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双脚的抉择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大宋在辽朝情报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朝乃至太祖朝都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虽然商贾的撤离对黑手是一重大的打击,但很快黑手便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藏身于民。
辽朝的汉民很多,在燕云丢失的时候,萧太后力挽狂澜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燕云之地撤走大量的汉民,对于在辽朝生活几代的汉民来说,辽朝依旧是他们的朝廷。
所以撤走的时候老老实实的跟随着契丹军队撤离了,耶律宗真战死在燕云的消息传到辽朝,汉民涌上街头放声大哭,在他们的心中自己的皇帝死了,天也就塌了。
那是一个汉人在辽朝生活最好的时代,赵祯为何认真的对待耶律宗真,并且以朋友的身份和他阵前畅饮,皆因他对汉人和契丹人的平等对待,在绝对权利的面前依旧不搞种族主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现在却今非昔比,随着大宋的日益强大和繁荣,尤其是无孔不入的商业入侵后,在整个辽朝引起了一番动荡,大宋的商贾,大宋的货物,都给辽朝带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原本的辽人眼中,大宋并不强大,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但他们失去了燕云,失去了往日的盟友西夏,现在又失去了辽东,这让契丹人原本高高在上的自豪感开始丧失,并感到了大宋的威胁。
于是这些和宋人同宗同源的辽朝汉民便成为了他们发泄的对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汉民开始还能忍受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但渐渐的,随着这种歧视越来越过分,过分到逼着人去死的程度时,一切便悄然改变…………
汉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这时候的辽朝是否还适合他们居住下去,是否还能在这苛刻的土地上生存下去?人的目的很简单,活下去并且传宗接代,让自己的子孙过的越来越好。
连最基本的活下去的权利都不能得到保障,汉民开始用自己的双脚选择未来。
汉家百姓可以说是最老实本分的人,他们眼中只有黄色的土地和金黄的庄稼,这是他们生活的一切所在。
除此之外他们并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唯一的希望便是让自己的子孙后辈在自己的财富积累下过上更好的生活,以读书为途径出人头地,越出农门。
甚至于千百年后的华夏人依然秉持着这种朴实的理念。
这样“本份”的思想固然好,但却有着极大的缺陷,任劳任怨与无怨无悔的同时愿意去接受剥削,不到绝路,决不造反或是说推翻政权。
若是真的走到了绝路,那股如钢铁般拧在一起的力量却有着推翻一切强权的可怕存在;皇帝,士大夫阶层眼中的升斗小民,在这个时候却仿佛有着如斗兽棋老鼠吃大象的力量,他们打破了规则,打破枷锁,打破了原本的自我。
但矛盾而又讽刺的是…………
小农经济将农民阶层的思想束缚在以小块土地为单位的狭小范围内,这首先导致了他们在政治上盲目无知,妄自尊大,在蔽塞的乡野,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他们无法认识社会,长期处于散漫、无组织的状态,对世态漠不关心,对政治冷漠麻木,逆来顺受,只要不是统治者压迫到了无以为生的程度,绝对不会揭竿而起。
可以说现在的辽朝汉民便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农人,契丹人对农耕并不精通,即便是他们立国百年也是如此,他们最擅长的依旧是游牧,同时也暴露出辽朝对汉民的依赖。
辽朝矛盾的日益加剧给了大宋以机会,或者说是给了赵祯与黑手的一次机会,一次挑拨离间的机会,兵不厌诈,在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时代,人命都是不值钱的东西,挑拨离间也算不得什么。
黑手开始在辽朝中京道的各州府散播谣言,比如辽朝决定加税,比如契丹人要把汉民变成奴隶等等,这还只是开始,只需黑手稍稍引导一下,原本就剑拔弩张的关系便更加的激烈,而且契丹人甚至乐于相信这些谣言。
这种情况下契丹官员对汉民更加的无情,往往是原告的汉民被下狱,而作为被告的契丹人则是继续逍遥法外,这便造成了极大的不公。
在汉民的怨声载道中,黑手开始了行动,他们的方法很简单,组织汉民起义!但他们的目标不是在攻占县衙后继续进攻,而是撤退,向大宋的所在南方撤退。
大宋需要人口,同时辽朝也需要人口,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此消彼长,大宋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而辽朝的人口越来越少。
汉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农民或是手工业者,他们是被契丹人压迫的劳苦大众,当然了即便是到了大宋依旧改变不了他们农人的身份,但至少不会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而且大宋会给他们土地进行耕种。
这些承诺可比身在辽朝的待遇好上太多,最少没有性命之忧不是?
人活不下去了,也只能用自己的双脚选择出路,在黑手的领导下,从大宋秘密运来的有些军械便把原本两手空空的农民武装了起来,虽然不会给他们多么犀利的兵器,但有一定防护能力的盔甲,兵刃却是有的,剩下的便是大宋已经淘汰掉的大黄弩。
这东西操作简单,杀伤力也不弱,这种汉代便出现的劲弩乃是对付骑兵的利器,虽然速度慢,上弦费力,但杀伤力是真的强,有效射程已经达到了三百步,堪比大宋的棘轮弩。
义军有了这些东西,拼杀起来便更加的得心应手,短短一个月,便开始逐渐壮大起来,因为他们对付的都是些县城的兵丁而并非是辽朝的正规军,只要稍加训练自然没有问题。
而这次起义时有不少的汉民组成的兵丁临阵反戈,加入或是投靠了义军,一时间中京道处处烽烟起,狼烟遍地。
这让那些原本就驻守在中京道各大州府城池之中的契丹军队更加不敢擅自出击,若是贸然行动,一个转身自己身后的城池易主了怎么办?
农民起义的最大好处便在于人数,他们的数量庞大,有些人甚至拖家带口的夹杂在义军之中,一万人的军队能号称十万人,十万人的军队能号称五十万…………
单单是这庞大的数字和漫山遍野的汉民便让辽人吓得不敢轻易出城,虽然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军队真正的战力不过三五万而已,可眼下是中京道遍地如此啊!
一会这边冒出十万叛军,一会那边冒出二十万,三十万,甚至五十万,谁知道到底数量几何?谁知道有没有宋军夹杂其中?
大宋在辽朝情报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朝乃至太祖朝都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虽然商贾的撤离对黑手是一重大的打击,但很快黑手便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藏身于民。
辽朝的汉民很多,在燕云丢失的时候,萧太后力挽狂澜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燕云之地撤走大量的汉民,对于在辽朝生活几代的汉民来说,辽朝依旧是他们的朝廷。
所以撤走的时候老老实实的跟随着契丹军队撤离了,耶律宗真战死在燕云的消息传到辽朝,汉民涌上街头放声大哭,在他们的心中自己的皇帝死了,天也就塌了。
那是一个汉人在辽朝生活最好的时代,赵祯为何认真的对待耶律宗真,并且以朋友的身份和他阵前畅饮,皆因他对汉人和契丹人的平等对待,在绝对权利的面前依旧不搞种族主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现在却今非昔比,随着大宋的日益强大和繁荣,尤其是无孔不入的商业入侵后,在整个辽朝引起了一番动荡,大宋的商贾,大宋的货物,都给辽朝带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原本的辽人眼中,大宋并不强大,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但他们失去了燕云,失去了往日的盟友西夏,现在又失去了辽东,这让契丹人原本高高在上的自豪感开始丧失,并感到了大宋的威胁。
于是这些和宋人同宗同源的辽朝汉民便成为了他们发泄的对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汉民开始还能忍受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但渐渐的,随着这种歧视越来越过分,过分到逼着人去死的程度时,一切便悄然改变…………
汉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这时候的辽朝是否还适合他们居住下去,是否还能在这苛刻的土地上生存下去?人的目的很简单,活下去并且传宗接代,让自己的子孙过的越来越好。
连最基本的活下去的权利都不能得到保障,汉民开始用自己的双脚选择未来。
汉家百姓可以说是最老实本分的人,他们眼中只有黄色的土地和金黄的庄稼,这是他们生活的一切所在。
除此之外他们并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唯一的希望便是让自己的子孙后辈在自己的财富积累下过上更好的生活,以读书为途径出人头地,越出农门。
甚至于千百年后的华夏人依然秉持着这种朴实的理念。
这样“本份”的思想固然好,但却有着极大的缺陷,任劳任怨与无怨无悔的同时愿意去接受剥削,不到绝路,决不造反或是说推翻政权。
若是真的走到了绝路,那股如钢铁般拧在一起的力量却有着推翻一切强权的可怕存在;皇帝,士大夫阶层眼中的升斗小民,在这个时候却仿佛有着如斗兽棋老鼠吃大象的力量,他们打破了规则,打破枷锁,打破了原本的自我。
但矛盾而又讽刺的是…………
小农经济将农民阶层的思想束缚在以小块土地为单位的狭小范围内,这首先导致了他们在政治上盲目无知,妄自尊大,在蔽塞的乡野,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他们无法认识社会,长期处于散漫、无组织的状态,对世态漠不关心,对政治冷漠麻木,逆来顺受,只要不是统治者压迫到了无以为生的程度,绝对不会揭竿而起。
可以说现在的辽朝汉民便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农人,契丹人对农耕并不精通,即便是他们立国百年也是如此,他们最擅长的依旧是游牧,同时也暴露出辽朝对汉民的依赖。
辽朝矛盾的日益加剧给了大宋以机会,或者说是给了赵祯与黑手的一次机会,一次挑拨离间的机会,兵不厌诈,在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时代,人命都是不值钱的东西,挑拨离间也算不得什么。
黑手开始在辽朝中京道的各州府散播谣言,比如辽朝决定加税,比如契丹人要把汉民变成奴隶等等,这还只是开始,只需黑手稍稍引导一下,原本就剑拔弩张的关系便更加的激烈,而且契丹人甚至乐于相信这些谣言。
这种情况下契丹官员对汉民更加的无情,往往是原告的汉民被下狱,而作为被告的契丹人则是继续逍遥法外,这便造成了极大的不公。
在汉民的怨声载道中,黑手开始了行动,他们的方法很简单,组织汉民起义!但他们的目标不是在攻占县衙后继续进攻,而是撤退,向大宋的所在南方撤退。
大宋需要人口,同时辽朝也需要人口,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此消彼长,大宋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而辽朝的人口越来越少。
汉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农民或是手工业者,他们是被契丹人压迫的劳苦大众,当然了即便是到了大宋依旧改变不了他们农人的身份,但至少不会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而且大宋会给他们土地进行耕种。
这些承诺可比身在辽朝的待遇好上太多,最少没有性命之忧不是?
人活不下去了,也只能用自己的双脚选择出路,在黑手的领导下,从大宋秘密运来的有些军械便把原本两手空空的农民武装了起来,虽然不会给他们多么犀利的兵器,但有一定防护能力的盔甲,兵刃却是有的,剩下的便是大宋已经淘汰掉的大黄弩。
这东西操作简单,杀伤力也不弱,这种汉代便出现的劲弩乃是对付骑兵的利器,虽然速度慢,上弦费力,但杀伤力是真的强,有效射程已经达到了三百步,堪比大宋的棘轮弩。
义军有了这些东西,拼杀起来便更加的得心应手,短短一个月,便开始逐渐壮大起来,因为他们对付的都是些县城的兵丁而并非是辽朝的正规军,只要稍加训练自然没有问题。
而这次起义时有不少的汉民组成的兵丁临阵反戈,加入或是投靠了义军,一时间中京道处处烽烟起,狼烟遍地。
这让那些原本就驻守在中京道各大州府城池之中的契丹军队更加不敢擅自出击,若是贸然行动,一个转身自己身后的城池易主了怎么办?
农民起义的最大好处便在于人数,他们的数量庞大,有些人甚至拖家带口的夹杂在义军之中,一万人的军队能号称十万人,十万人的军队能号称五十万…………
单单是这庞大的数字和漫山遍野的汉民便让辽人吓得不敢轻易出城,虽然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军队真正的战力不过三五万而已,可眼下是中京道遍地如此啊!
一会这边冒出十万叛军,一会那边冒出二十万,三十万,甚至五十万,谁知道到底数量几何?谁知道有没有宋军夹杂其中?