几十万大军一窝蜂往前冲就完事。
即便是官渡之战,袁绍的战术打法已经十分粗糙,但他还是分别派兵马从河内、青州方向夹击河南。
只不过曹操采取了应对措施,分别派遣于禁和臧霸守卫河内的延津以及青州地区。
因此战争双方,都得认真对待,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针对。
现在第一个问题好解决,那就是以什么样的借口开战。
逼迫曹操造反之后,战争自然正式准备打响。
那么第二步呢?
军队要怎么进发,要如何防备可能的敌人援军,以及要怎么才能歼灭敌人主力,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众人思索片刻,就有人说道:“现在是我强敌弱,不若大军压境,突袭定陶?”
陈暮看去,见是目前担任大鸿胪丞的左继,便笑着说道:“那鸿胪丞有没有考虑过行军路线,会不会被人伏击,粮草该怎么运输,是大军主力汇聚到洛阳再进攻,还是从别的地方聚集?”
左继犹豫道:“这都是确定战略之后的细节,选择大军压境之后,再细细研究便是。”
陈暮点点头:“这确实是确定之后的细节,可若是细节之处都还没有想好,就冒然选择战略。到时候研究之后发现此方案不可行,又得推倒重来,岂不是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大军主力若是集结,很多地方都空虚,若敌人袭扰怎么办?”
“额.......”
左继就没有说话了。
又有人道:“可以分兵骚扰,自河内、河南、颍川、魏郡、清河、济南、东海等诸郡国共同进军,让曹操自顾不暇。”
“这主意不错,而且这么打的话,粮草运输相对要轻松许多,各部人员不多,携带的粮草物资也较少,不至于出现粮草大规模囤积,可能引起敌人偷袭的情况。”
“我觉得不太好,兵力过于分散了难以形成规模。可以派兵马入驻豫州,逼迫曹操主力来决战,此时我大军再南下,南北夹击,必然根除。”
“打仗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的主力,完成占领地区的目的,曹操主力现在在济阴,不若直接突袭济阴,四面包围。”
“你们说得轻松,没那么简单.......”
众人七嘴八舌,各有说法。
等了片刻,见众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主意,陈暮才轻轻敲击了一下桌案,说道:“诸位请先静一静。”
说罢目光在台下众人之间梭巡,忽然看到一人,顿时笑了起来:“尚书令不妨说说?”
贾诩被架到火上烤,不情不愿地起身道:“回丞相,我并无什么良策。”
陈暮不悦道:“我知道尚书令为人谦逊,但自尚书令回归朝廷以来,尚未立下寸尺功劳,诸多同僚颇有微词,现在就是一个机会。”
贾诩知道再想低调已经不行了,只好说道:“我以为,打仗的第一步虽然是如何确定战争打响,但在此之前,还是得分析一下敌我具体实力,了解我方可以动用多少兵马和物资比较重要。”
荀攸微微点头,可算是有一个人说到点子上了,便说道:“如今朝廷各地留守兵马加起来二十五万余人,包括洛阳三万,颍川五万,冀州五万,青州五万,徐州两万,另外河内一万人,南阳两万,还有河南等地也有一些军队。”
“若是抛开留守队伍,朝廷可以动用的兵马应该在十万人以上。”
贾诩说道。
陈暮便道:“此战具体动用多少人马,陛下已经确定了。”
刘备沉声道:“朕欲亲征曹操,南北二军,再加上冀州与青州人马,总计十八万大军可以调用。”
“司隶不留守吗?”
“把河内的守军调回来,留一两万人足矣。”
面对贾诩的提问,陈暮给出了答案。
“陛下,臣认为,应该三路并进,第一路应先以济南佯攻东郡,实则青州兵马南下徐州,自徐州一路攻山阳。”
得知此时,贾诩思索起来,片刻后说道:“第二路则自魏郡黎阳出发,沿延津、白马,南下取东郡,威逼济阴。第三路从颍川河南出发,取陈留,最终将曹军主力困在济阴,最好逼迫他们南下逃遁至豫州。”
“哦?这是为何?”
陈暮饶有兴趣地问道:“之前廷尉右监说要先取豫州,然后南北夹攻。怎么尚书令的意思,好像是要放弃豫州?”
贾诩沉声道:“确实应该放弃豫州。”
“为何?”
“很简单,若是我军得豫州,就得承受三面进攻。刘表、孙策,都可以把兵马派到豫州来和我们交战,到时候就得同时对付三个敌人。”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派兵去豫州,刘表和孙策也可以就近派兵来援是吧。”
陈暮提出疑虑道:“可即便是不去豫州,他们也会来援。”
贾诩笑道:“来援的方式就有很大区别,如果我们占据豫州夹击曹操,孙策主力在豫章、九江等地,可以就近来援,这样既不耽误他取江东,还有可能被他利用孙氏在豫州十余年的经营,有地利之惠。”
“而若是把战场放在陈留、东郡以及山阳等地,这些地方离荆州和扬州较远,刘表和孙策的补给线就会拉得极长,不利于他们大规模行军。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孙策现在还在攻伐江东,如果离得太远,对于他尽快夺取江东的计划就很不利,来援助的力量就会小很多。”
汉朝的交通程度远比后世差了不知道多少倍,物资运输往往取就近原则,比如曹操打潼关的时候是利用洛阳作为粮草中转站,打汉中的时候,粮草辎重来源就是从关中就近获取,打赤壁之战的时候是从南阳盆地挖了运河直通荆州。
当时大规模粮草运输,基本是靠水运。所以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历史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所有大规模战争的发生,只有两個情况,一是就近原则,双方离得近。二是漕运原则,必须挖漕渠。
唯一的意外就是白狼山之战,但那是一场打得很险的奇袭战斗。曹军抛弃大量军备物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翻越燕山山脉,突袭柳城,打了蹋顿一个措手不及才取得了胜利。
可以说,如果蹋顿当时不选择与曹军正面决战,而是立即选择下令撤兵,跟曹军利用骑兵优势打游击,到最后死的一定是曹操,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历史上就有失败案例,如唐军进攻朝鲜,因补给线太长而失败。后来远征西域,还是补给线问题,于怛罗斯之战大败而归。
谷乴
因此补给线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尤为重要与关键。
贾诩的战术打法就很聪明,他认为战场应该安排在陈留、东郡以及山阳一带。
这些地方距离荆州和扬州有数百公里距离,最近的都是山阳到九江,也就是后世山东济宁市到安徽淮南市,直线距离都有四百公里,实际距离在五百公里以上。
刘表就更远,如果是按照陈留战场来算,也就是后世的襄阳到开封,直线距离也是四百多公里。但这是从南阳盆地过来,在南阳盆地被朝廷占据的情况下。如果绕道大别山,得走一千多公里路。
如此长途跋涉,补给线会拉得非常长。朝廷兵马啥都不用干,把他们的补给线一断,刘表和孙策就得干瞪眼,因此朝廷可以就近进攻曹操,但刘表和孙策却离得远,不可能大规模来援。
陈暮听到贾诩的建议,十分赞赏,笑道:“不错,这就是地利。豫州离荆州、扬州都比较近,战场放在这里,适合刘表孙策来援,战场放在大河南岸,他们劳师远征,必然疲惫。”
“善!”
刘备稍微思索,也明白了问题的关键,点点头道:“此策甚妙,就依尚书令所言。”
贾诩连忙说道:“其实这个方法也是在座诸位大臣提醒了臣,臣才想出来的,而且依臣之见,丞相和副相恐怕也早就已经做出了决议。”
陈暮和荀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而且已经打算让荀彧回来中央坐镇后方,因为刘备亲征,除非陈暮坐镇洛阳,不然后方需要有人留守统筹全局。
但陈暮自然要和刘备一起亲征曹操,因此荀彧就必须回来,荀彧回来的话,冀州那边就缺少一位统筹各部门的军师。
荀攸可以去,可洛阳这边的进攻方式会由河南、颍川两郡同时进发,两边都需要有人进行战术安排。
刘备跟陈暮从河南进攻陈留,荀攸就得和赵云从颍川进攻,所以荀攸也离不开身。
这次朝会的目的,自然是要物色一位可以担当大任的战术军师。
诸葛亮或许可以胜任,作为陈暮最出色的弟子,他已经有了不错的底子。奈何年龄太轻,镇不住冀州那帮老兵油子。
因而得找一位威望比较高,可以胜任的人选。
贾诩自然不行,他年龄是够,威望不足,那么剩下的就比较简单。
陈暮亲自去颍川,荀攸去冀州统筹张辽、高顺、黄忠、徐荣四大虎将,钟繇在青州,安排臧霸、太史慈、蔡阳等人。
这样刘备身边就留下一名出色的随军参谋就行,现在就是考验大家的水平,目前来看,现在的二十多位二等参议博士当中,贾诩是独一档超一流谋士,智力在96以上。
董昭、毛玠为次一档,在90-95之间,一流谋士,其余王脩、邴原、孙邵、崔琰、王朗、国渊、公孙方、王朗、左继、刘谦等人则差一些,大多都在90以下。
因此到时候刘备带上贾诩董昭毛玠以及一部分随军文士,陈暮到时候再把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塞进去,做中下级参谋,这样就应该万无一失了。
确定了战术安排,接下来就做细致规划,比如第一战略是什么,先取陈留,扼住曹操西面门户,再从延津渡河,占领白马取东郡。
最后从山阳袭击曹操后方,这样三面夹击,把战场全都收缩在兖州以北的区域,加大敌人援军的补给线,延缓敌人援军脚步,如此就能够在战略上把曹操挤压在济阴一带,逼迫他南逃。
陈暮还就不担心曹操南逃,他去豫州,依旧会被挤压生存空间,河南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势,他在汝南撑不了多久,而江东和荆州不太可能会接纳他,最终还是难逃灭亡。
内阁会议从午后一直到傍晚,确定了很多细节末枝,一系列的安排都布置下去,朝廷已经开始做战争动员,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这个月内基本就能够完善。
下一步棋,自然是按照计划行事。
数日之后,朝廷放出风声,决定派一位新的豫州牧前往豫州。
这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件很绝望的事情。
他现在对于孙策的离开持犹豫态度,孙策一走,他就独自面对朝廷的压力,自然很慌。
可人家走都走了,该怎么办?
烂摊子全部留给他,接不接手就是个很大问题。
接手吧,跟朝廷撕破脸皮。
不接手吧,自己的兖州彻底被朝廷势力包围,插翅难飞。
现在朝廷打算派人接手豫州,如果他再不行动,等过个两三月,朝廷大军入驻豫州,稳固下来,他就彻底没法活了。
因此没有办法,他只能宣布与孙策刘表结盟,同时派兵马占据豫州,正式与朝廷撕破脸皮。
这里其实要强调一下为什么朝廷一定要选择逼反曹操之后,再出兵。
很简单。
因为朝廷和曹操还没有彻底决裂。
从当初天下五君开始,一直到刘虞登基,曹操都是表面维护朝廷的。
投桃报李,刘虞也是任命他为兖州牧,让他有了根基。
所以一直以来,曹操和刘备属于盟友关系。
就跟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是盟友,与袁术公孙瓒是敌对关系一样。
但现在历史改变,由于刘备这个强敌出现,导致二袁相争的局面不复存在,变成二袁结盟。
虽说这种结盟纯粹是表面兄弟,二袁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互相背叛,联盟关系并不牢固,但这也间接促成刘备孙坚曹操的联盟关系。
这导致如果没有合理的借口,朝廷其实很难对孙坚和曹操开刀。
而现在,这个借口就有了。
到章武三年六月末,荀彧被调回中央担任副相。
七月初,刘备正式准备御驾亲征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