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老杨我好想你
推荐阅读: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德猎最新章节!
历史上有很多人拒绝过诺贝尔奖,比如原苏联,当年徳国的几个,大部分是迫于环境和政治压力,连小命都快没有了,还谈什么领奖?
当然也有极少人是“无法被金钱和荣誉收买的”,这种硬骨头连老虎凳,辣椒水都无法让他们屈服,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斗士,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就算是获奖的人,也有许多人迫于身边的各种压力,表面上答应接受诺贝尔奖,但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借口多种多样,比如身体欠佳,社交恐惧症,或者是“演唱会的档期满了”。
这些都是特立独行的老外,个性才是他们的标签。
但不管怎么说,老外对诺贝尔奖的重视程度,比华夏人要轻得多。
如果问问西欧和镁国的普通老百姓,说不定他们还记不住自己国家哪几个人得过奖——或许也是因为拿的太多的缘故吧,不像华夏百年也才几个人得奖,每拿一次,当然举国欢庆。
出于对科学的尊敬,杨顺没有学习摇滚歌手的做法。
他表现得中规中矩,颁奖晚会照常参加。
而且随行的团队有三十几人,除了杨顺和汪卉以及他们的家人之外,还有农业部,中科院,红枫市政府专员,三亚某个小领导,另外还有陈浩,叶青,袁定洋和薛贵。
嗯,辛博士也来了,他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要过来:“大佬,我农村人,头发长,见识短,你就让我见见世面吧,拜托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滚蛋,你蜜月旅行,不是去了欧美十日游吗?”
“特么的我当时脑子瓦特了,不小心报了个低价游,结果被坑了哇,天天拖着去购物。”
“……资产几千万的人了,还占这点便宜……自己作死!”
“是是是,我自己作死,所以老板,可怜可怜我吧,我真的想看诺贝尔长什么样儿。”
杨顺拗不过,只好把他带来,每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能带10位亲友团成员加入,见证他的荣(装)耀(逼)时刻,而且杨顺的朋友不多,凑10个人还是挺容易的。
从中京出发,先到徳国柏林转机。
袁定洋带着其他人先去瑞典,接待他们的是强人汤瑞典分公司的员工,他们被安排到酒店住下,主要任务是参观瑞典的生态农业,另外还有私密任务。
杨顺带着亲人留下,去了汪芸的家。
这下子热闹啊!
杨中华和陈梅第一次来柏林,陈梅手里还抱着杨德猎,各种新鲜感,说除了建筑风格有点好看之外,感觉连红枫的现代化程度都不如。
老汪两口子两年没来,但一点都不陌生。
一大家子人坐了两辆车,来到汪芸的别墅门前停下,发现汪芸牵着汪文渊正站在门口热情迎接。
“别墅挺漂亮呀,瞧瞧这小花园,花草植物修剪的真好。”
“柏林不是重工业城市嘛,没想到空气还挺不错。”
“小芸还是那么漂亮,一点都看不出来30多岁了。”
“哟,这个小不点就是汪文渊吧?”
见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老汪伸手去抱汪文渊,可惜小伙子对外公的印象并不深刻,有点怯怯地躲在汪芸的腿后。
但是,当他看到人群后的杨顺,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探出头,瞪着杨顺,像是认出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虽然接近一年时间没见面,汪文渊还能清晰地记得老杨的样子。
更别说几个月前诺贝尔奖的新闻传出来后,妈妈抱着他喜极而泣,指着电视上的老杨,很想和他讲述什么,可最终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老杨~~我好想你!”
“哟,看看这是谁?这是谁呀?我们的小男子汉长大了!”
杨顺蹲下,将乳燕归巢一样扑过来的汪文渊抱起来,旋转了一周,又抛到天上,逗得汪文渊哈哈大笑,搂着杨顺的脖子不肯放手。
这才一会儿功夫,就黏人到无法分开的程度。
血浓于水,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看到杨中华和陈梅狐疑的表情,还好汪芸机灵,连忙将大家迎接进去,让阿姨和园丁帮忙搬行李。
汪卉落在最后面,和姐姐拥抱后,站在她身边,一起看着门口嬉闹的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几乎同时发出只有她们自己才听见的叹息声。
对视一眼,两人无奈笑起来,手挽着手一起进去。
“杨叔叔,陈阿姨,您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千万不要客气。”
“还有小德子~~你是第一次见到Felix哥哥吧,去和他玩吧。”
“爸,麻烦您招待一下,妈,您上次留下的东西都放在原位置呢。”
汪芸热情招待,老汪两口子还挺配合,发现家里什么都好,什么都不缺,就是感觉差点人气,但今天家里人气真的旺盛。
陈梅四周打量了一圈,好奇问了一句:“小芸,你爱人呢?”
汪芸不动声色:“他很忙。对了,您要不要倒时差休息一下?卉卉,带叔叔阿姨到房间里去吧。”
汪卉带着陈梅到房间里休息,最后又要给自己整理行李,汪芸站在门口,轻轻关上房门,笑眯眯地帮忙。
“用不用倒个时差,休息一会儿?”
“不需要,这几天太兴奋,睡不着。”
“睡不着也好,把行李收拾好后,跟我来书房吧。城堡主楼已经建好了,再用半年时间,其他房间也能修葺好,再就是花园景观,镇上的公路。宜家的副总裁琳赛和我关系很不错,她找来设计师,提供了几套装修方案,你过来和我参谋参谋。”
女人是天生的设计大师,这是她们自己的城堡,不仅仅要能满足自己小时候的王子公主幻想,还要能让她们的孩子们产生同样的感受。
书房里,两个女人很快就聊的热火连天。
“看,这是原始航拍地貌。”
“哇,有山有水还有田,看起来真不错。”
“关键是这是活水,源头是山上的天然水库,在这里挖了一个深潭,引到城堡四周的沟渠,最后再流到公共河流中。”
“效果图真好看。”
“那是,欧洲最好的古堡设计师,以前还只是看着钱的份上,上个月又主动补了一份新设计,给杨顺专门弄了个诺奖纪念堂。”
“别再给他建什么无尘实验室了,说好了这是陪孩子们玩乐的地方,否则他能一头钻进实验室里,三天不出来。”
听到这里,汪芸噗嗤一笑,看了看妹妹,故意打趣:“他经常三天不回家陪你,你岂不是很空虚,很寂寞?”
汪卉莫名其妙的就脸红了,想起什么,哼了一声:“总比某些人一年半载见不着要好。”
这句话让汪芸没忍住,倒在旁边椅子上笑了好半天,最后也让汪卉笑起来,不可自抑。
晚上一大家人共进晚餐,还是非常愉快的。
尤其是杨德猎和汪文渊两兄弟,第一次见面,一点陌生感都没有,很快就玩熟悉了,一个三岁多,一个两岁多,正是最可爱的年龄,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呃,杨顺总觉得,这两兄弟有点像特兰克斯和孙悟天,两个都能变成超级赛亚人……
不过这两兄弟长相又有点差别,汪文渊像极了老汪,杨德猎的相貌总算是偏向杨家人一些,所以陈梅的疑心并不重。
还没到10号诺奖典礼日,除了杨顺和汪卉之外,其他人全部留在柏林,被汪芸安排,四个老人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短期旅行。
在柏林待了一晚上,杨顺第二天就和汪卉单独飞往瑞典,直接调用了公司的私人公务机,简单快捷,还不用排队。
斯德哥尔摩的冬天早就到了,还好这几天没下雪,就是有点湿冷,风也比较大。
分公司的车将杨顺和汪卉从机场接到,直接送往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医学院今天有一场学术交流会,官方已经做好准备,朴素的学校大门改变一新,插着华夏以及瑞典的两国国旗,并且沿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拿着华夏红色小国旗的学生,来自外校的留学生,以及游客,更是比往常多出十几倍。
“跟我们国内一样的做法。”
汪卉看到一条红色大横幅,上面的方块字,差点笑出声来。
---留瑞学子热烈祝贺华夏科学家杨顺获得2025年度诺贝尔奖---
杨顺看清楚后,帮忙解释道:“这肯定是留学生社团做出来的,小陈他们人挺不错的,我见过。”
医学院没这么容易通过,陈尚平还没能博士毕业,继续担当留学生联盟的主席,这次不仅仅派出多名学生志愿者来帮忙,还组织了斯德哥尔摩其他几所学校的华夏留学生,过来为杨顺壮壮声势。
“我来给辛笛打个电话。”
杨顺拿出手机,可半天都没联系上辛笛。
按照计划,这一周,袁定洋要带着薛贵等人参观瑞典生态农业,陈浩和叶青再加上辛笛,与医学院的人交流,参加各个学术讨论会。
辛笛脱团了?
杨顺电话只好打给陈浩,陈浩在医学院里等着,见面后,憋着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辛笛昨晚去医院急诊了,这时候在酒店。”
历史上有很多人拒绝过诺贝尔奖,比如原苏联,当年徳国的几个,大部分是迫于环境和政治压力,连小命都快没有了,还谈什么领奖?
当然也有极少人是“无法被金钱和荣誉收买的”,这种硬骨头连老虎凳,辣椒水都无法让他们屈服,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斗士,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就算是获奖的人,也有许多人迫于身边的各种压力,表面上答应接受诺贝尔奖,但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借口多种多样,比如身体欠佳,社交恐惧症,或者是“演唱会的档期满了”。
这些都是特立独行的老外,个性才是他们的标签。
但不管怎么说,老外对诺贝尔奖的重视程度,比华夏人要轻得多。
如果问问西欧和镁国的普通老百姓,说不定他们还记不住自己国家哪几个人得过奖——或许也是因为拿的太多的缘故吧,不像华夏百年也才几个人得奖,每拿一次,当然举国欢庆。
出于对科学的尊敬,杨顺没有学习摇滚歌手的做法。
他表现得中规中矩,颁奖晚会照常参加。
而且随行的团队有三十几人,除了杨顺和汪卉以及他们的家人之外,还有农业部,中科院,红枫市政府专员,三亚某个小领导,另外还有陈浩,叶青,袁定洋和薛贵。
嗯,辛博士也来了,他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要过来:“大佬,我农村人,头发长,见识短,你就让我见见世面吧,拜托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滚蛋,你蜜月旅行,不是去了欧美十日游吗?”
“特么的我当时脑子瓦特了,不小心报了个低价游,结果被坑了哇,天天拖着去购物。”
“……资产几千万的人了,还占这点便宜……自己作死!”
“是是是,我自己作死,所以老板,可怜可怜我吧,我真的想看诺贝尔长什么样儿。”
杨顺拗不过,只好把他带来,每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能带10位亲友团成员加入,见证他的荣(装)耀(逼)时刻,而且杨顺的朋友不多,凑10个人还是挺容易的。
从中京出发,先到徳国柏林转机。
袁定洋带着其他人先去瑞典,接待他们的是强人汤瑞典分公司的员工,他们被安排到酒店住下,主要任务是参观瑞典的生态农业,另外还有私密任务。
杨顺带着亲人留下,去了汪芸的家。
这下子热闹啊!
杨中华和陈梅第一次来柏林,陈梅手里还抱着杨德猎,各种新鲜感,说除了建筑风格有点好看之外,感觉连红枫的现代化程度都不如。
老汪两口子两年没来,但一点都不陌生。
一大家子人坐了两辆车,来到汪芸的别墅门前停下,发现汪芸牵着汪文渊正站在门口热情迎接。
“别墅挺漂亮呀,瞧瞧这小花园,花草植物修剪的真好。”
“柏林不是重工业城市嘛,没想到空气还挺不错。”
“小芸还是那么漂亮,一点都看不出来30多岁了。”
“哟,这个小不点就是汪文渊吧?”
见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老汪伸手去抱汪文渊,可惜小伙子对外公的印象并不深刻,有点怯怯地躲在汪芸的腿后。
但是,当他看到人群后的杨顺,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探出头,瞪着杨顺,像是认出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虽然接近一年时间没见面,汪文渊还能清晰地记得老杨的样子。
更别说几个月前诺贝尔奖的新闻传出来后,妈妈抱着他喜极而泣,指着电视上的老杨,很想和他讲述什么,可最终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老杨~~我好想你!”
“哟,看看这是谁?这是谁呀?我们的小男子汉长大了!”
杨顺蹲下,将乳燕归巢一样扑过来的汪文渊抱起来,旋转了一周,又抛到天上,逗得汪文渊哈哈大笑,搂着杨顺的脖子不肯放手。
这才一会儿功夫,就黏人到无法分开的程度。
血浓于水,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看到杨中华和陈梅狐疑的表情,还好汪芸机灵,连忙将大家迎接进去,让阿姨和园丁帮忙搬行李。
汪卉落在最后面,和姐姐拥抱后,站在她身边,一起看着门口嬉闹的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几乎同时发出只有她们自己才听见的叹息声。
对视一眼,两人无奈笑起来,手挽着手一起进去。
“杨叔叔,陈阿姨,您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千万不要客气。”
“还有小德子~~你是第一次见到Felix哥哥吧,去和他玩吧。”
“爸,麻烦您招待一下,妈,您上次留下的东西都放在原位置呢。”
汪芸热情招待,老汪两口子还挺配合,发现家里什么都好,什么都不缺,就是感觉差点人气,但今天家里人气真的旺盛。
陈梅四周打量了一圈,好奇问了一句:“小芸,你爱人呢?”
汪芸不动声色:“他很忙。对了,您要不要倒时差休息一下?卉卉,带叔叔阿姨到房间里去吧。”
汪卉带着陈梅到房间里休息,最后又要给自己整理行李,汪芸站在门口,轻轻关上房门,笑眯眯地帮忙。
“用不用倒个时差,休息一会儿?”
“不需要,这几天太兴奋,睡不着。”
“睡不着也好,把行李收拾好后,跟我来书房吧。城堡主楼已经建好了,再用半年时间,其他房间也能修葺好,再就是花园景观,镇上的公路。宜家的副总裁琳赛和我关系很不错,她找来设计师,提供了几套装修方案,你过来和我参谋参谋。”
女人是天生的设计大师,这是她们自己的城堡,不仅仅要能满足自己小时候的王子公主幻想,还要能让她们的孩子们产生同样的感受。
书房里,两个女人很快就聊的热火连天。
“看,这是原始航拍地貌。”
“哇,有山有水还有田,看起来真不错。”
“关键是这是活水,源头是山上的天然水库,在这里挖了一个深潭,引到城堡四周的沟渠,最后再流到公共河流中。”
“效果图真好看。”
“那是,欧洲最好的古堡设计师,以前还只是看着钱的份上,上个月又主动补了一份新设计,给杨顺专门弄了个诺奖纪念堂。”
“别再给他建什么无尘实验室了,说好了这是陪孩子们玩乐的地方,否则他能一头钻进实验室里,三天不出来。”
听到这里,汪芸噗嗤一笑,看了看妹妹,故意打趣:“他经常三天不回家陪你,你岂不是很空虚,很寂寞?”
汪卉莫名其妙的就脸红了,想起什么,哼了一声:“总比某些人一年半载见不着要好。”
这句话让汪芸没忍住,倒在旁边椅子上笑了好半天,最后也让汪卉笑起来,不可自抑。
晚上一大家人共进晚餐,还是非常愉快的。
尤其是杨德猎和汪文渊两兄弟,第一次见面,一点陌生感都没有,很快就玩熟悉了,一个三岁多,一个两岁多,正是最可爱的年龄,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呃,杨顺总觉得,这两兄弟有点像特兰克斯和孙悟天,两个都能变成超级赛亚人……
不过这两兄弟长相又有点差别,汪文渊像极了老汪,杨德猎的相貌总算是偏向杨家人一些,所以陈梅的疑心并不重。
还没到10号诺奖典礼日,除了杨顺和汪卉之外,其他人全部留在柏林,被汪芸安排,四个老人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短期旅行。
在柏林待了一晚上,杨顺第二天就和汪卉单独飞往瑞典,直接调用了公司的私人公务机,简单快捷,还不用排队。
斯德哥尔摩的冬天早就到了,还好这几天没下雪,就是有点湿冷,风也比较大。
分公司的车将杨顺和汪卉从机场接到,直接送往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医学院今天有一场学术交流会,官方已经做好准备,朴素的学校大门改变一新,插着华夏以及瑞典的两国国旗,并且沿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拿着华夏红色小国旗的学生,来自外校的留学生,以及游客,更是比往常多出十几倍。
“跟我们国内一样的做法。”
汪卉看到一条红色大横幅,上面的方块字,差点笑出声来。
---留瑞学子热烈祝贺华夏科学家杨顺获得2025年度诺贝尔奖---
杨顺看清楚后,帮忙解释道:“这肯定是留学生社团做出来的,小陈他们人挺不错的,我见过。”
医学院没这么容易通过,陈尚平还没能博士毕业,继续担当留学生联盟的主席,这次不仅仅派出多名学生志愿者来帮忙,还组织了斯德哥尔摩其他几所学校的华夏留学生,过来为杨顺壮壮声势。
“我来给辛笛打个电话。”
杨顺拿出手机,可半天都没联系上辛笛。
按照计划,这一周,袁定洋要带着薛贵等人参观瑞典生态农业,陈浩和叶青再加上辛笛,与医学院的人交流,参加各个学术讨论会。
辛笛脱团了?
杨顺电话只好打给陈浩,陈浩在医学院里等着,见面后,憋着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辛笛昨晚去医院急诊了,这时候在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