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集思广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三国之谋伐
宣室当中,宽阔的大殿内上下等级分明。
一等录事尚书每人单独坐一张席位,拥有一张桌案,上面还摆放着大量从尚书台送来的公文。
二等参议博士,两人同坐一张席,没有桌案,他们只有转交公文以及抄录公文的权力,要浏览公文的时候,只有抄录的时候才能看。
三等谏议侍郎,全都坐在大殿右侧的一张大席上,他们甚至连浏览公文的权力都没有,只能旁听观政,可以提出意见。
但即便如此,这些谏议侍郎们也因为有这样的权力而感到兴奋,因为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接触中央大权。
这就相当于一群地方上的科级局长,却能够进入中央国务院观察天下政务一样,不仅是一个上达天听的机会,同时也是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能够被选拔到这里的不是蠢人,这些人很快就意识到,内阁人员作为皇帝近臣,未来所拥有的权力就如同之前的尚书台。
很多人都知道,西汉时丞相制度,丞相总揽大权。但到了东汉,丞相制度被废除,虽有三公主政,可实际上三公如果没有录事尚书这个职务,基本跟摆设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失去了实权。
真正的实权都在尚书台手里,正如同康帝时期,尚书令都是宦官的人,使得朝廷其他大臣根本无法插手政事。官员升迁贬谪全都是皇帝和宦官的一句话,职能总揽朝政。
在这一点上,东汉的尚书台、唐宋的群相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制是一个性质。都是皇帝召集一群忠于自己的臣子处理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而东汉的尚书台与其它制度略有不同的是,尚书台的品秩比较低,额外还有三公九卿制,这样就相当于养了一堆闲人,完全没有意义。
曹操时期,荀彧入主尚书台,被称为荀令君,是曹操之下的二号实权人物。可尚书令的品秩只有千石,而朝中其它三公九卿都在,曹操把他们撇开,把政务都交给荀彧处理,就是这样的情况。
现在陈暮给三公九卿找事做,又组建内阁,取代了尚书台,虽然看似名称不同,但聪明人都看得出来,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尚书令一人,改为大家一起商议。
所以即便是三等谏议侍郎们,也很清楚在内阁里待着有什么好处。一个个坐在席上,伸长了脖子看着上面的录事尚书和参议博士们,等待会议开启。
众人落座之后,陈暮环顾四周,没有说话。有宦官给几名录事尚书上了茶水,自从炒茶被他搞出来,现在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等了好一会儿,殿内静悄悄地,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觉得等得不耐烦,谁都不想被逐出内阁去。
一直过了约小半刻钟,宣殿后室走出一名宦官,朗声道:“陛下到!”
“见过陛下!”
群臣们连忙从席上站起来,双手放在额头,然后按照礼仪行礼。
刘备在几名宫女宦官的簇拥下缓缓进入殿内,走到了高台之上,盘膝坐下,俯瞰众人双手虚抬:“众卿免礼,坐下吧。”
“谢陛下!”
群臣们便再次坐下。
刘备看向陈暮说道:“少府卿,议事吧。”
“唯!”
陈暮站起身,对众人说道:“诸位,今日是内阁第一次会议,内阁组建就花了一个月,你们当中有些人是跟随陛下多年的老臣,有些人则是被朝廷遴选进来的人才,还有些人则是被推举而来,皆是有才之辈,我想问大家,内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众人互相看看,贾逵今年才二十六岁,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因为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很清楚机遇不会自己找上门,而是需要靠自己争取,所以也是立即起身,沉声道:“内阁征召诸才,便是为了群策群力,治理天下。”
“不错。”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我就需要你这样用简单言语就能概括的人才,内阁存在的意义,就是治理天下。如今三公九卿各有职权,但他们的职权也会遇到问题,碰到麻烦,内阁,便是解决这些麻烦的地方。”
如果打个比喻的话,三公九卿就相当于后世的各个部,这些部门都有分内的事情,比如交通部管道路规划,公安部管治安刑事,法院管审判和制定法律。
但这些部门并不能使国家进步,因为他们还需要一个领头的部门来制定方向,控制国家未来该如何发展。
清朝管这个地方叫军机处,后世管这个地方叫国务院,而现在则叫内阁。
“内阁容纳天下之才,向天子建言,目的就是让大汉帝国未来该走什么道路,定下什么国策。尔等都是从地方做起,将来做得好,也许还会回到地方,然后有可能再回内阁,一步一步,做到我今天这个位置。”
陈暮又说道:“但不管怎么样,我希望你们能记住在内阁的日子,因为未来你们是有可能成为治理国家之人。不过在成为一等录事尚书之前,你们就像是一群学生,以后各自去地方为政,做得好才能回来,做得差就会掉队,希望你们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为陛下效力,为国家效力,明白了吗?”
“明白了。”
群臣们便再次起身,向陈暮行礼。
等众人坐下之后,陈暮便再次开口道:“既然大家已经明白了内阁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开始议事吧。今日第一个议题就是,当前天下混乱,局势未明,我们应该定下的国策是什么?”
“收复江山!”
立即有人站出来道:“应以犁庭扫穴,剿灭四方贼寇!”
这个国策就是现在出兵,如果确定了这个国策,就下一个议题就应该是该怎么出兵,打哪里了。
但很快有人持反对意见道:“如今陛下刚刚收复河北,兵疲民困,若继续用兵,难免穷兵黩武,当务之急,应该是休养生息,以观天时。”
“不可,一位休养生息,那是给敌人喘息的机会。此时动兵确实不行,但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动,我们可以疲敌。”
又有人站出来说。
这三个建议基本就代表了三个方向,既立即出兵、休养生息以及一边出兵,一边休养。
看着好像是废话,但实际上这确实是目前应该要考虑走的道路。
三派各有各的观点,出兵的人认为,如今天下,依旧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除了益州刘璋,荆州刘表稍强以外,其余诸侯都不足为惧。
所以应该趁着他们实力还不强大的时候,立即出兵进攻。
反对的人认为,虽然这些诸侯实力不强,但一者朝廷多年征战,军民都已经疲惫,需要休养。二来一旦逼迫得太急,会导致那些诸侯联合在一起,到时候就更难对付。
因此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实际上陈暮对于这个国策早就已经定下了,那就是选择一边休养,一边出兵。既只占据关中、幽州,在其余诸侯边境陈兵,给他们威慑,但实际上却以休养发展为主。
他之所以出题,就是在考验大家的能力。
见众人各抒己见,陈暮与沮授等人细细观察,让大家畅所欲言,并没有立即出声阻止。
过了许久,大家都把各自意见阐述得差不多,陈暮四下观察,就看到众人之中,谏议侍郎级别里,唯有张既闭口不言,而参议博士当中,唯有董昭、毛玠闭目养神。
于是他开口说道:“孝先、公仁、德容,为何不言呀?”
张既左右看看,见董昭和毛玠都没有说话,便只好先出言道:“卑对目前天下局势并不是很了解,对朝廷现状也不是很清楚,因而不敢妄自下结论。只是我观朝廷现在正在淘汰老弱,训练精锐之卒,这并非三五之日就能完成的事情,因而我推测,朝廷应该是以修养为主。”
“嗯,不错,很有见地。”
陈暮点点头,又看向董昭和毛玠道:“孝先、公仁,你们二人这些日子应该看过不少尚书台的文书,对朝廷当局和天下局势应该有所清楚,又为何不说呢?”
董昭想了想,先开口道:“因为我知道朝廷已经有了国策,所以即便说也无用,便没有多费口舌。”
“哦?”
陈暮就笑道:“那你说说看,朝廷现在的国策是什么?”
“取关中而观望天下。”
董昭道。
“稳幽州而坐看河南!”
毛玠补充了一句。
“善!”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看向台下诸位内阁臣子道:“古者有云,观叶落而知秋,国策的定制,并非是随行所欲,而是要看当今的形势。缺粮就要先发展农业,缺兵马就得打造强军。大家虽各有见解,但过于片面,以后还得多多观政,好好学习才是。”
谷威“唯。”
众人齐齐表示明白。
又有人道:“还请少府卿明示,如今朝廷具体国策是什么?”
陈暮说道:“正如孝先、公仁所言,我们虽得河北,但已显颓势,因而需要休养两三年,恢复河北地方民生治理。不过对外方面,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关中虽是四战之地,局势极为混乱,可没什么强敌,乃先取之。幽州是我们的后方,必须安稳才能得天下,因而这两年我们的国策便是对外取关中和幽州,对内脩耕植,畜军资,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这些日子,我见公文当中有粮草运往关中,就是于此吧。”
董昭说道。
“不错,正是如此。”
陈暮点点头,对众人道:“现在进入下一个议题,天下各路诸侯,不乏向朝廷遣使者,但也有很多诸侯并没有向朝廷遣送使者。尔等有些人曾经事过这些诸侯,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些诸侯交往?”
贾逵起身道:“卑曾经在河东担任郡吏,在卑来之前,听闻马腾、韩遂因部曲间的矛盾,二人已互相为敌。卑觉得,或许可以利用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对我们得关中大有帮助。”
“哦?”
陈暮惊讶道:“还有这种事情?”
张既也说道:“此事我也听闻了,不过好像闹得不大。”
陈暮便问钟繇道:“尚书台可有关中公文?”
钟繇道:“昨日送了几份过来,上面并未记载此事。”
“或许是还在路上。”
陈暮倒并没有责怪军情司的情报不给力。
之前说过,军情司大部分力量都运用在对付袁绍以及在河南等地潜伏上。
关中、益州、荆州、扬州这些地方太远,仅安置了几个据点,并没有全面铺开,因此情报更新不及时也是很正常。
不过因为要马不停蹄攻略关中的战略,所以现在军情司已经正在对关中情报据点进行扩大的事宜,相信再过个一两个月,情报传递将会快得多。
陈暮脑子里快速回忆了一下,他通读二十四史,而且记性非常好,隐约似乎记得今年确实有韩遂马腾反目的记忆,但具体内容就忘了。
毕竟时过境迁那么久,他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记得,不记得这件事也合情合理。
历史上韩遂马腾在此时反目,二人越闹越大,先是马腾打败韩遂,紧接着韩遂又发起反攻击败马腾,还杀了马腾的妻儿,也就是马超的母亲和兄弟。
等到曹操派了钟繇担任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后,钟繇把这件事情上书给曹操,曹操才派钟繇和凉州牧韦端调停,才结束。
而二人反目成仇以及钟繇调停的时间,刚好就是建安四年末到建安五年初,也就是公元199年年末,200年年初。
现在年号变成了章武元年,公元200年初,恰好就是韩遂马腾闹矛盾的时间节点。
陈暮想了想,对钟繇道:“立即派人查探此消息。”
“嗯。”
钟繇点点头,表示明白。
陈暮又转头对贾逵和张既道:“很好,这个消息对朝廷很重要,如果属实,或许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接着又对众人道:“大家对其余诸侯,还有什么见解?”
陈登道:“袁术已苟延残喘,孙策占据寿春之后秣兵历马,对江东虎视眈眈。曹操被夹在中间,必不能忍受。朝廷可以遣使,向曹操阐明他若是攻打江东,朝廷必鼎力支持。”
“这又是二桃杀三士之计吗?”
陈暮笑了起来。
他想起了当初陈登给陶谦献的计,结果被自己轻松识破。
陈登似乎也想起了这件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是他只会这个计策,而是当时和现在的局势,他认为更适合这个计策。
陶谦时,他是让陶谦利用徐州为诱饵,引诱曹刘反目。现在故技重施,拿扬州做诱饵,引诱孙曹反目。
虽然徐州时他失败了,但陈登认为并不是计策的问题,而是徐州的地缘因素问题。
当时陈暮破解他的方法就是和曹操平分徐州,徐州位置不太好,北面就跟青州接壤,西面又跟兖州接壤,两边各拿接壤的一半,所以才会出现平分之事。
但扬州不同,扬州被长江分隔,只跟豫州接壤,不跟淮北接壤,孙坚不可能跟曹操平分扬州,因此这个计策很大概率能够成功。
陈暮沉吟了片刻,点点头道:“或许可行,到时候可以发一份公文给曹操试试。”
这计策曹操不可能看不出来,但这是阳谋。
他完全可以利用朝廷的名义让孙曹一起进攻扬州,毕竟袁术是叛逆之臣属于事实,二人都不会拒绝借朝廷名义讨伐扬州这块肥肉,至于谁最后吃下,那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接着杜畿上书道:“卑曾经做过汉中府丞,知道张鲁已与刘璋反目,于汉中自立,朝廷若攻打汉中,刘璋必不会来救。且张鲁此人并无多大才能,若是大军威逼,必然惊惧,朝廷不若下诏劝说于他,卑料他既不会投降,也不会过分得罪朝廷。到时候朝廷可以先破韩遂马腾,平定关中,再取汉中。”
杜畿的意思是稳住张鲁,这样在朝廷大军进攻韩遂马腾的时候,张鲁就不会来救他们。等到韩遂马腾被消灭,再来对付张鲁。又因为张鲁跟刘璋反目,刘璋也不会来救他。如此一来,一层一层,等到把汉子夺下,就可以进军益州,攻取蜀中。
“善。”
陈暮觉得合理,立即应允。
当下,又有其他内阁大臣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对各路诸侯外交的看法。
有人认为应该远交近攻,先稳住刘表刘璋张鲁这些离得远的人,对付近的韩遂马腾曹操孙坚吕布这些人。
有人觉得可以先利用韩遂马腾之间的矛盾,先让他们内讧。并且利用曹操和孙坚都有向江东扩张的野心,也让他们内讧,消耗他们的实力,坐山观虎斗。
还有的说宛城的张绣并不是真的忠心刘表,可以劝说他投降朝廷。
众人纷纷建策献言,集思广益,很快就有了大量朝廷对外的一些外交政策。有拉拢、打压、驱使、逼迫,等等方式,都可以进行。
甚至说者无意,听着留心。
陈暮听到宛城张绣的名字,目光顿时看向饶有兴趣地看向南方。
这些年来他一直先处理袁绍,倒是忘记了宛城张绣。
要知道,颍川是跟南阳接壤的。
这意味着朝廷其实离南阳很近,他们可以直接通过颍川郡,从昆阳直取宛城。
路线就是从后世的平顶山市走叶县过方城县进攻南阳市,中间一片坦途,没有任何关隘,几乎毫无障碍。
历史上曹操是先征的南阳再打的袁绍,但那是因为曹操占据的河南,需要后方安稳,防止张绣北上偷袭许都才只能这么做。
而刘备是从青州进攻的冀州,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没有理会。
现在终于抽出了身,就可以打南阳了。
毕竟。
南阳的地理位置,可是非常重要。
北连洛阳、兖州、东临豫州、南接荆州。甚至从西北方向还有武关直通长安,还可以通过汉江进入汉中,可谓是交通极为发达之地!
若是能得南阳,便相当于扼守住了南北咽喉,曹操刘表孙坚他们想联合在一起,也很难了。
,三国之谋伐
宣室当中,宽阔的大殿内上下等级分明。
一等录事尚书每人单独坐一张席位,拥有一张桌案,上面还摆放着大量从尚书台送来的公文。
二等参议博士,两人同坐一张席,没有桌案,他们只有转交公文以及抄录公文的权力,要浏览公文的时候,只有抄录的时候才能看。
三等谏议侍郎,全都坐在大殿右侧的一张大席上,他们甚至连浏览公文的权力都没有,只能旁听观政,可以提出意见。
但即便如此,这些谏议侍郎们也因为有这样的权力而感到兴奋,因为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接触中央大权。
这就相当于一群地方上的科级局长,却能够进入中央国务院观察天下政务一样,不仅是一个上达天听的机会,同时也是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能够被选拔到这里的不是蠢人,这些人很快就意识到,内阁人员作为皇帝近臣,未来所拥有的权力就如同之前的尚书台。
很多人都知道,西汉时丞相制度,丞相总揽大权。但到了东汉,丞相制度被废除,虽有三公主政,可实际上三公如果没有录事尚书这个职务,基本跟摆设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失去了实权。
真正的实权都在尚书台手里,正如同康帝时期,尚书令都是宦官的人,使得朝廷其他大臣根本无法插手政事。官员升迁贬谪全都是皇帝和宦官的一句话,职能总揽朝政。
在这一点上,东汉的尚书台、唐宋的群相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制是一个性质。都是皇帝召集一群忠于自己的臣子处理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而东汉的尚书台与其它制度略有不同的是,尚书台的品秩比较低,额外还有三公九卿制,这样就相当于养了一堆闲人,完全没有意义。
曹操时期,荀彧入主尚书台,被称为荀令君,是曹操之下的二号实权人物。可尚书令的品秩只有千石,而朝中其它三公九卿都在,曹操把他们撇开,把政务都交给荀彧处理,就是这样的情况。
现在陈暮给三公九卿找事做,又组建内阁,取代了尚书台,虽然看似名称不同,但聪明人都看得出来,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尚书令一人,改为大家一起商议。
所以即便是三等谏议侍郎们,也很清楚在内阁里待着有什么好处。一个个坐在席上,伸长了脖子看着上面的录事尚书和参议博士们,等待会议开启。
众人落座之后,陈暮环顾四周,没有说话。有宦官给几名录事尚书上了茶水,自从炒茶被他搞出来,现在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等了好一会儿,殿内静悄悄地,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觉得等得不耐烦,谁都不想被逐出内阁去。
一直过了约小半刻钟,宣殿后室走出一名宦官,朗声道:“陛下到!”
“见过陛下!”
群臣们连忙从席上站起来,双手放在额头,然后按照礼仪行礼。
刘备在几名宫女宦官的簇拥下缓缓进入殿内,走到了高台之上,盘膝坐下,俯瞰众人双手虚抬:“众卿免礼,坐下吧。”
“谢陛下!”
群臣们便再次坐下。
刘备看向陈暮说道:“少府卿,议事吧。”
“唯!”
陈暮站起身,对众人说道:“诸位,今日是内阁第一次会议,内阁组建就花了一个月,你们当中有些人是跟随陛下多年的老臣,有些人则是被朝廷遴选进来的人才,还有些人则是被推举而来,皆是有才之辈,我想问大家,内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众人互相看看,贾逵今年才二十六岁,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因为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很清楚机遇不会自己找上门,而是需要靠自己争取,所以也是立即起身,沉声道:“内阁征召诸才,便是为了群策群力,治理天下。”
“不错。”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我就需要你这样用简单言语就能概括的人才,内阁存在的意义,就是治理天下。如今三公九卿各有职权,但他们的职权也会遇到问题,碰到麻烦,内阁,便是解决这些麻烦的地方。”
如果打个比喻的话,三公九卿就相当于后世的各个部,这些部门都有分内的事情,比如交通部管道路规划,公安部管治安刑事,法院管审判和制定法律。
但这些部门并不能使国家进步,因为他们还需要一个领头的部门来制定方向,控制国家未来该如何发展。
清朝管这个地方叫军机处,后世管这个地方叫国务院,而现在则叫内阁。
“内阁容纳天下之才,向天子建言,目的就是让大汉帝国未来该走什么道路,定下什么国策。尔等都是从地方做起,将来做得好,也许还会回到地方,然后有可能再回内阁,一步一步,做到我今天这个位置。”
陈暮又说道:“但不管怎么样,我希望你们能记住在内阁的日子,因为未来你们是有可能成为治理国家之人。不过在成为一等录事尚书之前,你们就像是一群学生,以后各自去地方为政,做得好才能回来,做得差就会掉队,希望你们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为陛下效力,为国家效力,明白了吗?”
“明白了。”
群臣们便再次起身,向陈暮行礼。
等众人坐下之后,陈暮便再次开口道:“既然大家已经明白了内阁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开始议事吧。今日第一个议题就是,当前天下混乱,局势未明,我们应该定下的国策是什么?”
“收复江山!”
立即有人站出来道:“应以犁庭扫穴,剿灭四方贼寇!”
这个国策就是现在出兵,如果确定了这个国策,就下一个议题就应该是该怎么出兵,打哪里了。
但很快有人持反对意见道:“如今陛下刚刚收复河北,兵疲民困,若继续用兵,难免穷兵黩武,当务之急,应该是休养生息,以观天时。”
“不可,一位休养生息,那是给敌人喘息的机会。此时动兵确实不行,但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动,我们可以疲敌。”
又有人站出来说。
这三个建议基本就代表了三个方向,既立即出兵、休养生息以及一边出兵,一边休养。
看着好像是废话,但实际上这确实是目前应该要考虑走的道路。
三派各有各的观点,出兵的人认为,如今天下,依旧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除了益州刘璋,荆州刘表稍强以外,其余诸侯都不足为惧。
所以应该趁着他们实力还不强大的时候,立即出兵进攻。
反对的人认为,虽然这些诸侯实力不强,但一者朝廷多年征战,军民都已经疲惫,需要休养。二来一旦逼迫得太急,会导致那些诸侯联合在一起,到时候就更难对付。
因此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实际上陈暮对于这个国策早就已经定下了,那就是选择一边休养,一边出兵。既只占据关中、幽州,在其余诸侯边境陈兵,给他们威慑,但实际上却以休养发展为主。
他之所以出题,就是在考验大家的能力。
见众人各抒己见,陈暮与沮授等人细细观察,让大家畅所欲言,并没有立即出声阻止。
过了许久,大家都把各自意见阐述得差不多,陈暮四下观察,就看到众人之中,谏议侍郎级别里,唯有张既闭口不言,而参议博士当中,唯有董昭、毛玠闭目养神。
于是他开口说道:“孝先、公仁、德容,为何不言呀?”
张既左右看看,见董昭和毛玠都没有说话,便只好先出言道:“卑对目前天下局势并不是很了解,对朝廷现状也不是很清楚,因而不敢妄自下结论。只是我观朝廷现在正在淘汰老弱,训练精锐之卒,这并非三五之日就能完成的事情,因而我推测,朝廷应该是以修养为主。”
“嗯,不错,很有见地。”
陈暮点点头,又看向董昭和毛玠道:“孝先、公仁,你们二人这些日子应该看过不少尚书台的文书,对朝廷当局和天下局势应该有所清楚,又为何不说呢?”
董昭想了想,先开口道:“因为我知道朝廷已经有了国策,所以即便说也无用,便没有多费口舌。”
“哦?”
陈暮就笑道:“那你说说看,朝廷现在的国策是什么?”
“取关中而观望天下。”
董昭道。
“稳幽州而坐看河南!”
毛玠补充了一句。
“善!”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看向台下诸位内阁臣子道:“古者有云,观叶落而知秋,国策的定制,并非是随行所欲,而是要看当今的形势。缺粮就要先发展农业,缺兵马就得打造强军。大家虽各有见解,但过于片面,以后还得多多观政,好好学习才是。”
谷威“唯。”
众人齐齐表示明白。
又有人道:“还请少府卿明示,如今朝廷具体国策是什么?”
陈暮说道:“正如孝先、公仁所言,我们虽得河北,但已显颓势,因而需要休养两三年,恢复河北地方民生治理。不过对外方面,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关中虽是四战之地,局势极为混乱,可没什么强敌,乃先取之。幽州是我们的后方,必须安稳才能得天下,因而这两年我们的国策便是对外取关中和幽州,对内脩耕植,畜军资,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这些日子,我见公文当中有粮草运往关中,就是于此吧。”
董昭说道。
“不错,正是如此。”
陈暮点点头,对众人道:“现在进入下一个议题,天下各路诸侯,不乏向朝廷遣使者,但也有很多诸侯并没有向朝廷遣送使者。尔等有些人曾经事过这些诸侯,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些诸侯交往?”
贾逵起身道:“卑曾经在河东担任郡吏,在卑来之前,听闻马腾、韩遂因部曲间的矛盾,二人已互相为敌。卑觉得,或许可以利用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对我们得关中大有帮助。”
“哦?”
陈暮惊讶道:“还有这种事情?”
张既也说道:“此事我也听闻了,不过好像闹得不大。”
陈暮便问钟繇道:“尚书台可有关中公文?”
钟繇道:“昨日送了几份过来,上面并未记载此事。”
“或许是还在路上。”
陈暮倒并没有责怪军情司的情报不给力。
之前说过,军情司大部分力量都运用在对付袁绍以及在河南等地潜伏上。
关中、益州、荆州、扬州这些地方太远,仅安置了几个据点,并没有全面铺开,因此情报更新不及时也是很正常。
不过因为要马不停蹄攻略关中的战略,所以现在军情司已经正在对关中情报据点进行扩大的事宜,相信再过个一两个月,情报传递将会快得多。
陈暮脑子里快速回忆了一下,他通读二十四史,而且记性非常好,隐约似乎记得今年确实有韩遂马腾反目的记忆,但具体内容就忘了。
毕竟时过境迁那么久,他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记得,不记得这件事也合情合理。
历史上韩遂马腾在此时反目,二人越闹越大,先是马腾打败韩遂,紧接着韩遂又发起反攻击败马腾,还杀了马腾的妻儿,也就是马超的母亲和兄弟。
等到曹操派了钟繇担任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后,钟繇把这件事情上书给曹操,曹操才派钟繇和凉州牧韦端调停,才结束。
而二人反目成仇以及钟繇调停的时间,刚好就是建安四年末到建安五年初,也就是公元199年年末,200年年初。
现在年号变成了章武元年,公元200年初,恰好就是韩遂马腾闹矛盾的时间节点。
陈暮想了想,对钟繇道:“立即派人查探此消息。”
“嗯。”
钟繇点点头,表示明白。
陈暮又转头对贾逵和张既道:“很好,这个消息对朝廷很重要,如果属实,或许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接着又对众人道:“大家对其余诸侯,还有什么见解?”
陈登道:“袁术已苟延残喘,孙策占据寿春之后秣兵历马,对江东虎视眈眈。曹操被夹在中间,必不能忍受。朝廷可以遣使,向曹操阐明他若是攻打江东,朝廷必鼎力支持。”
“这又是二桃杀三士之计吗?”
陈暮笑了起来。
他想起了当初陈登给陶谦献的计,结果被自己轻松识破。
陈登似乎也想起了这件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是他只会这个计策,而是当时和现在的局势,他认为更适合这个计策。
陶谦时,他是让陶谦利用徐州为诱饵,引诱曹刘反目。现在故技重施,拿扬州做诱饵,引诱孙曹反目。
虽然徐州时他失败了,但陈登认为并不是计策的问题,而是徐州的地缘因素问题。
当时陈暮破解他的方法就是和曹操平分徐州,徐州位置不太好,北面就跟青州接壤,西面又跟兖州接壤,两边各拿接壤的一半,所以才会出现平分之事。
但扬州不同,扬州被长江分隔,只跟豫州接壤,不跟淮北接壤,孙坚不可能跟曹操平分扬州,因此这个计策很大概率能够成功。
陈暮沉吟了片刻,点点头道:“或许可行,到时候可以发一份公文给曹操试试。”
这计策曹操不可能看不出来,但这是阳谋。
他完全可以利用朝廷的名义让孙曹一起进攻扬州,毕竟袁术是叛逆之臣属于事实,二人都不会拒绝借朝廷名义讨伐扬州这块肥肉,至于谁最后吃下,那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接着杜畿上书道:“卑曾经做过汉中府丞,知道张鲁已与刘璋反目,于汉中自立,朝廷若攻打汉中,刘璋必不会来救。且张鲁此人并无多大才能,若是大军威逼,必然惊惧,朝廷不若下诏劝说于他,卑料他既不会投降,也不会过分得罪朝廷。到时候朝廷可以先破韩遂马腾,平定关中,再取汉中。”
杜畿的意思是稳住张鲁,这样在朝廷大军进攻韩遂马腾的时候,张鲁就不会来救他们。等到韩遂马腾被消灭,再来对付张鲁。又因为张鲁跟刘璋反目,刘璋也不会来救他。如此一来,一层一层,等到把汉子夺下,就可以进军益州,攻取蜀中。
“善。”
陈暮觉得合理,立即应允。
当下,又有其他内阁大臣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对各路诸侯外交的看法。
有人认为应该远交近攻,先稳住刘表刘璋张鲁这些离得远的人,对付近的韩遂马腾曹操孙坚吕布这些人。
有人觉得可以先利用韩遂马腾之间的矛盾,先让他们内讧。并且利用曹操和孙坚都有向江东扩张的野心,也让他们内讧,消耗他们的实力,坐山观虎斗。
还有的说宛城的张绣并不是真的忠心刘表,可以劝说他投降朝廷。
众人纷纷建策献言,集思广益,很快就有了大量朝廷对外的一些外交政策。有拉拢、打压、驱使、逼迫,等等方式,都可以进行。
甚至说者无意,听着留心。
陈暮听到宛城张绣的名字,目光顿时看向饶有兴趣地看向南方。
这些年来他一直先处理袁绍,倒是忘记了宛城张绣。
要知道,颍川是跟南阳接壤的。
这意味着朝廷其实离南阳很近,他们可以直接通过颍川郡,从昆阳直取宛城。
路线就是从后世的平顶山市走叶县过方城县进攻南阳市,中间一片坦途,没有任何关隘,几乎毫无障碍。
历史上曹操是先征的南阳再打的袁绍,但那是因为曹操占据的河南,需要后方安稳,防止张绣北上偷袭许都才只能这么做。
而刘备是从青州进攻的冀州,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没有理会。
现在终于抽出了身,就可以打南阳了。
毕竟。
南阳的地理位置,可是非常重要。
北连洛阳、兖州、东临豫州、南接荆州。甚至从西北方向还有武关直通长安,还可以通过汉江进入汉中,可谓是交通极为发达之地!
若是能得南阳,便相当于扼守住了南北咽喉,曹操刘表孙坚他们想联合在一起,也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