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虽然赵祯成为了大宋的太上皇帝,但并不影响他对权利的控制,他可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些没有实权的太上皇,相反他的地位更高,甚至能够废立君王。
这就需要赵祯自己清楚的控制手中的权利,否则稍稍乱权,后世帝王便会效仿,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权利进行有效的划分,把太上皇帝和现任皇帝的管辖范围分割开。
所以从一开始赵祯就把内政的权利交给了赵旭,虽然他在朝堂中加入了许多“新鲜血液”,但这并不妨碍赵旭的人命。
即便是朝中的相公们也是随他随意任免的,赵祯不会去做任何干涉,既然是一国之君,那就拥有这样做的权利。
相反,倒是赵祯这位太上皇帝要不断的约束自己,这是一种自律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不去越权管辖,当然赵祯完全可以用父亲的身份对赵旭进行一些教导。
孝文化已经深入到汉家百姓的骨子里,深入到每一个汉人的心中,汉家王朝以孝治天下近千年可不是随意就能被打破的。
于是赵祯在祭天之礼后,便正式的把皇权移交给了赵旭,同时也把剩下的几场祭祀移交给了赵旭。
自己则是在边上成为观礼和陪礼的一员,毕竟皇帝才是天下人的“大家长”,理应由赵旭率领朝臣和百姓对大地和日月进行祭拜。
赵祯这是在承认赵旭的帝王身份,也是在用行动支持他作为帝王参与到祭祀活动中去。
祭祀在华夏的历史中乃是一件无比庄重的事情,这是源于人类的恐惧,但却逐步的过渡到了信仰上。
谁说华夏没有信仰?即便是不信那些满天的神佛,但汉家百姓依旧有着自己的信仰和坚持。
对祖先,对天地,对山川河流,依旧有着自己固执的坚持,在赵祯看来这种坚持更加的纯粹,更加的坚定。
而所谓的江山社稷,指的是什么?不光是土地,更是两位尊神!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社稷,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赵祯把祭祀的主位交给赵旭,就说明他已经把大宋的江山社稷交给了赵旭,以后在大宋赵旭说的算。
对于赵旭来说,这样的祭祀大典并不算是冗长,因为他之前学习的礼法要比这些更为复杂的多。
大宋已经许久没有进行这么冗长的典礼了,但无论是朝臣还是四周的百姓都没有任何的抱怨,眼前可是一场盛事,谁都不愿意错过的盛事,自然也就没有怨言。
相比之下,反倒是年轻的皇帝赵旭做的更好,在礼法上完全就是一个“模范代表”,可比赵祯这个能省就省的太上皇帝要好得多。
一场原本在汉家王朝中短暂而仓促的传位大典在大宋这场盛事中居然进行了整整两天,两天时间里,百姓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个过程,也习惯了走在台前的赵旭。
说实话赵旭长得很好,毕竟底子好,再差还能差到哪去?
其实不光后世,在这个时代也是“靠脸吃饭”的,宋人的审美一点也不比后世差,甚至官员都要五官周正,相貌端庄。
长得如丁谓那般丑的之所以能够进入朝堂,实在是他太有才能了。
赵旭的模样完全符合朝臣以及百姓对君王的幻想,不光模样周正,最关键的是身上的气质相当稳重。
这是赵旭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气质,而不是先天形成的,同样身为皇子的赵昀身上就没有这样的气质。
所以朝堂上下都觉得赵旭这位太子继承皇位乃是名副其实。
同样赵祯对赵旭的所作所为也是极为满意,可以说他的大儿子非常适合大宋君王这个位置,在继位之后能够把角色掌握的非常好。
传位大典在经历了三天的复杂程序之后便算是结束了,赵祯长舒了一口气,他这辈子最怕的便是繁琐的礼仪,而这又是在这个时代无法避免的事情。
自己也算是完成了皇帝该做的终身大事,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传位给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更重要。
大宋的未来就要交给赵旭去掌握了,自己已经能够把说知道的东西都教给了他,蔡伯俙等人猜测自己在后苑交给赵旭的是帝王“家学”,可事实上他们都错了。
赵宋天家的家学可不是最后临时抱佛脚的疯狂灌输,恰恰相反而是在赵旭,赵昀小的时候赵祯便一点一点灌输给他们的性格和特点。
“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打破思维桎梏”等等这一切都是赵祯的家学,也是他克敌制胜的法宝。
这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学问,是一个成熟且具备完善基础的学习方法。
有了这些东西,天家的孩子自然会无往不利,当然大宋的未来如何赵祯自己也说不好,也许有一天,当问题不在帝王身上的时候,大宋就会彻底改变模样了。
传位大典之后,赵旭举行了人生第一次属于他的朝会,也坐上了属于大宋皇帝的御座。
只不过当他坐上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御座并没有御阶下原本属于自己的太子座位要来的舒服,相反更为不爽利了………………
其实赵祯一直不喜欢御座,因为这御座乃是太祖设计,为了时刻约束自己,为了规范自己在朝堂上面对百官时的端庄模样,太祖在御座上加了一个框框。
只要屁股不坐在正中间,那必定会被框框的边缘搁到,久而久之也就然个皇帝坐在御座上的时候小心谨慎起来。
这个办法是相当不错的,至少赵祯已经习惯坐在御座上的时候把身体下意识的绷直,也不敢乱动…………当然现在的赵旭也是如此了。
坐在御座上的赵旭算是君临天下了,朝臣们在宰执相公范仲淹的带领下,进行了对新君的参拜,这是大拜,也是君臣之间的重要礼仪。
寻常的时候朝臣们无论官品大小,皆可拱手肃立而躬,不需要大礼参拜的,百姓都可不跪拜君王,何况是士大夫阶级的朝臣们呢?
虽然赵祯成为了大宋的太上皇帝,但并不影响他对权利的控制,他可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些没有实权的太上皇,相反他的地位更高,甚至能够废立君王。
这就需要赵祯自己清楚的控制手中的权利,否则稍稍乱权,后世帝王便会效仿,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权利进行有效的划分,把太上皇帝和现任皇帝的管辖范围分割开。
所以从一开始赵祯就把内政的权利交给了赵旭,虽然他在朝堂中加入了许多“新鲜血液”,但这并不妨碍赵旭的人命。
即便是朝中的相公们也是随他随意任免的,赵祯不会去做任何干涉,既然是一国之君,那就拥有这样做的权利。
相反,倒是赵祯这位太上皇帝要不断的约束自己,这是一种自律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不去越权管辖,当然赵祯完全可以用父亲的身份对赵旭进行一些教导。
孝文化已经深入到汉家百姓的骨子里,深入到每一个汉人的心中,汉家王朝以孝治天下近千年可不是随意就能被打破的。
于是赵祯在祭天之礼后,便正式的把皇权移交给了赵旭,同时也把剩下的几场祭祀移交给了赵旭。
自己则是在边上成为观礼和陪礼的一员,毕竟皇帝才是天下人的“大家长”,理应由赵旭率领朝臣和百姓对大地和日月进行祭拜。
赵祯这是在承认赵旭的帝王身份,也是在用行动支持他作为帝王参与到祭祀活动中去。
祭祀在华夏的历史中乃是一件无比庄重的事情,这是源于人类的恐惧,但却逐步的过渡到了信仰上。
谁说华夏没有信仰?即便是不信那些满天的神佛,但汉家百姓依旧有着自己的信仰和坚持。
对祖先,对天地,对山川河流,依旧有着自己固执的坚持,在赵祯看来这种坚持更加的纯粹,更加的坚定。
而所谓的江山社稷,指的是什么?不光是土地,更是两位尊神!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社稷,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赵祯把祭祀的主位交给赵旭,就说明他已经把大宋的江山社稷交给了赵旭,以后在大宋赵旭说的算。
对于赵旭来说,这样的祭祀大典并不算是冗长,因为他之前学习的礼法要比这些更为复杂的多。
大宋已经许久没有进行这么冗长的典礼了,但无论是朝臣还是四周的百姓都没有任何的抱怨,眼前可是一场盛事,谁都不愿意错过的盛事,自然也就没有怨言。
相比之下,反倒是年轻的皇帝赵旭做的更好,在礼法上完全就是一个“模范代表”,可比赵祯这个能省就省的太上皇帝要好得多。
一场原本在汉家王朝中短暂而仓促的传位大典在大宋这场盛事中居然进行了整整两天,两天时间里,百姓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个过程,也习惯了走在台前的赵旭。
说实话赵旭长得很好,毕竟底子好,再差还能差到哪去?
其实不光后世,在这个时代也是“靠脸吃饭”的,宋人的审美一点也不比后世差,甚至官员都要五官周正,相貌端庄。
长得如丁谓那般丑的之所以能够进入朝堂,实在是他太有才能了。
赵旭的模样完全符合朝臣以及百姓对君王的幻想,不光模样周正,最关键的是身上的气质相当稳重。
这是赵旭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气质,而不是先天形成的,同样身为皇子的赵昀身上就没有这样的气质。
所以朝堂上下都觉得赵旭这位太子继承皇位乃是名副其实。
同样赵祯对赵旭的所作所为也是极为满意,可以说他的大儿子非常适合大宋君王这个位置,在继位之后能够把角色掌握的非常好。
传位大典在经历了三天的复杂程序之后便算是结束了,赵祯长舒了一口气,他这辈子最怕的便是繁琐的礼仪,而这又是在这个时代无法避免的事情。
自己也算是完成了皇帝该做的终身大事,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传位给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更重要。
大宋的未来就要交给赵旭去掌握了,自己已经能够把说知道的东西都教给了他,蔡伯俙等人猜测自己在后苑交给赵旭的是帝王“家学”,可事实上他们都错了。
赵宋天家的家学可不是最后临时抱佛脚的疯狂灌输,恰恰相反而是在赵旭,赵昀小的时候赵祯便一点一点灌输给他们的性格和特点。
“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打破思维桎梏”等等这一切都是赵祯的家学,也是他克敌制胜的法宝。
这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学问,是一个成熟且具备完善基础的学习方法。
有了这些东西,天家的孩子自然会无往不利,当然大宋的未来如何赵祯自己也说不好,也许有一天,当问题不在帝王身上的时候,大宋就会彻底改变模样了。
传位大典之后,赵旭举行了人生第一次属于他的朝会,也坐上了属于大宋皇帝的御座。
只不过当他坐上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御座并没有御阶下原本属于自己的太子座位要来的舒服,相反更为不爽利了………………
其实赵祯一直不喜欢御座,因为这御座乃是太祖设计,为了时刻约束自己,为了规范自己在朝堂上面对百官时的端庄模样,太祖在御座上加了一个框框。
只要屁股不坐在正中间,那必定会被框框的边缘搁到,久而久之也就然个皇帝坐在御座上的时候小心谨慎起来。
这个办法是相当不错的,至少赵祯已经习惯坐在御座上的时候把身体下意识的绷直,也不敢乱动…………当然现在的赵旭也是如此了。
坐在御座上的赵旭算是君临天下了,朝臣们在宰执相公范仲淹的带领下,进行了对新君的参拜,这是大拜,也是君臣之间的重要礼仪。
寻常的时候朝臣们无论官品大小,皆可拱手肃立而躬,不需要大礼参拜的,百姓都可不跪拜君王,何况是士大夫阶级的朝臣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