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情感之迷五

第四百九十九章 情感之迷五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庄老师,你说到菩萨这个话题了,总感觉太大。况且,你所说的情感,都是广义上的大情感,是你的哲学传统吗?”

    我一问完,小胡也跟着玩笑到:“大而无当,玄之又玄,可能是他专业禀赋吧。”

    “我可以当你们是在赞扬我吗?”万老师居然回避了我们嘲笑他的意思,仿佛有点厚颜无耻。

    “对,你们肯定是在赞扬我,赞扬我的专业精神,赞扬我的广阔视野,以及唐吉诃德式的无畏气概。”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万老师这皮调得,油光水滑的。

    随后,他继续拿出他严肃的气质,用一种显示力量的低频音,进行自说自话式的布道:“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虽然世道变坏人心不古,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诫我们,世界终归走向混乱,但我也要凭向死而生的决心,总结出是似而非的规律来。减熵的事,能不大么?”

    他嘴里冒出一大堆圣贤与科学的词,仿佛在与心中的外星人对话,也仿佛与平行宇宙沟通。并且孔乙已的腔调,让整个屋子,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小胡高声问到:“万老师,看你的样子,已经涉及了艺术与物理学,要成大师了吗?据说,中国历史上,五百年出一个教主,莫非,你就是那个人?”

    此时万老师表现出羞涩与怯懦:“我没说我是教主,我只是个学者,学者的气概和能力,并不需要对等。”随后,他又说了物质与精神、理智与情感、宗教与科学、宏观与微观,一大堆我们听不太明白的呓语,演活了一个已经脱贫的孔乙已,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万老师,你有表演天赋呢。”我也高声说到。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互为观众,心是主题。”当他说完这言简意赅的纲领性发言后,左手用力一挥,并在左前方定格,目光随着手掌的方向向前延伸,如同遥望虚空,所指之处毫无障碍,太虚之境,进入我们的想象。

    能够在意象中,斩掉实际的厨房,这就是舞台效果。他手所指的地方,是厨房的门框。

    我脑海里,出现了中央音乐学院某位老师的新锐作品,如果不是《威风凛凛》,那肯定就叫《酒狂》。反正,急躁的旋律如同乱码,把观众搞懵,把乐手搞忙。

    “表演怎么样?”万老师对我们挤眼神,我们还没反应过过。他看到我们意犹未尽,又继续搞了个尾声。他突然将双手伸向我们,十指微屈作攫取状,青筋暴露显示出迫切的力量。他大声向我们喊到:“给我吧!因为我需要!给我吧!因为我形将枯槁!”

    定格,微红的眼神,如同临死的渴望,直勾勾地盯着我们,让我鸡皮暴起。

    我听懂了他这最后一句话,好像有一个短期活跃后来消失的小说家,名字叫何申的。真名是什么,我没兴趣了解。他在一篇小说里,描写了一个活在自已世界里的知识分子,充满了表达的欲望,以索取之名,盼望知音。

    这是最后的表达,万老师的表演相当震撼。我压抑着激动,等小胡的情感酝酿。小胡好像也反应过来了,好像要做动作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如同光速之快,根本不需要约定,我们的时间差距几乎难以觉察,我们同时拍响了桌子,沸腾,然后是三人一起,拍桌跺腿般,沸腾。

    我们笑得肚痛,稍微缓解一点。万老师又急促地拍桌子:“快快快,夸我,快快快,点评!”

    “超视距打击,太空蒙太奇,黑色幽默消解卑鄙的孤独,红色眼神映亮贪婪的鬼魂。”我也以诗歌混搭的形式,把局面搞复杂。

    小胡看到我的风格,好久没有疯狂过的激情,终于得到天才般的爆发。“于无声处听惊雷,大地没有回答。旷野之中窜猛兽,绵羊初生不怕。无知者无畏,无耻者无敌。”

    我们感受到,卑鄙的戏剧,居然这样好玩。

    “小庄是屁精,小胡很精辟。”万老师总结到:“小庄只是表扬我的功能,小胡却看到我的内心。”

    我表示不服:“为什么?我的新名词不够震撼吗?”

    “不,你不够批判。哲学家需要批判,是与上帝作对的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这是上帝的错,不怪我们。他造人时,怎么造出了人类思考的功能。他给自己上了套,创造了自己的敌人。所以说,上帝是愚蠢的,此事。可见一斑。”

    我赶紧批判到:“把自己代表人类,并且与上帝拉关系,你真不要脸。”

    “这就对了,批判是思想的最强武器。你学得很快,不得不说,你是个聪明人。生活总是不如意,崇高伴随着滑稽,所以,最好的舞台效果,总是崇高与滑稽的结合,如同我刚才一样,形成一个闹剧的人生。”

    这概念转移得,跨度太大。好在不需要思考内涵,只达到搞笑的结果就够了。但是,当时,他充满激情的表演与我们进入疯狂的观看,难道不说明一些问题吗?

    不正说明,这个世界的荒诞性质或者说不真实的现状?不正说明,人生如戏跟人生如梦的区别吗?

    人生如梦,那是因为没有主动创造,没有把握想象,甚至没有自我关照的批判。但人生如戏就不同了,你是主动在塑造角色,观众与你,沟通着哪怕是没有逻辑违背事实的感情。

    感情,是戏剧的灵魂,是人生的主线。

    在刚才万老师的表演中,在我们观看中,因为真实的情感,所以,肯定包含着某种真实的事实成分。我们从那情绪中恢复过来后,进入了短暂的沉默,在思考神经质状态下,有哪些合理的部分。

    我问到:“万老师,一个哲学家,给我们讲了两天艺术与情感,并且用表演的方式撩拨我们达到你期望的效果。请问,你是如何作出

    如此巨大的转变的?”

    万老师正在喝茶缓气,小胡的问题就接着来了。“难道,你二重人格的特点,如此鲜明?”

    “古代的哲学家,掌握了逻辑学过后,就以为自己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了。其实不然。第一,解释世界,是所有科学甚至宗教都在做的事。第二,逻辑这工具,科学也在用,用得比我们还要好,甚至发展到数学思维的程度。如果哲学家固守原来的话题范围,进行内卷化的发展,必然进入故纸堆,离现实越来越远。”

    “所以呢?”小胡继续问到。

    “所以,不需要再在古人的框架内增加内涵了,必须走出去,扩充它的外延。并且,借鉴数学思维的方式,更新哲学的研究方式。我对艺术的好奇,对情感的研究,甚至对自然科学的了解,都是这个目的。”

    他晃了晃手中的茶杯,身体慢慢向靠背上一倒,做出气定神闲的样子:“中国人,不管搞什么学问,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就经常想到儒家的一句话: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圣人对自己要求如此之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教导。前面,我虽然很气愤,但回想起来,也不是没道理。原来我说过,世道变坏,是从鄙视文科生开始的。因为丧失情怀的科学,容易让社会迷失方向。但回过头一想,你凭什么说,自然科学就没有情怀了呢?我虽然不能做自然科学的精通者,起码我要做知道者吧?”

    “知道者,也不容易,毕竟,科学知识如此丰富,隔行如隔山。”小胡这方面体会很深,毕竟,他是有专业背景的人。

    “不,我只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与哲学有关的理论成果。毕竟,我们的起点都是逻辑,而且,我数学思维的能力,也不算坏,大概的了解,还是做得到的。”

    我问到:“你能不能举个例?”

    “当然,生与死,这是哲学的主题之一。当然,研究并且解释它的,还有宗教,也有医学。宗教搞个灵魂说,没证据。医学讲人形俱灭,只说结果,让人不舒服。但最近物理学,我是说理论物理学,有与哲学思想方法合流的趋势。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我刚才已经说过,关于熵增的概念。”

    这我倒是没听说过。我只知道,熵这个物理概念,表示事物内部的混乱程度。它出现快一百年了,它对改变人类世界观,有着巨大的影响。最早影响的,体现在小说上。荒诞文学的发展,就与这个物理概念有关。

    国外的荒诞文学,更多地是说世界本身是荒诞的。而中国的所谓荒诞文学,大致上只能归于社会、政治话题。所以,在中国,也最多发展到黑色幽默的程度。

    比如王小波以及葛优的作品中,以正经的态度说胡话,就算是黑色幽默。“笑什么?严肃点!我们正打劫呢!”

    普通中国人,根本来不及思考死后的原因及结果,因为还没活好呢。况且,从诸子百家以来,神就从意识中退后了,人本身,树立到与天地并列的高度。我们只追求活好,故意回避死亡的存在,所以,不太需要那种生死哲学的宏大主题。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早就定了调。

    真的不需要终极思考吗?不一定。毕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中国打倒了神,也不真信神。如何解释和对待死亡呢?求助于科学与艺术吧,毕竟思维的超越性,给了人们希望。

    “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自产生以来,最强的趋势是,世界的熵值是始终增加的。也就是说,事物应该是越来越混乱的。但是,我们看所有的生命,其实是秩序的表达。每一个生命体,是一个按精巧秩序构成的,当这个秩序越来越混乱,死亡就不可避免。”

    他这个观点引入生死话题,倒非常新鲜,我跟小胡又开始以好学生姿态,听他的演讲了。

    “于是,大问题来了。既然世界是越来越混乱的,这个熵增的趋势强大而不可违背,死亡和消解,不可避免地到来。但为什么,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会有新的生命产生。生命生长的过程中,为什么会维持?当细胞全部被多次更替过后,我这个人,为什么还能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站在你们面前?”

    “形散而神不散”,天才的比喻。这本来是我们小学时学习散文的概念。但用在人的生命特征上,是多么贴切啊。

    我们从小到大,组成生命的分子和细胞,不知道更换了多少次了。我们的长相身高皮肤及面容,也变得沧桑。但,我还是我,我的亲人认识我,我的朋友能够记得我,多年后的战友会,我们彼此都不会把对方叫错。

    “有人认为,所有生命体,是减熵的结果。要保持熵值的稳定性,在物理世界增熵的条件下,努力用其它减熵的行为,来保持生命的大致形态。比如,人类最主要的减熵行为,就是吃。我们吃的东西,主要也是生命体,是减熵产物。从菜叶到稻谷到牛肉,我们吃掉这些生命体,就是利用他们的减熵性质,维持自身熵值的相对稳定。”

    小胡问到:“既然可以减熵,是不是人类理论上,可以永生呢?如果减熵速度大于增熵速度,还可以返老还童?”

    “不可以。逻辑漏洞来了,注意听。虽然我们吃生命,是为了减熵。但这个行为本身,却是增熵行为。毕竟,如果生命体相安无事不互相吃的话,地球要平稳些。用一个增熵的行为达到减熵的效果,终究有一天是要坍塌的。这个逻辑矛盾,与哲学家们所探讨的生死矛盾,简直有惊人的相似性,所以,我说,物理学与哲学合流,这是一个成果了。”

    有点不太清晰,当成思想来听吧。毕竟,哲学家不仅研究必然性,也研究可能性。一个人说话的价值,不一定是话的正确性。正确的废话,还不如不

    说。说话的价值,在于信息量。所谓信息量,就是说了多少新东西,有新信息产生,哪怕是假的,也有信息量。所以,探讨可能性的话,即使事后证明错了,也有价值。

    “假如这个假说成立的话。”他说到这里,我问到:“是假说吗?”万老师回答:“关于熵与生命的部分,是假说。”

    “假如它是正确的话,也只能解释死亡是如何发生的。但是,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无法解释,并且非常矛盾。既然,世界的趋势是走向混乱,那么,就不应该有新的生命的产生。每一个新的生命,就代表着严密而精巧的秩序,进化论和医学已经证明,所有生命体,都精巧得让人难以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就是世界的一次减熵行为。怎么这么怪?难道宇宙有天然的平衡法则吗?生命的奇迹,是以何种力量,促使其能够对调巨大的物理趋势,走到今天,并给以更高级更精巧的进化?”

    对啊,这个矛盾,好像违背热力学定律。物质世界的规律,好象与生命现象相反吗?

    “那我们来看,物质世界与生命现象,有什么区别,这是在同一空间的两类事物,如果按唯物主义的理解,那生命会越来越短,越来越少,越来越倾向毁灭。但事实却并不这样,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为什么呢?”

    “按传统思路,我们中国人强调格物致知。找出区别,发现规律。生命体的规律,好像有东西总是保持着稳定,比如遗传密码,如此顽固地存在着。让你像你的父母,决定着你的血型。当然,这种遗传也有变异的可能,这叫进化。这种进化,走向更有秩序,有点与物理世界反着来。”

    小胡问到:“除遗传密码,生命现象中,还有哪些独特的现象呢?”

    “植物界的混乱与稳定,保持着一定的规律,这好像也是一种稳定。比如四季青黄。但动物界,或者扩大点说,六道众生,都被称为有情众生。从这点上讲,佛教给出了一个答案:有情。”

    “这个答案是对的吗?或者说是唯一的吗?”我问到。

    “不一定唯一,但至少是对的之一。感情,需要物质世界的基础,并通过物质运动体现出来。但是,它又具备某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大家都有体会。比如刚才我的表演,虽然背离事实,但却激发出真实而强烈的感情。这种独立性还体现在它的产生与消亡,有我们意识的参与,有主观的特征。”

    “如此说来,感情,或者是熵增的反作用?”小胡善于思辨,敏锐地捕捉到我没想到的话题。

    “从感情本身来说,很奇怪。这个东西产生出来时,表现出熵增的特点。比如我们自己都知道,我们的感情产生内容非常多,变化特点快。产生快消亡快,并且,互相纠结,有混乱的天然特性。”

    这倒是符合我们的直观,我们自己都无法控制感情的产生。

    “并且,感情的发展,也大致是向混乱方向发展的。比如,人长大了,感情也就变得复杂了。想多了,感情也就混乱了。与一个人相处久了,究竟是爱情亲情还是恩情,都分不清楚。内容过于复杂,产生与消亡过快,导致我们自己完全无法分析。”

    他随后用了一句箴言式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自我纠结与苦恼,因为明天的太阳,可能在一瞬间消散。”

    “这不是混乱是什么?这不是熵增是什么?”

    我问到:“按这样说,感情只是加快我们熵增的因素。那么,从佛学理论来看,有情众生这个概念,解释不了熵的稳定性,也解释不了生命的现象了?”

    “错,感情还有个特征,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它仿佛有一种力量,让你走入一个回归简单的圆圈。比如爱一个人时,你的情绪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从简单的吸引到热恋,然后进入猜疑与嫉妒,然后走入误会与仇恨,等等。但日久生情,你最终会发现,你最爱的那个人,在搞乱你感情的同时,却让你越来越依赖,最后,成为你唯一喜欢的那个人。”

    这个特点,在我身上估计体现不明显,但有这个过程。比如当年跟妍子,本来是简单的兄妹之情,结果后来发展到婚姻,到背叛而恩情,现在又回到兄妹之情。但这已经不是纯粹的爱情了。

    但对于小胡来说,就非常明显了。那最初唯一的爱,后来受到打击后变得形同陌路般的伤心,从热到冷。但是今天,你让他再爱另外一个人,他根本就做不到,在他眼中,那个当姐姐的姑娘,除却巫山不是云。

    万老师接着说到:“不仅仅是爱情,其它感情,在生命中也体现出这个特征。我还是从我父亲晚年时候看到的。他是一个经历复杂的人,他们那一代所经历的生活与际遇,我们无法想象。他的感情成分,别说我看不清,混乱到,他自己也道不明。”

    “但是,他到老年时期后,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情状态。比如天真,有一种简单的傻傻的开心,因为一个糕点或者一个帽子,或者受到我孩子的一句表扬。老来还小,我算是看到了。”

    这种现象,其实是常态。要不然,这句俗语不会如此长时间地流行。老人有些感情表达的方式,跟一个孩子差不多,这有点像一种减熵的回归。

    “除了感情表达的方式与产生机制,在回归中减熵。在感情最激烈的内容上,也表现出这种特点。比如,他能够为童年时代的某个事激动,比如,他能够长期沉浸在回忆中,不自觉地微笑,像孩子那样纯洁的微笑。我知道,他是想起早已去世的奶奶了。有一次,他特别开心,我问他什么事。他说,中午做梦,梦见你奶奶给了我一块发糕,甜得很。”

    情感回归,在经历增熵的生命历程中,是什么力量,让它展示出减熵的特征呢?

本站推荐:人皇系统帝辛安暖重生了重生在十年前叶早早四贝勒小说医道狂尊权力首长小说章节目录重生醒来成为纣王良陈美锦夏文博袁青玉我成了商朝纣王大唐国士无双张峰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黑岩网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