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罚檀最新章节!
斛宴一行人的午餐是在贾老六家解决的,吃的是一种当地村民们叫做“拉糊糊”的食物。具体做法是将每次清洗土豆时水中所滤出来的土豆淀粉攒着,攒多了之后便兑上水和成小块,再放到锅里去煮。煮熟之后拌上咸盐和辣椒,倒也算一道不错的菜。“俺不知道有客人要来,要不然就准备点好菜了,这都是俺们自家平时吃的,你们别嫌弃。”贾老六的婆姨不好意思的拿抹布擦着炕沿,让斛宴三人坐下,“这地方灰尘大,擦不过来,一天得擦十几遍,刚擦完就又刮进来了,就跟下雨似的。只能把门窗都关紧。”
“要真的下雨倒好了。”贾老六的父亲,一位年逾七旬的朴实老农民,端着大海碗,碗里放着半碗拉糊糊,蹲在土炕旁边的老圈椅上一边吃午饭一边和斛宴他们交谈。老人长了一张比斛宴、梁小武都要后生的嘴——嘴里的牙齿早已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粉色牙龈肉,笑起来好像初生的婴儿。老人一边用牙龈磨着嘴里的拉糊糊,一边有些含糊不清的念叨,说要是下了雨,这地方的空气味道能比平常里好闻一些。最主要的还是水,这里的自来水根本不能喝,颜色是灰白的,就像是淘洗过大米的水一样。味道也难闻的很,闻起来一股浓浓的铁锈味,吃起来也是咸的,只能拿来洗涮,根本不能吃。虽然知道这雨水也不干净,但至少味道没有自来水那么糟糕。斛宴问他说那你们平常吃喝用水怎么办,老爷子伸出一只贴着创可贴的老手指指着门外一个隐约的方向,说砀山上有从前挖的深井,他们平常用水都是从井里面去打,打上来存在水缸里,节约着用一次大概够吃个两三天的,但是最近这两年也不行了,井水见了底,打上来的都是泥水,想吃还得放水缸里晾一晚上才行,就盼着贾老六啥时候进城买那桶装的饮用水回来吃。就算自己可以将就,孙女儿可不能再像他们一样了。
“下雨有什么用?越下雨越糟糕。”梁小武靠在墙上摆弄着手中的相机,一副无赖面孔:“这,还有这,”他指着相机里面的图画,那是上午拍摄下来的深坑的画面,“每炼一吨土焦至少有几百公斤的污染物,现在全都被倒在这个坑里面,没倒进去的就堆在河边,堆在地里,堆得像山一样。一下雨全都要渗透到土壤里面去,渗透到河水、地下水里。”他抬起头看着前方一个不知在哪里的虚无目标,一字字道:“最后还不是要吃进人的肚子里!”
“以前的时候,俺们都是做好了饭,坐到外面那葛老屁家门口那儿吃的。”贾老六的父亲将饭碗放到圈椅旁的扣箱上,用挤在腰间的帕子擦了擦嘴,打了个舒服的饱嗝。他说葛老屁家那院子原来是村儿里地主的宅子,51年土改的时候一半分给了葛老屁他爹,就是贾家庄原来那个老支书,原来村小学的校长。还说贾老六小时候就是在葛老屁他爹的小学念过几天书。结果一进教室就睡着了,放学了都没醒。后来大概到了夜里七八点钟才醒过来,在教室里呼喊着要回家。最后是住在学校旁边的一户人家听到了贾老六的哭闹才找来葛老屁他爹,把他给放了出来。又说那地主大院的另一半则是分给了另一户人家。虽然房子分了,但是大的格局倒是没怎么变。原本地主大院那个大牌楼和拱门也没拆,附近的人家就都喜欢坐到门楼那边的两排石头上边聊天边吃饭。“除了冬天天气凉,俺们几乎一天三顿饭都是坐在那吃的。大家有说有笑,街坊邻居之间的交情也是可好。”老人一边回忆一边有节奏地敲打着圈椅的手柄,“现在可不行了,就连葛老屁自己都是躲在自己家里面吃饭。外面实在是臭,太臭了。”贾老六婆姨笑着打岔说那牌楼后面原来是个粪堆,“大家都知道那是粪堆,可是大家都不在乎,照样坐在那有吃有喝、有说有笑。现在粪堆倒是没了,变成了水泥地,可是坐在那儿聊天吃饭的人反而没有了。”
“老屁家小子那天回来我碰到他,说是下个月要接上老屁家两口子进城里享福哩。”贾老六父亲看着斛宴三人,笑着说老屁家小子在粮站上当大夫,找的也是城里的媳妇儿。还说村里好多户人家都已经搬走了,只剩下他们这为数不多的十几户人家。
”我们也早就想搬走,可是又能搬到哪里去呢?”贾老六婆姨站在门后面的脸盆架旁,拿着一块用到看不出颜色的旧毛巾替女儿擦脸,她说据打工的亲戚回来的时候说,这座县城里光焦化厂就有不下四十座,按规定所有的厂子都得离村庄一千米以外,但是很少有厂子能做到的,毕竟离着村子近就意味着离水近,离电近,离路近。有的厂子虽然修在一千米以外,甚至两千米以外,但炼焦的废渣照样还是拉到村庄里掩埋——就像在村里面挖了那个大坑的小河青青焦化厂。所以只能村民们往外头搬。“大家惹不起人家,就只能想办法躲得远一点,可是躲到甚时候是个头哩?”贾老六婆姨不知道,斛宴他们也不知道。贾老六婆姨看着忍不住咳嗽不止的女儿,叹了口气,道:“村支书说县里面下了通知,要竞争甚‘全国百强县’,说焦化产业占了全忠节GDG的百分之七十还是多少,所以让我们大家忍耐忍耐,可是你说这GDG是个甚东西了?能吃还是能喝?和俺们有甚关系嘛!”
“不是GDG,是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沈墨言善意的纠正着贾老六婆姨的错误:“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怕贾老六婆姨不能理解,她又进一步解释道,“这个东西可以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也就是说GDP越高,证明这个地方的经济水平越发达。”
“要说还是你们这城里人,懂得就是多。”贾老六婆姨将毛巾拧干放到毛巾架上,随即又露出一丝得意:“俺们家小栓子,就是俺大儿子,前两年刚考上了师范,河东师范,也是个一本哩!”她指着扣箱上面,贴在墙上的一排排奖状。一张略有些模糊的全家福被贴在最右边的奖状下面,正是贾老六一家的全家福。照片上的贾栓子站在奶奶的身后,贾老六的左边,也是整张照片的最左边。穿着一身和背景里的土窑格格不入的新西服,脸上带着和父母一样的高原红和憨厚笑容。“俺就盼着他啥时候能在河源安顿下来,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或者当个老师也挺好!最好再能找个河源的儿媳妇。那样俺们一家就都跟着他去河源去。也省得再像俺们一样,靠着出卖自己的体力来讨生活。”
斛宴一行人的午餐是在贾老六家解决的,吃的是一种当地村民们叫做“拉糊糊”的食物。具体做法是将每次清洗土豆时水中所滤出来的土豆淀粉攒着,攒多了之后便兑上水和成小块,再放到锅里去煮。煮熟之后拌上咸盐和辣椒,倒也算一道不错的菜。“俺不知道有客人要来,要不然就准备点好菜了,这都是俺们自家平时吃的,你们别嫌弃。”贾老六的婆姨不好意思的拿抹布擦着炕沿,让斛宴三人坐下,“这地方灰尘大,擦不过来,一天得擦十几遍,刚擦完就又刮进来了,就跟下雨似的。只能把门窗都关紧。”
“要真的下雨倒好了。”贾老六的父亲,一位年逾七旬的朴实老农民,端着大海碗,碗里放着半碗拉糊糊,蹲在土炕旁边的老圈椅上一边吃午饭一边和斛宴他们交谈。老人长了一张比斛宴、梁小武都要后生的嘴——嘴里的牙齿早已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粉色牙龈肉,笑起来好像初生的婴儿。老人一边用牙龈磨着嘴里的拉糊糊,一边有些含糊不清的念叨,说要是下了雨,这地方的空气味道能比平常里好闻一些。最主要的还是水,这里的自来水根本不能喝,颜色是灰白的,就像是淘洗过大米的水一样。味道也难闻的很,闻起来一股浓浓的铁锈味,吃起来也是咸的,只能拿来洗涮,根本不能吃。虽然知道这雨水也不干净,但至少味道没有自来水那么糟糕。斛宴问他说那你们平常吃喝用水怎么办,老爷子伸出一只贴着创可贴的老手指指着门外一个隐约的方向,说砀山上有从前挖的深井,他们平常用水都是从井里面去打,打上来存在水缸里,节约着用一次大概够吃个两三天的,但是最近这两年也不行了,井水见了底,打上来的都是泥水,想吃还得放水缸里晾一晚上才行,就盼着贾老六啥时候进城买那桶装的饮用水回来吃。就算自己可以将就,孙女儿可不能再像他们一样了。
“下雨有什么用?越下雨越糟糕。”梁小武靠在墙上摆弄着手中的相机,一副无赖面孔:“这,还有这,”他指着相机里面的图画,那是上午拍摄下来的深坑的画面,“每炼一吨土焦至少有几百公斤的污染物,现在全都被倒在这个坑里面,没倒进去的就堆在河边,堆在地里,堆得像山一样。一下雨全都要渗透到土壤里面去,渗透到河水、地下水里。”他抬起头看着前方一个不知在哪里的虚无目标,一字字道:“最后还不是要吃进人的肚子里!”
“以前的时候,俺们都是做好了饭,坐到外面那葛老屁家门口那儿吃的。”贾老六的父亲将饭碗放到圈椅旁的扣箱上,用挤在腰间的帕子擦了擦嘴,打了个舒服的饱嗝。他说葛老屁家那院子原来是村儿里地主的宅子,51年土改的时候一半分给了葛老屁他爹,就是贾家庄原来那个老支书,原来村小学的校长。还说贾老六小时候就是在葛老屁他爹的小学念过几天书。结果一进教室就睡着了,放学了都没醒。后来大概到了夜里七八点钟才醒过来,在教室里呼喊着要回家。最后是住在学校旁边的一户人家听到了贾老六的哭闹才找来葛老屁他爹,把他给放了出来。又说那地主大院的另一半则是分给了另一户人家。虽然房子分了,但是大的格局倒是没怎么变。原本地主大院那个大牌楼和拱门也没拆,附近的人家就都喜欢坐到门楼那边的两排石头上边聊天边吃饭。“除了冬天天气凉,俺们几乎一天三顿饭都是坐在那吃的。大家有说有笑,街坊邻居之间的交情也是可好。”老人一边回忆一边有节奏地敲打着圈椅的手柄,“现在可不行了,就连葛老屁自己都是躲在自己家里面吃饭。外面实在是臭,太臭了。”贾老六婆姨笑着打岔说那牌楼后面原来是个粪堆,“大家都知道那是粪堆,可是大家都不在乎,照样坐在那有吃有喝、有说有笑。现在粪堆倒是没了,变成了水泥地,可是坐在那儿聊天吃饭的人反而没有了。”
“老屁家小子那天回来我碰到他,说是下个月要接上老屁家两口子进城里享福哩。”贾老六父亲看着斛宴三人,笑着说老屁家小子在粮站上当大夫,找的也是城里的媳妇儿。还说村里好多户人家都已经搬走了,只剩下他们这为数不多的十几户人家。
”我们也早就想搬走,可是又能搬到哪里去呢?”贾老六婆姨站在门后面的脸盆架旁,拿着一块用到看不出颜色的旧毛巾替女儿擦脸,她说据打工的亲戚回来的时候说,这座县城里光焦化厂就有不下四十座,按规定所有的厂子都得离村庄一千米以外,但是很少有厂子能做到的,毕竟离着村子近就意味着离水近,离电近,离路近。有的厂子虽然修在一千米以外,甚至两千米以外,但炼焦的废渣照样还是拉到村庄里掩埋——就像在村里面挖了那个大坑的小河青青焦化厂。所以只能村民们往外头搬。“大家惹不起人家,就只能想办法躲得远一点,可是躲到甚时候是个头哩?”贾老六婆姨不知道,斛宴他们也不知道。贾老六婆姨看着忍不住咳嗽不止的女儿,叹了口气,道:“村支书说县里面下了通知,要竞争甚‘全国百强县’,说焦化产业占了全忠节GDG的百分之七十还是多少,所以让我们大家忍耐忍耐,可是你说这GDG是个甚东西了?能吃还是能喝?和俺们有甚关系嘛!”
“不是GDG,是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沈墨言善意的纠正着贾老六婆姨的错误:“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怕贾老六婆姨不能理解,她又进一步解释道,“这个东西可以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也就是说GDP越高,证明这个地方的经济水平越发达。”
“要说还是你们这城里人,懂得就是多。”贾老六婆姨将毛巾拧干放到毛巾架上,随即又露出一丝得意:“俺们家小栓子,就是俺大儿子,前两年刚考上了师范,河东师范,也是个一本哩!”她指着扣箱上面,贴在墙上的一排排奖状。一张略有些模糊的全家福被贴在最右边的奖状下面,正是贾老六一家的全家福。照片上的贾栓子站在奶奶的身后,贾老六的左边,也是整张照片的最左边。穿着一身和背景里的土窑格格不入的新西服,脸上带着和父母一样的高原红和憨厚笑容。“俺就盼着他啥时候能在河源安顿下来,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或者当个老师也挺好!最好再能找个河源的儿媳妇。那样俺们一家就都跟着他去河源去。也省得再像俺们一样,靠着出卖自己的体力来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