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姜撞奶和红豆凉糕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二人森林最新章节!
124
得知易弦的“庭院”原来是这么个方案, 萨沙张了半天嘴, 屋子后面还要建温室,温室后面还要再建个养殖区。
不过, 还是那句话,人家的房子,就让人家折腾吧。
萨沙和那时候何田一样, 先想到的就是,等温室建起来了, 这个围起来的庭院怎么排水, 到了冬天温室房顶上的雪怎么清理。
柴房和厕所的屋顶建成了斜坡式的, 积雪一扫就能落到院子外面,对面的火灶间和浴室, 反正面积也不大,但是这个温室可看起来真不小啊,就算是也建成斜坡式的房顶, 下雨的时候怎么排水呢?
易弦早就想好了对策。
察普兄弟隔了两天又来了,易弦领着大家走到庭院里, 地上已经扎好了树枝,用草绳拉着线,还沿着线绳在地上洒了石灰。
易弦指指地上那几道白色的石灰线, “挖吧。”
萨沙和察普兄弟都有些恐慌,“挖什么?”
“排水沟啊。”易弦又指指堆在地上那些从河滩上捡回来的石头, “挖完了把石头倒进去。”
他们在庭院西四边各挖出了四条排水沟, 每条沟都有五十厘米宽, 七十厘米深,先填上大鹅卵石,再放上小点的碎石块,最后盖上砂砾,压平之后铺一层混凝土砖块。
这些砖块也做成了五十乘五十厘米的正方形,不过,所选用的石头是浮石,粗糙多孔,砖上还有五乘五的二十五个方洞。
排水沟做好之后,表面上看是平的,其实每条沟都有一定倾斜度,四条排水沟组成一个一角倾斜的长方形,使院子中的积水从厕所后面的角落流出。
这四条沟连挖带填,花了四个男人一早上时间。
吃过午饭,萨沙回皮货窝棚休息,察普两兄弟则累得躺在饭桌上睡着了。
易弦叫醒他们,何田从山涧里提出一壶用薄荷叶和小黄瓜切片泡的蜂蜜茶,大家喝了茶,又被领到了庭院。
在正对庭院的空地上,又出现了几条石灰画的白线,易弦对萨沙他们笑笑,“咱们继续挖吧!”
这个下午,他们又挖了三条更长的排水沟。
这块地,是准备做温室的。三条排水沟东西走向,沟底由西向东倾斜,如果温室中有积水,就会向东流去。山涧也是朝东流淌,一直流到山下的。
易弦对这三条排水沟的质量要求就没有庭院里那几条高了,这三条沟只是做平,最后上面铺上一层碎石和树皮,并没铺石砖。他们也没石砖了。
易弦告诉萨沙,这个排水沟恐怕还不是最终形态,虽然他和何田在等比的小模型上试验过,但是真东西好不好用,只有等秋天第一场大雨之后才知道。
建完了这几间小屋子,何田和易弦把剩下的火山灰和浮石全都做成了空心砖,堆在了准备作为温室的空地上晾晒备用。
不过,一看就知道,这些砖块恐怕不够建计划中的温室和养殖区的了。
他跟易弦表达了一下忧虑,易弦微笑,“谁说这些是用来盖温室的?这是用来盖苗圃的。”
萨沙这才想到,对哦,他参观过他们的温室,植物都种在抬高了苗圃里,距离地面大约有一米高,这样苗圃里的泥土才不会在冬季上冻。
“那……你们要怎么盖温室啊?”萨沙眼看着他们用完了最后一点火山灰的,他现在已经知道了,盖鸭舍的砖是用晒干的麻草做的,铺地的石砖用的是质地坚硬颗粒细腻的玄武岩石粒和火山玻璃石粒,盖苗圃的石砖用的是浮石,但是所有砖块都得用火山灰和石灰混合,火山灰用完了,当然就没法再做砖了。
那么,要用木头盖温室?
还是像现在的小温室一样,只有木框架,墙面和房顶都是透光的白色油布?
白油布到了冬天可不会保温啊……至少也得盖上半截墙吧?
萨沙正在以一个建筑者的思维思考,易弦拍拍他肩膀,温和地笑,“别担心,等你教我们做夯土呢。你不能光教理论不教实践吧?”
萨沙一愣,心中大叫:上当了!
何田在教他烧陶的时候,也和易弦做了些陶器,当然,她做的不多,基本都是给他展示的,有时她还会修一修他做的东西。
后面她和易弦教他制作榫卯型木板,混合水泥,用模具做空心砖,还有用空心砖盖房时,也全都参与实践了。
现在,萨沙觉着,要是他不陪着他们夯土,都不行了。
不过,萨沙扪心自问,他学到的东西确实比他来之前预想的要多好多。
比如,他没问,何田和易弦就教他了怎么一次做出多个空心砖,还不藏私地把这个方法教给了他,他觉得做夯土砖或者做陶器的时候也可以用得上。
他们用大米做动力,让它拖着搅拌机的拉杆不停转动,搅拌好所有材料后,倒进一个大木箱似的木模子里,混合物倒入一半,再在模子边缘预留的细槽中放入九片铁皮薄片,再倒入剩下的混合泥浆,这九片铁皮大小形状完全一致,上方有个凸起的地方,钻着孔,一条木杆穿过九个孔,出模时提起木杆,所有铁皮就出来了,打开木箱,四面轻轻敲击,再从侧面取出木箱中的三根横木桩,就一次做成十块空心砖了。
不过,看着容易做着难。萨沙实践了好多次,才掌握了诀窍,不然做出的砖不是缺角就是有气泡。
人家教他的时候这么用心,他也不好意思不认真教人家。
再说了,他做的那些陶胚是快晾干了,可是还没烧呢!
烧陶烧陶,烧和陶哪样工序也不能少啊。
于是萨沙教何田易弦夯土时,也像何田教他那样,先讲理论,讲再解工具怎么用,怎么制作,然后陪着他们做了一套夯土工具,再一起取材。
取材这个稍微容易些,易弦挖水池时那一大堆土至今还没用完呢。
三合土,是黏土,掺和沙粒,石灰,必要时再加上些其他的东西,然后按比例掺上水,经过敲打夯实的。
在泥土里加上铡成小段的麦秸秆或者干草,也是可以的。
据说从前有些讲究的夯土建筑,比如城墙,掺水搅和的时候还要加入米浆,认为这样可以使城墙更加坚固。
有些古建筑确实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时光还存留着遗迹,但是墙里面有没有放米浆就无法验证了。
还有一种建夯土房子或者说土房子的方法就比较取巧了。
准备一些大小相同的麻袋,里面装上沙子泥土,盖房子时把沙袋像砖块一样一层一层垒起来,然后糊上厚厚一层泥浆,就成了。
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能建出更坚固的房子,只要用木头柱子或是竹子插在沙袋之间,同样能起到加固的作用。这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快。需要事先准备的材料就一样:麻袋。
用夯土或是泥巴建房子有个别的材料难以比拟的优点,就是房子的形状完全不受限制。
萨沙为了不跌份,在开始授课前还认真做了讲义,在何田给他的笔记本上画了不少图。
图中的房子真是五花八门,想象力有多大,房子的样子就能有多奇葩,圆顶的尖顶的根本排不上号了,见过蜗牛型的房子么?胡萝卜型的呢?
萨沙总结,“我觉得过去的寺庙里的泥塑神像,和盖泥巴房子的方法其实是一样的,先用结实的材料,比如铁丝、竹子、木头搭个架子,再糊上泥巴,最后做表面装饰。”
学术交流之后,大家开始了实践。
萨沙绝不是个笨人,看他用来夯土的工具就知道。
原始的夯土工具其实很简单,就是大木锤,把混合好的泥土反复敲打,逐渐成型,然后晾干了,就能当砖用了。
萨沙的工具可是半自动化的。
这工具分成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是个木头架子,可以调节宽度,木架下面有个木头叶轮,木架一半放在流水中,水流推动叶轮,皮带就能不断转动轮轴。夯土机的另一部分就是夯土用的槽了。
把混合好的泥浆放进木槽,水流推动叶轮,叶轮带动轮轴,轮轴快速转动,木槽上方的大木锤就会不断砸下来,敲在木槽里的泥浆上。
这个机器,像是个缩小了的舂米机。不过,村中磨坊里用的舂米机有一大排木柱和木槽,萨沙这机器只有一个。
何田和易弦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练,木工活儿的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夯土机。木槽什么的都是现成的,重点是叶轮和转轴。
有材料有工具,掌握了方法,夯土并不是太难的技术。但和任何技术一样,想要掌握,都得多练习。
萨沙老师带着两位学员制作出的夯土砖摆满了屋子前后的空地,等待晾干。
晾晒夯土砖的时候还要考虑阳光,不能让砖块表面干得太快,不然砖块很有可能裂。这时就得用草帘子盖住砖块。
如果天气非常热,或者风很大,还得在草帘子上洒些水,保持湿润。
据萨沙说,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后,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出六百多块砖。
夯土也可以用更大的模具。比如墙体模具。
什么叫墙体模具呢?就是用木板搭一个空心墙,然后把混好的泥浆倒进去,夯打之后,等土干了,拆掉模具,墙体就做好了。
这一招在盖房子时尤其管用。
把混好的泥浆倒进去,夯打之后,等一会儿,拆掉模具,墙体就做好了。
陶胚晒干后,何田郑重地带着萨沙在陶窑前摆了个小桌子,桌上放上小盘子,盘里装着沙土和三个锥形香丸,一脸严肃地焚香祷告。
这个仪式让萨沙心生敬畏。
毕竟,封窑之后会发生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烧出一窑漂亮的陶器,还是一窑碎陶片,在这个时代,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块松动的窑砖,都会造成令人失望的后果。
接下来的每个步骤都很关键。
何田先教萨沙然后把要烧的陶胚放在窑里,怎么在陶胚和架子之间放柴火,多大的木头块合适,全都要考虑到火和气流的走势,这个,只能凭想象力和经验了。
放好陶胚和柴火之后,开火。
这之后,何田依赖的工具只有这几样,用来挑开遮着炉口铁板的铁钎子;投木柴用的铁铲;一个陈旧的皮质手动鼓风器,长得像个尖嘴的手风琴;再就是劈木柴的小斧头了。
除此之外,她只能依赖自己的眼睛。
炉火的温度达到时,拉开铁板,能看到十分明亮的橙黄色,这个颜色越浅,炉子里的温度越高。
就想她之前所说的,只要炉子还在烧着,就要不停地加柴,加柴,加柴,一丝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最初的两天,是何田和易弦轮换守护,萨沙旁观学习,等萨沙稍微上手了,每天夜里会让他轮守两三个小时。
何田在窑炉前面搭了个临时的窝棚,几乎白天黑夜都守在窑前。
这炉陶器的成功与否,在她看来,比以往的都重要。这可是和她的信誉有关的呀。
他们的一日三餐,全是易弦来料理。
之前何田准备了好多燕麦面包,易弦有时会炖一锅肉汤,有菜有肉,放在小陶罐里提过来,掰一块面包蘸着汤吃,或者是做成夹着苹果片和乳酪的三明治、黄瓜鸡蛋美乃滋酱三明治。
苹果这种水果放在地窖冷藏,如果保存得当,可以一直吃到次年秋季新苹果成熟,倒不是太稀罕,美乃滋酱萨沙倒是第一次吃。做法也不难,就是蛋黄加白醋和一点点砂糖,再加上油,疯狂摇晃就成了。
他对易弦提供的食物倒是很满意,不过,易弦看到何田嘴唇都要干裂了,胃口也不好,心疼他媳妇心疼得不得了,在饮食上又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是黄瓜青椒丝凉面,明天是酸梅鸭胸肉饭团,再过一天又端来了姜汁撞奶。
于是萨沙也有幸尝到了这个新奇食物。
易弦把老姜磨成姜蓉,挤出汁,放在三个小碗里备用,羊奶从地窖的冰箱里取出来,加热到锅边冒气针眼大小的小泡泡就端下来,稍微放凉后用竹勺舀一勺,缓缓倒进放了姜汁的小碗里,在姜的蛋白酶作用下,碗中的奶就半凝固了。要想知道姜汁撞奶是不是做成功了也很简单,只要将一把小竹勺子轻轻放在奶皮上,要是勺子没有沉下去,那就是成功了。
这时再将小碗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会儿,吃起来那味道可美了,凉凉滑滑,又香甜。
除了姜汁撞奶,易弦还做了樱桃果冻和红豆凉糕。
取一块用猪皮和骨头熬成的明胶片或者一些寒天粉,温水化开,分成两份,一份加上樱桃汁,另一份加一勺蜂蜜和几片薄荷叶。
先把樱桃汁倒进小碗里,倒到碗的一半就行,然后放进冰箱冷藏。
一个小时后取出来,碗里的果汁已经成固态了,这时再放一颗樱桃,一片小薄荷叶,把另一份加了明胶的蜂蜜水倒进碗里,再次冷藏。
再次取出来,小碗放在盘子上倒扣一下,就得到一个双色的果冻,一半暗红,一半晶莹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果冻里鲜红的樱桃和碧绿的薄荷叶。
红豆凉糕其实也算是一种果冻。
把熬好的红豆糖放温,加入明胶片或是寒天粉,搅匀,冷藏,出模,切成小方块,或是用花朵铁模压成花朵的形状,凉凉甜甜,红豆沙沙的。这个凉糕不会太凉伤胃,又有营养。
萨沙每次看到易弦整治这些精致吃食,都主动向何田道谢,“沾了您的光了。”
有易弦助力,烧窑进行得很顺利。
谁料到,到了封窑那天,何田刚从窑顶下来,突然刮起一阵凉风。
她皱眉,深吸一口气,“要下大雨了。”
易弦和萨沙对视一眼,同样忧愁。
果然,不一会儿,乌云满天,风雨大作。
这时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还有祈祷。
“看来祖先们不想让这手艺外传啊!”易弦拍拍萨沙的肩膀,惋惜地看着他。
萨沙不服气地瞪他,“那怎么传给你了呢?”
易弦冷哼,推开萨沙,搂过何田,在她毛毛躁躁的脑袋上亲一下,“我是外人么?”
萨沙气得闷声摇头。
雨过天晴后,大家的心情并没随着天气晴朗起来。
到了开窑的时候,何田忧心忡忡,站在窑炉口愣愣出神。
易弦拉拉她的手,“要不,我来开?”
何田摇摇头,自己揭开了封窑的砖块。
她还不忘告诉萨沙,拆窑的时候要怎么样做,怎么把陶器一件件取出来。
封住窑炉的砖块全都拿开了,何田走进窑炉,拿起一件陶器,轻轻抚摸,再用力压一压,哈哈笑了。
出乎意料,又或者其实合情合理,这窑陶器都烧成功了!
萨沙的激动得原地转圈跑,握着拳头哇哩哇啦乱叫,何田和易弦则是感到欣慰和放松。
取出的陶器一件件摆出来,何田又拿了干草,教萨沙如何捆扎杯盘碗盏瓶瓶罐罐。
至此,她的教学才算完成了。
124
得知易弦的“庭院”原来是这么个方案, 萨沙张了半天嘴, 屋子后面还要建温室,温室后面还要再建个养殖区。
不过, 还是那句话,人家的房子,就让人家折腾吧。
萨沙和那时候何田一样, 先想到的就是,等温室建起来了, 这个围起来的庭院怎么排水, 到了冬天温室房顶上的雪怎么清理。
柴房和厕所的屋顶建成了斜坡式的, 积雪一扫就能落到院子外面,对面的火灶间和浴室, 反正面积也不大,但是这个温室可看起来真不小啊,就算是也建成斜坡式的房顶, 下雨的时候怎么排水呢?
易弦早就想好了对策。
察普兄弟隔了两天又来了,易弦领着大家走到庭院里, 地上已经扎好了树枝,用草绳拉着线,还沿着线绳在地上洒了石灰。
易弦指指地上那几道白色的石灰线, “挖吧。”
萨沙和察普兄弟都有些恐慌,“挖什么?”
“排水沟啊。”易弦又指指堆在地上那些从河滩上捡回来的石头, “挖完了把石头倒进去。”
他们在庭院西四边各挖出了四条排水沟, 每条沟都有五十厘米宽, 七十厘米深,先填上大鹅卵石,再放上小点的碎石块,最后盖上砂砾,压平之后铺一层混凝土砖块。
这些砖块也做成了五十乘五十厘米的正方形,不过,所选用的石头是浮石,粗糙多孔,砖上还有五乘五的二十五个方洞。
排水沟做好之后,表面上看是平的,其实每条沟都有一定倾斜度,四条排水沟组成一个一角倾斜的长方形,使院子中的积水从厕所后面的角落流出。
这四条沟连挖带填,花了四个男人一早上时间。
吃过午饭,萨沙回皮货窝棚休息,察普两兄弟则累得躺在饭桌上睡着了。
易弦叫醒他们,何田从山涧里提出一壶用薄荷叶和小黄瓜切片泡的蜂蜜茶,大家喝了茶,又被领到了庭院。
在正对庭院的空地上,又出现了几条石灰画的白线,易弦对萨沙他们笑笑,“咱们继续挖吧!”
这个下午,他们又挖了三条更长的排水沟。
这块地,是准备做温室的。三条排水沟东西走向,沟底由西向东倾斜,如果温室中有积水,就会向东流去。山涧也是朝东流淌,一直流到山下的。
易弦对这三条排水沟的质量要求就没有庭院里那几条高了,这三条沟只是做平,最后上面铺上一层碎石和树皮,并没铺石砖。他们也没石砖了。
易弦告诉萨沙,这个排水沟恐怕还不是最终形态,虽然他和何田在等比的小模型上试验过,但是真东西好不好用,只有等秋天第一场大雨之后才知道。
建完了这几间小屋子,何田和易弦把剩下的火山灰和浮石全都做成了空心砖,堆在了准备作为温室的空地上晾晒备用。
不过,一看就知道,这些砖块恐怕不够建计划中的温室和养殖区的了。
他跟易弦表达了一下忧虑,易弦微笑,“谁说这些是用来盖温室的?这是用来盖苗圃的。”
萨沙这才想到,对哦,他参观过他们的温室,植物都种在抬高了苗圃里,距离地面大约有一米高,这样苗圃里的泥土才不会在冬季上冻。
“那……你们要怎么盖温室啊?”萨沙眼看着他们用完了最后一点火山灰的,他现在已经知道了,盖鸭舍的砖是用晒干的麻草做的,铺地的石砖用的是质地坚硬颗粒细腻的玄武岩石粒和火山玻璃石粒,盖苗圃的石砖用的是浮石,但是所有砖块都得用火山灰和石灰混合,火山灰用完了,当然就没法再做砖了。
那么,要用木头盖温室?
还是像现在的小温室一样,只有木框架,墙面和房顶都是透光的白色油布?
白油布到了冬天可不会保温啊……至少也得盖上半截墙吧?
萨沙正在以一个建筑者的思维思考,易弦拍拍他肩膀,温和地笑,“别担心,等你教我们做夯土呢。你不能光教理论不教实践吧?”
萨沙一愣,心中大叫:上当了!
何田在教他烧陶的时候,也和易弦做了些陶器,当然,她做的不多,基本都是给他展示的,有时她还会修一修他做的东西。
后面她和易弦教他制作榫卯型木板,混合水泥,用模具做空心砖,还有用空心砖盖房时,也全都参与实践了。
现在,萨沙觉着,要是他不陪着他们夯土,都不行了。
不过,萨沙扪心自问,他学到的东西确实比他来之前预想的要多好多。
比如,他没问,何田和易弦就教他了怎么一次做出多个空心砖,还不藏私地把这个方法教给了他,他觉得做夯土砖或者做陶器的时候也可以用得上。
他们用大米做动力,让它拖着搅拌机的拉杆不停转动,搅拌好所有材料后,倒进一个大木箱似的木模子里,混合物倒入一半,再在模子边缘预留的细槽中放入九片铁皮薄片,再倒入剩下的混合泥浆,这九片铁皮大小形状完全一致,上方有个凸起的地方,钻着孔,一条木杆穿过九个孔,出模时提起木杆,所有铁皮就出来了,打开木箱,四面轻轻敲击,再从侧面取出木箱中的三根横木桩,就一次做成十块空心砖了。
不过,看着容易做着难。萨沙实践了好多次,才掌握了诀窍,不然做出的砖不是缺角就是有气泡。
人家教他的时候这么用心,他也不好意思不认真教人家。
再说了,他做的那些陶胚是快晾干了,可是还没烧呢!
烧陶烧陶,烧和陶哪样工序也不能少啊。
于是萨沙教何田易弦夯土时,也像何田教他那样,先讲理论,讲再解工具怎么用,怎么制作,然后陪着他们做了一套夯土工具,再一起取材。
取材这个稍微容易些,易弦挖水池时那一大堆土至今还没用完呢。
三合土,是黏土,掺和沙粒,石灰,必要时再加上些其他的东西,然后按比例掺上水,经过敲打夯实的。
在泥土里加上铡成小段的麦秸秆或者干草,也是可以的。
据说从前有些讲究的夯土建筑,比如城墙,掺水搅和的时候还要加入米浆,认为这样可以使城墙更加坚固。
有些古建筑确实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时光还存留着遗迹,但是墙里面有没有放米浆就无法验证了。
还有一种建夯土房子或者说土房子的方法就比较取巧了。
准备一些大小相同的麻袋,里面装上沙子泥土,盖房子时把沙袋像砖块一样一层一层垒起来,然后糊上厚厚一层泥浆,就成了。
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能建出更坚固的房子,只要用木头柱子或是竹子插在沙袋之间,同样能起到加固的作用。这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快。需要事先准备的材料就一样:麻袋。
用夯土或是泥巴建房子有个别的材料难以比拟的优点,就是房子的形状完全不受限制。
萨沙为了不跌份,在开始授课前还认真做了讲义,在何田给他的笔记本上画了不少图。
图中的房子真是五花八门,想象力有多大,房子的样子就能有多奇葩,圆顶的尖顶的根本排不上号了,见过蜗牛型的房子么?胡萝卜型的呢?
萨沙总结,“我觉得过去的寺庙里的泥塑神像,和盖泥巴房子的方法其实是一样的,先用结实的材料,比如铁丝、竹子、木头搭个架子,再糊上泥巴,最后做表面装饰。”
学术交流之后,大家开始了实践。
萨沙绝不是个笨人,看他用来夯土的工具就知道。
原始的夯土工具其实很简单,就是大木锤,把混合好的泥土反复敲打,逐渐成型,然后晾干了,就能当砖用了。
萨沙的工具可是半自动化的。
这工具分成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是个木头架子,可以调节宽度,木架下面有个木头叶轮,木架一半放在流水中,水流推动叶轮,皮带就能不断转动轮轴。夯土机的另一部分就是夯土用的槽了。
把混合好的泥浆放进木槽,水流推动叶轮,叶轮带动轮轴,轮轴快速转动,木槽上方的大木锤就会不断砸下来,敲在木槽里的泥浆上。
这个机器,像是个缩小了的舂米机。不过,村中磨坊里用的舂米机有一大排木柱和木槽,萨沙这机器只有一个。
何田和易弦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练,木工活儿的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夯土机。木槽什么的都是现成的,重点是叶轮和转轴。
有材料有工具,掌握了方法,夯土并不是太难的技术。但和任何技术一样,想要掌握,都得多练习。
萨沙老师带着两位学员制作出的夯土砖摆满了屋子前后的空地,等待晾干。
晾晒夯土砖的时候还要考虑阳光,不能让砖块表面干得太快,不然砖块很有可能裂。这时就得用草帘子盖住砖块。
如果天气非常热,或者风很大,还得在草帘子上洒些水,保持湿润。
据萨沙说,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后,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出六百多块砖。
夯土也可以用更大的模具。比如墙体模具。
什么叫墙体模具呢?就是用木板搭一个空心墙,然后把混好的泥浆倒进去,夯打之后,等土干了,拆掉模具,墙体就做好了。
这一招在盖房子时尤其管用。
把混好的泥浆倒进去,夯打之后,等一会儿,拆掉模具,墙体就做好了。
陶胚晒干后,何田郑重地带着萨沙在陶窑前摆了个小桌子,桌上放上小盘子,盘里装着沙土和三个锥形香丸,一脸严肃地焚香祷告。
这个仪式让萨沙心生敬畏。
毕竟,封窑之后会发生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烧出一窑漂亮的陶器,还是一窑碎陶片,在这个时代,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块松动的窑砖,都会造成令人失望的后果。
接下来的每个步骤都很关键。
何田先教萨沙然后把要烧的陶胚放在窑里,怎么在陶胚和架子之间放柴火,多大的木头块合适,全都要考虑到火和气流的走势,这个,只能凭想象力和经验了。
放好陶胚和柴火之后,开火。
这之后,何田依赖的工具只有这几样,用来挑开遮着炉口铁板的铁钎子;投木柴用的铁铲;一个陈旧的皮质手动鼓风器,长得像个尖嘴的手风琴;再就是劈木柴的小斧头了。
除此之外,她只能依赖自己的眼睛。
炉火的温度达到时,拉开铁板,能看到十分明亮的橙黄色,这个颜色越浅,炉子里的温度越高。
就想她之前所说的,只要炉子还在烧着,就要不停地加柴,加柴,加柴,一丝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最初的两天,是何田和易弦轮换守护,萨沙旁观学习,等萨沙稍微上手了,每天夜里会让他轮守两三个小时。
何田在窑炉前面搭了个临时的窝棚,几乎白天黑夜都守在窑前。
这炉陶器的成功与否,在她看来,比以往的都重要。这可是和她的信誉有关的呀。
他们的一日三餐,全是易弦来料理。
之前何田准备了好多燕麦面包,易弦有时会炖一锅肉汤,有菜有肉,放在小陶罐里提过来,掰一块面包蘸着汤吃,或者是做成夹着苹果片和乳酪的三明治、黄瓜鸡蛋美乃滋酱三明治。
苹果这种水果放在地窖冷藏,如果保存得当,可以一直吃到次年秋季新苹果成熟,倒不是太稀罕,美乃滋酱萨沙倒是第一次吃。做法也不难,就是蛋黄加白醋和一点点砂糖,再加上油,疯狂摇晃就成了。
他对易弦提供的食物倒是很满意,不过,易弦看到何田嘴唇都要干裂了,胃口也不好,心疼他媳妇心疼得不得了,在饮食上又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是黄瓜青椒丝凉面,明天是酸梅鸭胸肉饭团,再过一天又端来了姜汁撞奶。
于是萨沙也有幸尝到了这个新奇食物。
易弦把老姜磨成姜蓉,挤出汁,放在三个小碗里备用,羊奶从地窖的冰箱里取出来,加热到锅边冒气针眼大小的小泡泡就端下来,稍微放凉后用竹勺舀一勺,缓缓倒进放了姜汁的小碗里,在姜的蛋白酶作用下,碗中的奶就半凝固了。要想知道姜汁撞奶是不是做成功了也很简单,只要将一把小竹勺子轻轻放在奶皮上,要是勺子没有沉下去,那就是成功了。
这时再将小碗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会儿,吃起来那味道可美了,凉凉滑滑,又香甜。
除了姜汁撞奶,易弦还做了樱桃果冻和红豆凉糕。
取一块用猪皮和骨头熬成的明胶片或者一些寒天粉,温水化开,分成两份,一份加上樱桃汁,另一份加一勺蜂蜜和几片薄荷叶。
先把樱桃汁倒进小碗里,倒到碗的一半就行,然后放进冰箱冷藏。
一个小时后取出来,碗里的果汁已经成固态了,这时再放一颗樱桃,一片小薄荷叶,把另一份加了明胶的蜂蜜水倒进碗里,再次冷藏。
再次取出来,小碗放在盘子上倒扣一下,就得到一个双色的果冻,一半暗红,一半晶莹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果冻里鲜红的樱桃和碧绿的薄荷叶。
红豆凉糕其实也算是一种果冻。
把熬好的红豆糖放温,加入明胶片或是寒天粉,搅匀,冷藏,出模,切成小方块,或是用花朵铁模压成花朵的形状,凉凉甜甜,红豆沙沙的。这个凉糕不会太凉伤胃,又有营养。
萨沙每次看到易弦整治这些精致吃食,都主动向何田道谢,“沾了您的光了。”
有易弦助力,烧窑进行得很顺利。
谁料到,到了封窑那天,何田刚从窑顶下来,突然刮起一阵凉风。
她皱眉,深吸一口气,“要下大雨了。”
易弦和萨沙对视一眼,同样忧愁。
果然,不一会儿,乌云满天,风雨大作。
这时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还有祈祷。
“看来祖先们不想让这手艺外传啊!”易弦拍拍萨沙的肩膀,惋惜地看着他。
萨沙不服气地瞪他,“那怎么传给你了呢?”
易弦冷哼,推开萨沙,搂过何田,在她毛毛躁躁的脑袋上亲一下,“我是外人么?”
萨沙气得闷声摇头。
雨过天晴后,大家的心情并没随着天气晴朗起来。
到了开窑的时候,何田忧心忡忡,站在窑炉口愣愣出神。
易弦拉拉她的手,“要不,我来开?”
何田摇摇头,自己揭开了封窑的砖块。
她还不忘告诉萨沙,拆窑的时候要怎么样做,怎么把陶器一件件取出来。
封住窑炉的砖块全都拿开了,何田走进窑炉,拿起一件陶器,轻轻抚摸,再用力压一压,哈哈笑了。
出乎意料,又或者其实合情合理,这窑陶器都烧成功了!
萨沙的激动得原地转圈跑,握着拳头哇哩哇啦乱叫,何田和易弦则是感到欣慰和放松。
取出的陶器一件件摆出来,何田又拿了干草,教萨沙如何捆扎杯盘碗盏瓶瓶罐罐。
至此,她的教学才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